近幾年,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據有關數據顯示,它的發病率已經達到了18.6%,換句話說就是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甲狀腺結節患者。有些人的得知自己有甲狀腺結節後,整天神經惶惶,擔心自己脖子上掛了個定時炸彈,說不定哪天就會癌變。
對於甲狀腺結節,西醫一般建議不能手術的先隨診觀察,待到結節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再採取手術切除處理。這種處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比較穩妥,但也有一定的被動性。
一方面,有的患者隨診時間會比較長,甚至可以長達十幾年、二十幾年,在這期間患者可能會飽受煎熬,焦慮和壓力也會隨時間增加;另一方面,當結節的突然增大、性質改變,有惡性傾向的時候,只能用手術切除,患者又要擔心手術的風險和會不會影響美觀等問題。
從中醫角度來說,甲狀腺結節的發生和長期的不良情緒有非常大的關係,如長期的抑鬱、焦慮,會導致我們常說的「肝氣鬱結」,當肝鬱脾虛,體內的津液不能正常運化,就會形成痰溼,痰溼和氣鬱沿著經脈上行,聚集在甲狀腺,就會形成甲狀腺部位的結節、腫塊。
在患者隨訪的過程中,患者的擔心、焦慮等不良情緒,可能會加重甲狀腺結節的病情,甚至會增加癌變的風險。
隨診觀察16年,甲狀腺結節變大、吞咽困難
42歲的張女士是之前接診過的一個甲狀腺結節患者,在接受中醫治療,她已經在當地醫院隨診觀察了16年。在最近的一次複查體檢時,發現之前的甲狀腺結節明顯增大,已經到了5.5×3.2cm,並且還出現了吞咽食物困難的情況。於是她決定不再放任結節不管,在朋友的建議下,她找到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京城名醫堂專家委員會委員馮春祥教授,想著通過中醫來消除甲狀腺結節。
通過辨證,馮春祥教授發現張女士的屬於脾虛導致痰溼,而出現的甲狀腺結節。針對她的情況,馮春祥教授為其制定了健脾、化痰、散結的治療原則,在「健脾消結湯」的基礎上,加減配伍了一些其他對症的藥物,並囑咐其要定期複查。
服藥的同時,馮春祥教授還建議其在生活方式上做一些調整:
第一點,建議張女士以後要少熬夜,要做到勞逸結合,規律生活,避免過度勞累。
第二點,注意情緒變化。甲狀腺結節是「情志致病」,特別是工作壓力大,精神情緒不暢,對甲狀腺結節的恢復非常不利,所以要善於調整心態,儘量做到「心平氣和」。
第三點,要注意飲食。食物應以新鮮蔬菜為主,避免肥膩、辛辣。積極鍛鍊身體,提高抗病能力。
在服用中藥治療3個月後,張女士明顯感覺吞咽苦難的症狀好轉了很多,也不像之前總是渾身無力、消瘦,面色逐漸恢復了光澤。複診的結果讓張女士欣喜不已,甲狀腺結節已經消失不見了,再也沒有了之前的焦慮和擔心。
張女士治療前、後超聲檢測結果對比
這裡提醒廣大甲狀腺結節患者,甲狀腺結節雖然大部分是良性的,但還是有癌變的可能,一旦發現,應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