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連續數的和,梯形面積公式

2020-12-10 笨老師教笨小孩

求連續數的和

所謂連續數就是有一定順序和規律的序列數字。比如1,2,3,4,5…

方法 :

(1)把首尾兩個數相加。

(2)把上一步的結果除以2。

(3)再乘上這些數字的個數。(第(2)步和第(3)步可以調換順序)

1、計算1+2+3+4+5+6+7+8+9+10=  

解 :

1+10=11

11÷2=5.5

5.5×10=55

所以 1+2+3+4+5+6+7+8+9+10=55

2、計算97+98+99+100+101+102+103=

解 :

97+103=200

200÷2=100

100×7=700

所以 97+98+99+100+101+102+103=700

3、不光是連續自然數,公差相同的數列也可以用這個公式

2+4+6+8+10+12=(2+12)x6/2=42

看到這樣的題,我就會想起一堆圓木堆成梯形,計算圓木的數量,進而想到梯形面積公式:(上底+下底)X高/2,就用這個公式來計算數列和。

一個是計算數量,一個是計算面積,公式這麼相似,我有點笨,覺得不可思議。

正好今天在網上找到一本古董書《算得快》,應該是1976-1978年出版的,看到下面的內容,模模糊糊記得好像小時候看過這本書。

相關焦點

  • 什麼樣連加的數才能適合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計算
    同樣的方法除了適合教科書上舉的例子以外,它可能還適合運用於更多、更廣的地方,只要你能抓住學生每一個疑惑的眼神,加以引導,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就是「轉化」的魅力。比如教學教科書第108頁,「練一練」的第2題「下面是一個裝滿了鉛筆的鉛筆架。你能聯繫梯形面積公式,計算出鉛筆的支數嗎?」
  • 「No.89」求梯形的面積
    題目:如圖所示,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數據,求整個梯形的面積。(單位:釐米)通過觀察圖形,我們可以得知題目中告訴我們梯形的上底為5釐米,下底為8釐米。根據梯形求面積的公式,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我們知道要求出整個梯形的面積還需要先知道梯形的高。題目中出現的3釐米與4釐米均不是梯形的高,因為它與梯形的底邊並不垂直。可見,在圖形中梯形的高是未知的。
  • 「萬能的」梯形面積公式
    先來複習一下我們已經學過的幾個常見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再拓展一點「小知識」(ω)正方形=邊長x邊長s=(a+b)x h÷2其實我們也可以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
  • 未知梯形的高怎麼求梯形的面積?
    未知梯形的高,怎麼求面積如圖所示,梯形ABCD中,AD=4m,BC=10m,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對於處於小學生的學生來說,他們不懂得靈活變通,所以學生家長要對孩子進行靈活思維的開拓,引導孩子慢慢去挖掘隱藏的條件。
  • 《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並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 資格證試講 | 《梯形的面積》試講稿
    你說通過觀察發現車玻璃的形狀是梯形,只需要算出來這個梯形車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買多少防曬膜了。那我們該怎麼求出梯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老師看到同學們露出了疑惑表情,沒關係,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梯形的面積。2.
  • 三角形求高為什麼面積先要乘以2——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的一些感悟
    最近在上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今天剛上好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昨晚備課時有備到對此公式的變式題——「已知梯形面積、上底、下底,怎麼求這個梯形的高
  • 常用圖形求面積計算公式
    常用圖形求面積計算公式有正方形計算公式、長方形算公式、三角形算公式、平行四邊形算公式、任意四邊形算公式、正多邊形算公式、菱形算公式、梯形算公式、圓形算公式、橢圓形算公式、扇形算公式、弓形算公式、圓環算公式、部分圓環算公式、新月形算公式、拋物線形算公式、等多邊形算公式等。
  • 【微課堂】蘇教數學五年級上2.5《梯形面積的計算(1)》
    梯形面積的計算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教材第14、第15頁的內容。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梯形的面積。2.通過動手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會運用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梯形面積的教學設計比較研究
    教學目標:1、使學生親身經歷梯形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進一步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2、使學生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面積。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4、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精神及合作精神。教學重點:探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能計算梯形面積,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 小學生級別求面積的題,難住了很多家長,只因為梯形變成了三角形
    如圖,梯形ABCD被對角線分成了四個三角形,已知△AOB和△BOC的面積分別是25和35,求梯形的面積是多少?解析,我們觀察圖形,被對角線分成的四個三角形的面積關係就是本題的切入點。三角形面積公式我們無需再談,我們知道兩個三角形分別以OA和OC為底,則高相等,那麼△AOB和△BOC的面積比就是OA和OC的比,如圖因此S△AOB:S△BOC=25:35=5:7同理可得S△AOD:S△COD=5:7,有了△AOD
  • 五年級數學上冊《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學生學得透徹
    理解並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會計算梯形的面積。教學過程一、問(目標引領 問題導學)1.導入:這一單元我們已經學習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誰來說一說它們的計算公式?(梯形)思考:怎樣求出它的面積呢?你能用學過的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小組討論,學生可能會猜測到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長方形等,來推導它的面積計算公式。2.讓學生利用梯形學具驗證自己的猜測。
  • 梯形的面積公式,有這5種轉化方式來推導,你了解麼?
    前面,我們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裡,同樣可以用轉化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本課還是以「解決問題」入手,通過解決「車窗的玻璃形狀是梯形,怎樣求出它的面積呢?」這個問題,從而引出下面5種方法來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 梯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一)
    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梯形面積的計算是這部分內容的基礎和重中之重,學生只有掌握了這部分內容,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2、學生分析對於梯形,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認識,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讓學生經歷實際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 五年級數學上冊《梯形的面積》說課稿,新手老師必看
    一、說教材分析1、課標理念:課標要求學生在學習梯形的面積時,要在已有認識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礎上,經歷探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並能運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並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教學探索的經驗。
  • 在計算「三角形、梯形的面積」時,學生總犯這2個小錯誤
    前三種都用的是「轉化法」,把新知轉化為舊知來推導公式的,例如,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把三角形和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等;而組合圖形是用分割法把圖形分成幾個學過的圖形來解決。其中,出錯最多的是有關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方面的習題。
  • 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圖形複雜有點兒難度,方法一:梯形減去扇形
    這是一道小升初數學題,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圖形比較複雜,圖中包含了正方形、扇形、三角形等圖形,並且陰影部分又是多個,還是有點兒難度。如下圖所示:看圖形,要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我們觀察到,陰影部分由ADE和BGCD兩部分組成,也可以看成由ADE、BCD、BCG三部分組成。陰影部分的面積怎麼求呢?
  • 梯形的周長公式是什麼
    一腰垂直於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兩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那麼,梯形的周長公式是什麼呢?@視覺中國  梯形的周長公式是L=a+b+c+d,其中L代表梯形的周長,變量a是梯形上底邊的邊長,變量b是梯形下底邊的邊長(在梯形中,平行的兩條邊是梯形的底邊,短的一條是上底邊,長的是下底邊)。
  • 五年級數學上冊《梯形的面積》名師教案,值得學習!
    教學目標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2、通過猜想、驗證、實踐等數學活動,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獲得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感受數學方法的內在魅力。
  • 五年級數學:梯形的面積計算也需要動動腦筋
    如下圖,你會求梯形的面積嗎?陰影部分的面積是15平方釐米。求這個圖上梯形的面積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圖上標出了梯形的上底是9釐米,下底是5釐米,只是不知道高是多少?二是用陰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積加上空白部分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已知陰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積是15平方釐米,空白部分的直角三角形已經知道上面那條直角邊是9釐米,還得知道另一條直角邊,也就是梯形的高,才能獲得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兩種方法都需要先求出同一條高的長度,怎麼算這條高的長度就是解決這個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