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計算中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梯形面積的計算是這部分內容的基礎和重中之重,學生只有掌握了這部分內容,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2、學生分析
對於梯形,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認識,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讓學生經歷實際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並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重點:探索並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梯形面積公式中為什麼要除以2的道理。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在教學中主要體現以下的教學方法:
1、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根據圖形面積計算之間的內在聯繫安排教學順序,以促進知識的遷移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圖形內在聯繫為線索,以未知向已知轉化為基本方法開展學習。
2、體現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採用讓學生動手實驗,先將圖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圖形,再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索轉化後的圖形與原來圖形的聯繫,發現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一個過程,同時按照學習的先後順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3、注意練習的探索性,形式多樣化,以促進學生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靈活運用。
三、說學法
1、重視動手操作與實驗。本單元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是建立在學生數、剪、拼、擺的操作活動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既要做好引導,又要注意不要包辦代替,一定要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操作,通過實際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2、引導學生探究,滲透「轉化」思想。
3、注意培養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注意不要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種固定或簡單的途徑或方法上,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一)複習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請大家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
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從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割補法和拼擺法可以把一些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出示一輛小汽車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車窗的玻璃是什麼形狀,接著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上能找到梯形,並設問:怎樣計算這些梯形面積?
引入本課教學並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動腦筋想辦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與同桌交流想法。教師巡視,個別交流、輔導,注意發現不同的推導方法。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師:誰能說說梯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你是怎樣推導出這個公式的?
指名匯報,注意讓學生匯報不同的推導方法。
學生可能匯報以下三種推導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方法一:(拼的方法)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結論:梯形的面積=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剪的方法)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得出同樣的結論。
方法三:(剪的方法)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得出同樣的結論。
全班交流時,如果學生還能提供其他推導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和鼓勵。
師:用字母表示公式 S=(a+b)×h÷2
(四).作業設計
1、先量出圖中有關數據,再計算圖形面積。
2、解決問題
(1)一個零件的橫截面是梯形,上底是8釐米,下底是12釐米,高是4釐米,這個零件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方釐米?
(2)、一塊白菜塊的形狀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2米,下底是10米,高是15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種白菜12棵,這塊地裡一共可以種白菜多少棵?
(五)、全課總結。
本課主要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試著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以及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