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一)

2021-02-19 師程教師考編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計算中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梯形面積的計算是這部分內容的基礎和重中之重,學生只有掌握了這部分內容,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2、學生分析
對於梯形,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認識,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讓學生經歷實際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並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重點:探索並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梯形面積公式中為什麼要除以2的道理。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在教學中主要體現以下的教學方法:
1、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根據圖形面積計算之間的內在聯繫安排教學順序,以促進知識的遷移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圖形內在聯繫為線索,以未知向已知轉化為基本方法開展學習。
2、體現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採用讓學生動手實驗,先將圖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圖形,再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索轉化後的圖形與原來圖形的聯繫,發現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一個過程,同時按照學習的先後順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3、注意練習的探索性,形式多樣化,以促進學生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靈活運用。
三、說學法
1、重視動手操作與實驗。本單元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是建立在學生數、剪、拼、擺的操作活動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既要做好引導,又要注意不要包辦代替,一定要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操作,通過實際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2、引導學生探究,滲透「轉化」思想。
3、注意培養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注意不要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種固定或簡單的途徑或方法上,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一)複習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請大家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
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從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割補法和拼擺法可以把一些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出示一輛小汽車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車窗的玻璃是什麼形狀,接著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上能找到梯形,並設問:怎樣計算這些梯形面積?
引入本課教學並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動腦筋想辦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與同桌交流想法。教師巡視,個別交流、輔導,注意發現不同的推導方法。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師:誰能說說梯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你是怎樣推導出這個公式的?
指名匯報,注意讓學生匯報不同的推導方法。
學生可能匯報以下三種推導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方法一:(拼的方法)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結論:梯形的面積=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剪的方法)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得出同樣的結論。
方法三:(剪的方法)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得出同樣的結論。
全班交流時,如果學生還能提供其他推導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和鼓勵。
師:用字母表示公式    S=(a+b)×h÷2

(四).作業設計

1、先量出圖中有關數據,再計算圖形面積。
2、解決問題 
(1)一個零件的橫截面是梯形,上底是8釐米,下底是12釐米,高是4釐米,這個零件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方釐米?
(2)、一塊白菜塊的形狀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2米,下底是10米,高是15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種白菜12棵,這塊地裡一共可以種白菜多少棵?   

(五)、全課總結。

 本課主要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試著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以及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相關焦點

  • 五年級數學上冊《梯形的面積》說課稿,新手老師必看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多邊形的面積」P95-96《梯形的面積》。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等八個方面闡述我對本節課的理解。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一、說教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通過具體的情境提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問題。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的基礎。
  • 小學數學說課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說課一、教材簡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第42頁——44頁的學習內容。教材從一年級第一冊起逐步安排學生能夠接受的幾何初步知識,其中第六冊教材中安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第七冊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認識,清楚了解其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冊(第八冊)教材中"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安排的。使整個安排體現了線形的、層遞的、系統的體系,這也完全吻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
  • 小學數學說課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說課稿一、說教材(一)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九冊「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內容和地位: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在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這節課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的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的基礎。
  • 《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並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 小學數學《三角形的面積》教案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經歷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難點】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複習回顧: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以及推導過程。
  • 人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三角形的面積》
    我將從說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下面開始我的說課。一、說教材《三角形的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章第2課時的內容,主要是通過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以及應用,該教學內容是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將為後面學習梯形面積奠定了基礎,因此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 小學數學《圓的面積》說課稿及教學教案設計模板
    小學數學《圓的面積》說課稿模板說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本課教學採用實驗的方法,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分割的份數越多,拼得的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形,然後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S=πr2。
  • 《平行四邊形面積》說課稿
    各位老師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平行四邊形面積》,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要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以及簡單的數學轉化思想。學好本節課,有助於接來下梯形等圖形面積的計算。
  • 五年級數學上冊《三角形的面積》經典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課題是《三角形的面積》。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個主要方面進行闡述。首先,我將對本節課題進行分析。一、 說教材《三角形的面積》是選自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的第二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並認識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在整個第五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對三角形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又是以後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基礎。
  • 五年級數學:梯形的面積計算也需要動動腦筋
    如下圖,你會求梯形的面積嗎?陰影部分的面積是15平方釐米。求這個圖上梯形的面積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圖上標出了梯形的上底是9釐米,下底是5釐米,只是不知道高是多少?二是用陰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積加上空白部分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已知陰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積是15平方釐米,空白部分的直角三角形已經知道上面那條直角邊是9釐米,還得知道另一條直角邊,也就是梯形的高,才能獲得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兩種方法都需要先求出同一條高的長度,怎麼算這條高的長度就是解決這個題的關鍵。
  • 《周長》說課稿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論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以後的教師職業生涯中,大家都要經歷說課這個環節。
  • 【微課堂】蘇教數學五年級上2.5《梯形面積的計算(1)》
    梯形面積的計算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教材第14、第15頁的內容。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梯形的面積。2.通過動手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會運用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在計算「三角形、梯形的面積」時,學生總犯這2個小錯誤
    =底×高÷2;同樣,把2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等高的平行四邊形,此時平行四邊形的底即梯形的上底與下底之和,因此,一個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即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在教學時,我特別在意學生動手操作活動,還專門讓他們準備了完全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直角、銳角、鈍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等),準備完全相等的梯形(一般、直角、等腰梯形等),然後,讓他們拼一拼,說一說,並且找學生到黑板前邊操作演示,邊推導公式。
  • 「萬能的」梯形面積公式
    先來複習一下我們已經學過的幾個常見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再拓展一點「小知識」(ω)正方形=邊長x邊長s=(a+b)x h÷2其實我們也可以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
  • 教師資格考試數學說課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本冊教材承擔著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並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 梯形面積的教學設計比較研究
    教學目標:1、使學生親身經歷梯形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進一步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2、使學生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面積。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4、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精神及合作精神。教學重點:探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能計算梯形面積,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 什麼樣連加的數才能適合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計算
    同樣的方法除了適合教科書上舉的例子以外,它可能還適合運用於更多、更廣的地方,只要你能抓住學生每一個疑惑的眼神,加以引導,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就是「轉化」的魅力。比如教學教科書第108頁,「練一練」的第2題「下面是一個裝滿了鉛筆的鉛筆架。你能聯繫梯形面積公式,計算出鉛筆的支數嗎?」
  • 《壓強》說課稿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進行本次說課。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壓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的概念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章內容的主線,是對前面學習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為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奠定基礎知識。
  • 《完全平方公式》說課稿
    《完全平方公式》說課稿一、說教材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第六節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一節是在學習了整式的各項運算方式基礎上開展的,為後續學習因式分解等內容打下基礎,所以在教材編排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