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菈媽
「一個、兩個、三個……全是奧特曼!」
在一期綜藝節目中,面對兒子安迪一屋子的奧特曼玩具,黃聖依一臉無奈,直言丈夫陪孩子的表現,就是投其所好買玩具,而且一買就買很多。
令人驚嘆的玩具數量,引發了不少網友的吐槽:
「買玩具真的是個大坑!我女兒才3歲,毛絨玩具就已經多得放不下了」;
「我兒子就喜歡小汽車,前前後後買了上百個了,還鬧著要買」;
……
能怎麼辦?架不住孩子喜歡呀!
在物質豐富的現在,不少父母給孩子買玩具,可以說是有求必應。
可是,玩具真的越多越好嗎?
擁有很多很多的玩具,估計是每一個孩子的夢想吧。
「趁著打折,買了好幾千的玩具,可沒想到孩子才玩了幾天,就不感興趣了。」
閨蜜家的「遊戲區」裡,除了有六七個大玩具架,上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之外,還有一個海洋球池和小滑梯。
可除了來小客人可以顯擺之外,孩子在裡面玩的時間少之又少,即便是再新鮮的「高端」玩具,也只能維持三分鐘的熱度。
「真是燒錢又佔地!」她無奈地嘆道。
越多的玩具,為什麼反而降低了孩子玩耍的興趣呢?
上世紀90年代,德國的兩個研究人員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他們請求一個幼兒園在3個月內,不在教室裡放置任何玩具。
一開始,孩子們都有些無聊。
可是,兩三天後,有趣的現象發生了。
孩子們解鎖了許多新的遊戲,比如:把桌子搭成秘密基地、搭舞臺、去室外收集樹葉、玩石頭等。
沒有玩具,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反而得到了激發,而且玩得更專心了。
可見,玩具並不是越多越好。
那麼,到底給孩子多少玩具才是合適的呢?
美國維吉尼亞學者提出:
一次性給孩子呈現的玩具,不要超過5個。玩具越多,伴隨而來的問題也會越多。
多則惑、少則得。
很多家長認為,玩具越多,越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開發他們的智力。
其實,玩具太多,反而容易阻礙孩子的發展:
選擇越多,孩子的專注力越差
有一次,約朋友談事情,她帶著孩子赴約。
可小朋友根本坐不住,一會兒要看書,可沒翻兩頁就扔一邊;
一會兒要玩玩具,玩不了幾分鐘就又厭倦了。
朋友很是尷尬,將他拎到一邊:「這麼多玩具呢,你就不能消停一會兒!」
事實上,選擇太多,對孩子來說反而是一種負擔。
因為做選擇需要消耗意志力,意志力消耗得多了,孩子自然就沒有更多的耐心和專注力在玩上了。
有學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孩子分別提供2個、15個和30個玩具。
結果顯示,當孩子只有2個玩具時,他們的專注力最佳,而同時擁有30個玩具的孩子,專注力則最差。
可見,過猶不及,數量一定要控制好。
玩具太多,影響孩子的思維能力
一般來說,玩具一旦超過5個,孩子停留在一件玩具上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更別提去琢磨和解鎖新的玩法了。
將3個孩子都培養成了斯坦福博士的媽媽陳美玲,曾提到:
相比較於買玩具,她更傾向於教孩子一些動手動腦的遊戲。
比如:孩子很喜歡玩釣魚的遊戲,她就會很配合地問:「釣到什麼了」、「今晚我們要怎麼吃呀」,等著孩子給出許多有趣的答案。
英國心理學家亞歷山大也通過實驗證明:
玩具太多,會束縛孩子的想像力;
而玩具較少、或者越是玩法不受限的玩具,越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因為,孩子會去反覆琢磨,創造出新玩法,並且從中找到新的樂趣。
玩具越多,孩子越容易缺乏毅力
如果孩子有太多玩具,那麼,他們就容易只挑一些簡單容易的玩,而放棄一些需要動腦筋的玩具。
但如果只給孩子提供5個以內的玩具,那孩子就不得不挑戰那些有難度的玩具了。
即便再難,也會給自己打氣:再堅持一會兒吧。
這樣,漸漸地,反而能培養孩子堅持的好習慣。
其實,玩具不僅僅是玩具,它們還是孩子認知世界的橋梁。
所以,父母在為孩子挑選玩具的時候,需要多斟酌。
既然一次性給孩子呈現的玩具最好不能超過5個,那麼,父母該如何挑選玩具呢?
玩具在精不在多,與其讓「選擇過載」成為孩子的負擔,不妨從一開始,就給孩子選擇經典的、對他們的成長和智力發展最有利的這5類玩具:
1.柔軟的玩具
對於小寶寶來說,柔軟的玩具,比如:布書、毛絨玩具、洋娃娃等,不僅能幫助他們認知世界,還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而且在玩角色扮演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2.繪畫類玩具
小孩子天生就對色彩很感興趣,不管是畫筆、寫字板還是彩紙,他們都會樂於在上面塗鴉。
而這種沒有條條框框限制的玩具,最能發揮孩子出色的想像力。
3.音樂類玩具
除了視覺、觸覺之外,讓孩子聆聽不同的聲音,也非常重要。
撥浪鼓、玩具鋼琴、手拍鼓等,除了能讓孩子感受美之外,還能培養他們的藝術氣息。
4.拼裝類玩具
三四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對拼裝類玩具感興趣了,比如:積木、樂高等。
這類玩具可以變幻出無窮種玩法,不僅能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5.運動類玩具
五六歲以上的孩子,對運動的需求量更大了。
這個時候不妨添加一些球類、平衡車、輪滑等玩具,培養孩子身體協調能力的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的膽量。
這5類經典的「開放式玩具」,比「高端」的聲光電玩具,更能給孩子留出創造和發揮的空間。
父母只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選擇難易程度不同的玩具即可。
那麼,家裡玩具太多怎麼辦呢?
其實,只要收起一部分玩具,隔一段時間輪換著拿出來玩,對於孩子來說,就會像新玩具一樣,充滿了吸引力呢。
而除了商場購買的玩具之外,家裡的廢紙盒、塑料瓶、外面的沙石蟲蟻,也都可以成為孩子喜愛的「玩具」。
一位網友分享了一個日常小故事。
孩子想讓她「變」一些恐龍出來,她靈機一動,畫了幾張恐龍的圖片給他。
沒想到,孩子很是喜歡和珍視,不僅在家排兵布陣,還帶出門,和小夥伴們分享。
只是幾張手繪的卡片,就能讓孩子開心地玩很久,真是太讓她意外了。
而有一位巧手的爸爸,更是用廢舊的紙板,給孩子做了許多獨一無二的玩具。
比如這個多功能存錢罐,不僅能存錢,還能取錢。
這樣特別又好玩的玩具,估計沒有哪個孩子會不喜歡吧。
我們總以為,給孩子越多選擇,他們就越快樂。
其實,過多的選擇,反而容易讓孩子無所適從。
少而精,才能夠真正激發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想像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發揮出玩具最大的作用!
作者:菈媽,自由撰稿人,熱愛生活和文字、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願用一生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二寶媽。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