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評社3月4日文章 原題:美再平衡亞洲戰略不會改變臺灣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4日在旺報發表文章說,美國國務卿凱瑞日前走訪德國與法國,似乎有點重歐輕亞。海格爾獲國會通過任命後不久即在五角大廈宣誓就職,成為首位出身越戰的美國國防部長。這兩人上任後會如何推動再平衡亞洲戰略,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與北京非零和遊戲
華府外交界指出,凱瑞上任以來從未提再平衡或樞紐亞洲戰略。不過,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李伯特說,海格爾在擔任聯邦參議員期間曾率領參院訪問團出席新加坡香格裡拉對話,顯示他早就參與亞洲再平衡。惟若據此論斷前者無意再平衡,後者才重視再平衡,可能言之過早。
文章說,與歐洲淵源較深的凱瑞,最近在訪問德國首都柏林與法國首都巴黎時,大秀他還不錯的德文和流利的法文。他被認為是美國閣員中「最法國的」,除了會講法語外,立場也很親法。不過身為國務卿,他遲早要面對歐巴馬總統最為關注的再平衡亞洲戰略。
正如李伯特2月27日在華府喬治城大學舉行的「再平衡政策年度評估」研討會上所言,再平衡亞洲政策是歐巴馬總統的策略選擇,而且政府各部門的共識是把這件事列優先任務,因此無論是預算危機、人事變動等,再平衡政策都將以當前的形式繼續運作。也就是說,不管凱瑞喜不喜歡,他都得執行歐巴馬的再平衡亞洲政策。
凱瑞在接受歐巴馬提名後不久即表示,他認為美國不需要在亞洲增兵,顯示他有意修補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過去擔任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期間,他的投票紀錄顯示他多支持美國和中國大陸發展關係。
事實上,歐巴馬在第二任期已經對再平衡亞洲政策進行調整,強調這項政策主要是關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策略。李伯特表示,亞太再平衡策略並非針對中國大陸,也不是與北京的零和遊戲。他指出,美中之間穩固的雙邊關係也是再平衡策略的一環。
文章說,美國主管亞太事務的國務院代理助理國務卿雲恩26日在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檢視亞洲再平衡政策」聽證會表示,這項政策主要是關於美國在亞洲的經濟布局,美國必須參與亞洲經濟成長。不過,他也承認美國高度參與亞太經濟活動的同時,也加強外交和國防連繫。
儘管凱瑞認為美國不需要在亞洲增兵,但是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月22日中午和歐巴馬舉行高峰會前指出,總統會再度承諾維持東北亞強大的軍事布局。羅茲說,美國未來將與日本、韓國及亞洲其它國家,維繫堅強的軍事關係,包括擴大軍演及多項防衛合作計劃。他特別強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大戰略地位,對全球和美國未來經濟發展都位居關鍵。
除了中東問題之外,凱瑞訪歐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和德法兩國商談美國與歐盟未來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TTIP)。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結盟之長程目的,將是以自由化與全球化之名,對全球經貿、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高科技產業、綠能產業、生化產業、醫療產業、智慧財產商品、農產品的製造業與進出口,制定新的規範、規則與規定。由此觀之,凱瑞訪歐具有將再平衡亞洲策略提升到再平衡全球策略層次的政治意涵。
外交主導權在白宮
海格爾則在宣誓就職後指出,美國無法支配全球,必須與盟邦合作並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一定要參與全球事務,在盟國之間擔任領導。盟邦對美國極其重要,再強大的國家如美國,都無法單獨行事。
美國外交觀察家認為,歐巴馬是美國外交方向的最主要決策者,重大外交決定的地點是白宮,包括副總統拜登和國家安全會議高層官員才是真正的主角。無論是凱瑞或海格爾,都無法主導美國外交議題。
文章說,看樣子,在歐巴馬與白宮國安會的領導下,凱瑞與海格爾若能在未來4年好好執行再平衡政策的任務,已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