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有賢后,更有艷后。她們超越了傾國傾城的境界,她們的美豔冠絕一個時代。人們往往脫口而出的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實不然,還有另外三位艷后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1.魏文帝皇后:甄氏
三國時代的絕代佳人甄氏,姿貌絕倫、氣質非凡,才智過人。當年甄氏雖系寡婦之身,卻博得曹氏父子仨同傾愛慕之情,並最終成為曹丕稱帝後的皇后。
2.隋煬帝皇后:蕭氏
蕭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天生就是人間尤物,臉似牡丹,美眸流盼,腰似楊柳,儀態萬千,嬌媚迷人,幾乎集天下之美於一身。中國歷史上能象蕭皇后那樣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的女人寥寥無幾。
3.懿安皇后: 張嫣
天啟元年,時年十五歲(虛歲)的張嫣,從全國初選的五千名美女中,連過「八關」選出的第一美女,同年四月被冊立為皇后。史載張嫣「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為中國古代三大艷后之一。
下面是四大美女
1-沉魚--西施
倒影浣紗戲鏡花,
夷光冠彩醉秋霞 ;
散花舍豔挽春色,
四海泛舟虛歲華。
2-落雁--王昭君
漢宮豔繡日驚媚,
和親牆花塞外飛;
刺骨寒風千裡路,
琴音一曲雁聲微。
3-閉月--貂蟬
天香傾國月沉暉,
英傑醉痴眉舞揮;
紅粉儀亭拋媚計,
清風怒卷色魂飛。
4-羞花--楊貴妃
貴妃醉酒蕩春色,
鐵騎千山獻荔枝;
佳偶嵬坡魂悼嘆,
羞花豔盡縊靈祠。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對美的自己一套完善的評判標準,對「美」更是有著一套成型的審美理論。而選美,在中國,也是古已有之。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中國古代的選美,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後宮選妃了,那麼對女人的審美標準究竟是什麼?選美女又有哪些標準呢?
首先說說,古代社會對女人的審美有哪些標準,這從歷史上最荒誕無稽的「選美詔書」可以看出。「詔書」是古代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專用文書。歷史上曾有許多帝王頒下荒誕無稽的詔書,雖然,晉武帝司馬炎的那份「權禁斷天下嫁娶」詔書,被稱為史上最色令智昏的荒唐詔書。但是,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到古代社會對女人的審美的標準。
據《晉書》、《資治通鑑》等有關史料記載,晉武帝泰始九年,即公元273年7月,晉武帝頒下詔書,在全國未婚女子中選美以充後宮。其選美標準大致有四條:一是出身顯貴,二是容貌美豔,三是身材高佻,四是膚色白嫩,美其名曰:「美而長白」。由於這份皇帝詔書中還附加「有蔽匿者以不敬論」與「採擇未畢,權禁斷天下嫁娶」這兩條荒唐禁令,因此,司馬炎的這個詔書被稱為歷史上最最荒誕無稽的「選美詔書」。
然而選美並不只是這個荒繆的詔書所言的幾項,真正選美,古代人是通過這樣幾個標準來評判美女的:
一、烏髮蟬鬢
「烏」就是說要有一頭烏黑的長髮,「蟬鬢」則是指面頰兩旁近耳頭的薄如蟬翼的頭髮。「烏」這個詞早在《左氏春秋》中便已出現,至於「蟬鬢」一詞,則出現在三國時代的魏國,是魏國王宮中一名叫莫瓊樹的宮女所梳的髮型。顯而易見,發質是古代男性對女性審美的一項標準。
二、明眸流盼
「明眸」就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是流轉目光觀看之意。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大眼睛裡秋波蕩,這當然會被列為美女的一條標準。
三、娥眉青黛
「娥眉」這個詞被用來專指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說把眉毛剃掉,然後用青黑色的顏料來繪畫眉毛。這種化妝手法,在西周時期就流行開來。這聽上去有些「毀容」的味道,但是也說明了眉黛素來是女性的一項審美指標。
四、細腰雪膚
細腰便是腰肢纖細,走起路來好似拂風的楊柳。雪膚則是肌膚雪白。細腰雪膚,這一點和現代人的審美倒是極為相似。
五、朱唇皓齒
顧名思義,朱唇便是紅唇,皓齒便是雪白的牙齒。紅唇彰顯牙齒的潔白,雪白的牙齒又襯託櫻口朱唇,正是相得益彰。
六、玉指素臂
古人對女性的手指與手臂非常重視。作為美女,則手指必須纖細而柔軟,手臂則必須白皙,而且還要圓潤而充滿彈性,此謂之「素臂」。其實就像現代人喜歡美腿美女一樣,「美臂美人」是古代的一種審美傾向。
七、雲髻霧鬟
「鬟」,就是環髻的意思,髻則是指束在頭頂的那個結。雲髻霧鬟,就是說女性梳出的髮髻要狀如雲霧。可見,髮式也是古代男子對女性審美很在意的一個方面。
八、紅妝粉飾
紅妝指女子盛妝,粉飾便是在臉上塗抹白粉,也就是說會化妝也是評定一個女性美不美的標準。
上述的八大標準基本上構成了古代人選美比賽的各項指標,怎麼樣?看了是不是有些心動,是你們的心中美女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