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又說「食色,性也」。可見無論哪個時代,人們都喜歡美女。
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審美觀,比如漢朝以瘦為美,唐朝以肥為美,現在又以瘦為美。
古代男人挑選美女有什麼標準?
明末清初的大才子李漁寫了一本書叫《閒情偶寄》,裡面的「聲容部 選姿」部分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
現代男人眼中的美女,都是要面容和身材迷人的,簡單來說就是「有容奶大」,所以現代的選美都有泳裝環節,目的就是讓男人盡情窺探美女的身體,借選美之名一飽眼福。
《閒情偶寄》裡對美女的看法跟現代人有所不同,對身材根本沒有提及。
李漁主要是從肌膚、眉眼、手足、氣質(態度)四個方面選擇美女。
一、肌膚
跟現代人的要求一樣,李漁要求美女的皮膚必須白。但是他也知道,天生長得白的美女是很少的,多數都是在黑白之間。
如果實在找不到天生長得白的女子,可以選不太黑也不太白的,給她們好吃好穿好住,讓她們慢慢變白。
當然也不是所有女子都那麼容易變白,按照他的說法就是,可以按照三條規律去選美女:
一是面部比身體黑的容易白,身體比面部黑的難白。因為面部顯露在外面,比身體黑點是正常的,只要以後做好仿曬,還是可以慢慢變白。如果身體比面部還要黑,那就是本身黑色素太多,想變白幾乎是沒希望了。
二是肌膚黑但是嫩的容易白,又黑又粗糙的就難白了。這點容易理解,嫩的肌膚細胞更新得快,自然容易變白。
三是肌膚黑但有彈性的容易白,又黑又結實的難白。
二、眉眼
李漁說「面為一身之主,眼為一面之主」。眉毛和眼睛對一個女人的顏值有決定性的影響。
他覺得眼是心靈的窗戶,看眼就是看心。
眼睛細而長的,性格一定柔順;眼睛粗大的,性格比較強悍;眼睛靈活而且黑白分明的,一般都很聰明;眼睛呆滯,白多黑少或黑多白少的,都不好,多數是愚笨之人。
古代女人害羞,一般是不敢正眼看男人的。那要看女人的眼睛,怎麼辦呢?
李漁想出了兩個法子:
一是以靜待動。就是想法子讓女子走來走去,身體動了,眼睛必然也要跟著動,這樣就能看出女人的眼睛是不是靈活了。
二是想辦法讓女子站在高處,自己站在下面。女人害羞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往下看,這樣就剛好看到她們的眼睛了。
為了看美女一眼,他也真是想盡辦法吶。
對眉毛的要求就少一點,因為他覺得眉毛就算長得一般,還可以通過化妝來解決。
但是他強調眉毛一定要有自然的曲度,所謂的「眉若遠山」、「眉如新月」是最好的。就算不能像遠山,像新月,也要有一點曲度。
最不好的是平平一橫過去,或者像兩筆斜衝,好像倒八字那樣的。即使化妝技術再好也沒辦法了。
三、手足
在古代,手和足對女人的重要性跟現代女人的胸和臀是一樣的。
為什麼呢?因為古代的衣服通常都比較保守,哪像現在的衣服越來越緊身,布料越來越少,穿上去跟沒穿一樣?
古代的衣服一穿上去,再好的身材也顯示不出來的。這應該也是李漁不講身材的原因。
穿著這樣的衣服,女人靠什麼來顯示她們的魅力?除了上面說的眉眼之外,就只有手和腳了。
難怪古代的文學作品,描寫到美女,總要寫「手如柔荑」「腳步生蓮」這樣的句子。
大概古代男人看女人的手和腳,跟現代宅男看胸和臀是一樣的效果。
《金瓶梅》《水滸傳》裡,西門慶和潘金蓮的調情,也是從西門慶故意把筷子掉到地上,借撿筷子之機摸潘金蓮的腳開始的。
那美女的手足有什麼標準呢?
對手的要求就是四個字:嫩柔尖細。
他覺得,手嫩、手指尖的女人聰明,手臂豐潤,手腕有肉的女人是有福之相。
對腳的要求則更高了。自從女人開始纏小腳開始,擁有一雙三寸金蓮就是古代美女的重要標準之一。潘金蓮也是因為有一雙小腳而令西門慶神魂顛倒。「金蓮」就是指他的小腳。
李漁可貴的地方在於,在全社會都追求小腳的風氣下,他不單純強調女人的腳要小,還要求「小而可用」,即不妨礙走路。他覺得如果腳小但是不能走路,就跟砍掉腳一樣了,那樣是違反天理的,因此沒有美感。
四、氣質
現代人說,看一個人,主要看氣質。其實古人也是這樣的。
李漁說,一個美女必須要有媚態,才能成為尤物。
」女子一有媚態,三四分姿色,便可抵過六七分。「他這裡所說的媚態其實就是指氣質。
氣質可以使美女更美,可以使老女人顯得年輕,可以使無情之事變為有情。
如果一個六七分姿色但是沒有氣質的女子與一個只有三四分姿色但是有氣質的女子一起,人們肯定更愛有氣質那個。
李漁認為媚態是可學不可教的。一個沒有媚態的女子如果長期與一個有媚態的女子相處,朝夕薰陶,或許能學到媚態。但是如果要教一個沒有媚態的女子怎樣做才有媚態,就不可能了。
我們都知道」腹有詩書氣自華「,確實,一個人的氣質是要長期修煉養成的,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教會的。
根據李漁的說法,古人(至少是清朝人)心目中的美女應該是這樣的:肌膚雪白瑩潤,眼睛細長靈動,眉如新月,手指嫩柔尖細,雙腳窄小柔嫩,氣質高貴大方。
你心目中的古典美人是怎麼樣的呢?
參考資料:李漁《閒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