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不寫作業,家長懟老師:只要不小學生不寫作業,家長懟老師:只要不死不殘,你們隨意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的交流通過微信群的方式進行,老師們在群裡通報孩子的情況、通知,家長也可以在群裡與老師溝通。但是,不可避免的,有很多家長和老師們都會在群裡面產生衝突,可以說,家長和老師的交流矛盾從來都層出不窮。
此前,曾有上海家長因作業問題質疑老師,卻被老師要求退出家長群。
也有因為家長讓數學老師像語文老師一樣拍一張照片發家長群,老師不願意,在群裡說了一句 「我沒有義務這樣做」而引起衝突。
還有因為孩子家庭作業太多家長懟老師被踢出群的
可以說,這些都是也是家長和老師衝突的典型了,雙方都無法達成諒解,而孩子的問題也無法解決,孩子、家長、老師三方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更壞的影響。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才是第一教育者。學校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想著把教育的重任全部丟給幼兒園和學校,因為,更大方面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的還是父母,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最有影響的。
而如何和老師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把握一個關鍵要點:不要等孩子有了嚴重問題才找老師溝通!
孩子存在各種問題無可厚非,而對於孩子的問題該如何與老師交流才是重點,如果氣氛好,家長和老師互相之間溝通輕鬆和諧,我相信老師和家長都能打成比較好的一直意見。
父母總是向著自己孩子的,而對老師來說要負責的孩子卻不止一個,所以,家長要對老師的情況進行理解,並且對老師好的方面進行肯定,這樣才能達成一個良好的溝通;
首先,讓老師感覺到,家長是理解自己的,是對自己工作認同的;家長不是來問責或者來質疑的,而是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的。如果一上來就貿貿然的對老師提出質疑:我孩子那麼乖,怎麼可能會XXXX......那麼後續的溝通必然越來越複雜。
然後,讓老師真正意識到家長站在自己的角度看法也是有道理的,這樣老師才能夠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其實,孩子在學校和在家裡也許完全不一樣,家長在家裡對孩子的印象與在學校也會不同,老師給家長反映問題時,家長也不要覺得老師是在故意找茬,應該理性對待雙方反映的情況,不要認為是問責或者責怪,那麼,家長和老師間的溝通就會更加順暢了。
其實,現在的學校老師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很多時候家長向老師問問題是,老師就會有點草木皆兵,如果這時候家長因為太著急,語氣或者情緒激烈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和老師產生矛盾,這樣就很難再好好解決問題了。所以,我們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首先要懷著尊重、相信、配合老師的態度,然後就事論事(重點!),表達清楚自己想要了解和解決的事情是什麼,最後和老師商量對策,解決孩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