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博物館》之 「千載長風沐西東」,一起踏上觸摸祖先足跡的路!

2020-12-19 澎湃新聞

千年的風,吹動古老的帆,向東駛入蔚藍的大海,

百年的雪,覆蓋顛簸的路,向西走向青綠的草原。

「一帶一路」已深入人心,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吸引了全社會共鳴與關注。千年之前,古人把絲綢和茶葉遠銷到了海外,把先進的文明和技術傳播到了沿線各國。行走在博物館裡,一起探尋古人是如何成就這一壯舉的呢?

河北 張家口

河北 定州

滄海漫漫,齊魯幽燕。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求長生不死,霸業永繼,便派方士徐福去往東海的三神山探尋仙草靈藥,徐福受命於饒安監築千童城,徵募數千童男女及百工武士,籌備數年,先後兩次出海探尋...

滄州 千童鎮

「人間百味鹹打底」海豐鎮因鹽而生,因瓷器而繁榮。海豐鎮的鹽通過大運河運往全國,而全國瓷器則通過海豐港口,遠銷東南亞各國,依託渤海灣獨特的地理優勢,這裡也成為了古海上貿易之路的北起點之一。

滄州 黃驊

塞月秋風似流光,駝鈴大漠叮咚響。如果將歷史的時針撥回十九世紀,俯瞰我國北方,你會看到幾十萬頭駱駝在遼闊的草原上奔走,在渺無人煙的大漠上蕩起屢屢塵煙。張庫大道,茶葉之道,亦是一條傳播華夏文明的文化大道。

浩瀚大海,萬裡縱寬乘風破浪,絲綢古道,大漠駝鈴搖蕩千年。行走在博物館間,穿越千年的光陰,追蹤古老絲路的財經密碼,在歷史與現代的更迭中,在社會與經濟的交織裡,展望一帶一路的復興,見證東方大國的智慧。

編導札記】

談及一帶一路,總覺得跟河北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又不知具體聯繫在哪兒,初涉選題,毫無頭緒,翻閱了很多書籍,一次次被絲綢之路上發生的傳奇故事震撼,儘管如此,仍覺不盡興。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走的博物館」行走行走,走起來,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精彩。所以,出發!

工匠四方來,器成天下走

行走的第一站,首先選擇了黃驊港,心想著擁抱了大海,或許就能茅塞頓開。然而過了港口,又縱深了十幾公裡,已然到達了導航的盡頭,卻仍然沒見到心目中的那一抹蔚藍。直到升起了無人機,才在遙控屏幕中看到了那片汪洋大海。雖然冬日的港口沒有往日的船來船往,顯得略有蕭瑟,但通過那整齊有序的貨櫃,仍然可以看出,這裡依然是華北地區重要的集散港口。

都說「古有海豐鎮,今有黃驊港」,黃驊港的前世,大概就是以製鹽和瓷器著稱的海豐鎮了。昔日的海豐鎮因鹽而興,因瓷器而繁榮。聰明的古人因地制宜,靠海吃海,在將鹽運往全國各地的同時,也不忘順道兒帶回來各地的瓷器,倒是像極了現在的「順風車,不跑空」。通過海運,古人將精美的瓷器遠銷日韓等國。在博物館中,也看到了來自全國各大窯口的瓷器,南方造型精緻,北方外形質樸;南方窯口多器物擺件,北方窯口多鍋碗瓢盆。不由得心生感嘆:原來北方人的實在,從那時就是這樣的啊!

譬如雲中鳥,一去無蹤跡

在拍攝走訪的過程中,來到了滄州鹽山縣的千童鎮,了解到了當地一個很有意思的風俗,名曰「信子節」,每逢六十年一甲子,便會在千童鎮當地舉行一場盛大的慶典活動,選拔適齡的童男女,衣著古裝,綁在15、6米高長杆支撐的微型舞臺上表演,登高望遠,以及懷念和召喚東渡的親人。

那麼,他們召喚的是誰?東渡的又是誰呢?

最近熱播的《大秦賦》好評如潮,可謂賺夠了觀眾們的眼球,年輕的秦王意氣風發,滅六國一統天下,俘獲萬千少女心。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始皇末年,為求霸業永築,他執迷於長生不老,曾多次遣方士入海求仙。徐福,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奉命於饒安邑徵召童男女,於郛堤城進行集結,在丱兮集中培訓。徐福曾先後五次東渡入海,帶走了數千童男女與百工巧匠,終「得平原廣譯,止王不來」,秦始皇至死也沒盼來他的長生不老藥,病死在了沙丘宮,而「丱兮城」一名,也是由孩童頭髮上的兩個「抓髻」而來,父母希望他們平安健康長大,可那些東渡的童男童女,卻再也沒有回到過家鄉,從此與親人骨肉分離。漢高祖劉邦於高祖五年,設置千童縣,以此來紀念徐福東渡這一轟動朝野的事件。巧合的是如今在日本多地也流行著一種「氏子節」的風俗,供奉徐福雕像,把他尊為豐收神、農耕神。由此可見,徐福雖然沒有為秦始皇求得仙藥,但是卻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作出了一份獨特的貢獻。

絲綢茶葉萃,商賈行旅偕

以前對張家口的印象就是那條聞名遐邇的草原天路和張北音樂節,有幸參與過兩次,也的確被塞外的美景和熱鬧的氛圍所深深折服,這次拍攝的最後一站,便來到了這裡。仔細了解,發現原來張家口不僅有美麗的景色,也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張庫大道。

大境門作為張家口的標誌性建築,幾百年來依然佇立在這裡,人們來到廣場前與之合影,感嘆「大好河山」四個大字是多麼的恢弘有力,孰不知在他的背後,也飽含了一段滄桑的歷史。

作為四大雄關之一,居庸關、山海關、嘉峪關都是以關為名,關意味著其主要為軍事職能,而大境門以門命名,門為門戶,有著開門做生意的含義,所以即便是閉關鎖國的清朝,也依然保留著這樣一個通商口供商人們做生意。在張庫大道博物館的展櫃中,發現了兩塊茶磚,靜靜地躺在那裡,磚體上還戳蓋著老茶號的鋼印。據趙館長介紹,茶磚是當地口商的後代捐贈給館裡的,當年他們的祖先就是沿著這條張庫大道,把中國的茶葉,遠銷到了蒙古及俄國。十一月的張家口北風凜冽,氣溫低達零下十幾度,風颳在臉上猶如刀割一般,想想當年的先輩們不分嚴寒酷暑,日繼一日地行走在草原戈壁上,運送著他們的貨物,履行著他們的職責。那時沒有現在的飛機鐵路,郵包快遞,就連一封小小的信件,可能也要專人專門花上十天八天才能送達,駱駝一年尚有一季哺乳,可商人卻是全年無休,奔波在這條茶馬古道上,多麼壯觀,又多麼的艱辛!

聊起張庫大道的往事,劉振瑛老館長必然是那位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年事已高的他本不想在熒幕前過多露臉,想把機會更多地留給年輕人,但話匣子一經打開,便再難收住了。館內的文物展品,大多來自張老的個人收藏,可搜集這些文物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每一件展品,背後都有一個屬於它的故事。提起那一段在烏蘭巴託的往事,劉老顯得十分興奮,初到蒙古的他,循著張庫大道採風,卻在偶然間聽到了熟悉的陽原話,那是一位隨著祖輩來到烏蘭巴託經商的大娘。初來時,還是個未嫁的姑娘,而今已成為了孩子的奶奶,臨別前,大娘送了他一個恰克圖壺作為留念。獨在異鄉為異客,在陌生的土地上聽到一句熟悉的鄉音,那種感覺是多麼的親切。仿佛時光倒流回了那個年代,各地商賈來來往往,有故去的,埋骨塞外做故鄉;也會有離開的,客居他鄉望故鄉。

採訪從下午開始,不知不覺就到了天黑,結束時甚至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真想再點上兩個菜,備上一壺馬奶酒,和張老再來個徹夜長談,再聆聽幾個精彩的好故事。

「作為一個老張家口人,我熱愛這片土地,熱愛我的家鄉,個人能力雖然有限,但能盡力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這一輩子,也算值得了。」張老說的雲淡風輕,而聽在一旁,有人卻悄悄溼了眼眶。

通過航拍俯瞰整個張庫大道,對比著當年的老照片,駱駝、馬幫、趕馬人,就這樣鮮活的映入眼帘,山坡上的俄商墓依舊靜靜地立在那裡,像一位安詳的老人,凝望著對面的駱駝馬幫,芸芸眾生。他在叮囑,也在祝福。車馬依舊,南來北往,有人走了,卻有人永久的留在了這裡,見證這條古道的雨雪風霜,前世今生。

時代的變遷,雖然古道所承載的貿易功能早已被公鐵路網所代替,但這一路厚重的人文歷史和動人故事,卻會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來源:河北衛視

編輯:張辰

編審:張國權

往期精彩回顧

冀網同心 「群」賢畢至——優秀群主展示交流活動舉辦「冀信2020」網絡安全技能競賽決賽入圍名單公布

原標題:《《行走的博物館》之 「千載長風沐西東」,一起踏上觸摸祖先足跡的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無問西東,來國家博物館看展吧!
    無問西東,讓我們從絲綢之路走進文藝復興。「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展覽序廳第一單元:大漠之舟「絲綢之路」這條連接著中國與歐洲的古代貿易要道,猶如沙海上的行舟,把西東兩大文明聯繫在一起。本單元分為「聖母與觀音」、「十字蓮花」、「西學東漸」三部分,用中西圖像符號對比的形式,反映中國文化藝術中的西方元素。
  • 太原長風西再無利好:中央公園成停車場,遠大購物廣場遙遙無期
    中間是太原盆地,北起石嶺關,東依太行山,西接呂梁山。兩面環山中部盆地。太原「南移」是必然之舉。今年9月,在太原市住建局公示的《太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中,對太原中心城區進行了重新界定,由之前的360平方公裡大幅擴容至930平方公裡,除了傳統的六城區外,將清徐縣和陽曲縣也納入了中心城區的規劃範圍。太原「南移」政策進一步得以落實。
  • 行走 吟草流年
    南社品味韶山沐,紅樹白雲寄湘瀟。 為「傳承文心」吳悅石大寫意畫展 石不能言傳文心,意寫人生筆鍾情。 空山新雨悅草木,無限風光天籟音。
  • 沭陽縣博物館:觸摸最美的歷史圖景
    宿遷網訊(記者 楊芹)有人說:「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菜市場和博物館。」在菜市場裡感受最暖人間煙火氣,從博物館中親近城市的人文根脈。對於擁有約200萬人口的沭陽縣來說,沭陽縣博物館可以說就像這個城市的一部《史記》,它記載著這裡的前世今生。
  • 組圖:行走香港中西區 尋找張國榮的足跡
    組圖:行走香港中西區 尋找張國榮的足跡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2013年04月02日11:49 4月1日下午, 有香港網友發起行動,行走香港中西區,尋找往日張國榮的足跡。(攝影:曹海揚)
  • ...你的菜|普陀區|上海長風海洋世界|上海|蘇州河|長風公園|大渡河路
    樂高探索中心大渡河路196號長風大悅城二層在室內、玩法多,這就是親子出遊的最佳選擇。在樂高工廠之旅中,你可以變身成樂高玩具生產員;在古堡歷險,坐上小火車穿行於昏暗的古堡,你可以化身正義使者,維護世界和平;在迷你天地,你會見識到由3900000塊樂高積木搭建出的各種場景,而且有好幾處都是動態呈現的。這裡簡直是孩子們的天堂。
  • 長風西6000㎡巨幕投影秀霸屏全網
    致獻數十載龍城厚愛,點亮城市未來新篇。一場歷史與現代的碰撞,集自然、人文、科技於一體的開學慶典,霸屏全網。9月12日晚19:30,現場人潮如流,各界行業大咖,商界人士、媒體嘉賓、慕名群眾等集聚現場,共同見證了萬達·西岸CLASS給太原的開學慶典,共同見證了6000㎡巨幕秀的高光時刻。
  • 長興南街(西中環—南屯安居街)放行通車 迎澤橋西北匝道、文興路...
    1 長興南街(西中環—南屯安居街)放行通車  本報8月2日訊(記者 李晶)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長興南街(西中環—南屯安居街)放行通車。記者今日了解到,改造後的道路為雙向六車道,連通長風商務區。  長興南街是一條東西向的城市次幹道。位於長風商務區內的東段此前已建成,範圍東起濱河西路,西至南屯安居街路口。
  • 太原市萬柏林長風西街道辦:「封路通知」到底是何「作為」?
    封路通知記者在沙溝中街路口的一處電線桿上找到了「源頭」——封路通知:接上級通知,2019年11月12日此路封閉,禁止一切車輛停放。落款單位為:長風街道辦事處。一位騎電動車的男子指著「封路通知」說,要封路也是市裡交警、路政發公告,一家街道辦事處貼張紙,想封路就封路。
  • 《無問西東》: 心之所向, 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就像凜冬之際,照進內心深處的一束真實、溫暖、動人的暖光。王爾德說,青春是一根煙,燒完就沒有了。李芳芳導演也曾解釋說:無論外界如何左右,都要保持對自己真誠,做真實的自己,內心沒有了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無問西東。
  • 太原地鐵1號線長風東街站開始施工
    來源: 山西新聞網9月22日,太原市交警支隊向社會公布,地鐵1號線長風東街站9月23日起施工。根據地鐵1號線長風東街站9月23日起施工軌道交通一號線長風東街站施工的需要,自2020年9月23日至12月31日將對東中環由南向北方向右轉至長風東街、長風東高速口匝道實施臨時封閉。
  • 唱盡敦煌 千載一壁觀
    這個用信仰構築成的世界,畫工們非凡的想像在人們的意想之外,千形萬狀的形象,異想天開的本領和光怪陸離的幻夢般的景象,全是畫工們在枯索寂寥的大漠裡通過他們的生花妙筆,活靈活現地跑到了牆壁上
  • 上海歷史博物館|觸摸上海的前世今生
    由東樓、西樓及庭院組成。上歷博是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以基本陳列為主的東樓設「序廳」「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三個板塊,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全面展現上海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
  • 上海徐匯:「神仙操作」 網紅街區化身「移動博物館」
    電影博物館在以展覽及文化空間打造為基礎的業務模式上,結合City Walker(城市行走者)的概念,在建築可閱讀的基礎上,以館藏精品為核心,融入特色文創,聯通電影內外,定製獨一無二的「移動博物館+文旅」的概念線路,探索電影主題的文旅新方式。
  • 網紅街區化身「移動博物館」!
    電影博物館在以展覽及文化空間打造為基礎的業務模式上,結合City Walker(城市行走者)的概念,在建築可閱讀的基礎上,以館藏精品為核心,融入特色文創,聯通電影內外,定製獨一無二的「移動博物館+文旅」的概念線路,探索電影主題的文旅新方式。
  • 世界最知名的大美女露西,是人類最早的直系祖先
    她,是世界上最最有名的女人——「露西(Lucy)」;她,曾經生活在非洲的衣索比亞;她,比我們大300多萬歲;她,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人類直系祖先;她的骨骼化石是衣索比亞的國寶。當然,它們也必然是衣索比亞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她的復原像就展示在大名鼎鼎的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第一展室的首件展品位置。
  • 南通博物館之鄉,說說那些年我們去過的博物館……
    但是你或許忘了一點南通還是博物館之城……(排名不分先後,具體數量以實際統計為準)粗略數了一下,竟然多達12個南通真不愧堪稱是「中國博物館之城」那現在我們就來一一回顧下小Q去過的這幾座博物館吧南通博物苑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我是去過的,開創了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先河。
  • 「記憶」長風公園60歲啦!一組老照片回憶TA的故事→
    銀鋤湖、鐵臂山、勇敢者道路、雷鋒像、海洋世界……你多久沒去長風公園了?普陀區新聞辦說:對很多老上海人來說,兒時的春遊秋遊、課外實踐,長大後的社交戀愛、攜家出行,都會有一份對這片滬西山水園林的歡樂記憶。今年10月,也是長風公園開園60周年的日子。
  • 太原人嚮往已久的高規格,生態景觀長風公園,終於塵埃落定
    長風公園隸屬於長風商務區最高規格的生態景觀配套,關於長風公園用地控規已經不止一次曝光。進入2021年,太原人嚮往已久的中央公園終於塵埃落定有了點眉目。長風公園位於新晉祠路至西山腳下,規劃面積87公頃。項目用地範圍內涉及拆遷量較大,需根據拆遷進度適時開工建設。
  •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2018年05月18日 16:1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