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縣博物館:觸摸最美的歷史圖景

2020-12-15 中國江蘇網

宿遷網訊(記者 楊芹)有人說:「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菜市場和博物館。」在菜市場裡感受最暖人間煙火氣,從博物館中親近城市的人文根脈。對於擁有約200萬人口的沭陽縣來說,沭陽縣博物館可以說就像這個城市的一部《史記》,它記載著這裡的前世今生。

呂臺遺址出土的鹿角鏟

一眼千年

近日,記者前往沭陽縣博物館探館尋寶。碧水繁花處,外觀別致的博物館格外引人注目。走進這片深幽之地,很容易勾起你內心的懷古思緒。走著走著,你頓時會發現,這人間和從前相比,有著極多的相似之處,可又換了模樣。

「這裡就是博物館的入口處,首先我們看到的是老沭城概貌。那個時候,沭陽城設有承暉門、宣義門、迎薰門。」走過長長的臺階,沭陽縣博物館解說員劉若男的開場詞,將記者從沉思中拉了回來。

據介紹,沭陽縣博物館總建築面積9300平方米,主體兩層,局部三層,設有標準的地下文物庫房,有效展陳面積4800平方米,館內常設3個展廳:沭陽歷史文化展廳、沭水變遷展廳和鄉情館,另設4個臨時展廳。

走進歷史文化展廳,在圖畫和文字中,你可以觸摸到歷史的足跡。萬北遺址考古場景復原圖、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漢唐時期精美的銅鏡、清代的陶瓷器……多媒體、多維度地呈現了沭陽社會更迭變遷的歷史圖景。

呂臺遺址出土的龜殼

「沭陽有著數千年的文明史,萬北遺址的新石器遺存顯示先祖曾在此繁衍生息。」沭陽縣博物館館長徐秋元說,沭陽也有2000多年的建縣史,西漢武帝年間設立厚丘縣,隸屬東海郡;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改潼陽郡為沭陽郡,郡治從潼河北岸移至沭河北岸,就是現在的沭陽縣沭城街道紫藤花園小區內。

其實,沭陽因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而談到沭水,人們就會想起歷史上這條河流四次大的變遷:北魏改道、萬曆改道、康乾改道、1951年改道。源源流淌的沭水,洗涮出這片土地的文明,也孕育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寶」經風霜

「現在,我們參觀的是萬北遺址發掘現場復原圖。萬北遺址是我縣一處重要的史前至商周時期的遺址。」劉若男說,萬北遺址位於沭陽縣萬匹鄉萬北村,距沭陽縣城15公裡。1987年春,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員在此調查時發現,後經過四次考古發掘鑽探。

在2015年的發掘中,清理出灰坑、墓葬、車馬坑等遺蹟。其中,車馬坑年代為西周中期,馬車構件及飾品,材質以青銅為主,器類有鑾鈴、錛、戈等。遺址總面積達10餘萬平方米,文化遺存整體堆積豐富,普遍厚度達到3.5米—4米,2011年被列為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博物館一角

徐秋元介紹,此次挖掘為研究商周時期中原王朝與周邊的關係提供了資料。同時,該遺址為研究整個淮河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此外,該遺址中出現的大量獸骨、貝殼,為研究6000年前沂、沭河流域地區的生態環境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據悉,除此之外,沭陽大地上新石器遺址,還分布在隴集鎮、顏集鎮、耿圩鎮等地,有十多處。

就在離萬北遺址約15公裡遠處,在沭陽縣桑墟鎮境內,沭陽呂臺遺址的發現同樣意義非凡。現場,記者看到了24件文物,均為呂臺遺址出土,以西周陶器、石器、骨器為主,還有石刀、石錘、鹿角鏟等生產工具,記載了沭陽先民努力奮鬥的點滴。

「民間傳說呂臺為唐代樊梨花點將臺,又稱釣魚臺。2018年,宿遷市博物館、沭陽縣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初步考古勘探和試掘,確認此臺為沂沭河下遊地區典型的聚落遺址。」劉若男介紹,遺址面積有16000平方米,現高3米,文化層堆積最厚5.2米。

此次考古發現了古代灰坑、房址、墓葬、水井等遺蹟,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兩座西周墓與一口三國磚井。呂臺遺址的文化層主要為兩周時期,遺址最下層還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存,上層還有漢魏及唐代文化層堆積。

老沭城概貌

「這個是鹿角鏟,是用鹿角做成的生產工具,非常獨特,仔細觀察,還能看到先祖使用時留下的痕跡。」在劉若男的介紹下,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越來越清晰。其實,文物並不「沉默」,它們也有脈絡、也有秘密。

西漢的青銅蒜頭壺、隋代的青瓷雙龍銜口壺、唐代的青瓷墨書碗……一眼千年,行走在沭陽縣博物館內,恍若穿越了歷史。那一件件文物宛如一枚枚書籤,夾在時間的長河裡,等待著每一個有緣人,與之邂逅。

相關焦點

  • 上海歷史博物館|觸摸上海的前世今生
    伴隨著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3月26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這些答案已經揭曉。為了看一看上海的風雲變遷,更為了目睹心心念念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模樣,不少市民起個大早,第一時間趕來飽覽上海6000年歷史軌跡。
  • 「觸摸」上海的歷史 歷史博物館首日觀眾6200餘人
    原標題:「觸摸」上海的歷史每一件展品都講述著上海故事/晨報記者 何雯亞  成立於1953年的上海歷史博物館,幾十年來幾經易址,終於選址在南京西路325號,以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雙館合一的面貌呈現在觀眾眼前。
  •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2018年05月18日 16:1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觸摸歷史感受人文 336萬人博物館度清明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觸摸歷史感受人文336萬人博物館度清明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19-04-09 16:06 字號:
  • 近代工業與城市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效果圖  作為海河開發十大景觀建築之一的天津近代工業與城市歷史博物館將坐落於三岔河口引灤入津紀念碑處,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據悉,建設工程將於本月開工。  近代工業與城市歷史博物館將挖掘三岔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工業文化」為主題,以三條石博物館館藏為基礎,通過互動、體驗,使參觀者了解工業文化,學習歷史知識,感受科技進步。  工業博物館收藏了中國近代第一臺織布機、卷揚機以及天津第一塊手錶、第一輛自行車等文物。
  • 發現最美鐵路:膠濟鐵路博物館讓歷史觸手可及
    4月23日「發現最美鐵路 感受齊魯文化」走進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膠濟鐵路博物館。百年膠濟是中國鐵路建設的一個縮影,見證了一個國家的滄桑巨變,展示了中國鐵路所承載的屈辱與艱辛、所傳承的光榮與夢想。我國幅員遼闊,在各個歷史時期,鐵路交通成為時代發展的縮影。歷經風雨洗禮,巍然屹立的膠濟鐵路,在美麗中訴說她百年的屈辱和新生的榮耀。膠濟鐵路博物館的誕生,是善待歷史資源,傳承鐵路文化的成功實踐。歷經歲月更迭,膠濟鐵路成為原汁原味的歷史遺存。在諸多用途中,建設博物館不失為一種具有文化品位和戰略眼光的明智選擇。經過修舊如舊,精心打磨,這座老建築恢復了昔日的容顏。
  • 去清溪瑤博物館聆聽「人文故事」 觸摸「厚重歷史」 感知「鄉風...
    5月10日,來自江永縣教育局、電力局、商業局、千家峒、上洞、新禾等單位的職工和周邊居民,他們帶著孩子到清溪瑤博物館參觀、學習瑤族歷史文化。清溪瑤歷史文化博物館由清溪村退休老師田萬載創辦,館藏文物文獻均為瑤民捐贈,目前已收藏各類文物文獻2萬餘件,為研究江永四大民瑤提供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瑤族文獻素材庫」,是了解瑤文化的一個窗口。
  • 陝西歷史博物館,觸摸百萬年歷史,國寶級文物盛宴
    鎏金銅蠶"是陝西歷史博物館170多萬件文物之中的一尊,因為具有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留存,今天的陝西歷史博物館之中藏有國寶級文物18件組,國家一級文物有2萬多件。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從遠古時期的珍貴骨器、石器到近代人們生活的用具和藝術品,時間跨越100多萬年。
  • 上海有個博物館,沒有圍牆柵欄也不需要門票,遊客還可以觸摸展品
    印象中的博物館,是座非常宏偉的建築,有十分莊重的大門。裡面擁有歷史悠久的珍貴藏品,並且這些展品都用玻璃櫥窗保護起來。走進博物館內,遊客們不可以隨意觸碰展品,有些甚至不允許拍照,能做的只有靜靜欣賞展品。直到去過這座博物館,徹底打破了小方對博物館的刻板印象,竟有沒有圍牆柵欄,展品也沒有玻璃櫥窗,遊客可以觸摸展品的全露天博物館,簡直太讓人驚喜與意外了。這座博物館名為思南露天博物館,具體地點是在思南路與復興中路交匯處,而「思南路」也很好找,在地圖上搜索「上海最美的馬路」,就能找到。這條建於百餘年前的馬路,最初的名字並非如此,後經幾次改名成為如今的思南路。
  • 【最美信訪幹部】信訪戰線的「守島者」——記沭陽縣信訪局副局長孫以成
    編者按:日前,江蘇省政府信訪局隆重表彰20名2019年「江蘇最美信訪幹部」,省領導親切會見。為展示先進典型風採,掀起比學趕超熱潮,本平臺分期展播「最美信訪幹部」先進事跡,以饗讀者。信訪戰線的「守島者」——記沭陽縣
  •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
    內轄10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1…[詳細]槽坊村萬莊村效佐村漆圩村新橋村西營村永興村大南村錢集社區塘溝鎮32132210458km2  一、概況 塘溝鎮位於沭陽東南部,距縣城29公裡,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文明古鎮
  • 武威文創產品帶您觸摸歷史的「潮」
    武威文創產品帶您觸摸歷史的「潮」 2020-12-16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碑林博物館:文物和貓請勿觸摸
    原標題:碑林博物館:文物和貓請勿觸摸   網紅貓將被驅逐,博物館內文物和貓請勿觸摸。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流浪貓,近日一下成了「網紅」。事情緣起日前的一個旅遊投訴。有遊客的小孩在碑林博物館內 逗弄剛出生不久的乳貓,被母貓抓傷。
  • 古錢幣裡觸摸歷史脈搏
    古錢幣既是古代商品交換的產物,又是特殊的文化載體,它們默默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凝固了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可以說,手握一枚小小的古錢幣,即可以觸摸中國歷史的脈搏。2016年國內錢幣秋拍大幕11月開啟在即,古錢幣作為收藏中的熱點,一直受到很多藏友的關注。
  • 遇見美好目的地,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遇見美好目的地,享旅帶你周邊遊,重點推薦上海黃浦區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擁有幾座大型綜合性的博物館,包括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以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等,各有不同的定位。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著重反映上海本地的歷史變遷,上自遠古文明,近及現代,全面展示上海的滄海桑田。在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人民公園圍牆外、南京西路和黃陂北路的路口,有幾幢古典歐式建築組成的院落,這裡便是整修一新後開放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 「觸摸太陽系」隕石展在上海天文博物館開展
    「觸摸太陽系」隕石展在上海天文博物館開展時間:2017/7/25 9:11:48 來源:文匯報    作者:許琦敏    選稿:張喆 上圖:一名遊客在仔細觀賞隕石展上的阿勒泰隕石。
  • 博物館照明之陝西歷史博物館:彩陶中華,埃克蘇燈光裡的華夏文化...
    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都隱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彩陶中華:中國五千年前的融合與統一」大型展覽裡,埃克蘇(AKZU)Sprite X1/2博物館展櫃燈澄澈柔和、配光精準、飽和通透的燈光中,半坡文化彩陶上的魚紋、廟底溝文化彩陶上的動物紋飾、橙色陶罐上漂亮的花瓣紋彩沉默訴說著那個古老而遙遠的起源故事。
  • 天津近代工業與城市歷史博物館介紹
    天津近代工業與城市歷史博物館是海河開發十大景觀建築之一,坐落於三岔河口引灤入津紀念碑處,是泰達城堤岸休閒區的核心建築。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內建工業博物館、企業家會所、工業名人堂等多個組成部分。
  • 通過人物小歷史 觸摸時代大歷史
    《刻骨銘心》雖有著極為詳盡的歷史背景,然而其意卻不在寫歷史,而是寫「人」,人的生活、情感、命運,痛與愛,失意或歡欣。在評論家賀邵俊看來,「南京尤其是南京近百年的歷史,是葉兆言的一個重要的寫作資源,面對這些資源,面對自己生長的城市,我想他始終都在提醒自己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通過人物小歷史去觸摸時代大歷史,這是他創作上最大的特點。《刻骨銘心》也一如既往地秉承了這一特點。」
  • 福州2020年「最美博物館」評選結果出爐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1月5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導 4日,福州2020年「最美博物館」評選結果出爐。4日起,評選出的8家「最美博物館」,輪流開展「雲遊」文博直播活動,每天一場,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