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清溪瑤博物館聆聽「人文故事」 觸摸「厚重歷史」 感知「鄉風...

2020-12-22 瑤遙謠

5月10日,來自江永縣教育局、電力局、商業局、千家峒、上洞、新禾等單位的職工和周邊居民,他們帶著孩子到清溪瑤博物館參觀、學習瑤族歷史文化。

清溪瑤歷史文化博物館由清溪村退休老師田萬載創辦,館藏文物文獻均為瑤民捐贈,目前已收藏各類文物文獻2萬餘件,為研究江永四大民瑤提供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瑤族文獻素材庫」,是了解瑤文化的一個窗口。

田萬載為遊客們講解了館藏文物文獻背後的「人文故事」:在清朝,一個名叫田蘇荊的清溪瑤人,光緒年間他官品為「國子監」,在民國元年加入「國民黨」,在國民政府擔任十二項職務,統管全權,成為名正言順的一代「瑤王」。

以下是其擔任的部分職務。

一、民國元年十二月二十田蘇荊被委任為田福鄉鄉議員,永明縣知事龍縣長發給《執照》。

二、民國三年(1914)永明縣知事兼保衛團總田民憲任命田蘇荊為四大民瑤「團總」,主持四大民瑤保衛民族事務。

三、民國四年,永明知事田民憲委任田蘇荊為縣誌稿局四瑤採訪員。

四、民國六年九月十五日永明縣知事向傳揩委任田蘇荊為清溪區屠宰稅代辦員。

五、民國七年四月,縣知事劉沛忠,委任田蘇荊為十九區國民學校校長。

六、民國八年六月四日,永明縣知事唐建委任田蘇荊繼任〝永禮團〞團總。

七、民國九年十月二日,永明知事委任田蘇荊為辳會桃川分會勸導員。

八、民國十年四月十五曰,永明縣知事熊良弼委任田蘇荊為團總兼林區區長。

九、民國十一年四月三日,縣知事公署熊良弼委任田蘇荊為四瑤選舉縣議員監察員。

十、民國十一年一月,永明縣知事公署熊良弼委任田蘇荊為清溪區選舉調查員。

十一、民國十年十月十二日,永明縣公署唐學光,委任田蘇荊為同仁會桃川分會勸導部副部長,會長唐南傑,副會長歐陽國柱。

十二、民國十二年七月,永明縣知事雷雯溥委任田蘇荊為挨戶團總。

十三、民國十四年(1925)十一月一日永明縣知事唐煥動委任田蘇荊為團防局局長。

國父孫中山逝世後,田蘇荊參加了孫中山的追悼會,當時孫中山先生的遺囑,田蘇荊叫隨從田子耘筆錄摘抄了一份,如今孫中山先生的這份「遺囑」 珍藏在清溪瑤歷史文化博物館:……務須依照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

田蘇荊歷任了清朝和民國政府的兩任官員。

田蘇荊為官期間,為當地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深得四大民瑤同胞的尊敬及愛戴,遊客們聽得非常認真,透過這些文獻文物背後的故事,用心觸摸瑤族文化的厚重歷史。

田萬載還為孩子們講了人稱「好義急公」的清溪瑤人蔣德彰的故事。

蔣德彰在清朝光緒元年中進士及第,官封「國子監」 、「學政提督」,主持兩湖兩廣科舉監考。蔣德彰為官廉潔正直、不徇私情、堅持原則,他在職期間站在風口浪尖上、力排眾議,錄用了很多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子弟,其中就有廣西欽州的吳宏漠。他查辦了一大批貪官汙吏,彈劾了部分朝廷大臣和皇親國戚,被奸臣陷害,官職被罷免,解職卸任歸故。吳宏漠做了縣令,得知舉薦他的蔣大人被貶回故裡,心感痛心,請人制刻了一塊匾額名曰《好義急公》,並派手下送到湖南永明清溪村,以感謝蔣公好義。

如今這塊牌額成為紅色「廉政教育」的鮮活教材,成為「鄉風文明」的歷史印記。

相關焦點

  • 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王世忠教授一行到清溪瑤博物館開展瑤歷史...
    7月28日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王世忠教授率其博士生一行到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瑤博物館開展瑤族歷史文化教育專題調研。(左: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王世忠教授,右:江永縣清溪瑤退休老師田萬載)王世忠教授是國家教育部聘請的全國民族教育專家,被國家民委選為支持計領軍人才的人選。江永縣五老宣講團成員,江永女書本土研究學者何躍娟,清溪學校蔣芝毅老師等陪同王世忠教授調研。
  • 中南民大博導王世忠教授一行到清溪瑤博物館開展瑤文化專題調研
    7月28日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王世忠教授率其博士生一行到江永縣源口江永縣五老宣講團成員,江永女書本土研究學者何躍娟,清溪學校蔣芝毅老師等陪同王世忠教授調研。、仔細查看每份文檔資料,這為你們寫博士論文提供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從文史資料中可以得出&39;,江永四大民 瑤招安後接受朝廷文化教育是享受優惠的待遇,受朝廷保護的,這些資料是研究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無價之寶,如果我們不來清溪瑤調研就會留下遺憾,今天我們總算是來對了,我代表我們團隊感謝田老師!」
  • 揚家風 傳民俗 退休教師創辦「瑤文化博物館」
    2月19日一大早,江永縣源口瑤族鄉清溪村的「瑤文化博物館」迎來了4位客人。今年70歲的博物館館主田萬載告訴記者,客人來自離本村20多公裡遠的勾藍瑤「兄弟」。 田萬載是一名退休教師,他創辦的「瑤文化博物館」設在一棟三層樓民房內,有一萬多件藏品。這些老物件開始由村民分散收藏,在得知田萬載創辦了博物館後,村民們都自願捐贈出來。
  • 品味厚重歷史,聆聽紅色故事
    2020年7月31日,洛陽師範學院永信班實踐團成員來到河南省焦作市參觀了王封西大井,通過此次參觀,永信青年看到了百年老礦中蘊含的厚重歷史,聆聽到了老礦中催人奮進的紅色故事。 走進王封礦舊址,「王封礦」幾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
  •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2018年05月18日 16:1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觸摸」上海的歷史 歷史博物館首日觀眾6200餘人
    每一件展品都講述著上海故事/晨報記者 何雯亞  成立於1953年的上海歷史博物館,幾十年來幾經易址,終於選址在南京西路325號,以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雙館合一的面貌呈現在觀眾眼前。  館方表示,按照習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歷博的展陳體系以故事線挖掘歷史文物內涵,敘述上海故事,在體驗區注重新媒體及視覺技術的應用,在與觀眾虛實互動中呈現歷史,通過網際網路建設以大數據數字展示為核心的永不落幕的智慧博物館,致力於打造一座上海的新概念歷史博物館。
  • 觸摸歷史感受人文 336萬人博物館度清明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觸摸歷史感受人文336萬人博物館度清明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19-04-09 16:06 字號:
  • 歷史悠久底蘊厚重 人文偃師美不勝收
    ,素有夏商古都、玄奘故裡等美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  近日,在大型文旅競演節目《曬文旅家底遊河洛大地》上,偃師市委副書記、市長何武周化身「導遊」,帶觀眾領略偃師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人文風情。玄奘寺  讀厚重歷史  偃師歷史悠久,擁有二里頭遺址、商城遺址、唐恭陵、升仙太子碑等諸多遺址遺蹟。
  • 上海歷史博物館|觸摸上海的前世今生
    伴隨著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3月26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這些答案已經揭曉。四大部分呈現上海歷史在對於上海6000年歷史的展示安排上,館方表示,博物館分為「序廳」、「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和「尾廳」四大部分,通過9個單元,綜合反映上海社會發展歷程和人文歷史特徵。
  • 聆聽紅色故事,了解歷史建築——探秘青島德國總督府舊址博物館舊址
    原標題:聆聽紅色故事,了解歷史建築——探秘德國總督府舊址博物館近日,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紅色展覽宣講小組,攜「青島近代歷史沿革與紅色故事」專題展覽,走進青島寧安路小學,在一中午的時間裡,隊員們跟隨講解員阿姨走進迎賓館,了解歷史建築,傾聽紅色歷史。
  • 臺灣棒球小子走進南山博物館 領會歷史人文感受深圳變革成就
    臺灣棒球小子走進南山博物館 領會歷史人文感受深圳變革成就 2018年12月06日 17: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參賽中小學生參訪深圳南山博物館。(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6日深圳訊 (記者 尹賽楠 雍紫薇)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於5日落幕,本著比賽和交流並重的宗旨,臺灣參賽中小學生6日上午來到深圳南山博物館進行參訪。
  • 沭陽縣博物館:觸摸最美的歷史圖景
    宿遷網訊(記者 楊芹)有人說:「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菜市場和博物館。」在菜市場裡感受最暖人間煙火氣,從博物館中親近城市的人文根脈。對於擁有約200萬人口的沭陽縣來說,沭陽縣博物館可以說就像這個城市的一部《史記》,它記載著這裡的前世今生。
  • 【我和旅行家的2019】分享我去過的人文景點,感受西安歷史的厚重
    這一年我去過貴州、上海、河南、廈門,但更多的是選擇身邊的景點出遊,我人在千年古都西安,就總結一下這一年我去過的西安的人文景點,一起感受西安厚重的文化底蘊吧。陝西每年都有旅遊年卡,這個卡包含了很多的景點,但每年景點都不同。年初我就辦理了陝西旅遊年卡,費用是98元,淘寶還能便宜一些,因此2019我去過的這些地方門票都可以憑旅遊年卡免費。
  • 聆聽光陰的故事——天津收音機工業歷史博物館
    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各色數碼產品讓人目不暇接,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更是成為了我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之物。天津市收音機工業歷史博物館通過豐富的藏品,詳實梳理了收音機工業發展的歷史脈絡,填補了收音機研究領域的空白;並對瀕臨失傳的電子管維修技術進行了搶救性挖掘整理與保護,使館內眾多珍貴的收音機藏品得到了修復,煥發了往日的生機。
  • 傾聽「最初中國」的故事
    ,觸摸一段歷史這也是秦漢胡同近20年一直在做的事更來自歷史真實物證在博物館裡,在遺址中讓孩子在另一種課堂裡用眼用手用心去認識傳統感知歷史中每一個鮮活的人與事他神秘,厚重,驚豔他粗糲的外表下有一眼萬年的溫度
  • 《行走的博物館》之 「千載長風沐西東」,一起踏上觸摸祖先足跡的路!
    行走在博物館間,穿越千年的光陰,追蹤古老絲路的財經密碼,在歷史與現代的更迭中,在社會與經濟的交織裡,展望一帶一路的復興,見證東方大國的智慧。編導札記】談及一帶一路,總覺得跟河北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又不知具體聯繫在哪兒,初涉選題,毫無頭緒,翻閱了很多書籍,一次次被絲綢之路上發生的傳奇故事震撼,儘管如此,仍覺不盡興。
  • 參觀首都博物館 了解厚重北京歷史
    順義區沿河中學師生參觀首都博物館。圖為活動現場。學校供圖首都博物館展示了北京從原始聚落到形成城市的過程。同學們跟隨講解員有序參觀,講解員老師耐心細緻的給同學們講解了關於遼朝(契丹),突出了燕雲十六州的地位,而北京就是燕雲十六州中的」燕「。隨著歷史的演進,北京又進入了金朝時期。簡短描述了金朝崛起和遷都北京的歷史,尤其強調了1153年,金朝海陵王遷都燕京,從此北京成為了中國半壁江山的首都。
  • 《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覽在蚌埠市博物館展出
    據蚌埠新聞網消息  7月1日上午,《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覽在蚌埠市博物館展出。這次展覽是市博物館與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之間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市博物館新館開館5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謝兵,市政府副市長張曉靜,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姜曉天,市政協秘書長湯林軍出席展覽開幕式。謝兵宣布南海陳列展正式開展。
  • 30餘名小記者走進博物館 一眼千年 感知歷史探索新知
    3月2日,38名陽泉日報小記者到市博物館參觀採訪,感知城市的歲月變遷和歷史文化魅力。市博物館位於市文化中心主樓,展廳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主展廳按專題分為「關山煙雲——陽泉古代歷史展」「百年巨變——陽泉近代歷史展」「妙相梵容——陽泉佛教文化展」「一眼千年——陽泉宋金元生活展」和「北方砂都——平定砂器專題展」等5個展區,在充分展示城市歷史文化的同時,還重點介紹了我市以煤立市的歷史和砂器、煤雕等極具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