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淘了件易定款紫定梅瓶,初步斷定為後世仿品,放著沒當回事兒。偶然看到有所謂專研易定瓷器的專家著文大談所謂易定「佛詞」,感覺文字功底太差,文句不通。遂想起原淘的物件,並打算寫篇文章糾正其謬誤,以免貽害無窮。
01
「佛詞」實乃佛偈
易定瓷器上的文字,多數與佛教有關,今天的人們稱其為「佛詞」,並無不妥。但我們要知道,佛教中的詩文,多為偈語。所謂偈語,就是佛教頌詞。既為頌詞,在表意的同時,必追求唱頌時朗朗上口。所以,佛偈其實就是詩文。
比如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就有著名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梵文原文未必如此詩文,是鳩摩羅什在翻譯時為迎合漢語習慣,更為了方便傳唱,故譯為詩文。再比如著名的惠能大師《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都是詩文。
讀佛經,多見詩偈,少見以宋詞做偈語的。
易定款紫定梅瓶上有佛偈「鮮菊色梅守九泉桂花生子傳萬代觀音」。此佛偈,在易定上多見,有見於瓶者,亦有見於盤碟者。如何斷句?
某易定研究的專家在文中將此偈斷句為「鮮菊色,梅守九泉枉,花生子傳萬。代觀音。」如此斷句,實在是莫名其妙。其理由居然是宋代流行宋詞,所以佛詞當為宋詞,然後望文生義,生硬地斷句為所謂宋詞偈,曰「佛詞」。貽笑大方了。
還要指出的是,此專家連篆字識別都有問題,把「桂」字解讀為「枉」,又一笑話了。
此句斷句並不困難,就是一句詩偈「鮮菊色梅守九泉,桂花生子傳萬代。觀音。」句末加「觀音」二字,是註明此件梅瓶乃供奉觀音菩薩專用,別無它意。
02
詳解此偈:積儒釋道思想之大成
宋代戰亂頻仍,人們渴求多子多福。因觀音菩薩誓救萬難,普度眾生,於是求子於觀音,這是時代特色。
問題在於,到底自怎樣才能多子多福呢?專注於供奉觀音就行了麼?
當然不是。宋代儒釋道並立,儒為大。儒家、道家、佛家都提供了追求多子多福的路徑。比如儒家就強調多積陰德陽德,孝敬父母,長幼有序,才可能多子多福。近日讀《至正直記》有《子孫昌盛》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文中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而且「效之必應」。其道理源自《易》之六十四卦,「凡事不言必獨坤之論」,「一元之善在坤,為陰德也」。所謂一元之善,即最根本的善,善之根基。儒家講「禮」,「禮」的根本就是禮天敬祖,尊重生命的起源。如果連這個都不尊重,人類就不可能有道德和秩序。
「鮮菊色梅守九泉,桂花生子傳萬代」,這其中就有這樣的邏輯論斷,即先有「鮮菊色梅守九泉」,然後才有「桂花生子傳萬代」。為何?因為「守九泉」就是積陰德,守陽德。
菊、梅(當然還有松、竹)都是儒家推崇備至的守德之寓,強調篤守「九泉」,就是強調「禮」。重先生,方能育後生,才可能有繼有承,傳承有序。當然,「九泉」本是道家範疇,講的是人生最高境界,也是佛家範疇,講的是「天有九重,地分九層。」
「鮮菊色梅守九泉」,就是儒家強調的守禮制,道家強調的人生境界,佛家強調的因果輪迴。守儒釋道之理法,才可能「桂花生子傳萬代」。你先這麼做了,然後再供奉觀音,觀音才可能送子給你的。此偈講的就是這麼個道理。
03
宋詞為偈
宋代易定瓷器,色彩斑斕,是後來五彩瓷的祖宗。易定器多佛偈,佛偈多詩文,這是定論,但我們並不能完全排除有用宋詞為偈者。
某易定研究專家提供的另一件易定梅瓶上有偈語「蓮生荷河存蓮生蓮花河心供佛禪佛祖」。此偈又如何斷句?
我認為應斷句為「蓮生荷,河存蓮。生蓮花河心,供佛禪。佛祖。」這的確有宋詞的味道了。意思是,「蓮籽生荷葉,河中存蓮籽。(蓮子)生蓮花於河中心,是供佛的最佳禪境。這個梅瓶是專用於供佛祖的。」
我們知道的常識是,佛祖生於蓮花。修佛之人見蓮花如見佛,在梅瓶上作河心開滿蓮花的圖畫,自然是修禪參佛的最佳意境了。
某專家將此句斷為「蓮生荷,河存蓮生蓮。花河心供佛,禪佛祖。」意思雖無大謬,但完全無宋詞之韻味,還怎麼講「佛詞」一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