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富翁大作戰》教會孩子:吃不了學習的苦就會吃生活的苦!

2021-02-22 蛋殼社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這樣的:為什麼有人能吃得了生活的苦,就是吃不了學習的苦。

有個答案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同: 「因為學習上的苦是需要你主動去吃的,而生活的苦,你躺著不動,它都會來。」

這樣一個往往要到了一定年齡才會明白的道理,叛逆期的孩子又怎麼能理解的了呢?一提到學習,孩子總是叫苦連天,家長們應該怎麼教育才好?

現如今媒體報導了不少「青少年因承受不起學習壓力而自殺」的新聞,很多家長也變的「佛系」起來,他們開始提倡「快樂教育」,覺得小孩子應該有個快樂的童年,不喜歡學習就不要逼迫他們。

可這樣做,孩子真的可以快樂一輩子嗎?

2008年的一場高考中,有個叫徐孟南的安徽考生,為製造考0分的轟動效應,故意在答題卷上寫下這樣的信息:

「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我是蒙城二中的……」

後來,沒有文憑學歷的他,輾轉了多個工廠和車間,組裝廣告箱,製造窨井蓋,生產衛浴品……幹遍了髒活兒累活兒。

十年後,經歷了生活磨礪的他漸漸明白了自己「讀書無用論」的可笑,又重新返了高考考場,獲得了一張大專文憑,他這樣說道:

「如果當時有人勸我,我一定不會考零分。」

——徐孟南學習圖

的確,作為家長的我們如果當初沒有逼迫孩子好好學習,孩子成人後,會不會埋怨我們的放任不管呢?

正如電視劇《家有兒女》裡面的劉星和小雨就有責怪母親劉梅小時候沒給自己報興趣班:

一直以尊重孩子想法為傲的劉梅覺得很委屈,「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反駁道:「我不願意學,您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就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教育我。」


一味逼迫孩子學習也不是長久之計,孩子壓抑久了,即使學習成績很好,心理不健全出了問題,就像北大弒母的案例一樣,那也是失敗的教育。

怎麼樣既能不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又能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家長不妨引導孩子真正體會到努力學習的本質到底意味著什麼。

最近有一部香港真人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火了起來,對孩子來說這部片子過於現實與殘酷,但總比讓孩子長大後才悔恨當初不努力學習來得好。

《窮富翁大作戰》邀請了一些社會精英,如上市公司CEO、富二代、律師等,讓他們在一周的時間裡,去體驗流浪漢、環衛工人等底層生活。幾乎所有精英在體驗之前,都持有一種盲目的自信:認為自己即便是落入底層,也可以通過能力和智慧改變命運。

然而現實的殘酷處境告訴他們 「真正身處底層時,他們除了生存之外沒得選擇。」

田北辰的父親是香港一代褲王,他自哈佛大學畢業後,就創立了自己的服裝王國。到今天,他已經坐擁全球七百多家分店,在香港商界可以說是無人不識。節目裡,田北辰變身為時新只有25元的掃街清潔工,每天做九小時厭惡性工作,每日生活費只有五十元,住在不足十五尺的「豪華籠屋」裡。

還不到兩天,信奉「只要有鬥志,弱者也能變強者」的田北辰就感嘆道:

「體力上很累,第二天開始就有點得過且過,如果要做一個月或者半年,我未必有鬥志。」

——田北辰《窮富翁大作戰》節目截圖

節目接近尾聲時,幾天的體驗讓田北辰有了深刻體會:

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田北辰《窮富翁大作戰》節目截圖

很多人不是不希望活得有尊嚴,而是根本沒有機會去問有沒有尊嚴,因為沒有一技之長、隨時可被取代的他們,沒有任何議價能力。

沒有議價權的人生是最可悲的,因為沒的選,所以只能像齒輪一樣循環往復地轉,看不到任何前途。

正如龍應臺對兒子安德烈說的一段非常經典的話: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和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田北辰《窮富翁大作戰》節目截圖

大家還記得那個冒著風雪,要走十裡路上學的「冰雪男孩」嗎?

他是這麼說的:

「上學冷,但不辛苦。」

孩子,在風雨坎坷的求學路上,你所有吃的苦,總有一天會照亮你未來的路。


——「冰雪男孩」圖

相關焦點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陪他看這部片:讓孩子體驗生活中的苦
    所以當孩子上學的時候就不把學習看的太重要,都把心思放在了玩上,才會有不想讀書的想法。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又沒有辦法去勸導孩子,不妨讓孩子通過影片去了解生活中的苦,還能帶給家長很多啟發。比如這部《窮富翁大作戰》《窮富翁大作戰》是香港電臺的一檔真人秀節目,
  • 抱怨讀書苦,媽媽罰孩子泔水桶撈麵: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安徽的一個小學生,覺得學習有點枯燥,便跟媽媽說不想學習了,學習太累了。他讓媽媽給自己找點事做。媽媽聽聞此言,便讓他去泔水桶裡把剩下的麵條撈起來,拿到奶奶家裡給雞吃。孩子一邊撈,一邊被噁心得連連乾嘔,累得不得了。
  • 窮富翁大作戰:貧窮大部分是命中注定?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亦表示,本港貧窮情況惡化,貧困人口上升至126萬,為歷來最高數字。幾十年來,原本橄欖型的社會結構已慢慢發展成「M型」——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中間的中產者出現「塌陷」。《窮富翁大作戰》的製作組希望以一種全新的形式探討這個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正如《窮富翁大作戰》的片首語所說:貧富誰決定?A.社會資源分配不均。B.靠雙手。C.命中注定。
  •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 蘿蔔心理精選
    一、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問的是: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想起以前湖南衛視播出的一檔真人秀節目《變形記》,無論城市的孩子多麼囂張跋扈,也無論他們的家庭如何富足優渥,面對著一貧如洗的大山深處,精神世界的荒蕪讓他們很快就臣服於現實。相反的是那些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十分珍惜著在城市裡生活和學習的機會,因為他們知道,這種生活可能窮極他們一生的努力也難以企及。
  • 清華博士生被開除:請告訴孩子,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答案就是對他百依百順,不讓他/她吃一點苦。溺愛不是愛。在成長的路上,有些風雨一定要孩子自己承受,有些苦難也一定要孩子親身體驗。桐華說,人的一生就是不斷付出和收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會逐漸形成兩種人,一種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種因懶散而失敗。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吃這3種苦。
  • 不想吃學習的苦,那就只能吃生活的苦
    有多少家長被孩子丟過這樣的炸彈?小輝的父母就被小輝丟了這樣一句話。小輝今年上初二,平時學習成績不咋樣,還愛跟別的孩子溜去網吧打遊戲,暑假,媽媽給小輝報了課外班補英語,結果沒上幾天課小輝回來就說了這麼一句話。媽媽說,那你現在去找工作,你要是能找到還能把你自己養活了再說。結果都第二天了小輝也沒回來。
  • 論點窮富翁大作戰:窮人是命,註定一生窮?
    《窮富翁大作戰》邀請了四位來自富裕家庭,擁有高學歷的香港人,到四個基層家庭生活近一星期,從事低時薪工作賺取生活費。他們不能用信用卡,不可以用自己的錢,朋友的幫助也不能接受。看看單憑他們來自上層社會的學識智慧、生活態度,能否在這貧富懸殊的香港社會,改變自己的命運。文 | 公子小白 以上是《窮富翁大作戰》的首期旁白。
  • 教會孩子從小就要適當吃苦!六種苦你必須要吃
    有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就是這樣的想法,家長從小什麼都為孩子安排好,不讓他受半點挫折。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都會問:「先苦後甜和先甜後苦的人生,你選哪個?」小孩子當時也不太懂得這話背後的真正含義,只是隨口一說。父母都會詳細解釋一下,「孩子,你現在吃的苦都是在給未來鋪路。時間最終會證明,所有吃過的苦都不白費,更不後悔。」父母再愛孩子也要適時放手,狠下心,捨得讓他吃這6種苦。
  • 請告訴孩子,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原因是他沒有專心學習,每天遊手好閒。這兩個博士生在學習期間,長期沉迷於學術活動以外的活動。他們連續兩周沒有請假參加學校規定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並根據《清華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被取消。近年來,各高校在校碩士學生被開除和開除的情況屢見不鮮。有些學生到了大學後已經完全放鬆了,學分和文憑混在一起,對學習沒有基本的敬畏感,每天都在做夢。
  • 清華大學兩名博士生擬開除:請告訴孩子,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有遠見的父母不會把孩子培養成溫室裡的花朵,而是懂得放手,讓他們感受困境的苦。人心都是肉長的,沒有一個母親會在目睹孩子不斷受傷後,還能無動於衷。但只有捨得孩子走出自己的保護圈,放手讓他感受到疼痛、體會到生活實苦,他才能夠成長,才能在日後獨擋一面。因為他們知道,困境乃人生的常態,能承受困境的苦,方能品嘗生活的甜。
  • 家裡再窮,這3種「苦」別讓孩子吃,小心「寒門難出貴子」
    我們大人常說:「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就會吃生活的苦」,我們沒有含著金鑰匙出生,所以一出生,就必須吃苦努力!尤其是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但是即使是家裡再窮,這3種苦,別讓孩子吃!這是孩子鯉魚跳龍門的基點。孩子固然就成為留守兒童,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比起物質上的享受,最希望的是父母的陪伴!在諸多留守兒童的採訪中,我們都可以聽到這樣的心聲。長期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童年往往缺乏幸福與安全感,會影響性格的發展,另一方面,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生活照顧沒問題,但是教育上呢?所以再窮再苦,最好還是想辦法把孩子接到身邊,別讓孩子吃與父母分離的苦。
  • 你不主動去吃學習的苦,生活的苦便會自動找上門來給你吃
    容易就會骨折,即使是輕微的碰撞,也會嚴重骨折。所以,徐辰傑不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樣正常行走,平常走路都是靠著父母抱著。徐辰傑的人生算得上苦了,但他還是要自找苦吃,甚至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讓很多身體健康的人都自慚形愧。
  • 復讀篇之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
    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父母為之子女,真的是嘔心瀝血,拼盡全力吧!這個世界上最最無私的愛,應該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們何去何從,成了父母近段時間最最關心的問題了。分數考的不錯的孩子,全家皆大歡喜,父母把填志願的那本書,翻的不下百遍啊。到處問別人,孩子讀啥學校,讀啥專業,怎麼好就業,日夜兼程,都睡不著的那種,廢寢忘食,忙著幫助孩子選擇人生的轉折點。
  • 高三女孩每天蹭網學習18小時:不吃讀書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如果現在不吃讀書的苦,將來的生活就會比讀書苦百倍。01 那些不讀書的人,後來怎麼樣了?春節期間,回老家後,和我一個堂哥吃飯。酒過三巡之後,他突然嘆了一口氣:「真羨慕你啊,讀了那麼多書,工作待遇那麼好。」
  • 清華大學博士生被開除: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有句話說得好:你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不要以為有名校傍身,就可以任性揮霍。到頭來一定得不償失,追悔莫及。大部分的年輕人,夢想不勞而獲,不過是因為吃不了學習的苦,想走捷徑而已。因為專注於一件有價值的事,往往是極為艱辛的。人的天性讓我們習慣於在突破的零界點前退卻。殊不知,沒有哪條路是不辛苦的。到了社會裡,公平與機會都是稀罕物。
  • 吃不了學習的苦將來就得吃生活的苦
    兒子剛出身就黃疸,我那時羊水太多,十個月零十天了,還不發作生。婆婆和老公急壞了,把我帶去醫院檢查,羊水太多,氧氣太少,還天天去吸氧。小學四年級時成績還算不錯,五年級時就開始叛逆,也就是我出車禍的那年開始。父母講的當做耳邊風,這邊耳朵進那邊耳朵出。成績直線下滑。六年級時班主任還提醒過我,讓我讓他爸爸帶他去勞動鍛鍊下,也許會好些。他爸礙於他年紀太小捨不得。
  • 孩子: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將來才能少吃生活的苦
    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將來才能少吃生活的苦。吃夠了苦,熬到了頭,生活才有可能對你網開一面。「一個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幹不了別的;「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做小商小販;「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
  • 男孩嫌讀書苦被媽媽罰泔水桶撿麵條: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原來男孩這一陣突然不想學習了,認為自己隨便做什麼都可以。媽媽說自己家是開麵館的,就懲罰男孩從撿麵條幹起,告訴他「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也有網友舉例說,老同事的侄子突然不想讀書了,他爸帶他去割麥子,那個熱、癢、累,侄子終於覺得還是讀書好,現在應該博士畢業了。
  • 兩位清華大學博士生被開除:你不肯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不肯吃學習苦,就要吃生活的苦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如果你墮落不上進,總是偷懶,不肯吃學習的苦,那將來你就要吃生活的苦,這也是為什麼高校畢業,有的人進入名企享受高薪待遇,而有的人卻和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搶工作。
  • 兩位清華大學博士生被開除:你不肯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不肯吃學習苦,就要吃生活的苦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如果你墮落不上進,總是偷懶,不肯吃學習的苦,那將來你就要吃生活的苦,這也是為什麼高校畢業,有的人進入名企享受高薪待遇,而有的人卻和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