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女孩蹭網上課的視頻迅速走紅網絡,登上了微博熱搜。
女孩名叫崔絨,是河南修武的一名高三學生,疫情期間,因為家裡沒有網絡,只能移到房間角落借隔壁鄰居的網上課。
為了不耽誤課程,她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一天的學習時間長達18小時。
視頻中,女孩住的地方還是一個毛坯房,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僅有的一張桌子擺滿了書籍,牆面斑駁長滿黴斑,但是貼滿的獎狀讓人眼前一亮。
她說:「貧窮並不可怕,它可以激發人的鬥志,我會努力讀書,改變現狀,實現目標。」
鏡頭中的她,眼神堅定,語氣中有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似乎擁有了一副鎧甲,助她劈濤斬浪。
看到這裡,很多網友動了情,為她的勵志點讚,但也有網友認為「學18個小時太辛苦了。」
讀書雖然辛苦,但對於崔絨來說,這是通往未來的路,也是改變人生的最佳捷徑。
如果現在不吃讀書的苦,將來的生活就會比讀書苦百倍。
01
那些不讀書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春節期間,回老家後,和我一個堂哥吃飯。
酒過三巡之後,他突然嘆了一口氣:「真羨慕你啊,讀了那麼多書,工作待遇那麼好。」
他喝了口酒,接著說道:
「初二那年,我覺得學習又累又枯燥,沒意思,決定跑去廣東幹一番事業。
一開始,找到了一份零件加工廠的工作,同期還有幾個大學生一起,我當時還很得意,看,上了大學還不是和我一樣?
後來發現我想錯了。這份工作,於他們而言,只是一份暑假工,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臨時站點,但是,對我來說,卻已經是一份謀生的工作。
幾年後,他們成了公司的高管,而我還是在流水線上日復一日。」
我趕緊找話安慰他:「你好好幹,也有上升空間的吧?」
他搖了搖頭:「那些管理層都有學歷要求,如果當初我好好讀書的話,或許還有可能,但是我現在已經沒機會了。」
一番話,讓大家陷入沉默。我打量了他一眼,30歲不到的男人,臉上飽經風霜,眼裡布滿血絲,不由得讓人心裡一酸。
年少時以為,讀書是最苦的事情。後來經歷了歲月的刁難,才明白,讀書不苦,生活才是真的苦。
生活從來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不例外。
當你放棄讀書時,在未來某一日,它會變成生活中的一場風暴,把你裹挾到生活的絕境之地,無路可退。
在這個知識為王的時代,苦讀十年,得到的往往不只是一張學歷,還有你的人生視野、人脈,這些都可以變成命運翻身的籌碼。
你以為放棄的只是讀書這條路,其實放棄的是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02
讀書的本質,是讓你擁有選擇權
網上有個這樣的故事,讓我記憶猶新:
一位剛上學不久的兒子,問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
父親說:
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
而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
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兒子說:「知道了。」
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好不好?」
兒子說:「不好,丟人。」
爸爸說:
「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
讀書的多少,並不能說明一個人的地位,卻決定了人生選擇機會的多少。
龍應臺曾經對兒子安德烈說過:「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和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讀書,或許不能讓你成為人生贏家,卻能讓你掌握更多主動權,憑「本事」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吃過讀書的苦,才能抵抗生活的苦
曾經刷爆全網的「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女車主研究生的身份再次引發大家對「讀書」討論。
在爆出的長達18分鐘的錄音裡,4S店的每一次刁難和狡辯,都被女車主有理有據地懟回去,讓對方幾乎無力反駁。
不僅如此,她還提出八點訴求。
從要求調查車輛來源,到要求對車輛進行檢測,再到要求給出一個正式的道歉和情況說明。
每一點都合情合理,讓人無法拒絕。
這個維權事件的勝利,被網友戲稱為「讀書人的勝利。」
誰說讀書沒有用?誰說讀書是白吃苦?
要知道,她嘴裡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寒窗苦讀,熬夜看書消化下去,融合到骨子裡的知識。
世界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同樣,讀過的書也不會浪費,那些熬過的苦,都會化成護盾,抵擋生活的惡意。
知乎有個提問:有文化有什麼用?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回答是:沒什麼用,就能讓你少吃很多虧。
不讀書的人,容易處處受人掣肘,你不知道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千萬種,永遠困在自己的那一方小天地裡,踩了坑也不知道。
讀書的人,能站在更高的視野上看問題,讓你不僅擁有對抗生活的底氣,更有與之較量的能力。
生活的苦,是一種消耗,但是讀書的苦,是一種收穫,最後會織成一張大網,隔絕很多生活的苦。
04
《怦然心動》裡有一句臺詞: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
人生的路有千百種,但是讀書上學,求取知識,依然是最容易、最順遂的一條。
最怕的是,在該努力讀書的年紀,選擇逃避。
孩子,讀書的苦,真的不算什麼。
當你20歲,被迫捲入生存的危機,為下一頓飯哭泣時;
當你30歲,上升機會近在眼前,卻只能無奈嘆息時;
當你40歲,不能為孩子換取更好的機會,深夜痛哭時;
當你50歲,想改變卻無力改變,想回頭卻是百年身時。
你會發現,真正的苦,是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時,自己完全束手無策。
有句話說,決定現在的,是你昨天的選擇;而決定明天的,是你今天的行動。
我只希望你多讀書,隨時具備對抗它們的勇氣。
就算被迫陷入泥沼,也能給一個漂亮的回擊,讓自己全身而退。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