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豪 | 賈平凹小傳

2021-02-26 非常道文藝

五歲那年,棣花鎮的小學在報名,賈平凹知道後也要報名上學。母親帶他去學校,報名的老師說他年齡太小不能收,他一聽就傷心地抱住報名室的桌子腿哭,老師們見他上學之心如此,都圍著他笑,並破例接收了他。不過,賈平凹不是學校的正式學生,是一年級的「見習生」。賈平凹雖然年紀小,但學習成績優異,被破格允許升級。

當時的棣花鎮初小教室設在寺廟裡,四壁上方畫滿了山水、神鬼、人物。一年級教室在賈家祠堂,這些地方獨特的民間文化遺留,對日後賈平凹的創作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學時的賈平凹喜歡語文課,喜歡造很長的句子,作業本用完後常常跑到墳地裡撿人死後掛的白紙條兒,回來訂成細長的本子。當時他好多字不會寫,就用白字或別字替代,同學們都叫他錯別字大王,老師卻表揚他,並將錯別字一一划出,讓他連寫三遍。小學時的賈平凹最喜歡上書法課,他沒有毛筆,偷偷剪了伯父羊皮褥子上的毛扎到柳棍上當筆。老師知道後,就送給他一枝毛筆。受到鼓勵的他越發愛起寫大字,別人寫一張,他寫兩張三張。老師將他的大字貼在教室的牆上,後來還在學校的高年級教室展覽過。

一年級第二學期,賈平凹開始給在外地的父親寫信,第一封信花了三天才寫好,老師幫他改了好多錯字,說:「以後到高年級做作文,或者長大寫文章,你就按這路子寫,不要被什麼格式套住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熟悉什麼就寫什麼,寫清、寫具體就好了。」賈平凹把這些話深深記在腦海,多年後,他說:「之所以如今我還能寫些小說、散文,老師當時的話對我影響很大。」賈平凹上小學時喜歡看戲,遠近都隨大人去。還在村上的劇團裡飾演過《窮人恨》中的狗娃。

上學以後,賈平凹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卻喜歡獨處。老師和家長卻一直擔心他的「生活不活躍」。兒時的賈平凹很瘦,腦袋卻很大。他讀書中的「小蘿蔔頭」,老覺得那是他自己。有段時間,賈平凹愛上出走,背了背簍去山裡打柴割草。商州的山水豐富而美麗,每一處山岔的風景都不一樣,那些陌生的山岔讓少年賈平凹害怕而又極大滿足,他只覺一種無法形容的美。比如,有一朵山花突然之間開在崖壁上,他就坐下來久久地看。比如,空空的山谷裡突然走過一位和他年齡相仿,甚至還比他小的女孩兒,他總感覺人家周身有一圈光暈,就輕輕地在心裡叫她「姐姐!」,他希望她能拉自己的手,撫摸他的頭髮,然後長長久久地在山谷裡住下去。少年賈平凹往往在這天夜裡,夢見白天遇見的這個小女孩。

到了夏天,棣花的學校裡要睡午覺,賈平凹卻總是等大家伏在桌上睡著以後,約幾個小夥伴偷偷到荷花塘裡去玩水。這是學校不允許的,賈平凹為此常常挨打。但是水給了賈平凹一種柔韌的品質,他日後的寫作與水有很重要的關係。

1964年秋,賈平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離家十五裡地的商洛初級中學,卻開始了更加孤獨的生活。中學留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吃不飽,一放學就拿著瓷碗排隊打飯。班上有一些幹部子弟,他們比較高傲,常常用一種鄙夷的目光看著賈平凹。農家的孩子願意和賈平凹在一起,但是他們的鬧騰和瘋狂讓賈平凹反感,他們因為賈平凹身體不好,打籃球不給他傳球,拔河不讓他參加。此間還留下一個噩夢般的記憶:冬天課間休息,學生們在向陽的牆根下「搖鈴」取暖,每次被當作「鈴胡兒」推來推去的,往往是賈平凹。

期間,他的祖母和外祖母相繼離開人世,棣花鎮一些極熟的人也死了,這讓他受到很大打擊。他常常在操場一角獨自呆坐,那時的賈平凹是羞怯的,見人走來就慌亂看腳邊的螞蟻。他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河堤上抓一堆沙窩裡的落葉點燃,看那煙和火的可愛。

中學生活剛剛一年,「文化大革命」爆發,賈平凹與同學們一起去西安「串連」,這是他第一次離開家鄉,離開大秦嶺。「串連」歸來,武鬥開始了,他回到了棣花鎮,成了一名公社社員,被隊長分配到婦女組裡幹活。

不能上學的日子讓他極為痛苦。他在家鄉讀一些沒頭沒尾的古書,也讀魯迅。一個陰雨的秋天,賈平凹趴在窗臺上讀魯迅的書,讀到「窗外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一句時,眼裡噙滿了淚水。他盼望「文化大革命」快些結束,盼望父親從單位回來,更盼望自己能重新回到學校,考取一個好的大學。然而,此時的母親了重病,父親被誣陷為歷史反革命分子開除公職遣送回家勞動改造。一系列的打擊讓賈平凹一家墜入了黑暗的深淵。賈平凹越發孱弱和敏感,他愛上了同村的一個姑娘,但是從未表白,只是偷偷在心裡養育著這份感情。其時棣花青年結婚早,賈平凹十六歲時,他母親認為兒子相貌平平,就託人給賈平凹做媒,他不讓母親這樣做,還用石墨在山牆上刻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以明心志。

相關焦點

  • 賈平凹趣事
    一次,一位女記者採訪作家賈平凹,見他為創作熬得頭髮都變少了,感慨不已。賈平凹笑著說:富礦山上不長草嘛,頭髮少也有好處……女記者聽他說得頭頭是道,下意識地伸手去摸賈平凹的頭,結果,被賈平凹制止。賈平凹幽默地說道:「禿頂男人的高貴就在於,這顆頭只許看,不許摸!」在當今文壇,賈平凹是一位高產作家,基本保持著兩三年出一部長篇的頻率,可謂是著作等身,碩果纍纍。1952年出生的賈平凹,與陳忠實和路遙並稱陝西文學的「三座高山」,曾憑藉《秦腔》一舉獲得茅盾文學獎。
  • 王輝斌先生《全唐文作者小傳》評介
    《小傳辨證》在體例方面由「原小傳」、「辨證」、「按」、「考補」、「附考」所組成。「按」一般是針對小傳不誤或未知誤否者而為,其可以幫助我們獲知小傳的撰寫依據。總體而言,「按」主要包括兩大類情況,一類為作者小傳不誤,則於「按」中說明小傳的材料依據,如卷三六四「張庭芳」小傳,「按」云:「張庭芳,兩《唐書》無傳。
  • 王新民:賈平凹與陝西人民出版社
    又如創作於1980年1月的《窗外一棵白楊樹》就署名「陝西人民出版社賈平凹」。2月,陝人社出版賈平凹中短篇小說集《早晨的歌》。同年,除創作小說外,賈平凹還創作了散文名篇《愛的蹤跡》《月跡》《醜石》《靜虛村記》,其中《醜石》被選入中學課本。同時他開始了書畫創作,據悉那時有一本賈平凹創作的鋼筆畫集在文友間傳閱,最終被某友人收藏密不宣示。
  • 賈平凹:我發現寫的東西不行了,想換一個名字來寫,不再用賈平凹
    賈平凹:我發現寫的東西不行了,想換一個名字來寫,不再用賈平凹賈平凹是我國當代首屈一指的大作家,他也是老一輩作家的傑出代表。賈平凹確實是拿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品,《秦腔》和《廢都》這兩部小說可以說是他文學生涯中的裡程碑。
  • 賈平凹:星鬥煥文章
    張戰峰話說當今之世,有才子賈平凹者,陝西丹鳳縣人氏,真箇是才冠當今,名滿天下。我曾向花甲之年的父親說起賈平凹,父親說,賈平凹,知道呀,名氣大得很,收音機上經常廣播哩。父親是農民,從來不看書,提起賈平凹竟隨口說出,名氣大得很。在克拉美麗氣田上班期間,我空閒時看《秦腔》,祖籍黑龍江的一同事過來問,看啥書呢?我說賈平凹的《秦腔》。同事說,賈平凹不是死了嗎。我問,你聽誰說的?同事又說,賈平凹寫了這麼多,咋我一臉驚奇地問,賈平凹和你家有仇呀?同事詭秘地一笑說,你知道賈平凹的生平嗎?我說知道。
  • 賈平凹經典語句的文學魅力
    ——賈平凹2、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產的全部意義。——賈平凹3、我們都是凡人,沒有太多的故事可以驚心動魄,但喜怒哀樂終究不會短缺。月圓月又缺,風吹風也累。人的煩惱歸究一點,就是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 賈平凹小說《高興》英文版發布
    原標題:賈平凹小說《高興》英文版發布 「每個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走得更遠一些」 日前亞馬遜宣布,在全球14大站點同步首發賈平凹小說《高興》的英文版《Happy Dreams》。對此賈平凹表示:「發行英文版《高興》,我本人也是特別高興,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英文讀者看到。」
  • 三毛: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賈平凹一哭再哭三毛的死
    但是,她說她看大陸作家的書,只看兩個人的,其中一位就是賈平凹,並誇讚說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三毛創作的書,到現在在中國大陸都很有市場,人們都還是很喜歡閱讀三毛。不僅僅是三毛對荷西的愛情故事感人,更重要的是三毛很愛看書讀報。
  • 新書推介|王輝斌:《全唐文作者小傳辨證》
    《全唐文作者小傳辨證》,王輝斌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年9月版。該書由全國高校古委會經費資助出版。這是一部由著者歷時35年完成的著作(具體參見該書附錄《行走在文史之間——我與<全唐文>作者小傳的研究》一文)。
  • 賈平凹:逃學錯過學拼音
    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等,長篇小說《商州》、《白夜》、《浮躁》、《廢都》、《懷念狼》、《秦腔》、《高興》等,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出版《賈平凹文集》20卷,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日、韓及港臺繁體版。
  • 賈平凹:《暫坐》後記
    賈平凹《暫坐》:55歲教授和嬌妻分財產後,發現不是自己的孩子文壇界的「鬼才」賈平凹又出新書了,書名叫《暫坐》,這是他第17部長篇小說,也是繼《廢都》之後第二部都市題材的小說。其實這個故事也是賈平凹以自己的所見所聞來寫的,他成名之後在西安故居買了個雙層房子。每天早上他回來這裡寫作,直到午夜才回家,累了就去旁邊的茶館喝茶休息,時間長了他發現這裡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和素材。
  • 賈平凹:我的作品比較難翻譯
    昨日,在古都西安舉辦的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進入第二天,著名作家賈平凹成為現場讀者關注的焦點人物。在作家出版社主辦的這場讀者見面會上,賈平凹與評論家王春林、翻譯家迪蘭就中國小說走向世界的話題展開了對談。
  • 賈平凹字畫不僅醜而且貴,網友大呼:受不了!來看看賈平凹怎麼說
    賈平凹作為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成為中國知名作家的名人,為自己的書畫定價,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有名就有利,名利這兩個字從來就沒有分開過,自從賈平凹成名之後,慕名而來的人每天都多到可以踩壞門檻,賈平凹起初學習書法繪畫的時候,可並沒想過要靠賣字畫為生,完全是當作愛好來對待的,他說自己的主業是文學創作,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求索字畫,甚至在他工作室門口排起了長隊。
  • 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成立十周年
    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陝西省總工會原常務副主席周樹紅,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孫見喜,陝西省委宣傳部原二級巡視員王新民,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王立志,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中國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中心代表李小文,陝西省企業文化建設協會會長張培合,西安電視臺原新聞部主任李從樸,商洛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王良,西鹹新區書法家協會主席麻天闊,西安市國際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可宗敏
  • 《大亨小傳》,還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香港陶傑,素喜大言欺世,聊起The Great Gatsby,從譯名下手:港譯叫《大亨小傳》,大陸譯為《了不起的蓋茨比》,「要比拼創意和想像力,自然是《大亨小傳》勝許多籌。」不必說「勝許多籌」是古怪的中文,不像才子手筆,怎麼就「自然是」了?「自然」的勝場在哪裡?打筆仗、編排別人的不是,不作興以「自然」、「無疑」、「肯定」……帶過,不作解釋,沒有根據,便宣布自己獲勝回朝。
  • 另類革命家小傳丨成王敗寇——高崗(全篇)
    寫這本《另類革命家小傳》的起因也實在「另類」:不是出於研究正面的黨史和理論,而是出於批判錯誤思想。那是2017年的下半年,有同志希望我批一批「託派」,我便開始查找資料,準備寫點東西。選定了人物傳記為體裁後,經過半年多的閱讀和寫作,到了2018年2月,《託洛茨基小傳》終於完成了。雖然實際篇幅遠遠超過最初的設想,但收到的一些讀者反饋還是不錯的。受此啟發,我決定以《託洛茨基小傳》為藍本,再另寫幾部,組成一個系列。
  • 了解人物小傳文體特點,學習寫一篇人物小傳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每個時代都有值得我們追隨的人,他們或以深邃的思想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或以其叱吒風雲的政治生涯影響了歷史的進程,或以其在自然課科學領域的巨大成就造福於人類……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師一起來學習寫人物小傳。小傳的定義傳記是記述某人生平事跡的文章。
  • 散文|鬼才賈平凹小說藝術/尹燕忠
    細品作家賈平凹先生小說作品藝術/尹燕忠細品作家賈平凹先生小說作品藝術作 者: 尹 燕 忠賈平凹先生1978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滿月兒》在全國獲獎,在這四十年中,他出版了近二百餘部小說、散文、文論、詩歌、書法、美術著作,數十次獲全國文學大獎,其中包括茅盾文學獎,散文大獎,長篇小說《浮躁》和《廢都》獲美國美孚馬大獎和法國獎,其中十幾本作品被翻譯成英
  • 賈平凹《高興》英文版全球首發
    原標題:賈平凹《高興》英文版全球首發 8月23日,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當天,著名圖書線上銷售機構亞馬遜宣布在其全球14大站點同步首發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賈平凹的小說《高興》英文版Happy Dreams,將該書介紹給全球183個國家的讀者。
  • 為什麼人人都需要一篇人物小傳?
    一篇優秀的個人小傳,也可以幫助你順利通過研究生導師申請。而是以自己的學術經歷為線索,借鑑小說的文學化寫法,寫了一篇兩千多字的個人小傳。 小傳開頭,她引用了電影《風雨哈佛路》的場景化描寫,然後從女主的求學路引申到自己的求學路。這段新穎的描述,給導師留下深刻印象。後來,導師在多個場合,都會向孫秋月的同門提到這篇人物小傳,導師說,這是他迄今收到寫的最好的介紹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