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2020-08-03 昕姐育兒之道

作者/昕姐(圖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六年級的明明是家裡的獨生子,家裡人都希望明明能夠考取到省裡的重點中學,讓人高興的是,明明在年紀一直都在前三名。但是明明媽卻發現,孩子經常一個人說話,也不願意和同學玩,平時也沒和自己說過有什麼朋友,這讓明明媽非常的擔心,怕孩子變成了書呆子,不懂得與人相處了。

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其實,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陽光開朗的,但也有很多孩子總是不合群,不願意與人有過多的來往,這其實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這需要家長靜下心來,去探究孩子人際關係差的原因。

為什麼孩子的人際關係不好?

心理學所提的&34;,是指孩子在和同年齡的人交往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孤獨、寂寞,或者懶於交際的一種特殊心態。

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1、 孩子的本身性格原因造成的。

很多時候,大家都會給別人貼上標籤,如:性格內向,不善交往等,這其實就體現了人性格之間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來看,性格內向、孤僻的孩子,在溝通交流的行為上變得不那麼主動,更多是被動式接受大家的關心。但是在學校中都是集體的活動,很多問題都是要各自溝通交流才能解決的,孩子也因此融入不到集體。

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2、 曾經受過傷,選擇逃避以保護自己。

很多性格內向的孩子,通常會受到調皮孩子的欺負,而也就是因為內向,才不會向老師或者家長表露自己的委屈,變得不愛與人交流,因為內心的安全感缺乏,擔心自己的交友會導致自己再次受到傷害。記得同事的孩子小劉,因為穿了一雙不合腳的鞋,被同學嘲笑了很久,導致孩子以後買鞋極度注意尺碼是否合腳。

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3、父母的過度幹預。

很多時候父母的保護過於&34;了,以至於孩子失去了交友的心,對任何表現出善意的孩子充滿戒備。就比如:家長總是告誡自己的孩子,外面有很多壞人,都想拐跑你,家長還為此進行了場景化描述。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打心底裡害怕,覺得主動靠近的都是壞蛋,要跟陌生人保持距離,這樣就極大的縮小了孩子的交際圈。

所以,孩子的內心是極度敏感且脆弱的,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幫助孩子走出心理上的陰影,因為再小的心理情感問題,對孩子來說都是致命的,並且也會伴隨孩子一生的成長。

人際關係的緊張將對孩子的未來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1、 孩子沒有朋友,孤獨感引發其它心理問題。

有研究表明:人際關係差容易導致孩子後期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很多孩子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不願意和同齡人相處,就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去解決更多的問題,因為孩子沒有在優秀的朋友身上學習到更加行之有效的辦法,這會讓他們覺得無助,甚至覺得煩惱,同時,過度的孤獨感也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孤僻,久而久之便成了心理疾病。

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2、會用錯誤的方式解決問題。

因為孩子缺少與人交流合作的機會,很容易出現意見相左的時候,雙方各執己見,做不到心平氣和的溝通,就會大打出手。所造成的後果不僅是朋友之間的分崩離析,孩子也會因此陷入自責的愧疚情緒裡,讓本就不願去社交的孩子變得更加孤僻,最終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發展。

其實,孩子的不高興,孤獨感家長都看在眼裡,如何才能避免孩子出現人際關係緊張的狀態呢,這就需要驕傲採取以下的三個步驟,與孩子共同進退,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家長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的社交呢?

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首先,父母應該和孩子交流朋友圈的趣事。

當今社會,資源和信息都是共享的。家長與孩子也不例外,想要孩子走出去交朋友,首先家長就要以恰當的方式成為孩子的朋友,這種記憶能夠延續,幫助孩子結識更多的青年才俊。當孩子在處朋友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家長一定要把握機會,教導孩子&34;以及交朋友的重要性,朋友都會在你最需要的一刻伸出援手幫助你的。

同時,家長在自己的朋友圈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同樣可以跟孩子進行分享,讓孩子也明白父母的生活不只有工作,還有生活和自己。

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其次,給孩子創造機會。

讓孩子邀約同學朋友到家裡做客,這看似沒有困難,但其實想要解決他人的拒絕問題,就很考驗孩子的勇氣和情商了。所有的計劃安排都交由孩子做主,家長在一旁輔導,讓孩子安排好迎客說辭,食材還有點心,讓孩子在朋友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這樣孩子內心的成就感就會被滿足,也更願意主動去結識更多有趣的朋友了。

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最後,教會孩子管控情緒,以禮待人。

家長要讓孩子深刻意識到,控制自己情緒的重要性。很多孩子再跟朋友溝通時表現的不耐煩,或者急躁的情緒,這會導致朋友之間的裂痕;家長可以教孩子耐心傾聽,等到朋友說完心中的想法之後,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整個過程一定是一問一答的,而不是各執己見,互不相讓的狀態。

遵守遊戲規則,建立良性的社交環境,孩子就必須尊重朋友,在意見相同時,就要做出自己的回應,比如:點頭示意,眼神的碰撞等動作,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中,也要注意言傳身教的效果。

總之,當今社會發展的迅速,離不開每一個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交流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否認的。孩子出現沉默寡言,性格內向,不合群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34;的表現,家長更應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心智的成長上,合理滿足孩子的成就感,幫助孩子的良性社交。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請關注@昕姐育兒之道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孩子不合群怎麼辦?一招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我的孩子不願意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應該怎麼辦?我們今天從發展自我意識的角度來談一談如何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自我意識是在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積極的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尊重別人,樂於助人,構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讓他們在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中感受真情,進而完善自我意識。
  • 家長應傳授給孩子交友之道,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首先,家長要經常提醒孩子,使他與思想覺悟高,學業成績好、行為端正的孩子交朋友,還應多了解孩子友伴的情況,與孩子一道分析;友伴的長處與存在的缺陷,以便吸取友伴的長處,並幫助友伴克服自己的短處,互相勉勵,友好相處,共同成長。
  • 孩子鬱鬱寡歡怎麼辦?家長應多創造社交機會,幫助孩子打開心結
    1、不願意接受外界的幫助。通常鬱鬱寡歡的孩子都會習慣性的拒絕他人幫助,就連家長的幫忙都會選擇無視或者拒絕,家長可能會感覺無奈,覺得孩子是內向的問題,過一陣子就好了。抑鬱的孩子很難在社交上積極主動,因為自卑和內向很容易讓自己建立起隔離牆,拒絕別人的善意邀請。這種做法無疑扼殺了自己社交圈層的拓展更新,知識面也會因此受損,待孩子成年之後,身邊無兩三個好友,未來也註定是孤獨的。所以,孩子的抑鬱情緒比成年人的危害更為深遠,因為對於成年人來說有可控的情緒宣洩窗口,而孩子就容易越陷越深,心結也隨之產生。
  • 王金海:怎麼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很多家長經常向我諮詢有關孩子的社交問題,比如說不知道如何和新同學老新老師打交道,換一個老師就常常不太適應,也有家長反映說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老師同學打交道的時候經常發生很多衝突。也有家長反映說,孩子沒有朋友不合群,不喜歡和其他人在一起玩,這些問題我們基本上統稱為孩子的社交問題。我們首先來思考一下孩子是怎麼學會與他人交往的。
  • 孩子比他人差,從小被欺負,家長應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文/阿布媽媽聊育兒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慢慢的就會擁有自己的社交生活,這是一個人所必須經歷的事情。每個人都要在社交中去尋找自我,在社交中去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社交對於一個人的一生有著極大的影響。不懂社交的孩子,從小就容易被欺負,而長大後也往往會變發展的比別人差。
  • 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邊界,你做對了嗎?
    人是社會性動物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社交活動社交關係影響著我們的喜怒哀樂建立好心理邊界這個時期,父母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鼓勵孩子進行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是從家長的角度完全拒絕或者否定。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一方面,要讓孩子對於說「不」感到安全,父母應該傾聽孩子的「不」、尊重孩子的意見,而不是勃然大怒、或者冷落孩子。另一方面,父母要幫助孩子尊重他人的界限,學會接受「不」。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打破社交困境
    從孩子的心理需求來講,每個孩子,不管年齡大小,包括成人,都有依戀和安全感的需求。通常孩子見到媽媽感覺就很好很放鬆,而見不到媽媽時,就會感覺害怕和拘謹。這種感覺在嬰兒時期被稱為依戀感,長大後就叫做安全感。 如果希望孩子能夠對社交有興趣,能夠去交朋友,前提是需要有足夠的依戀感、安全感做支撐。當安全感、依戀感足夠時,就能夠促進孩子擁有好奇心,去探索社交能力。
  • 三種表現,暗示孩子缺少社交能力,家長應及時培養做到心中有數
    3.不願意分享,沒愛心分享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建立人際關係的方法,很多孩子總是把玩具抱在懷裡,從不願意和別人一起玩,久而久之,就真的沒有人願意和他一起玩了。很多家長表示委屈,平時在家長沒少教,可孩子沒有任何變化,當然,除了過分溺愛之外,還有其它原因。1.講的太差,過於生硬。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是像在下達命令,「兒子,你得懂禮貌,要不然沒人喜歡你。」這樣的教育,孩子除了怕,對於家長要求的禮貌完全不理解,而且還會從內心抗拒。
  • 孩子不合群,容易出現「社交退縮症」,家長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愛默生執筆:橘媽定稿:橘媽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孩子也是如此,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交到很多知心朋友,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些孩子特別不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玩耍,別人來邀請孩子一起玩時,孩子會拒絕,家長此時要注意了,要及時引導孩子,別讓孩子出現「社交退縮症」。
  • 孩子是社交「低能兒」?家長善用「ICPS法」,有效培養孩子社交力
    最近,有好多的寶媽都告訴我一個相似的現象:孩子在家就很活躍,但是一到學校就扭扭捏捏,總是把自己放在角落裡,極其沉默不與別人交流。帶孩子出門也是,孩子總是躲在家長後面畏畏縮縮,害怕見人。寶媽們極其苦惱,害怕孩子會自卑孤僻,但扣頭的鼓勵卻似乎不起作用。確實,社交能力缺乏會對一個人的人生是極其不利的。
  • 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動方式
    育兒專家都說,家長要多跟孩子(特別是學話期的寶寶)交流,一方面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一方面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動方式。有些家長說:「了解,就是讓我們多和孩子聊天!」如何更有效地聊天呢?這裡分享兩個建議。
  • 根據這4個關鍵期引導孩子社交,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有的父母看起來非常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而孩子卻連基本的禮貌都做不到:見到長輩不打招呼,在公共場合大呼小叫,經常與同伴發生衝突……不僅搞的父母當場很尷尬,還擔心孩子長大後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怎麼辦?孩子社交能力的強弱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說孩子的性格先天因素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則主要在於後天培養:家庭環境、父母的榜樣、父母的教導等等。
  • 孩子內向不善於表達?家長不妨這樣做,孩子輕鬆變「社交小達人」
    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卡耐基有一句名言,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際能力卻佔85%。曾經也有人說過類似的話,所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的人際關係非常好。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社交能力、表達能力比較差,許多家長由於工作繁忙,忽視對孩子的培養,孩子就會選擇一個人玩耍,很少與他人交流,就容易導致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差
  •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效能?
    ,這是現在大多數家長鼓勵孩子時說的話,我覺得這句話非但不能起到鼓勵的作用,甚至會轉變成孩子的壓力。家長要做的,不是空洞的鼓勵孩子,而是去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效能,讓孩子自己覺得「我能行」,這才是長久之計。就比如說學習方法這件事,我上學的時候,老師都會讓班裡考第一名的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給大家。
  • 孩子社交能力弱怎麼辦?學會這4招,變身社交達人
    而且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幼兒內心也會萌發出社交需求,渴望擁有自己的朋友,建立積極健康的社交圈子。因為孩子在社交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與人交往,只有能夠得到他人認可的孩子,才能夠擁有比較好的人際關係。而這種認可其實正是源自於孩子的情商表達,情商低的孩子很難和同伴建立健康的社交關係,自然也就不能擁有彼此欣賞的好朋友。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應合理「釋壓」,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注意力不集中成績差的孩子往往比較任性和衝動,很容易忽視別人誠懇的建議,導致雙方不和,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也顯得沒有情商。學習成績差、人際關係緊張,這一類孩子都會在內心中產生一種不自信,害怕、自卑的心理,不論是在考試還是大型活動上,都表現得異常緊張。本來就是受人排擠,也就難以鼓起勇氣去結交朋友,從而與周圍人格格不入,變得別人眼中的孤僻少年,信心也長期受到打擊,無法重塑。
  • 孩子社交障礙?人際交往能力差?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掉以輕心
    語言表達能力差,不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這對一個人的社交是很大的阻礙!3、缺乏安全感有些家長對孩子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無比寵溺。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保護的密不透風。正是因為家長的過度保護讓孩子過於依賴父母,甚至喪失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 《朋友還是敵人》:孩子被孤立排擠?家長可助其建立良好社交關係
    很多人糾結於孩子被人打了要不要還手,被搶了玩具不敢去要回來怎麼辦,還有,當孩子回家哭訴「媽媽,有小朋友欺欺負我!」時,大人該不該幹預。孩子在同伴交往中遇到問題時,很多家長都會顯得異常焦慮。尤其是近年來校園欺凌時常發生,家長們不知道該如何去保護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怎樣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不清楚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避免陷入受欺凌、遭排擠的泥潭。
  • 幫助孩子建立和維繫友誼
    積極的人際關係也是幸福2.0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回想一下你的幸福時刻,一般都是跟別人有關係,對不對?很少有自己在那裡一個人傻樂的,讓孩子有交朋友的能力,構建積極的人際關係、有自己的人脈和朋友圈,也是讓孩子擁有幸福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
  • 孩子變得愛慕虛榮?家長應適當滿足需求,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應適當滿足需求,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鄰居家的孩子小明今年五年級,每次參加完體育課之後,都會回到家讓鄰居買一雙球鞋。鄰居以小明還有好幾雙鞋的理由拒絕了孩子的要求,誰曾想孩子為此又哭又鬧的,說鄰居不愛自己了,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鄰居也對此深感無奈,因為這樣的情況也不是第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