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動方式

2020-12-18 GraceS媽媽

育兒專家都說,家長要多跟孩子(特別是學話期的寶寶)交流,一方面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一方面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動方式。

有些家長說:「了解,就是讓我們多和孩子聊天!」如何更有效地聊天呢?這裡分享兩個建議。

01時刻關注孩子的需求

家長的聊天首先要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比如孩子情緒低落,在哭。那麼家長的第一句話是直接對孩子的情緒狀態表示關注,告訴孩子一個信息:「我看到你哭了。」

02重視反饋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說了一段話以後,要注意孩子的反應,並且及時給孩子反饋。

比如在給孩子衝奶粉的時候,媽媽需要去洗手,這個時候就可以告知孩子:「媽媽先去洗手,寶寶等媽媽一下。」這個時候觀察孩子的反應,補充說明:「寶寶,你在等媽媽呢,媽媽去洗手,兩分鐘就好。」

這個過程是為了幫助孩子建立語言的前後一致性。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動方式。

相關焦點

  • 呆在家裡怎樣幫助孩子進行社交和情感學習?
    社交和情感學習包括建立積極的關係和情感聯繫,作為學習的一部分,幫助孩子發展他們在生活中成功所需要的技能。這些技能包括:設定並實現積極的目標感受並表現出對他人的同情建立並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做出負責任的決定理解和管理情緒社交和情感學習至關重要,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
  • 暑假到了,怎樣讓孩子建立社交互動?
    原創: 洋洋爸爸 雅恩兒童學說話訓練前幾日在機構,有些家長問我怎麼教孩子社交,怎麼和孩子一起玩。他們覺得社交這個概念很抽象,在家就是和孩子一問一答,不知道怎麼開展互動。這裡我以輪流投籃遊戲為例,給大家一些參考。
  • 【家庭教育】孩子不合群怎麼辦?一招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我的孩子不願意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應該怎麼辦?我們今天從發展自我意識的角度來談一談如何做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自我意識是在行為中表現出來的,積極的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尊重別人,樂於助人,構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讓他們在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中感受真情,進而完善自我意識。
  • 根據這4個關鍵期引導孩子社交,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有幾個關鍵點,若在這幾個關鍵點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發展良好社交能力一歲半前的寶寶對「你」、「我」還沒有明確的概念,怎麼會與別人進行互動呢?寶寶只有明確了「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之後,才開始有與其他人互動的意識和欲望。如果在這個階段強迫孩子與其他孩子互動,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無法建立安全的「我」,破壞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發展,導致孩子到了該與其他孩子建立正常互動的年齡卻不能自如地互動,產生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
  • 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良好的社交活動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生活中,雖然大多數孩子並不需要特別的指導就能學會社交技能,但仍有一些孩子在社交和溝通理解上存在障礙。很少和同伴分享有趣的事物11.缺乏面部表情12.很少表露情感13.不理解或是誤解各種社交訊號或是行為14.不理解與人交往中要遵守的規則或是社交禮儀15.缺乏有效的口語或是非口語16.不明白字裡行間的意思17.對話內容離題18.對話不著邊際19.採用導師或是長輩式語氣或是字句
  • 家庭教育:父母和老師要有意識幫助孩子建立他的社交圈
    父母和老師要有幫助孩子建立社交圈的意識,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社交環境。一定要多帶孩子出門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孩子總是呆在家裡,接觸的人很少,他與人交往的能力肯定強不了。經常帶孩子到小區裡玩,給他發展一些固定的玩伴,也可以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
  • 師幼對話構成良好的互動氛圍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活動的控制者,幼兒則處於一種被動的受教育地位,這種權威式的教育關係難以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關係。如何建構良好的師幼互動呢?通過《老師,你在聽嗎?》的讀書活動我對這一問題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一、通過師幼對話明確孩子在互動中的角色定位   樹立正確的兒童觀,重視幼兒在師幼互動中的主動地位和主體性的發揮,認識到孩子是互動中的學習主人,充分相信幼兒的能力,允許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探索,讓幼兒通過嘗試獲得知識。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3~6歲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我們怎麼樣來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社交能力?當孩子們了解了該如何與他人交往相處以後,他們就會獲得更多的友誼和快樂,從而建立起人際交往的基礎。這不但能讓孩子與小朋友們和諧相處,更能幫助孩子擁有寬廣的胸懷,善良的心,也會為孩子長大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堅實的基礎。
  • 孩子人際關係差,家長應滿足孩子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其實,孩子的不高興,孤獨感家長都看在眼裡,如何才能避免孩子出現人際關係緊張的狀態呢,這就需要驕傲採取以下的三個步驟,與孩子共同進退,讓孩子學會交朋友。家長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性的社交呢?當今社會,資源和信息都是共享的。家長與孩子也不例外,想要孩子走出去交朋友,首先家長就要以恰當的方式成為孩子的朋友,這種記憶能夠延續,幫助孩子結識更多的青年才俊。當孩子在處朋友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家長一定要把握機會,教導孩子&34;以及交朋友的重要性,朋友都會在你最需要的一刻伸出援手幫助你的。
  • 王金海:怎麼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很多家長經常向我諮詢有關孩子的社交問題,比如說不知道如何和新同學老新老師打交道,換一個老師就常常不太適應,也有家長反映說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老師同學打交道的時候經常發生很多衝突。也有家長反映說,孩子沒有朋友不合群,不喜歡和其他人在一起玩,這些問題我們基本上統稱為孩子的社交問題。我們首先來思考一下孩子是怎麼學會與他人交往的。
  •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上篇我們談到了如何教孩子與同學相處,今天聊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係。 有的孩子抱怨教他的老師不好,孩子的父母千辛萬苦,求爺爺告奶奶幫孩子換班,甚至是換學校。孩子的成績起來了嗎? 有的父母覺得老師沒有認真的管理自己的孩子,可管嚴了又說老師給孩子的壓力太大。
  • 兒童成長指南:如何幫助你的孩子結交朋友,建立社交
    但是,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建立社交,對每位家長來說都是更加令人擔憂和困惑的問題。艾琳(臨床心理學家和一位育兒作家)表示,當孩子們進入認知發展的極為評判的階段時(大約7歲左右)他們會開始擔心自己的友誼問題。但是父母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可以更早地進行。1.
  • 《朋友還是敵人》:孩子被孤立排擠?家長可助其建立良好社交關係
    很多人糾結於孩子被人打了要不要還手,被搶了玩具不敢去要回來怎麼辦,還有,當孩子回家哭訴「媽媽,有小朋友欺欺負我!」時,大人該不該幹預。孩子在同伴交往中遇到問題時,很多家長都會顯得異常焦慮。尤其是近年來校園欺凌時常發生,家長們不知道該如何去保護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怎樣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不清楚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避免陷入受欺凌、遭排擠的泥潭。
  •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性格
    良好的性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部分是基因,另一部分就是後天養成的。培養孩子良好性格有多重要呢?由此可見,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最重要的時期是幼兒期,幼兒期是孩子情商教育的敏感期,好奇、好動、好動,好模仿,這個時期注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全面的健康發展。
  • 父母不妨試試這三招,幫助孩子提升社交力
    (看到孩子的進步,記得及時鼓勵)採取「遞梯子」式的陪伴,可以幫助內向型孩子逐步完成社交挑戰、獲取社交自信,逐步建立正循環。因此,這個時期來自父母的撫摸、親吻、語言、及時的回應,會為孩子提供對這個世界滿滿的安全感。在這種關愛的保障下,孩子才能感覺良好,並且安心的去探索外部世界,包括未來嘗試與不同的人建立良好關係。
  • 先建立情感連接,再進行理性引導,培養高情商孩子
    只要感受到了愛和接納,只要「感受到被感受」,就會開始恢復自控,上腦就會被調動起來。這種情況發生時,就是管教真的生效時。換句話說,情感連接將孩子帶出了事事逆反的狀態,讓他們變得更願意接納我們的教導和有益的互動。備註:上腦(大腦皮層)、下腦(邊緣系統:杏仁核、海馬)短期成效:讓孩子從逆反走向包容狀態。長期成果:幫助構建孩子的大腦。
  • 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有哪些秘訣?
    【良好親子互動的建立有秘訣】許多父母總是感覺和孩子談不到一塊,像是有一道隔離牆,這是因為一直忽略和孩子建立「共同體」的概念。例如用「你必須做這個,再做那個」的對話模式,孩子是被動者,總讓你指手畫腳,反過來,用「我們」不用「你」,同樣的要求,孩子的感受就完全不同。
  • 孩子是社交「低能兒」?家長善用「ICPS法」,有效培養孩子社交力
    沒有父母的引導,孩子不懂得如何去跟別人進行交流和溝通,不懂得合作的愉悅和意義,久而久之就成為了社交低能兒。同時,也有一些父母過分地關注孩子,一天24小時都死死得盯著孩子,幫孩子做好一切的準備工作,一味地溺愛孩子,導致孩子無形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在與別人交往時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便也成為了社交"低能兒"。
  • 社交能力從小建立!5點為孩子準備進入團體生活!
    孩子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會漸漸培養出與社會互動的能力。通過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能力,給予適當的協助,相信能更加幫助孩子進入群體生活,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0~6歲兒童社交發展能力0~6個月.互動在這個階段,寶寶主要都是跟主要照顧者進行互動,寶寶能認出爸媽的聲音,對熟悉的聲音產生反應,漸漸會注視跟他互動的人,並能通過聲音、表情及簡單的肢體動作,向別人產生回應,如會對人微笑,喜歡別人跟他玩,想要被擁抱時,可能會做出伸出手或身體往前傾等動作
  •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英語有效輸入?
    這裡簡單說明一下:據一些研究語言的人士認為,口音準不準跟聽力有很大的關係,那些口音發不準的大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聽不出某個單詞中發音的細微差別,而大人聽音辯音的能力已經基本退化了,因此想要改變口音就很難了。12歲之前的孩子聽音辯音能力很強,如果有一定的訓練,他們聽音的機能發育完好,接觸純正的英語,自然口音也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