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教育學的任務是揭示教育規律,深化人們對教育的認識,更新人們的教育觀念,並為教育的發展和改進提供依據,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提供理論支持和指導。故,它與教育方針政策不同,也不等同於教育經驗彙編。
二、教育學的發展狀況
教育學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萌芽、獨立形態、多元化、現代化四個階段。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萌芽階段的教育學還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這一時期的教育學著作有《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大學》、朱熹的《四書集注》、王守仁的《傳習錄》、韓愈的《師說》、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和古羅馬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論演說家的教育》)等。
1. 中國萌芽階段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論語》一書中。
①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和「禮」。
②教育對象上主張「有教無類」。
③論教育內容。
孔子整理修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奠定了儒家教育內容的基礎。在
孔子的整個教育中,道德教育居於首要地位。孔子的教學內容偏重社會人事、偏重文事,輕視科技與生產勞動。
④論教學原則與方法
第一,啟發誘導。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宋代理學
家朱熹這樣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的教育家,比古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提出的「助產術」早幾十年。
第二,因材施教。
第三,學、思、行、相結合。
第四,溫故知新。
(2)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持「性善論」,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礎。孟子認為教育是擴充「善性」的過程,教育目的在於
「明人倫」。
(3)荀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提出「性惡論」,認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偽」。
(4)墨家的教育思想
作為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以「兼愛」「非攻」為教,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
培養,還注重實用技術的傳習。
墨家教育內容的特色和價值主要體現在科學技術教育和訓練思維能力的教育上。
(5)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主張「絕學」和「愚民」,認為「絕學無憂」。
(6)《學記》的教育思想
《學記》(收入《禮記》)是中國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專著,成文大約在戰國末期。《學記》
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系統闡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學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學原則、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等,尤其以教學原則的總結最突出,這些總結具體如下:
①教學相長。「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
②尊師重道。
③藏息相輔。《學記》認為正課學習與課外練習必須兼顧,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記》指出:「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自必有居學」。
④豫時孫摩。「豫」是預防;「時」是及時;「孫」是指循序;「摩」指觀摩。
⑤啟發誘導。《學記》反對死記硬背,主張啟發式教學。《學記》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⑥長善救失。
【典型例題1】單項選擇題: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是()。
A.《論語》
B.《大學》
C.《學記》
D.《孟子》
【答案】C
【解析】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記》收入《禮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
2. 西方萌芽階段的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學的思想主要源於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
(1)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以其雄辯和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這種問答法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第
二步稱為定義;第三步稱為助產術。
(2)柏拉圖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其代表作《理想國》中。
(3)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他秉承了柏拉圖的理性說,認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著作《政治學》中。亞里斯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觀點,主張按照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提倡對兒童進行和諧的教育,成為後來全面發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4)昆體良
昆體良是古羅馬教學法大師,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辯術原理》(《論演說家的教育》或《論演說家的培養》)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譽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學法論著。
(二)教育學的獨立形態階段★
17世紀以後,教育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近代實驗科學鼻祖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提出的歸納法為教育學的發展奠定了方法論基礎。
這一時期的教育學著作主要有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洛克的《教育漫話》、盧梭的《愛彌兒》、裴斯泰洛齊的《林哈德與葛篤德》、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福祿貝爾的《人的教育》、斯賓塞的《教育論》、烏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對象》和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1.教育學學科的建立
(1)誇美紐斯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是教育學開始形成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該書被認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其主要教育觀點包括以下幾點:
①「泛智教育」。
②教育適應自然。
③班級授課制。
④教學原則。
【典型例題2】單項選擇題: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高度評價了教師的作用,把教師讚譽為( )。
A.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B.心靈的建築師
C.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D.辛勤的園丁
【答案】C
【解析】誇美紐斯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史達林最初對作者的讚美,後來引用到教育界。
(2)盧梭
盧梭是堅定的「性善論」者,其代表作是《愛彌兒》。
(3)康德★
康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康德論教育》一書中。他認為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對人的本性進行適當
的控制,「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康德曾先後四次在格尼斯堡大學講授教育學,是最早在大學開設教育學講座的有影響的學者之一。
【典型例題3】單項選擇題:最早在大學裡講授教育學的學者是()。
A.梅伊曼
B.赫爾巴特
C.洛克
D.康德
【答案】D
【解析】康德曾先後四次在格尼斯堡大學講授教育學,是最早在大學開設教育學講座的有影響的學者之一。
(4)裴斯泰洛齊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的教育家。
(5)洛克
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話》中,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另一方面,他提出了「紳士
教育論」。
2.規範教育學的建立
(1)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是康德哲學教席的繼承者,近代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認為
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學》的出版(1806年)標誌著規範教育學的建立,同時,這本書也被認為是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其主要教育觀點有:
①教育理論體系的兩個理論基礎是倫理學和心理學
赫爾巴特的貢獻在於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
可以說是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②教育目的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③教育性教學原則
在西方教學史上,赫爾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概念。
④教學四階段論
即明了、聯合(聯想)、系統、方法。
赫爾巴特的教學四階段論,後被他的學生席勒發展為五段,即預備、提示、聯繫、總結、應用。他
強調系統知識的傳授,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強調教材的重要性,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傳統教育「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特點。
赫爾巴特對19世紀以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產生了很大影響,被看作是傳統教育理論的代表。
(2)杜威
杜威的理論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區別於傳統教育「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舊
三中心論」,其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及反映在其作品中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對20世紀的教育和教學有深遠影響。其主要教育觀點包括以下幾點:
①論教育的本質
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此外,杜威還提出「學校即社會」。
②論教育的目的
杜威從「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無目的論」。
③「從做中學」
在經驗論的基礎上,杜威提出「從做中學」。
同時,「從做中學」也是杜威提出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經驗的方法、思維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這種探究的五個步驟即思維五步說或五步探究教學法,即:創設疑難情境;確定疑難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推斷哪個假設能解決這個困難;驗證這個假設。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僅對20世紀以來的美國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也影響了
不少國家的教育發展。
(三)20世紀教育學的多元化發展★
20世紀是教育學活躍和發展的世紀,教育學作為教育研究唯一理論形成的格局開始被打破,導致教育分支學科大量出現,從不同角度研究教育現象的教育學科群逐漸形成。
在教育學領域出現了眾多的流派,彼此之間相互批評、相互借鑑、推陳出新。主要的教育學流派有:實驗教育學、文化教育學、實用主義教育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批判教育學。
1.實驗教育學
實驗教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國的比納、美國的霍爾和桑代克,代表著
作主要有《實驗教育學》《實驗教育學綱要》等。
2.文化教育學
文化教育學又稱精神科學教育學,是19世紀末出現在德國的一種教育學說,代表人物有狄爾泰、
斯普蘭格、利特。代表著作主要有《關於普遍妥當的教育學的可能》《教育與文化》等。
3.實用主義教育學
實用主義教育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於美國的一種教育思潮,對20世紀整個世界的教育理
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主要有《民主主義與教育》《經驗與教育》《設計教學法》等。
4.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社會主義教育學)
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探討教育學問題的著作。加裡
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馬卡連柯的《論共產主義教育》《教育詩》,凱洛夫的《教育學》等,都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代表性著作。尤其是1939年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總結了蘇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教育的經驗,論述了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並極其重視智育及教養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較嚴格和嚴密的教學理論。該書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並對我國建國後乃至現在的教育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我國教育家楊賢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綱》(1930年)是我國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
【典型例題4】單項選擇題: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後,專門從事流浪犯罪兒童教育,著有《教育詩》、《論共產主義教育》的教育家是()。
A.克魯普斯卡婭
B.加裡寧
C.馬卡連柯
D.凱洛夫
【答案】C
【解析】馬卡連柯著的《教育詩》、《論共產主義的教育》,他在流浪兒童和違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其核心思想是集體主義教育。
5.批判教育學
批判教育學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是當代西方教育理論界佔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
國的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法國的布厄迪爾。代表著作主要有《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教育與權力》《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產》等。
(四)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澤東評價他為「學界泰鬥,人世楷
模」。
2.黃炎培的教育思想
黃炎培(1878~1965年)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愛國主義者,也是我國職業教育的先驅。他提出「使
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著名職業教育理論。
3.晏陽初的教育思想
晏陽初(1890~1990年)是享譽國內外的平民教育家、鄉村改造運動的倡導者與實踐家。
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年)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卓越的民主主義戰士。陶行知提
出了生活教育理論,認為「生活即教育」,主張以人類的生活作為教育內容,在生活實踐中接受教育;「社會即學校」,要「把學校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教學做合一」,強調學做結合。毛澤東稱頌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讚譽他為「萬世師表」。
5.陳鶴琴的教育思想
陳鶴琴(1892~1982年)是我國現代幼兒教育事業的開拓者,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核
心是「活教育」。「活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目的論、課程論、教學論三大部分。
(五)當代教育學理論的新發展
1.現代教學理論的三大流派
布魯納、贊科夫、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教學理論,充實了教育學的內容,提高了教育學的科學化
水平,被視為現代教學理論的三大流派。
(1)布魯納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的《教育過程》提出「結構教學論」,強調「無論我們選教何種學科,務必使學
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倡導發現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科學興趣和創造能力。
(2)贊科夫
蘇聯教育家贊科夫通過近20年的小學教學改革實驗,出版了《教學與發展》一書。他把學生的一
般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提出了發展性教學理論的五條教學原則,即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3)瓦·根舍因
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創立了範例方式教學理論,提出改革教學內容,加強教材的基本性、基礎性,
並通過對範例的接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與獨立工作的能力。
2.其它學者的觀點
(1)皮亞傑
瑞士教育家皮亞傑的《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由兩篇文章構成,論述了智力發展的階段,強調活
動的動作教學方法,認為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
(2)保羅·朗格朗
1970年,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出版的《終身教育引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公認為終身教育理論的代表作。
(3)蘇霍姆林斯基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闡述了他
的和諧教育思想,他認為學校教育的理想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3.教育學未來的發展趨勢
(1)教育學問題領域的擴大;(2)教育學研究學科基礎的擴展;(3)教育學研究範式的多樣化;(4)教育學的進一步分化與綜合;(5)教育學與教育改革的關係日益密切;(6)教育學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日益廣泛。
三、教育研究的概念及性質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關資
料,以發現和總結教育規律的一種認識活動。
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學研究一樣,由三個要素組成,即客觀事實、科學理論和方法技術。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質:文化性、價值性和主體性。
四、教育研究的對象和意義
(一)教育研究的對象
教育研究的對象是教育問題,它包括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教育問題具有以下特點:複雜性、兩難性、開放性、整合性與擴散性。
(二)教育研究的意義
1.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
2.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4.完善和發展教育理論。
五、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種途徑,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教育研究和構建教育理論的方式,是以教育問題為對象、以一定的方法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獲得教育科學規律性知識為目標的一整套系統研究過程。簡而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們在進行教育研究中所採取的步驟、手段和方法的總稱。
(一)觀察研究法
1.觀察研究法的概念
觀察研究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2.觀察研究法的特點
(1)目的性;(2)自然性;(3)有翔實的觀察記錄;(4)能動性。
3.觀察研究法的類型
(1)自然觀察法和實驗觀察法;
(2)直接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
(3)參與觀察法和非參與觀察法;
(4)結構性觀察法和非結構性觀察法;
(5)敘述觀察法、取樣觀察法和評價觀察法。
4.觀察研究法的優缺點
觀察研究法的優點:(1)可以在自然狀態下獲取教育事實數據;(2)不幹擾觀察對象的自然表現,可以獲得客觀、真實的數據;(3)可以對同一觀察對象進行較長時間的跟蹤研究。
觀察研究法的不足:(1)取樣小,教育觀察研究法一般限於小樣本的研究;(2)所獲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3)觀察缺乏控制,不能說明所觀察到現象的因果關係。
(二)調查研究法
1.調查研究法的概念
調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運用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及其測驗等方式,搜集教育問題資料,從而對教育的現狀作出科學分析,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整套實踐活動。在教育調查研究中,常用的調查方法有查閱資料、問卷法、開調查會、訪談法和調查表法,其中最基本、使用最廣泛的方法是問卷調查。
2.調查研究法的類型
依據調查的對象,可以分為全面調查、重點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
【典型例題5】在教育調查研究中,為獲取相關資料而對一所學校或一個學生進行的專門調查屬於( )。
A.全面調查
B.重點調查
C.抽樣調查
D.個案調查
【答案】D
【解析】調查研究法按照調查對象的選擇範圍,可以分為全面調查、重點調查、抽樣調查、個案調查等。為獲取相關資料而對一所學校或一個學生進行的專門調查屬於個案調查。
3.調查研究法的步驟
(1)明確調查目的;(2)制定調查計劃;(3)準備調查材料和工具;(4)實施調查;(5)整理調查材料;(6)撰寫調查報告。
4.調查研究法的優缺點
調查研究法最突出的優點是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現狀,發現問題,弄清事實,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育政策、教育規劃以及教育改革提供事實依據。
但是調查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1)調查往往只是表面的,難以確定其因果關係;(2)調查的成功往往取決於被調查者的合作態度,更多地受制於研究對象;(3)調查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調查者的主觀傾向、態度都有可能影響被調查者,使調查的客觀性降低。
(三)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是以系統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史料,詮釋理解史料及事件關係的方法。
(四)實驗研究法
1.實驗研究法的概念
實驗研究法是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幹預或控制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觀察、測量、比較等方式探索、驗證所研究現象因果關係的研究方法。實驗研究的目的是發現事物間的因果關係,是各類研究中唯一能確定因果關係的研究。
2.實驗研究法的步驟
(1)提出實驗的假說;(2)設置變量;(3)選擇實驗被試,選擇適當的實驗組織形式;(4)對實驗組實施幹預,同時嚴密控制無關變量;(5)實驗進行一個輪次或一個階段,對因變量進行後效測試(後測),並對結果進行比較;(6)檢驗課題假說能否成立。
3.實驗研究法的優缺點
實驗研究法的優點主要有:(1)能確立因果關係,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研究結果客觀、準確、可靠;(3)能對變量進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4)能為理論的構建提供佐證和說明;(5)能將實驗變量和其他變量的影響分離開來;(6)嚴密的邏輯性是其他研究方法難以比擬的。
實驗研究法的缺點主要有:(1)應用範圍有限,有些問題難以用實驗的方法來解決;(2)可能會有人為造作的痕跡,實驗結果不一定就是現實結果,缺乏生態效應等。
(五)行動研究法
1.行動研究法的概念
行動研究法是指實際工作者(如教師)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及本單位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進行系統的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
2.行動研究法的特點
教育行動研究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為教育行動而研究」「在教育行動中研究」「由教育行動者研究」。
3.行動研究法的步驟
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六)教育測量法
教育測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規則對教育領域裡的事物,現象或活動的某些屬性分派數字。
(七)敘事研究法
敘事研究是指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景的過程,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