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萌芽階段的發展歷程
一、 歷史背景
教育學的創立主要來源於教育實踐發展的客觀需要。教育學的萌芽發展階段主要集中於17到19世紀之間,教育學的創立與近代以來科學發展的總趨勢和一般科學方法論的奠定有著密切的關係。近代以前,哲學是一切知識的母體,相當廣泛的知識探索都是在哲學的旗幟下取得的。近代以來,人類在各個領域的認識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資料,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認識漸漸地由綜合向分化發展,許多學科日益從哲學母體中分化出來,採用實證科學的方法,成為獨立的學科。
二、 獨立形態教育學創立的標誌
獨立形態教育學創立的標誌主要有:第一,教育問題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第二,形成了專門的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與範疇以及概念和範疇的體系;第三,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第四,產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學家,出現了一些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第五,出現了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這些標誌並不是同時出現的,而是在比較長的歷史時期內逐漸形成的。因此,教育學創立的歷史過程,前後也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時間。
三、 從培根到赫爾巴特的歷史回顧
(一) 「教育學」的提出——培根
英國哲學家培根為獨立形態教育學的出現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近代實驗科學的鼻祖」,提出了實驗的歸納法,將其看成是獲得真正知識的必由之路,為後來教育學的發展奠定了方法論基礎。此外,1623年培根還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提了出來,與其他學科並列。
(二) 第一本教育學著作——《大教育論》
在教育學的創立過程中,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受到後世教育學家們的高度讚譽。誇美紐斯一生寫了大量的教育論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632年《大教學論》。在該書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提出了系統的教育目的論、方法論、教育原則體系、課程與教學論、德育論以及一些學科教育思想。該書的教育學術價值就在於不僅指出了教育應該怎麼辦,而且努力地為教育措施尋找理論依據。在教育學史上,一般把誇美紐斯的這本書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三) 對教育學和教育方法的再次深入理解——康德
在教育學的創立問題上,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期間,先後四次講授教育學。1803年,《康德論教育》一書出版。在該書中,康德明確認為,教育是一門很難的藝術,其實踐必須和「真知灼見」結合起來,否則就會變成「機械的」東西,所謂真知灼見也就是一種理性的態度和知識。如何才能獲得這種真知灼見呢?康德認為:「教育一定要成為一種學業,否則無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須成為一種科學,否則決不能成為一種有系統的學問」。這就是他所理解的「教育學」超出他的前人和他的同時代人的地方。
(四) 「現代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是康德哲學教席的繼承者,近代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在世界教育學史上被認為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他1806年的《普通教育學》被公認為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赫爾巴特明確地指出「普通教育學必須把論述基本概念放在一切論述之前」,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科學的統一性。赫爾巴特不僅論述了教育學的獨特性,而且還非常明確地提出了教育學的學科基礎,即心理學和哲學。此外,赫爾巴特在哥尼斯堡大學期間,除了講授哲學和教育學課程外,還創辦了一個教育科學研究所和實驗學校。所有這些,最終使得教育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成為科學大家族中的一員。
(五) 其他有貢獻的人物
在赫爾巴特之前,還有許多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寫出了專門的教育學著作,為教育學的創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如英國哲學家洛克於1693年出版了《教育漫話》,提出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體系。法國思想家盧梭於1762年出版了享譽全球的《愛彌兒》,深刻地表達了盧梭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聲音在教育領域的表達,對後來康德、杜威等的教育學說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一生寫作了許多的教育論著,其中最著名的當數1781年的《林哈德與葛篤德》。在該書中,他把教育目的規定為、和諧地發展人的一切天賦力量和能力。而為達到這個目的,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必須要符合學生的本性,必須從最簡單的要素開始直到最複雜的事物。他明確地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口號,對於推動教育活動的科學化及教育學的誕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 總結
從17世紀誇美紐斯到18世紀末赫爾巴特往往被認為是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重要時期,在充分理解這一時期西方教育史的基礎上來理解教育學的產生對於教育學理論的深化是十分有意義的,也是教育學原理的概述部分的重要組成。
以上為教育學萌芽階段從培根到赫爾巴特的歷史回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教育學心理學章節練習題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