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起源於何時?為什麼旗袍是中國女性服飾的最佳代表

2020-12-13 中原文化家

旗袍有女性國服之稱,是展現東方美的極佳選擇,它以立體式修身剪裁為主,強調展現女性的曲線,因此旗袍最易打造S型的體態,同時又不失東方女性特有的內斂與優雅。

一、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係。

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到了清代後期,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

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

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二、旗袍概念

旗袍是專指民國出現的旗袍,還是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在內,旗袍概念的界定,和旗袍起源樣式一樣在學術界頗有爭議。

改革開放後早期,為了證明旗袍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貴的出身,研究旗袍是學者有意識地把民國旗袍和清代旗人服飾之間的關係更多地聯繫起來。

比如《辭海》中有關於旗袍的註解:「旗袍,原為清朝滿族婦女所穿用的一種服裝,兩邊不開衩,袖長八寸至一尺,衣服的邊緣繡有彩綠。辛亥革命以後為漢族婦女所接受。

但是「旗袍」概念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的觀點,從一開始就在學術界受到質疑。「在整個清代浩瀚的文獻中,『旗袍』一詞從未出現。

在清代旗人稱呼自己所服袍服為旗服或旗裝,滿語稱呼為『衣介』。旗袍二字作為一個具有特定意義詞出現,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當今學術界主要的觀點認為旗袍指民國旗袍,在民國時期發展成熟並形成較穩定形態的女子袍服。旗袍形成於上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三、旗袍與祺袍之爭

袍服是中國女性服飾的代表,雖然袍服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受清朝旗人袍服影響,從民國至今開始將女袍統稱為旗袍,受當時環境影響,一般人都知道滿清時代的旗人婦女有其特有的旗袍,而誤認為漢人婦女只服裙裝,不同於旗人。

於是今人皆曰裙是漢人婦女的服裝,卻不知兩三千年來中國的婦女們本是袍、裙兼施,以袍形長衣為傳統的禮服,但因時代變遷,便有袍裙夾雜的糾葛,亟待澄清。

臺灣就曾針對旗袍的問題有過一場正名運動,將對近代漢籍女袍之名旗袍正名為祺袍。去其歧義,取其吉祥之意。顧證名實,澄清訛誤庶幾名歸實至,順理成章。

中國婦女有多種袍服,上下兩三千年一脈相承,更不應只以旗袍一詞涵蓋一切。為何必改旗袍為祺袍,因中國婦女之袍服,乃兩三千年來的古禮,而旗袍一詞起源甚晚,只三百餘年,和可當三千年女袍之實?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就袍服的演變過程看,袍服的演變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甦醒,一種懷舊情懷。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從漢服和旗袍中選一個作為我國服飾代表,你會選哪一個?
    自然只有漢服才能作為我國服飾代表,雖說旗袍在現如今的流行程度遠高於漢服,但旗袍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註定不能作為我國的服飾代表。旗袍的局限性旗袍在民國時期確實是非常盛行,也被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但是,你見過男人穿旗袍嗎?肯定沒見過吧!要知道,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服飾,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 旗袍文化漫談: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旗袍文化漫談: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發展史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貴族的衣飾,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很多人 認為旗袍起源於清代旗女之袍,這種認識是不對的。當時在濃厚的清朝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代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
  • 旗袍的式樣是不是起源於清代?聆聽學者怎麼說
    旗袍,現在差不多人盡皆知。然而對於旗袍風格的起源,學界學者有很多爭論,主要有四種觀點由先生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代表第一種觀點認為旗袍是直接從清代齊國婦女的服飾發展而來的!然而也有學者認為「民國旗袍雖有旗女之袍的形式,卻不具備其內涵,未免有失偏頗」代表為袁傑英教授《中國旗袍》和包銘新教授《中國旗袍》《近代中國女裝實錄》第二種觀點認為旗袍與旗袍有一定的繼承關係,但來源應為西周時期的細麻布或先秦時期的深衣或兩漢有人質疑旗袍是滿族衣服,江南大學的崔榮教授在
  • 福建旗袍設計師楊慶鴻:客家服飾融入旗袍的全新演繹
    年逾六旬的楊慶鴻接觸旗袍已有二十餘年,早年他是三明市歌舞團的一名舞美設計師,因為工作的關係,讓他有機會學習到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服裝製作技藝,近距離感受傳統服飾文化。年逾六旬的楊慶鴻接觸旗袍已有二十餘年,早年他是三明市歌舞團的一名舞美設計師,因為工作的關係,讓他有機會學習到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服裝製作技藝,近距離感受傳統服飾文化。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旗袍?
    旗袍經久不衰,起源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很氣質的美服,如今它越來越得女性喜愛,尤其是那修身的版型,看似呈封閉式的將女性優美的身段勾勒,卻又在傳統與經典中展現了中國女性傳統審美要求,以及女性獨有的保守與矜持。像這款金絲絨旗袍,貼身的曲線,而貼身的曲線能把女子姣好的身段凸顯的凹凸有致,曼妙多姿,正是女性喜愛的原因之一。
  • 原來旗袍才是中國女性典雅之美的代表,不愧是民國時期的國服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它表現出了女性的溫柔、優雅、賢淑、美麗等氣質,旗袍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連接著生活和藝術,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張愛玲曾說過:「再狠心的女人提起去年那件織錦緞旗袍時,眼神總歸是溫柔的。」
  • 古風漢服與民國旗袍之間究竟哪款更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
    而在現如今,漢服與旗袍一同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之際,不僅是在我們平淡的生活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這漢服與旗袍兩大服飾之間到底誰更能代表我國的傳統文化呢?其實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爭論不下,尤其是漢服黨跟旗袍黨更是吵得互不相讓,而海棠在此獻醜,給諸位講講這兩種完全不同風格之間的服飾知識。
  • 清朝服飾,旗袍文化,款式多變
    旗袍在中國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現在走在大街上的人們穿著各式各樣的旗袍,但他們已經經過了時代的發展變化,改良了很多,從旗袍的初始設計來說其實已經不是嚴格意義的旗袍,只是還具有旗袍的元素而已。衣扣的變化,領子的變化,裙子長度的變化等等。
  • 從《旗袍美探》種追尋民國的旗袍風情
    特別是馬伊琍在劇中的旗袍造型更是美輪美奐,幾乎把當時舊上海關於旗袍的時髦元素都演繹了一遍,那蕾絲的性感嫵媚;那高開叉旗袍的搖曳生姿;那鏤空款式的神秘時髦。馬伊琍每換一件服飾,仿佛就是一場時裝發布會,主角馬伊琍自不必說,就連配角的服飾都在這部劇中大放光彩。
  • 傳統服飾旗袍文化展亮相石家莊
    石家莊日報融媒體記者 黃鎣 張曉娟傳承服飾文化,品味百年神韻。" 百年芳華 旗跡盛典——傳統服飾旗袍文化展 " 將於 11 月 7 日在石家莊市博物館華彩綻放。展至 11 月 15 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 旗袍中的中國禮儀:為什麼旗袍總是曲線圓潤優美?
    在中國,喜相知說,每個女人的衣櫃裡都該有一件旗袍。 旗袍作為中國的國服,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從旗袍這件服飾中能看得出的中國禮儀。
  • 旗袍是詩意的,是我國女性美的代表
    燈火初上,著一襲旗袍香風細細在城市的陌陌紅塵裡,毫不誇張的面料,卻有蝴蝶的色彩和構圖;婉約到極點的式樣,卻分明說著無比大膽的春光。沉靜而又魅惑,古典隱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遠清豔如一闋花間詞。」眾人皆知,旗袍是我國女性美的代表,其含義是形容中國女性:端莊、嫻靜、含蓄、溫婉之性情。早在我國民國時期就已盛行於市,大到富家千金,小到平民婦女,在民國所穿的衣服皆為旗袍。其民國才女張愛玲就頗喜愛旗袍,一生所穿的旗袍數難勝數旗袍是詩意的。後來,想起旗袍,人們想起的,是那煙雨朦朧的江南,想起在江南的雨巷中,有一位若丁香花一樣的姑娘,手執一把油紙傘,在三月的江南,等待、彷徨。
  • 漢服的端莊,旗袍的優雅,到底哪個更能代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那如果要說起最具有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服飾,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漢服或者是旗袍的身影。我們本身是一個多元文化不斷交融而形成的國家,所以自然也會出現不同代表性服裝的交流和碰撞。那今天就來聊聊漢服與旗袍所蘊含的故事,到底誰的文化韻味更加深厚!
  • 旗袍風韻
    極具傳統韻味又能完美展示身體曲線的旗袍,成為時尚的寵兒。    對於更多人來說,對旗袍印象最深的還是民國時期。翻看那個時期的老照片和電影,可以看到身著旗袍端莊大方的宋慶齡,影星胡蝶、阮玲玉等人穿著旗袍的傲人身姿。    事實上,這個起源於旗人長袍的服飾,第一次將中華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
  • 旗袍是中國的國粹,但旗袍兩邊開叉有什麼作用?說出來令人害羞!
    旗袍是中國的國粹,但旗袍兩邊開叉有什麼作用?說出來令人害羞!旗袍可以說是在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了,並且他被譽為中國的國粹,其實在民國的時候這件服飾也是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並且到了至今,也是有很多人喜歡穿這樣的旗袍,可以說,它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的重要的標杆之一了,旗袍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時候製造出來的,並且它也用來參與重要場合的禮服,當時也是掀起了一段時間的風潮,就連西方國家的美女們,都是喜歡上了中國的旗袍。
  • 滿族服飾之旗袍
    清朝時期的內蒙古綏遠城滿族男子所穿的旗袍,長至腳面,下擺肥大,四面開衩,窄袖而束腰,其最大的優點就是適合於馬上騎射。窄袖口上一般加有一個半圓形的袖頭,為了冬季禦寒保護手背以利於射箭,故稱「箭袖」。又因其形似馬蹄,也稱為「馬蹄袖」。 旗袍因季節不同,有皮、棉、單、夾、紗等材質。清朝以開衩旗袍為貴,多為官服和禮服款式。
  • 男老師穿旗袍,祝孩子們高考旗開得勝,這個旗袍到底是什麼來頭?
    而為了讓孩子們能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一個好成績,某高三男老師不惜化身為女裝大佬,穿著旗袍祝祝福孩子們旗開得勝。當然這也可能是男老師就是想穿女裝,找了個藉口而已。咱們今天先不談女裝男老師的事兒,咱們今天只談旗袍,旗袍這種服飾到底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呢?
  • 吳橋旗袍秀亮相全國旗袍服飾文化藝術盛典
    9月16日,在全球旗袍春晚組委會組織的《我愛中華·2020年中國「夢想杯」旗袍服飾文化藝術盛典》活動中,吳橋秀慧旗袍協會編排的旗袍走秀節目《花語蝶》獲亞軍。當天上午10點,廈門嘉庚劇場演出大廳金碧輝煌,大舞臺霓虹閃爍,吳橋秀慧旗袍協會成員自信滿滿,邁著優雅的步伐,伴隨著一曲《花語蝶》激情綻放在廈門瑰麗的舞臺上。優雅端莊的姿態,行雲流水的隊形,傘花隨人轉,人隨傘花飄,贏取一片掌聲。「我們選擇了旗袍,更是旗袍選擇了我們。
  • 旗袍為什麼受到那麼多女人的青睞?原來它大有來頭
    這是1988年春上海舞劇院一團為向上海國際藝術節獻禮而演出的大型系列舞劇《中華服飾與舞風印象》中最後的一幕。旗袍,這一被當代國際服裝界譽為「東方女裝」的代表,如今不僅受到我國廣大漢族婦女的愛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歐美婦女的青睞。其實,提起旗袍,它還是起源於16世紀中期滿族婦女的民族服裝,至於這種旗袍是誰設計的,又是怎樣得以推廣的呢?
  • 這麼美的旗袍,竟是這麼「醜」的男人做出來的?看《旗袍先生》探秘...
    女子的衣櫃裡是一定需要一件旗袍的,哪怕平常不穿,它和面容姣好、婀娜多姿無關,只因旗袍裡藏著女子年少時的嚮往,成年後的成熟與氤氳。可旗袍怎麼就與男人掛上了鉤呢?11月22日首映,11月23日公映的電影《旗袍先生》將為你揭曉「醜」男人和旗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