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村,徽州雅致的古典生活

2020-12-19 他低昂赴節

如果說徽州是古代中國的縮影,那麼碧山村則可說是古徽州的縮影。在這個並不太大的古村裡,雲門塔的風鈴在風中叮噹作響,「耕讀園」的波光映照著木窗欞,青瓦白牆影影綽綽,暮鼓晨鐘打破寂靜,黃梅戲唱腔在深巷中聲聲響起,古祠堂飄來書香味,還有因此而緩慢下來的時光……所有這些,無疑構成了「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那樣深遠、恬靜的意境。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那些青瓦白牆,暮鼓晨鐘,那江邊的徐徐清風……關於徽州的一切,似乎都那樣單純而又獨具氣質。一位常年在外旅行的朋友對我說:「古徽州的代表元素,不僅是古城古鎮,還有許多樸素的小村子,總是很容易讓人想起『天長地久那樣的詞句。」

最後,她還鄭重地對我說:「徽州有許多古村落值得去走一趟,比如碧山村。」我深以為然,於是在一個細雨紛飛的深秋時節,直奔碧山村,希望找到並體驗那種平緩而溫潤的生活節奏……

鎮邪避災的雲門塔古巷深處的黃梅腔

碧山村位於古徽州六縣之一的黃山市黟縣境內,古稱「黃陂」,又名「三都」,為明代「黟縣十二都(集市)」之一。那裡有著徽州煙雨迷濛的水墨畫卷和人文底蘊,村邊雲霧繚繞的山就叫「碧山」,村名正是由此而來,據說李白的名句「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說的就是這裡。

剛踏進碧山村,就仿佛走進了兒時電影中的場景,讓我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於是剛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借了輛自行車,一路直奔村裡的標誌建築——雲門塔。

雲門塔建於1782年,遠遠望去,宋式六角形制的古塔端莊嫻靜,磚砌鬥拱上有飛簷翹角,一座座小鐵馬懸掛在翹角上,靜靜地穿越了200多個春秋。塔有5層,整個塔身總高約36.4米,塔身內部空心,有折轉階梯沿著牆壁通往塔頂,其間每一層都有門窗,可以瞭望、觀景。西邊灑來的斜陽,讓古塔披上一層溫暖的光暈,微風過後,陣陣清脆的鈴聲傳來,我這才發現鬥拱之中還巧妙地隱藏著一些銅鈴。

在村民口口相傳的故事中,雲門塔的來歷頗具神秘色彩。相傳清朝時,碧山是一塊得天獨厚的福地,風調雨順,莊稼年年豐收。突然在一天晚上,族長在夢中得到仙人指點,說有災星即將降落碧山,不久會有山洪爆發,整個村莊將要遭受滅頂之災。若要避此災劫,就必須在村南某個特殊位置建造一座寶塔,以此鎮邪避災,保村民平安。第二天,老族長立即發動村民,舉全村之力開始建塔。六層塔身很快就建成了,可是作為一個整體的塔頂太重,無法安裝上去。一位老人家想出辦法,用土堆積起了一個長兩裡多的斜坡,然後慢慢地把塔頂沿著斜坡推上去,終於完成了這項大工程。可是不久後的一天晚上,突然一聲巨響,全村人都跑出來看,塔已經沉下了一層。從此,雲門塔就成了現在看到的五層樣式。

告別雲門塔回到村子中,已是晚餐時間。村民們三五成群,端著飯碗在家門口或坐或站,邊吃邊聊,輕鬆灑脫;在一間老式理髮店,店主不緊不慢地磨著刮臉刀,旁邊有幾位村民坐在長條凳上拉家常;繼續前行,目光穿過一扇半開的大門,我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木質烤火桶邊取暖,悠閒地看電視,他身後的八仙桌上方,掛著大大的「福」字和領袖畫像,他的老伴笑盈盈地招呼我們進門……

當夜,我在村裡的小客棧安然入睡,第二天清早出門,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巷子中。道路兩旁,是一座座古老的徽派建築,從門樓到窗欞,從磚雕到木雕,每處細節都精雕細刻,圖案千姿百態,人物栩栩如生。更有意思的是,古巷兩旁的民居裡,時不時還會傳來一兩句黃梅戲唱腔,抑揚頓挫的聲調,讓我不由自主地屏氣凝神,側耳傾聽。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只想安靜地沉醉在如此遠離塵囂、平緩溫潤的生活氣息之中……

從耕讀園到章山題壁歲月積澱的古建築

歲月的積澱,給碧山村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遺存,除了雲門塔,還有宋代私家園林「培筠園」遺址、明代私塾「耕讀園」以及「汪氏十二鄉賢」留下的「章山題壁」等。

我在當地居民胡建新老師帶領下,首先拜訪了村裡的耕讀園。穿過門廳,就看見一圈古樸的美人靠。徽州古民宅往往將樓上作為閨中女子的主要日常憩息與活動場所,她們輕易不能下樓外出,寂寞時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或窺視樓下迎來送往的應酬,因此天井四周的靠椅被雅稱為「美人靠」。在這個古徽州的僻靜村落中,那些詩詞歌賦裡「朱欄倚遍黃昏後」的閨怨,似乎還在一遍一遍地詠唱……

相關焦點

  • 安徽黃山腳下碧山村——徽派建築美景賞析
    碧山村在黃山山腳下的碧陽鎮,北枕黃山餘脈碧山,南臨黟縣盆地,梘溪河自北而南穿村而過,是一個以汪氏聚族而居的徽州著名古村落村內有宋代私家園林「培筠園」遺址,明代私塾「耕讀園」,清代古塔「雲門塔」,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和祠堂尚有100多座上海的一對詩人夫婦買了碧山一處院子
  • 黃山腳下古徽州被忽略的碧山村,一幅彩色的水墨畫
    80年代的孩子都看過《籬笆女人和狗》吧,那一曲《籬笆牆的影子》小時候怎麼聽都是廢話,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30年過去了,我終於明白了些什麼,那些看似廢話的歌詞都是生活的寫照,農村變了,夜裡亮了,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星星和月亮沒有變,變了的是時代和人心。
  • 黃山黟縣的碧山村,從黃昏到夜晚,讓一波美圖告訴你
    我所在的方位是碧山村的東北角。粗略的一看,碧山村顯然是個普通的村莊,與徽州其他村落似乎沒有什麼不同。這裡不算是旅遊景點,不收門票,遊客不多,氣氛寧靜。村裡極少行人。村子裡白牆黑瓦,也並非高大宅深。然而,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協調的鄉村,所有關於理想鄉村模樣,碧山村大概能給予8成。
  • 大隱隱於鄉野:跟著劉小順一起,在黃山黟縣碧山村,馭見最美民宿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清晨的陽光透過泛黃的木窗,灑在有些斑駁的石頭牆上。看著車窗外的白牆灰瓦,劉小順將右腳鬆了幾分力道,不忍心讓聒噪的引擎排氣聲打攪了這份難得的寧靜……「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不僅是湯顯祖感慨這篇山脈之間未曾踏足的痴絕之地,同時也讓無數嚮往山水氤氳和桃源生活的人都為之痴迷。
  • 安徽碧山村 一個知識階層鄉村建設運動的新樣本
    據《光明日報》等  安徽黟縣碧山村,這幾天正在進行一場慶祝豐年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展覽。為展覽忙活的,不是從田間地頭走出的老農,而是來自城裡的藝術家、學者和年輕志願者們。他們在開展一場新的鄉村建設運動,他們希望從保護、傳承和推廣鄉土文化和藝術入手,豐富村民公共生活,同時幫他們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  他們想要做的事,中國人並不陌生。
  • 作業 | 徽州採秋
    老同學田禾招呼我去看徽州,毫不猶豫,馬上報名參團。王曉晨,一個精幹的河北小夥,我們所住山莊老闆的女婿,載著我們直奔此行的駐紮地——黟縣碧山村。黟縣,因黑石多,故名黑多。後來知道,它還有黑茶、黑……桃花源就在此處,漳河逆流而上,把人們帶到桃花深處。在碧山村緊靠山腳處,座座徽派民舍錯落有致,粉牆黛瓦,木雕、翹簷、馬頭牆,這是府基山莊老闆石俊平先生多年的心血。
  • 安陸市碧山村桑棗基地在哪裡?安陸市碧山村桑棗基地自駕怎麼去?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提高了,這大大地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鄉村旅遊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這大大地促進了鄉鎮的經濟發展,安陸也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旅融合項目,深受廣大遊客的好評。
  • 碧山村:碧山書局、豬欄酒吧,真正的「老樹開新花」
    有些地方去了之後就不會再去,有些地方卻一去再去,就像皖南的碧山村,短短幾個月,我竟去了兩次,以後肯定還會再去。某種程度上,它就像是我前世的故鄉。那年6月,我和朋友錢小華、陳衛新去了這個皖南的小山村,一下子就喜歡上這個古樸、清靜的地方。
  • 安陸碧山村桑棗基地適合幾月份去?碧山村桑棗基地最佳遊玩時間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也大大地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鄉村旅遊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安陸是一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也藉助當地的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出現了很多採摘園、生態農莊等,其中就包括了碧山村桑棗基地,一個專業的桑葚採摘地,那麼適合什麼時候去呢
  • 書店眼︱寧靜的碧山村,「重建鄉村文化」中的碧山書局
    和相距不遠的西遞、宏村相比,同在安徽黟縣的碧山村寧靜得多,有雞犬相聞的桃花源模樣。從村口往裡走上5分鐘,就到碧山書局了。去年,「碧山計劃」發起人歐寧與南京先鋒書店合作,將村裡的老祠堂變成了書店,作為其鄉村文化重建的一部分。
  • 睡進徽州田園的煙雨舊夢裡,茶和美食相伴,等金秋的一場桂花雨
    這一次的徽州之行,來到了宏村與西遞之間的一個普通的小村落。之所以說普通,是因為徽州的民居一如你我習見之鄉村故土,風景如畫,卻不過是一處徽州人民眼裡普通不過的居民區。老房長巷,小村寡民,簡單平凡。從桂香園到菜園,車程不到10分鐘,整個菜園就在村邊郊鄰,遠觀群山,近觸田野,老牛在田裡吃草,牛背上白鷺憩息,這樣安靜美好的田園生活,是愉悅舒心的,寧靜純美的天地令人心境也變的恬淡……
  • 黃山徽州古典家具藝術博物館研發中心籤約落地
    日前,由區國土局和潛口鎮共同引進黃山徽州古典家具藝術博物館研發中心項目籤約落地,主要建設產品研發中心、產品生產中心、人才培養中心等業務。
  • 黃山徽州古村落裡的慢時光民宿,十一國慶在黃山度個假丨南方民宿
    在黃山市除了黃山風景區、古村落、臭鱖魚、毛豆腐等風景和美食之外,更要領略徽州人休閒緩慢的生活節奏,而這些都被當地老闆融入到了他的小院。閒暇之時,不如來徽州古村落,擇一家舒適有格調的民宿,在青瓦白牆之中遠眺青山田野,享受歸園田居的生活。
  • 私屬地研學|品行徽州·問學書院
    若是有人間仙境,我想那一定是 徽州 了穿梭在黑白兩色中  行走在青石板道上高低錯落的馬頭牆粉牆黛瓦的古村巷陌碧水屋前人家繞,四方天井懸半空那種從宋詞中飄出的清麗婉轉的古意正是徽州文化獨有的味道我相信任你百鍊成鋼,也逃不過這如煙似夢的嫋嫋一擊。
  • 嚮往的生活·走進自然·3天2夜夏令營
    參加「小小生活家」夏令營吧讓孩子放下手機親自體驗一下大自然的田園生活「鄉村」一個離城裡孩子很遠的名字沒有體驗過鄉村生活的童年是一個不完整的童年是時候還給孩子一段遺失的鄉村生活經歷它就是-碧山村 碧山村位於黃山市黟縣碧陽鎮,北枕黃山餘脈碧山,是一個以汪氏聚族而居的徽州著名古村落。
  • 安徽省 黃山市 黟縣 碧山村 內有被稱為最美鄉村書店的碧山書局
    碧山村中有一叫「耕讀園」的私塾。園中幾列碧綠的菜畦,一圈藤蔓的院牆。園中池塘清澈,遊魚嬉戲,蛙跳蟬鳴,給呆板的聖賢書平添上幾縷野趣,而利用水光波映改善課室的採光效果,不能不說是古黟人的一個創造。碧山村中還有一座建於南宋的「培筠園」。園主在江河日下的年代裡,為此營造一處潔身自好之所。「培筠,培筠」,培養出的將是翠竹一般的清正廉潔、高風亮節、寧折不曲的情操。
  • 徽州,有多少古村落正在消逝?
    製圖/Paprika1254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3000多座古村落星羅棋布,10000多座古建精緻依舊。這些村落,塑造了徽州天人合一的如畫外貌,也孕育了徽州深厚的文化內涵。攝影/籍綠萍旺川,小村莊有大故事徽州最打動人的,其實並不全在她的輝煌,更在於那些傳承千年的鄉村生活的點點滴滴。那些偏僻的村落裡,依然保存著很多傳統民俗。
  • 行走徽州,問學書院 ——2020徽州國學夏令營招募書
    而作為浸潤在徽州文化裡的屯蒙學舍書院,則接引著無數沉醉在這徽州秀美中的中外旅客走進更加優美而深邃的中華文化中。       每年夏天將至,我們都會真誠的發出邀請,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有緣家庭行走徽州,聆聽牌坊訴說的回憶,欣賞自然天成的畫卷。問禮書院,在琴茶香花中涵養心靈,在經史子集中樹立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