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眼︱寧靜的碧山村,「重建鄉村文化」中的碧山書局

2020-12-19 澎湃新聞

       上個月,豆瓣上關於「碧山計劃」的爭論進行得如火如荼,惹得本不關心此事的圍觀者都好奇心大起,何況我這個關注已久的閒人吶。於是,趁著去玩,走一遭碧山書局。

       和相距不遠的西遞、宏村相比,同在安徽黟縣的碧山村寧靜得多,有雞犬相聞的桃花源模樣。從村口往裡走上5分鐘,就到碧山書局了。去年,「碧山計劃」發起人歐寧與南京先鋒書店合作,將村裡的老祠堂變成了書店,作為其鄉村文化重建的一部分。

       去的那日,書店門口斑駁的白牆上還貼著「宗廟讀書會」的通告:2014年第四期,篇目——白虎通義《鄉射》;提要——漢代禮樂體系中的鄉村公共活動;評議人——歐寧、姚立蘭(村中退休教師);報告人——王基宇(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碩士)。觀察了一下,在一波波湧來的遊客中,幾乎沒什麼人注意到這張薄紙。

       

       環顧書店內部,並沒有明顯的空間改造,除了一塊牌匾和幾盆綠植外,就是書架和書了。

       逆時針方向分別擱著中外文學類、鄉村建設類、藝術類、政治類、地方文化類書籍。同樣地,翻書看的遊客少之又少,大多數人在書店裡拍完照、買完明信片就走了。在他們心裡,這兒也就是個「有文化」的到此一遊的景點吧。

       

               

       雖然書籍整體上「舊而雜」,出版年份不新,大、小出版社皆有,種類也是林林總總、面面俱到,不過依然能辨識出書店經營者的品位偏好來——對外國文學、社會科學類書籍的選擇較之中國文學、歷史類書籍要用心許多。藝術類書籍是店主人專長,中外都選得挺精到,這裡不贅述了。

       

       這一柜子就是鄉村建設類書籍了,書本的選擇和書店主題還是相當契合的。經相關專業的博士小夥伴鑑定,總體而言,書的質量不錯,鄉村研究的書基本都兼顧到了,包括費孝通、海外中國研究、黃宗智主編的《中國鄉村研究》等等。梁漱溟和新鄉土派也沒少。

                     

       也有需要吐槽的地方,例如,《鄉村與城市》屬於文化研究,與鄉村建設沒太大關係,應該是望文生義致使擱錯了書架。不過,書本身倒是頗有意思。作者雷蒙·威廉斯是英國著名的文化研究學者,出生於農村,因此雖畢業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卻和沈三哥一樣,一直自認是個遊蕩在城市邊緣的「鄉下人」。在《鄉村與城市》中,他說:「來到城市之後,我才從市民、學者那裡了解到有關鄉村生活、鄉村文學真正意義的說法。」在雷蒙·威廉斯那裡,農村並不具有懷舊的魅力,絕不是什麼田園牧歌式的烏託邦——懷舊者想像的往昔其實同樣充滿了痛苦和剝削。然而,烏託邦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嘛?反思和懷舊,或許並非截然兩立,而是需要共存的吧。

       再來翻翻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這套費孝通吧。「一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二是』』學以致用』。這兩條很可以總結我自己為學的根本態度。」(《怎樣做社會研究》)算得上是鎮店之書。

              

       在今年的清華大學政管學院本科新生入學書單上,這本《槍炮、病菌與鋼鐵》也榜上有名。這是2006年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版本,譯者謝延光。回家重翻此書,發現記得比較清晰的是「安娜·卡列尼娜原則」:「要能得到馴化,每一種候補的野生動物都必須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缺少了哪一個必不可少的特點,都會使馴化的努力失敗,就像使建立幸福婚姻的努力失敗一樣。」具體是哪些特點,感興趣的朋友可自行翻閱。

       

       晏陽初的《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運動》,這是店內少見的今年出版的書籍之一,隸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923年,晏陽初在張伯荃、蔣夢麟、陶行知等人的支持下,成立了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河北定縣翟城村成為其推行其鄉村教育計劃的重心,包括指導農民修建井蓋與圍圈、訓練助產士代替舊式產婆、為村民引入優良農作物品種、組織成立平民學校同學會、改組縣鄉議會等等。這本書收錄了晏陽初關於平民教育的代表性文章,對於關注農村建設的同學而言,值得一讀。

       和社科類書籍相比,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及研究類的書籍有點兒相形見拙了。其中可以拿來推薦的是這套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的《錢穆先生全集》,屬於質量較高的學者全集。其實是臺灣先出版了一套《錢賓四先生全集》,九州出版社再引進出版,算是內地出版的比較完善的錢穆全集了。

       

       這兩套中華書局的書被出版社的小夥伴吐槽了。上面是《中華經典散文》,下面是《中華生活經典》。這兩套書的出版年份都挺早,屬於中華書局基礎分社出版的通俗讀物,板式都是簡體橫排加注釋翻譯,適合古漢語水平不高、但對傳統文化略感趣味的讀者。其中,《生活經典》質量一般,但選的書比較有意思,而《經典散文》則還不如前者,「就是把前人做的點校本拿出來重新做一下」、「看看得了」。另外,關於書本外表的吐槽還有「封面裝幀不敢恭維,雖然想做出精緻文藝的樣子,但其實毫無新意」……當然,中華書局的裝幀向來存在技術性缺陷,這也不去說他了。

       不過縱觀整個書店,中國文化典籍這塊確實版本專業的書籍欠奉,尤其在歷史和傳統文學(詩詞歌賦)之類的讀物上,有所缺陷。這也是當代的文藝青年、文化愛好者的普遍取向吧——閒適、文雅,但不一定專業。

       

       在這裡有個問題似乎不得不略作思考:開在村莊裡的碧山書局,它的受眾究竟是哪些人呢?城市裡的文藝青年,這裡有本雅明等著他;學院裡的知識分子,一大柜子的社會科學,盡可以細讀;較為專業的遊客,關於徽州文化的書籍也挺多;只是對當地的村民而言,如果以鄉村文化重建為目的,《唐詩三百首》不是會比荷爾德林更合適麼?

       所以,儘管村裡的老爺爺告知,他也經常帶著孫兒去書店玩耍,然而,在書籍的選擇上,如何更好地服務當地民眾,或許可以再作考慮。以現在的書籍面貌,碧山書局更像是開在上海某條街上的一家書店。

       華夏出版社的這套現代文學作家合輯,出現在這裡,還是那麼大一套,令人懷疑店主人選書時是在偷懶啊。

       進門的左右兩側,還有兩個專放二手書的柜子。

       裡頭的有些書倒是有點意思。隨意翻出了這本1999年出版的《插圖版中國文學史》。作為一個藏書家,鄭振鐸想要利用手頭的珍貴資料編一本圖文並茂的文學史,其子認為或是受「繡像小說」影響。對於此書,魯迅曾經有隱晦的吐槽。在《致臺靜農》中他說:「鄭君所作《中國文學史》頃已在上海豫約出版,我曾於《小說月報》上見其關於小說者數章,誠哉滔滔不已,然此乃文學史資料長編,非』史』也。但倘有具膽識者,資以為史,亦可用耳。」

       

       徽州文化書籍,挺全面。

       

       不知為何瞄到了這本《可怕的安徽人》。其實是談徽商的。

       

       最後來瞅一眼二樓的咖啡館。

       架子上擺著的是只能閱覽不供銷售的英文書籍。

       

       窗外是碧山村的黑瓦白牆,風景甚佳。自然,也有同行吐槽:「在一個專產好茶的地方,咖啡店的意義是什麼啊。」

       沒有具體的數據調查,直觀的印象是,碧山村與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村一樣,青壯年流失嚴重,村裡有不少鎖著大門的老宅,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脫離經濟基礎的文化建設,真的可行嗎?沒有人,文化的重建又要如何做起呢?

       就我這個非專業人士看來,「碧山計劃」的立意是好的,在城鎮化的主流之外,能讓日漸凋敝的農村變成欣欣向榮的文化共同體,令人嚮往。但以現在情形看來,總免不了被資本主義力量裹挾的危險,有一天,當寧靜的碧山村也開滿了咖啡館、酒吧、客棧,這會是當初歐寧與左靖想要的鄉村文化重建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美鄉村書店,碧山書局
    一個遠離各大景點的鄉村書店,有什麼好特別驅車造訪的?行前,這是我內心的疑問。全然不知,碧山書局會在之後成為我最喜歡的徽州景點。碧山書局坐落在安徽黟縣碧山村,是南京先鋒書店的第八家分店,由一座擁有二百年歷史的祠堂一一啟泰堂所改建而成。
  • 碧山書局:被CNN評為最美鄉村書店,南京先鋒書店第8家店
    書店,作為一座城市最後的庇護所,是衡量城市文化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去尋找當地最有特色的書店。碧山書局,就是黃山市黟縣最有特色和韻味的書店,曾被CNN評為中國最美的鄉村書店,書店非常美,來了就不想走,但我卻覺得悲哀。
  • 碧山書局 祠堂裡的閱讀空間(愛上書店愛上書)
    穿過徽州古建間狹長的石板路,曲徑通幽,便到了碧山書局。   一座老宅,兩萬餘冊圖書   碧山書局開在當地人的祠堂裡——啟泰堂,一座用於祭祀祖先的清代古宅。和一般書店不同,書局的外觀並不顯眼,如果不是門口掛著木製的招牌,很難從鱗次櫛比的古宅中認出它。
  • 碧山村:碧山書局、豬欄酒吧,真正的「老樹開新花」
    碧山最吸引我們的是那種鄉村的古意,比如雲門書院的那座白塔,比如像曾公祠、汪氏祠堂這樣的古建築。那天黃昏,兩位老師帶我們去了那座古老的祠堂,吱嘎一聲大門打開,只見成群的蝙蝠在天井裡盤旋,剎那間竟有電影《哈利·波特》的感覺。後來,這座古老祠堂很快修復為先鋒書店所開的碧山書局,讓老祠堂真正「老樹開新花」,這是錢小華、陳衛新的夢想。
  • 探訪隱匿在徽州的中國最美鄉村書店碧山書局
    【解說】在安徽黟縣有一座名叫碧山的村子,這裡遠山如屏,含翠欲滴,如同一幅山水畫。5月6日,記者來到碧山,探訪隱匿在徽州的中國最美鄉村書店碧山書局。  【解說】碧山書局的原址是一座徽州老祠堂,書局內的藏書以徽州建築、歷史文化以及鄉村建設為主題,共2萬餘冊。
  • 碧山書局:200年歷史祠堂為前身,隱匿在小村落裡面的網紅書店
    走進碧山村,你會感覺到詩中所寫的地方就在你眼前。眼見所及之處,高山闊田,溝壑縱橫,這片佔地不到60平方公裡的碧山村,竟然保留著數百座明清古民居和祠堂,仿佛是時間從哪一幅山水畫中偷走的,竟有這樣詩意的地方。我這次去的碧山書局藏在這裡,在拐角處,你可以看見有一間廟宇,廟門上掛著一塊牌子,牌子上寫著「碧山書局」。
  • 中國最美的書店,坐落在皖南的古村落中,咖啡館都是牛圈改造的
    在安徽眾多的古村中要說最出名的非宏村莫屬,青磚黛瓦、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精緻的月沼、遼闊的南湖這些形成了一個如水墨畫般秀麗的宏村。但是相對於著名的景點宏村來說,我更喜歡不被大大眾所知安安靜靜的碧山村。碧山村就在安徽省的黟縣,這是一個以汪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村莊佔地58平方公裡。村裡面有百餘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的古民居、祠堂等。因為北邊就是黃山的餘脈碧山,所以被稱為碧山村。
  • 安徽省 黃山市 黟縣 碧山村 內有被稱為最美鄉村書店的碧山書局
    黟縣碧山,山高田廣,阡陌如繡,白牆黑瓦,鱗次櫛比,可遊處頗多;這裡僅祠堂就有36座。碧山村中有一叫「耕讀園」的私塾。園中幾列碧綠的菜畦,一圈藤蔓的院牆。園中池塘清澈,遊魚嬉戲,蛙跳蟬鳴,給呆板的聖賢書平添上幾縷野趣,而利用水光波映改善課室的採光效果,不能不說是古黟人的一個創造。
  • 這個被人遺忘的鄉村書店,值得大家去看看
    在皖南的一個小山村,有個叫碧山書局的書店,可能她不是很出名,但她是眾多文藝青年心中嚮往的目的地。碧山書局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碧山村,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都市的繁華,只有古樸和寧靜。走進碧山書局,迎面而來的就是濃濃的古老氣息,充滿了歷史感,這裡不但是一個書店,也是一個圖書館,圖書收藏種類豐富,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遊覽!這個天井是南方四合院的標準配置,每當下雨天,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坐在這古樸的書店裡翻看著一些珍品孤本,享受著只屬於自己的慢生活時光!
  • 由「碧山計劃」談低調且理性的理想主義-Conan夢想家
    幾乎每天我都會在碧山書局的二樓看書,來書局參觀的人不少,但幾乎不會有人真正坐下來安靜地看書。偶然在一本關於碧山的書中看到有林生祥的名字,不僅如此,碧山村工銷社裡放著林生祥用客家話演唱的曲目,居住的青旅也有客人在演播間投放著由林生祥配樂的電影《大佛Plus》(林生祥是我非常熱愛的一位臺灣客家音樂人)。此間種種讓我對碧山這個村莊有了些不同的看法,這個村莊似乎並沒有看起來這樣簡單。
  • 安徽黃山黟縣,被譽為「畫裡鄉村」,還藏著最低調的網紅書店
    黟縣,「徽商」和「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這裡古村落眾多,被稱為「中國畫裡鄉村」、「桃花源裡人家」。宏村鎮位於黟縣東北部,古稱弘村、七俠鎮,早在2000年,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也是國家首批12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
  • 關店、網紅潮裡,中國那些絕美的書店原來在鄉村
    安徽黟縣碧山村2014年,他們一行人來到了安徽黟縣的碧山村。作為徽州文化的核心區域,碧山村一直都是最能在中國代表古典文化的鄉村之一。錢小華心想,都說年輕人為了逃離農村,不斷前往大城市。那我為什麼不在農村裡開一家這樣的書店,讓它逐漸改變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同時也留住村裡的年輕人?
  • 「碧山計劃」引論戰,「鄉建派」梁鴻李昌平怎麼看?
    在微博中,她又寫道:關於碧山計劃,村委會使用的是一套截然不同的話語,不斷強調的是「發展碧山村文化產業」,是請城裡的「老師」來「打造我們包裝我們」,建立農耕文化博物館,「打造文化村、休閒度假村的建設」。當然,普通村民的說法又是「就是一群城裡人來我們這買房子建房子,和我們沒有關係」。
  • 電影人發起「碧山計劃」 用文化帶動鄉村復興
    碧山在安徽黟縣,距離黃山機場一個多小時,屬於黃山和黟縣旅遊區的一部分。在歐寧和左靖眼中,「現有的單一旅遊開發模式既不關心農村自然生態的保護和發展,也不致力於傳統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復興,只是讓更多遊客蜻蜓點水到此一遊,觀看毫無生氣的樣本,無法激起對鄉村重建的更多參與。這同時也打破了前來尋訪鄉土中國的人們對鄉村的淳樸想像」。
  • 安徽碧山村 一個知識階層鄉村建設運動的新樣本
    救濟農村即拯救國家的普遍認識,是知識界投身鄉村建設運動的強大動力。在當時知識界的普遍認知中 ,農村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認為「農村破產即國家破產,農村復興即民族復興」。  汪達貴所說的「那個展覽」,是碧山共同體發起的碧山豐年慶活動。碧山共同體,位於碧山村。這是安徽黟縣縣城北郊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村莊,卻因為一群藝術家在此進行的鄉村試驗「碧山共同體」而被世人熟知。
  • 大隱隱於鄉野:跟著劉小順一起,在黃山黟縣碧山村,馭見最美民宿
    大隱隱於鄉野——把書店搬進鄉村江南自古便是富庶水鄉,並且人傑地靈。古徽州是江南地區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經歷屬地分割變化,但這裡獨有的徽文化村落卻一直保留完好。相較於數公裡之外的西遞宏村,碧山村還並未被商業化的氣息所侵蝕。
  • 碧山計劃引哈佛博士周韻與策展人歐寧筆戰
    爭吵中不乏「精英」「高檔」「知識分子」等詞彙。他們爭論的焦點是「碧山計劃」。2011年6月5日,藝術下鄉項目「碧山計劃」在廣州時代美術館正式啟動,該計劃將舉辦一系列各種形式的活動,來探索徽州鄉村重建的新的可能並尋求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的鄉村建設模式。《第一財經日報》將其概括為當代知識分子移居鄉野的社會實踐。
  • 「業餘」丁牧兒:碧山「狗窩」酒保、小二和畫家
    像所有寧靜山村一樣,碧山醒得很早。 四水歸堂的木結構房子哪一處有動靜,舉幢皆聞,所以睡不得懶覺。他們是碧山村最早一批外來居民。2013年,高中畢業的丁牧兒接下這份「家底」成了實際的掌柜。 豬欄酒吧從一家發展到三家,與此同時,更多文藝活力正在浸潤這片土地,先鋒書店的第一家鄉村書店碧山書局、致力於復興黟縣手工藝的工銷社開業,秉持「長效設計」的日本品牌入駐碧山,這幅文創圖譜發生著有趣的化學反應。
  • 報導 尋根問道探源求美:伊頓紀德籌辦教育人論道碧山
    在接下來的四天裡,大家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一起探尋鄉土中國的奧秘,在別樣的生命境界中思考教育的根本,圍繞「教育和美的關係」 展開了體驗、反思和對話。】洗淨鉛華,回歸本源碧山村因坐落在黃山餘脈碧山腳下而得名,至今仍保存著徽州古村落的典型歷史風貌,種田、養蠶、採茶、種麻、手工藝仍然是村民傳統的生產方式。
  • 在黃山,值得留戀的,不僅僅只有一座山,還有屬於碧山的魅力
    碧山村是一個離宏村大約40分鐘車程的小村莊。零星能發現有些背包客會途徑這裡,而他們通常都打算去一個地方呆上個小半天:碧山書局。碧山書局是先鋒書店在這裡開設的一間書店。這裡原本是一座家族祠堂,如今被改裝成書店,但基本保留了祠堂的原始構造,除了添置些木質書架之外,整體架構都沒有絲毫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