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在傳統封建的中國,教育都是用棍棒打出來的,可是這真的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嗎?從小被爸媽打,和從沒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別大意。
劉女士對自己兒子從小的教育就是"挨打",不聽話要挨打,犯錯了也要挨打,劉女士認為孩子只有感受到疼了難受了才會改正。劉女士的兒子在學習上只要學習成績上有退步回家就要被打手板,這是他們家從小的規矩,劉女士曾說過不打是不會長記性的。劉女士不聽兒子的原因,只看重結果,結果不好就會打兒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導致劉女士兒子越來越厭學,脾氣也越來越差了。
蔡女士算是比較新時代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講究方法。首先教孩子學習前,讓孩子學會道德品質很重要,蔡女士從女兒很小的時候開始就特別耐心地教育她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蔡女士認為孩子是能聽得了道理的,只要父母能一直給孩子傳遞正確的觀念就行。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是適合孩子,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思,打是一種手段,並不是教育的唯一,不能光靠打孩子讓孩子聽話,這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蔡女士的女兒現在就是一位很優秀的女生,人品好,能力好。
為什麼從小被爸媽打的孩子會沒有從沒被打過的孩子優秀?
1、 常被打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孩子在青春期都是有逆反心理的,經常打孩子就和對孩子施加"暴力"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言行在孩子的成長期間都是會對孩子造成影響的,孩子會誤以為打別人就是為別人好,這樣孩子也會有暴力傾向,這樣的行為是會害了孩子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會為人處事,脾氣暴躁,做不成大事。
2、 影響孩子的性格,性格變得不開朗
經常打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在否定孩子,孩子只要有做不好的就被打,做得好的也就是不被挨打而已。這會讓孩子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父母是否是在意他愛他的,這樣的孩子容易自卑,性格孤僻甚至嚴重的會自閉。而不打孩子的父母,會以鼓勵教育方式為主,也會告訴孩子不對的地方,這樣是孩子更加能接受的方式,孩子會快樂地成長。
3、 對自己不自信
想要成為優秀的人首先要自己對自己有自信,是認可自己的。常被父母打的孩子就被父母打壓的沒了自信,從內心裡就覺得自己不行,這當然是成為不了優秀的人的。
父母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
1、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其實是很重要的,好的教育方式決定著孩子長大後會變成怎麼樣的人。和孩子講原則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長大後首先性格是很好的,因為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會和別人交流,其次是有原則講道理的。
這樣的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就像是朋友那樣無話不談的,這種幸福的生長環境也是讓孩子變優秀的因素。
2、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每個孩子適合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父母要學會,不要一味地借鑑別人成功的方式,這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想到適合的教育方式也算是成功了一半,孩子也可以更好接受父母對自己的教育。
3、多和孩子交流,必要時候可以打
打孩子只能是一種教育手段,經常使用反而沒有了那威懾,大多數情況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做正確的事情和選擇。如果孩子多次犯了嚴重的錯誤並且不長記性的話,是可以適當打罵,這樣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總結
從小被"爸媽打"和沒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是很明顯的,父母一定不能大意。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定要適當,孩子不是一定要來打的,但有時候適當打一下也是需要的。父母一定要記住要做到獎罰分明,讓孩子學習到正確的思想觀念,在有自己想法的同時走正道,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優秀。
我是宋奎冉,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