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爸媽打,和從沒被打過的小孩,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別大意

2020-12-22 宋奎冉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在傳統封建的中國,教育都是用棍棒打出來的,可是這真的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嗎?從小被爸媽打,和從沒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別大意。

劉女士對自己兒子從小的教育就是"挨打",不聽話要挨打,犯錯了也要挨打,劉女士認為孩子只有感受到疼了難受了才會改正。劉女士的兒子在學習上只要學習成績上有退步回家就要被打手板,這是他們家從小的規矩,劉女士曾說過不打是不會長記性的。劉女士不聽兒子的原因,只看重結果,結果不好就會打兒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導致劉女士兒子越來越厭學,脾氣也越來越差了。

蔡女士算是比較新時代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講究方法。首先教孩子學習前,讓孩子學會道德品質很重要,蔡女士從女兒很小的時候開始就特別耐心地教育她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蔡女士認為孩子是能聽得了道理的,只要父母能一直給孩子傳遞正確的觀念就行。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是適合孩子,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思,打是一種手段,並不是教育的唯一,不能光靠打孩子讓孩子聽話,這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蔡女士的女兒現在就是一位很優秀的女生,人品好,能力好。

為什麼從小被爸媽打的孩子會沒有從沒被打過的孩子優秀?

1、 常被打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孩子在青春期都是有逆反心理的,經常打孩子就和對孩子施加"暴力"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言行在孩子的成長期間都是會對孩子造成影響的,孩子會誤以為打別人就是為別人好,這樣孩子也會有暴力傾向,這樣的行為是會害了孩子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會為人處事,脾氣暴躁,做不成大事。

2、 影響孩子的性格,性格變得不開朗

經常打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在否定孩子,孩子只要有做不好的就被打,做得好的也就是不被挨打而已。這會讓孩子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父母是否是在意他愛他的,這樣的孩子容易自卑,性格孤僻甚至嚴重的會自閉。而不打孩子的父母,會以鼓勵教育方式為主,也會告訴孩子不對的地方,這樣是孩子更加能接受的方式,孩子會快樂地成長。

3、 對自己不自信

想要成為優秀的人首先要自己對自己有自信,是認可自己的。常被父母打的孩子就被父母打壓的沒了自信,從內心裡就覺得自己不行,這當然是成為不了優秀的人的。

父母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

1、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其實是很重要的,好的教育方式決定著孩子長大後會變成怎麼樣的人。和孩子講原則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長大後首先性格是很好的,因為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會和別人交流,其次是有原則講道理的。

這樣的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就像是朋友那樣無話不談的,這種幸福的生長環境也是讓孩子變優秀的因素。

2、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每個孩子適合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父母要學會,不要一味地借鑑別人成功的方式,這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想到適合的教育方式也算是成功了一半,孩子也可以更好接受父母對自己的教育。

3、多和孩子交流,必要時候可以打

打孩子只能是一種教育手段,經常使用反而沒有了那威懾,大多數情況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做正確的事情和選擇。如果孩子多次犯了嚴重的錯誤並且不長記性的話,是可以適當打罵,這樣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總結

從小被"爸媽打"和沒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是很明顯的,父母一定不能大意。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定要適當,孩子不是一定要來打的,但有時候適當打一下也是需要的。父母一定要記住要做到獎罰分明,讓孩子學習到正確的思想觀念,在有自己想法的同時走正道,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優秀。

我是宋奎冉,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從小被爸媽打,和從沒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別大意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言在傳統封建的中國,教育都是用棍棒打出來的,可是這真的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嗎?從小被爸媽打,和從沒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別大意。為什麼從小被爸媽打的孩子會沒有從沒被打過的孩子優秀?1、 常被打的孩子更容易叛逆:孩子在青春期都是有逆反心理的,經常打孩子就和對孩子施加&34;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
  • 經常被打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值得父母深思
    長大後有何差距?肖偉和志豪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鄰居,兩個孩子年紀相同,性別相同,從小就在一起玩,長大後也沒有分開,上同一所大學,工作後還一起合租。兩人平時看似像親兄弟一樣哪哪都像,但只要深入了解兩人就會發現兩人性格截然相反,志豪陽光自信,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很樂觀,一天仿佛沒有什麼煩心事一樣。
  • 從小被打大的孩子,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一目了然
    從小被打大的孩子,和從小不被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小凱和小澤兩人從小就一起玩得很好,算是非常鐵的兄弟倆,但各自出身於不同家庭。雖然從小一起玩耍一起長大,兩人的原生家庭給予他們不同的成長環境,也造就了兩人不同的人生軌跡。的確,沒有人從小到大的經歷是完全相同的,但他們兩人的原生家庭環境,一個從小在挨打的環境裡長大,一個從小在不挨打的環境中成長。
  • 「天天被吼」和「從沒挨過吼」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明顯
    「天天被吼」和「從沒挨過吼」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多大差距嗎?要知道小時候就膽小的孩子,長大不管過了10年、20年,孩子的性格依然不會變,無論是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中,容易缺乏自信變得膽小自卑。若孩子卻從小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下,將來肯定也會容易變得性格暴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可能不會去想解決方法,而是衝著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們亂發脾氣。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不會有什麼大出息。
  • 經常挨揍和從沒被打過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大
    導讀:經常挨揍和從沒被打過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挨揍和從沒被打過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時候從沒挨打和經常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驚人,值得父母反思
    導讀:小時候從沒挨打和經常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驚人,值得父母反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時候從沒挨打和經常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驚人,值得父母反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從小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別不當回事
    社會上一些家庭的父母十分信奉棍棒教育,但此外,一些受到高等職業教育的新派父母則覺得,打小孩是一種非常粗魯的育兒教育方法,她們更想要把小孩當朋友,從不打小孩。那麼,自小挨揍的小孩和沒挨過打的小孩會有什麼不同呢?
  • 從小就愛哭的孩子,和從不喜歡哭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
    從小就愛哭的孩子,和從不喜歡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孩子遇到困難的事情只會用哭來解決,而有些孩子則從不喜歡哭。研究表明,從小就愛哭的孩子和從不喜歡哭的孩子他們長大後差距是很明顯的。如果想知道他們之間有什麼差距,我們不妨來看一看。
  • 「挨打長大」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肉眼可見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的家長覺得打孩子不過是一種教育手段,並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據統計,90%的孩子小時候都被父母打過。很多孩子提起童年陰影都是被父母痛揍的經歷,並且這個陰影有可能伴隨著他們一生,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
  • 李玫瑾:"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
    李玫瑾:"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李玫瑾:"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中國自古以來有個觀念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的很大!
  • 「挨打」和「沒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父母打孩子,不是一件好事,這不僅會對孩子的心理和身體產生傷害,更多的時候會產生更深的家庭矛盾。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由此可見,長期挨打的孩子,和沒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有明顯差距:1、心理傷害
  • 經常挨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很明顯,家長別犯錯
    導讀:經常挨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很明顯,家長別犯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挨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很明顯,家長別犯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長大後「不孝」的孩子,從小就愛說這3句話,父母別手軟該打就打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孝順自己,也因此,許多人都會為了防老而想生男孩子,但是如果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糾正孩子一些愛說的話,那麼即使是想要養兒防老,孩子長大後仍舊會"不孝"。比方說張女士家的孩子,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 從小睡枕頭VS從不睡枕頭的孩子,長大後這「3個差距」很明顯
    01從小睡枕頭VS從不睡枕頭的孩子,長大後這「3個差距」很明顯胡女士生完女兒之後一直在家當全職媽媽,為的就是能夠更細心地照顧寶寶。兩個媽媽一番交流才知道,原來鄰居家的兒子從小睡覺就習慣睡枕頭,睡覺時也總是平躺不換姿勢,久而久之頭部形狀就非常扁平。兩位寶媽感慨道,雖然小時候看不出來,但是不睡枕頭的孩子,和從小睡枕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 孩子被人打後,是敢於還手還是忍氣吞聲?兩者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
    相信每個人都會與人爭吵過起過衝突,甚至是動過手打架過。正是因為經歷過,才方知動手打架是極為不好的事情。但是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往往遠不及大人,所以孩子打架的事情才會屢見不鮮。孩子被人打後,是敢於還手還是忍氣吞聲?
  • 李玫瑾提醒:「經常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成年後差距明顯
    做父母的,沒有哪個真的想打孩子,無奈孩子折騰起來是真氣人。不管怎麼說就是不聽,到最後忍無可忍就是一頓胖揍,孩子立刻消停下來了,也不犯錯了。相比於其它教育方式,的確是立竿見影。,成年後會出現三大差距01:性格走向差異要說孩子挨打最頻繁的階段,當屬3-6歲。
  • 從小被打大的孩子,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後區別不止一星半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以前的孩子是被父母打出來的,現在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寵出來的,隨著時代的進步,曾經一些傳統的教育理念也都得到了摒棄,其中就包括棍棒教育。現如今,大多數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被孩子氣的半死,但不管怎樣,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都不會動手去打,父母更喜歡用語言去教育。
  • 一個經常挨打的孩子,一個從沒挨過打的孩子,20年後差距有多大?
    一個經常挨打的孩子,一個從沒挨過打的孩子,20年後差距有多大?相信大家都聽過&34;,這句話的意思講的是孩子在家長的打罵下長大後會孝敬父母,其實這種思想是非常不科學的,從古至今,有很多家長還一直信奉&34;想法,從而會對孩子們進行一些&34;,以前在校園裡&34;也很常見。
  • 經常挨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有啥差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導讀:經常挨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有啥差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挨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有啥差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被打過的小孩長大後都怎麼樣了?——國際不打小孩日
    但對於孩子們來說卻非常有意義,因為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在心理上越想逃離父母,行為上也就越接近父母,更 容易陷入父母的思維或行為模式怪圈裡。在暴力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對自己的孩子施暴,無法打破循環的原因是,在潛意識裡你無法對抗對父母的忠誠。 為什麼不能對兒童人身攻擊? 小孩子愛惜羽毛、自我珍惜的心思,遠遠超過大人所能想像。許多父母總是認為小孩子罵過就算,等下他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