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教育
「知識新概念 快樂學文科 」
一周時政 | 歷史常青 | 文學趣談 | 日曝成語 | 教育資訊
今天日曝成語給大家帶來的成語是「南橘北枳」[nán jú běi zhǐ]。
橘子,大家就算沒有吃過也應該聽過,這是一種酸酸甜甜的橙黃色果子,不少人一吃就停不下來。枳,是一種長得和橘子很像的落葉灌木,不過它吃起來和橘子可就差遠了,又酸又苦,一般人都不會想要吃。南邊的橘子和北邊的枳,代表的都是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它的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齊國名臣晏子就要出使楚國,楚王聽說了這件事,就問身邊的人:「晏嬰是齊國裡面善於言辭的人,現在他要來了,我想要羞辱一下他,要怎麼辦呢?」身邊的大臣就回答說:「等他來的時候,讓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你身邊經過,到時候你就問:『這是什麼人』我會告訴你:『這是齊國人』大王你接著問:『這犯的是什麼事啊?』我就會說:『因為盜竊。』」
晏子到了楚國之後,楚王賜給他酒喝,喝到酒酣耳熱的時候,有個小吏綁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立刻問:「這被綁著的是什麼人啊?」小吏回答說:「這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
楚王看著晏子說:「你們齊國人都擅長盜竊嗎?」晏子聽了,立刻起身,離開席位回答說:「我晏嬰聽說,橘樹長在淮河南邊就會長成橘子,長在淮河北邊就會變成枳樹,它們的葉子很像,但是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因為水土不一樣。現在這人長在齊國不偷盜,到了楚國就盜竊了,估計是楚國的水土使得人善於偷盜吧?」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了:「聖人是不能夠拿來開玩笑的,寡人我現在是自取其辱啊。」
「南橘北枳」,比喻的是同一物種因為環境不同而發生變異。
很多進口農產品不能夠引進種植,是因為南橘北枳,沒辦法在中國的氣候和土地上產出優質的果實。
《日曝成語》第一季已經接近尾聲,第二季將繼續在新浪微博@魚猶未眠 連載,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