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教育
「知識新概念 快樂學文科 」
一周時政 | 歷史常青 | 文學趣談 | 日曝成語 | 教育資訊
今天日曝成語給大家講解的是「頤指氣使」[yí zhǐ qì shǐ]。
頤,聽起來挺好聽的一個字,在這裡指的是臉頰,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腮幫子」;指,指揮、指示的意思;氣,神氣、神情;使,使喚、指使。這個詞的表面意思就是「用臉頰和神情來指揮別人做事」,究竟是什麼人要這樣子呢?這樣指揮能有效果嗎?
這個詞最開始出自東漢班固的史學著作《漢書·貢禹傳》。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為?財多而光榮。何以禮義為?史書而仕宦。何以謹慎為?勇猛而臨官。』故黥劓而髡鉗者猶復攘臂為政於世,行雖犬彘,家富勢足,目指氣使,是為賢耳。故謂居官而置富者為雄桀,處奸而得利者為壯士,兄勸其弟,父勉其子,俗之壞敗,乃至於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贖罪,求士不得真賢,相,守崇財利,誅不行之所致也。」
我先給大家翻譯一下這段話的意思。民間都流行著這麼一句話:「要孝悌之義有什麼用?財富多了就能夠讓人感到光榮。要禮義廉恥有什麼用?能夠寫文章就能夠進入仕途。要謹慎小心有什麼用?勇猛就能夠擔任高管。」所以就算是受過黥、劓、髡、鉗這樣刑罰的罪人也會在俗世裡面踴躍參加政治,哪怕行為像是豬狗一樣,但是家裡面有錢有勢,就能夠話都不說活都不幹,用眼神指揮別人做事,而這些居然還能被叫做賢能之人。於是,做官而能夠賺到錢的人就被視為英雄豪傑,奸險狡詐卻能夠獲利的人就被稱為壯士,哥哥勸誡弟弟,父親勉勵兒子,社會風氣的敗壞已經到了這種程度。深究這裡面的原因,都是因為犯法的人能夠贖罪,取士卻不能得到真正的賢能之人,地方長官都在貪圖錢財和利益,刑罰不能夠真正執行而造成的。
貢禹是漢元帝時期的諫官,在這段話裡面主要是勸誡皇帝要認真執行刑罰,不能讓有錢有勢的人可以為所欲為。
「頤指氣使」的意思就是:有權勢的人指揮別人時候的傲慢神情。
老葉經常受不了有些人頤指氣使的樣子,在他看來,手藝才是真正能驕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