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東北大地的文化人

2020-12-18 瀟湘晨報

二十餘年來,在投入民間文化搶救的仁人志士中,有一位與我的關係特殊,他便是曹保明先生。這裡所謂的特殊,緣自他身上具有我們共同的文學寫作的氣質。最早,我就是從保明大量的相關東北民間充滿傳奇色彩的寫作中,認識了他。我驚訝於他對東北那片遼闊的土地的熟稔。他筆下,無論是漁獵部落、木幫,還是淘金漢、獵手、馬幫、鹽幫、粉匠、皮匠、挖參人等等,全都神採十足地躍然筆下;各種行規、行話、隱語,也鮮活地出沒在他的字裡行間。東北大地獨特的鄉土風習,他無所不知,而且鑿鑿可信。由此可知他學識功底的深厚。然而,他與其他文化學者明顯之所不同,不急於著書立說,而是致力於對地域文化原生態的保存。保存原生態就是保存住歷史的真實。他正是從這一宗旨出發確定了自己十分獨特的治學方式和寫作方式。

首先,他更像一位人類學家,把田野工作放在第一位。多年裡,我與他用手機通話時,他不是在長白山裡、松花江畔,就是在某一個荒山野嶺冰封雪裹的小山村裡。這常常使我感動。可是民間文化就在民間。文化需要你到文化裡邊去感受和體驗,而不是遊客一般看一眼就走,然後跑回書齋裡隔空議論,指手劃腳。所以,他的田野工作,從來不是把民間百姓當做索取資料的對象,而是視做朋友親人。他喜歡與老鄉一同喝著大酒、促膝閒話,用心學習,刨根問底,這是他的工作方式乃至於生活方式。正為此,裝在他心裡的民間文化,全是飽滿而真切的血肉,還有要緊的細節、精髓與神韻。在我寫這篇文章時,忽然想起一件事要向他求證,一打電話,他人正在遙遠的延邊。他前不久摔傷了腰,臥床許久,才剛恢復,此時天已寒涼,依舊跑出去了。如今,保明已過七十歲。他的一生在田野的時間更多,還是在城中的時間更多?有誰還比保明如此看重田野、熱衷田野、融入田野?心不在田野,談何民間文化?

更重要的是他的寫作方式。

他採用近於人類學訪談的方式,他以尊重生活和忠於生活的寫作原則,確保筆下每一個獨特的風俗細節或每一句方言俚語的準確性。這種準確性保證了他寫作文本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至於他書中那些神乎其神的人物與故事,並非他的杜撰,全是口述實錄的民間傳奇。

由於他天性具有文學氣質,傾心於歷史情景的再現和事物的形象描述,可是他的描述決不是他想當然的創作,而全部來自口述者親口的敘述。這種寫法便與一般人類學訪談截然不同。他的寫作富於一種感性的魅力。為此,他的作品擁有大量的讀者。

作家與純粹的學者不同,作家更感性,更關注民間的情感;人的情感與生活的情感。這種情感對於擁有作家氣質的曹保明來說,像一種磁場,具有強勁的文化吸引力與寫作的驅動力。因而他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奔走于田野和山川大地之間,始終筆耕不輟,從不停歇地要把這些熱乎乎感動著他的民間的生靈萬物記錄於紙,永存於世。

二十年前,當我們舉行歷史上空前的地毯式的民間文化遺產搶救時,我有幸結識到他。應該說,他所從事的工作,他所熱衷的田野調查,他極具個人特點的寫作方式,本來就具有搶救的意義,現在又適逢其時。當時,曹保明任職中國民協的副主席,東北地區搶救工程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由於有這樣一位有情有義、真幹實幹、敢挑重擔的學者,使我們對東北地區的工作感到了心裡踏實和分外放心。東北眾多民間文化遺產也因保明及諸位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得到了搶救和保護。此乃幸事!

如今,他個人一生的作品也以全集的形式出版,居然洋洋百冊。花開之日好,竟是百花鮮。由此使我們見識到這位卓然不群的學者一生的努力和努力的一生。在這浩繁的著作中,還叫我看到一個真正的文化人一生深深而清晰的足跡,堅守的理想,以及高尚的情懷。一個當之無愧的東北文化的守護者與傳承者,一個心懷東北大地的文化人!

【來源:中國吉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小小的野花裝點著東北大地的秋天
    這就是東北大地上的野花,在這秋天的陽光下,用自己全部的生命來回報這塊土地的厚愛。在廣袤無際的東北大地上,這些野花,有的都叫不出它們的名字。就像頑強不屈的東北人一樣,樸實無華!東北人和野狼搶地盤,和黑熊搶玉米,硬是把北大荒變成了東北大糧倉!這是幾代人辛苦付出換來的成果。
  • 蕭紅小說中故事空間的呈現:東北大地的物理空間
    蕭紅是在東北的黑土地上成長的,她熟悉東北的地域環境與文化環境,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性,對她的故土充滿感情。蕭紅遊歷的地方眾多,但這些地方都以東北大地作為參照,故鄉是她充滿熱愛與回憶的地方,是她傾注了感情的地方,東北大地作為存在空間沉澱在她的意識深處。沉澱在蕭紅意識深處的東北地域物理空間是靜態的實體空間,包括鄉村和城市以及東北地域中的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
  • 心懷感恩 夢想啟航 新華小記者走進城關區納如大地幼兒園畢業典禮
    2020年7月23日下午,拉薩市城關區納如大地幼兒園舉辦以心懷感恩,夢想起航為主題的畢業典禮。新華小記者拉薩組委會走進納如大地幼兒園參加慶大班孩子們的畢業典禮。幼兒園執行董事 宋桂梅 發表講話納如大地幼兒園
  • 東北大地的藝術明珠,非遺文化——二人轉
    東北大地的藝術明珠,非遺文化——二人轉雜談|第002期 啃書君如是說作為一個東北人從小就在「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這樣優美的旋律中長大的。民間秧歌,二人轉,丑角扮相閒話少敘,簡單介紹一下二人轉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吧,二人轉主要源於東北大秧歌,結合河北的蓮花落這一表演藝術形成了獨特的表演藝術。
  • 你是文化人嗎?
    以文化人就是文化。能「以文化人」就是有文化的人。只有做到「以文化人」了,你才能稱得上是個文化人。文化人分為初級文化人和高級文化人。初級文化人,其「以文化人」,所化之人就是自己。高級文化人,以文化人,就是修身後又能著文立論來影響渡化他人,也就是大學篇裡說的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文化人」裡的文,就是科學與藝術,道德與制度,一切可以促使人類文明向前的知識和精神!《易經》在總結二十二賁卦的《彖》裡說,「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蕭紅筆下東北大地的社會空間,一個病態的社會文化空間
    蕭紅筆下的空間是對東北大地文化風俗的集合,通過中國鄉村的原始的性、死亡與生育等場景,寫出東北大地的混亂的社會空間。蕭紅小說中營造了城市與鄉村兩種不同的空間,然而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東北大地的空間都處在病態的社會文化氛圍中。「在鄉村永久不曉得,永久體驗不到靈魂」,物質的匱乏帶來了精神的貧瘠,蕭紅筆下的東北大地正是這樣一種沒有「靈魂」的地方。人們的生是單調的不斷循環,死是無可逃避的宿命。
  • 瀋陽張氏帥府:父親東北王,兒子亡東北
    瀋陽曾經被稱為盛京,這裡作為清朝最開始的發源之地,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皇家福地。在這裡發生過許多歷史上的大事件,讓我們看見了一座東北城市曾經的興衰榮辱。而在這片廣袤大地上有一個民國時期的院子,每年都會迎來大批的遊客。
  • 《臺灣文化人在大陸》圖書在深圳首發
    《臺灣文化人在大陸》圖書在深圳首發     《臺灣文化人在大陸鄭小紅 攝   中新網深圳12月2日電 (記者 鄭小紅)《臺灣文化人在大陸》圖書首發式2日在深圳舉辦,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主辦,中國華藝廣播公司承辦的大型報導活動亦同時完美收官。  《臺灣文化人在大陸》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題寫序言,全書分上篇「知行合一」和下篇「格物致知」。
  • 心懷感恩 追夢未來
    2020年,無論是讓人心懷喜悅之事,還是令人感到傷感之事,一路走來,或好或壞,都需要我們心懷感恩,憧憬未來。心懷感恩,忘不了眾志成城阻擊疫情。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中華兒女守望相助。去武漢,去湖北,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
  • 你好九月,心懷希望,花自盛開
    時間的腳步永不停歇,年輪的轉動從未停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轉眼間,九月的鐘聲就已響徹大地。渾渾噩噩中,這一年就已經走完了三分之二。多想留住時間,多想重新再來,可偏偏什麼也留不住,什麼也得不到。時間走得太快,一切發生的太突然,讓人應接不暇,也讓人叫苦連連。
  • MV:太麥群星 - 大地的孩子
    內容介紹:   《大地的孩子》是由國內著名詞作者高曉松與韓國著名編作曲Kim Hyung Suk聯袂打造完成,整個歌曲MV以FLASH形式呈現,畫面中不時穿插小動物、卡通人物,是一首獻給所有災區孩子的歌曲。
  • 【立意分析+高分作文+點評】心懷敬畏,與自然偕行
    因此,相反地,要謹記,人類只是自然之子,面對自然,我們應該心懷敬畏,方能與自然偕行。誠然,如荀子所言「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秉持著「人定勝天」的理念,人們可以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氣,一如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打開了核能源的鑰匙,維勒人工合成氮肥促進糧食生增產。
  • 紅領巾致敬心中最閃亮的星,做心懷「一線」的少先隊員
    紅領巾致敬心中最閃亮的星,做心懷「一線」的少先隊員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侵襲燕趙大地,全國各地紛紛馳援河北,為河北加油。賀陽外國語學校小學部響應上級號召,開展了「紅領巾致敬心中最亮的星」手抄報評比活動,少先隊員們關注疫情,為愛發聲,創作出了許多精美的作品。
  • 大地的教育內核,始終是愛
    對於大地來說,「變」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孩子成長需求的變化、家長對教育期待的提升、教育大環境的變化……變是挑戰,亦是責任,唯有勇於改變,才能保持大地的教育信仰。毫無疑問,大地是勇於擁抱改變的行動派,在長久的教育歷程中堅持尋找全世界的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方法和理念;及時更新知識庫,協助家長快速習得教養孩子所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與領域內優秀的公司合作,讓家庭教育與時俱進,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 讀書筆記丨做新時代真正的文化人
    有德行、有智慧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文化人。作家梁曉聲對文化人解讀的四句話,我頗為認同: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當今時代是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也是思想多元、誘惑眾多,容易讓人迷失真心本性的時代,文化人在這個時代特別需要學習,特別需要增強思想定力和政治定力。明理正心,才能行在道中。
  • 一個認真「吹水」的文化人
    一個認真「吹水」的文化人■邱少梅在嶺南文藝界的中青代中,秦建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認真吹水的文化人。先說文化人。
  • 臺灣誠品書店經營理念:配合文化人的生活作息和思維
    誠品的成功不在於它的商城和所販賣的精品,而在於它的書店經營理念,從開始賣人文類的書籍轉型賣綜合類的書籍,配合臺北文化人的生活作息和思維,調整空間和開放時間,最後成為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   香港人來臺灣必到誠品駐足,慢慢地它成為一個人文休憩空間,現在已經成為觀光景點了,大陸客來臺也希望到誠品買幾本書,沾染、感受一點臺灣的文化氣息。
  • 做人應該懂得飲水思源,方能心懷感恩!
    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出生在一個「禮儀之邦」,擁有著璀璨傳統文化的中華大地。漢語,被世界人民認為最難學的語言,也是最有意思的語言,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可以代表很多意思。我也很佩服那些把中國話說得比某些中國人還好的外國人。
  • 東北林業大學陳祥偉:把文章寫在龍江林業生態建設大地上
    1982年,年僅16歲的他就成為了東北林學院林學系本科生。「在林區長大,對林業有著簡單而又樸素的情懷,填報志願的時候就選擇了這個專業。」陳祥偉說。儘管是系裡年齡最小的學生,陳祥偉的綜合素質卻十分突出。過去了30多年,80多歲的林學系教師丁寶永對陳祥偉當年的印象依舊深刻,「學習積極,重視實踐,愛寫文章,鑽研問題」。
  • 《大地之子》中日本孤兒對想帶他回國的生父說:我是大地的兒子
    中國中央電視臺與日本著名的NHK電視臺曾共同製作過一部電視連續劇,名叫《大地之子》。這部電視劇是根據日本女作家山崎豐子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由上川隆也、蔣雯麗、朱旭、仲代達矢、李明啟等中日演員共同出演。電視劇主要講述了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遺留在中國東北的日本戰爭孤兒陸一心在中國的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