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認真「吹水」的文化人
■邱少梅
在嶺南文藝界的中青代中,秦建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認真吹水的文化人。
先說文化人。他是書法家,「吳門」隸書的傳人,他主編的《魏碑六十四品》《唐志六十四品》在書法界影響很大;目前是廣州市海珠區文聯副主席兼書協主席,而此前是海珠區作協主席。海珠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嶺南畫派發源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湧現了關山月、黎雄才、葉綠野、楊之光、容庚、商承祚、秦咢生、麥華三等一大批書畫藝術大家,是典型的文化強區,能在這裡立足,「沒點料」肯定是不行的。用他的話說,他是書法家裡文章寫得比較好的,也是作家中書法寫得好的。當然,這是他自謙,他的詩歌、散文和藝術評論在行內影響很大,有「嶺南版清明上河圖」之稱的大型歷史人文畫卷《南國商都》就選用了他的文言文序言。而最不能讓人相信的是他還能剪紙,而且是湖南秦氏剪紙的傳人,一張紙,一把剪刀,不到一分鐘就能變出一朵花來,說他是巧手文化人一點都不為過。
再說「吹水」。廣東話「吹水」有「侃大山」的意思,他的工作室叫「鳳吹齋」,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和著名文史學者王貴忱都為他題過齋名,字面上的意思是鳳陽吹水的地方。可他不這麼解讀,他認為藝術交流不能光說好話,「吹」應該是一種思想碰撞,是善意的批評、積極的探討與交流,沒有吹就沒有進步,就沒有藝術創新。加上他風趣幽默,在藝術上毫不保留,「鳳吹齋」就如同當年的王羲之的蘭亭,時常聚集了一大批藝術家雅聚「吹水」,在廣東藝術界也算是個能吹的地方了。說他能吹,還真能吹,他在廣州書畫專修學院教授篆、隸筆法,常用淺顯的比喻將深刻的用筆道理講明白,所以他授課的班經常爆滿。當然,和他「吹水」,很有可能被他繞進去,讓你笑的直不起腰來。
最後說認真。他幹活是個拼命三郎,認準了的事非幹出個結果來不可。從2002年初開始,他將每周六的時間固定下來,一直堅持公益教學,免費為轄區貧困生上書法課、寫作課、剪紙課,這若不認真,還真做不來。而這樣做,就是源於他小時候沒有書法老師,完全靠自學,用他的話說是浪費了很多美好的時間。現在他有條件了,不想身邊貧困的孩子因為沒錢而學不了書法,也不想有天賦的孩子找不到好的老師,他要做的事就是做好文化的傳承。做事這樣,寫字寫文章也這樣,自己不滿意的作品不出手,有時為了一個字的出處他會查很多資料去驗證,這時他的神情是執拗的,與他「吹水」時的輕鬆幽默簡直判若兩人,這就是他的認真勁。
藝術需要情懷,需要時間積累,需要守得住寂寞,沒有情感的投入是成不了氣候的。秦建中對藝術的痴迷是上檔次的,上小學時難得有幾張報紙練字,他寶貝得寫到發亮也捨不得扔,中學時為了一本字帖可以一周不吃午餐。工作後,他依然對書法鞠躬盡瘁,就算是出差他也會帶上工具。讀書寫字已然成了他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哪天沒有這回事都會坐立不安,有時難得一天半天的休息時間,他不是坐在電腦前寫作,就是在工作室臨摹古代碑帖。
說他是認真「吹水」的文化人一點也不冤枉,他的時間很大一部分是在與藝術家交流「吹水」,又相當一部分在讀書寫字,留給生活和家人就只剩下一小部分了。幸好,他有一位當老師的賢內助。他的夫人經常到鳳吹齋幫忙接待朋友、打理事務,也即興揮幾筆,夫唱婦隨、琴瑟和諧。
真正了解秦建中,你會被他認真「吹水」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作者簡介
邱少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州市作家協會理事、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副主席,獲「廣東省海員藝術家」稱號。出版文學作品4部,作品散見於《文藝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人民文學》《湖南文學》《散文百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