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獨家首發,抄襲必究
01.
在一次演講中,竇文濤曾經講過一次他當眾出醜的經歷。
那是竇文濤學生時代的第一次演講,他站在主席臺上,看著臺下黑壓壓的人群,原本背的滾瓜亂熟的稿子,居然全忘了,而說出話的時候,語音竟也像是空氣一般輕飄飄地散落在人群中,當時,竇文濤的嘴角在發顫。
然而,這卻並不是令竇文濤難忘這次演講的終極原因,在那次演講中,由於過度緊張,竇文濤甚至還尿了褲子。
這件事情讓竇文濤至今難忘,起初,在面對自己演講當眾出醜的這件事,竇文濤覺得很羞愧,更無顏去面對學校裡的同學。
然而,老師不但沒批評竇文濤,甚至還表揚了竇文濤,給了竇文濤一次參加演講比賽的機會。
已經「溼」了一次的竇文濤,覺得自己失無再失,便決定拼力一搏,最終,在那次演講比賽中,竇文濤克服了心中的恐懼,相愛比賽中得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後來竇文濤總結說,他認為成功最需要的品質就是「不要臉」,他說,要珍惜每一次當眾出醜的機會。
02.
對於一些愛面子的人來說,「丟臉」是一件很傷自尊的事情,因此,他們在生活中死要面子活受罪,寧可自己在經濟上遭受損失,也不願自己在面子上過不去,實際上,這樣的人內心還是不夠強大。
張濤今年已經32歲了,不過,張濤非但沒有成家立業,更沒有參加工作,而是每天將自己關在家裡面,靠父母的養老金過生活,成了一個「啃老族」。
有人問張濤:你為什麼不出去找個工作呢?總在家裡待著不是與社會脫節了嗎?張濤則回答說:我家裡條件不好,又不是大學畢業,在外面也找不到好的工作,我要是給人端盤子,被熟人看見了,肯定會瞧不起我的。
就因為怕丟面子,所以張濤選擇將自己關在家中,做一個「啃老族」,毀掉了自己的一生。
其實,張濤這種性格,在心理學上叫做「迴避型」人格,因為自卑害怕受傷,而選擇躲避,這樣子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讓自己不再受傷,不過,從人生長遠的角度看,迴避型人格最終傷害的,還是張濤本身。
前一陣子,網絡上有一句話很有名:人的面子是最不值錢的東西。當你可以放下面子去掙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熟了;當你可以用錢掙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可以用面子去掙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個人物了。
的確,有時候成熟就是你能夠放下面子去賺錢。
03.
肖強家在農村,在他16歲的時候就進城打工了。
他從在飯店端盤子做起,努力打拼數年,最終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飯店。
在談到自己的經歷時,肖強說,我這個人從來就不在乎面子,因為我老家還有弟弟妹妹父親母親要供養,如果我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這個工作也不做,那個工作也不做,那麼,不但我自己沒辦法生存,我的弟弟妹妹也沒辦法生存,對我來說,只要在不違法的前提下能賺到錢的工作,無論多髒多累,我都肯幹。
就是因為肖強的這份幹勁,和他「不要面子」的精神,才使得肖強在短短的數年間,從一個端盤子的服務員,成為了一家小餐館的老闆。
04.
竇文濤說,成功的秘訣就是「不要臉」。
我覺得竇文濤說的挺對的,只有一個不在乎面子的人,才能毫無顧忌地去做事,也只有一個不要面子的人,才能夠真正地做到內心的成熟和強大。
就像那句著名的話一樣:當你可以放下面子去掙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熟了;當你可以用錢掙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因此,人生應該不斷拼搏,不要讓所謂的「面子」成為你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