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陸地的國家,一輩子都在海上,以捕魚為生能下潛30米甚至更深

2020-12-19 天路旅行

沒有陸地的國家,一輩子都在海上,以捕魚為生能下潛30米甚至更深!

這個國家不僅在於沒有陸地一直生活生活在海上,而且在於他們是世界上唯一沒有國籍的人,他們一輩子都在海上漂泊。面對這種情況,他們將在許多方面受到限制,但對他們自己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因為他們在海上總是那麼獨立和自由,他們以捕魚為生能下潛30米甚至更深!

對於生活在陸地上的大部分人來說,巴瑤族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他們在船上出生,在船上生活,以海中的魚類和貝類為食物,死了之後也埋葬在海裡。在印尼語中,巴瑤是海上之民的意思。這個民族的人民很少會踏足陸地,他們習慣了在海中的生活。巴瑤族世代在公海上生存,他們沒有固定的國籍,也沒有固定的家園,他們不受任何一個國家的保護,所有巴瑤族的孩子生下來就是流浪者。

巴瑤族人以淺海捕魚為生,也因此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是公認的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相傳,在很久以前,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公主在一次洪災中被衝走了,這位公主的父親非常寵愛她,於是其父親就派出了大量人馬去尋找她,並且還下了死命令,如果找不到公主這群人也就不用回來了。後來,這群人由於始終找不到公主,於是就生活在了海上,並且成為了巴瑤族人的祖先。這則傳說是有關巴瑤族人起源的,但它的真實性還是有待考究的,畢竟傳說終究是傳說。

應該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過巴瑤族,也不知道它們的故事。其實,這是一個很小的民族,可能總共只有6000人左右。他們大多生活於今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其中之間的海域之上,常年生活在海中,以潛水捕魚為生,可能是因為早已習慣在海上的生活了吧,即使周圍國家都禁止巴瑤族人上岸生活,他們依舊在海上生存了下來。

巴瑤族還有族內部統一的語言,但是除了巴瑤族人,沒有一個人能聽懂他們的語言,這也是他們長期與周邊國家與民族脫離聯繫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幾乎無法進行有效溝通,另外還有一點,他們也同時不受周邊國家的歡迎。巴瑤族人的食物就只有海鮮了,海裡的魚類,貝類等海生動物,偶爾也會而且,可能由於生存需要,巴瑤族人都十分擅長遊泳和捕魚,一般小孩子還沒學會走路便能自由在海中遊泳了,八歲左右都能獨自潛水捕魚了,而且準確率極高。

巴瑤族人都是自由潛泳的高手,能無任何設備的情況下,潛到水下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探海魚,尋找珍珠以及海參。海參不僅是巴瑤族的美食,也是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巴瑤族向外界兜售的珍品。潛水時,他們都會佩戴鑲著玻璃鏡片手工雕刻的木質護眼鏡,手持利用船上廢舊材料改制的魚叉。

他們這樣極限的身體條件並非天生,為了適應海底高壓,巴瑤族小孩從小就被刺破耳膜,所以很多巴瑤人的聽力都有問題。刺破耳鼓膜後,鼻子和耳朵會流血,暈眩和疼痛將持續一周,他們需要在床上一動不動地休息幾個月。經過了這個特別的階段,潛水時就不再痛苦,他們也可以去更深的地方捕獵。這就像是童話世界裡的美人魚不惜以聲音為祭品換取雙腿,巴瑤族人為了更好地適應海洋,選擇了放棄聽力。美人魚最後獲得了陪伴王子的機會,而現實世界中的巴瑤人獲得了更多的食物和自由的生活。

越來越多的人呼籲要保護巴瑤人以及他們的文化。但是對於巴瑤人來說,捕魚不僅僅是一種貿易,水不僅僅是一種資源。他們身份的核心是他們與海洋的關係。想要保護他們,不僅要保護他們本身,也需要保護好他們賴以生活的海洋環境。

相關焦點

  • 被拋棄的海上吉普賽人,為生存從小戳破耳鼓膜,一輩子沒上過陸地
    這裡以海龜保護項目而著名,住客每晚都可跟著工作人員參與尋找海龜蛋和小海龜的活動。這裡有以大海為家,以捕魚為生的海裡巴瑤族人,被稱之為「海上吉普賽人」,這個民族約有6000多人。與其他靠海吃海的民族不同,巴瑤族人已經在海上生活了幾個世紀,極少踏上陸地,只有在用捕來的魚、龍蝦交換一些水、米等基本生活物資的時候才上岸,甚至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上過陸地。
  • 世界上唯一沒有國籍的民族 一輩子生活在海上
    來源: 自媒體仙本那位於馬來西亞沙巴州的東海岸,原本只是馬來西亞的一座小漁村,甚至在地圖上都尋不到它。直到《國家地理雜誌》上刊登了這樣一張照片:在如鏡面一般的海平面上,年幼的巴瑤族兒童正在輕輕划動木舟。這才終於讓世界認識了仙本那。
  • 一群沒國籍的人,為適應水下環境,自幼戳破耳膜,一生生活在海上
    人魚生活巴瑤族的族人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活動,千年來都以漁獵為生,食物也以海中的魚類、貝類以及一些可食用海草為主。每個巴瑤族的家庭都會有兩個居所,一個是海上那如同吊腳樓一般的房子,一個是可以睡兩三個人的小木舟。
  • 世界上有一個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海上,被叫做「海上吉普賽人」
    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各方面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為了增長見識,他們會選擇出國旅遊,因為國外有很多他們不懂的東西,下面介紹一個特別的地方,這裡有句老話,人類是由魚進化而來,然後慢慢的人進化成陸地動物,這個國家對此深信不疑。這個地方位於東南亞,那裡有一個民族叫巴瑤。被認為是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巴瑤人數百年來,世世代代生活東南亞海域,甚少踏足土地。
  • 這個民族沒有國籍,一生都住在海上,很小的時候會把耳膜刺破!
    巴瑤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水域,他們都是靠下海潛水為生,所以常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被認為是最後的海洋遊牧民族。據說巴瑤的數量在這個海域生活了幾百年,很少踏上陸地,甚至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上過陸地,而且這個民族的神奇不僅僅是生活在海上,更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無國籍的民族,一生都在海上漂泊,面對這種情況,無國籍人會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但他們習慣了,因為他們一直以這種形式存在,在海上自由生活。
  • 村裡的姑娘是真正的美人魚,水下視力全世界最好,真正的海上獵手
    這裡的人們眼睛天生與眾不同,水下視力全世界最好真正的海上獵手生活在泰國蘇林島的莫肯人是全世界最獨特的民族,這個民族的成員水下視力全世界最好。他們的眼睛像水一樣清澈,能在水下25米看清魚兒。男人們負責打漁,女人負責在家洗衣做飯。
  • 以海為家、自幼戳破耳膜:海上最神秘的民族,為何一生不能上岸?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海,更渴望能在海邊擁有一處居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然而,就在馬來西亞海岸水晶般蔚藍的珊瑚海上,住著這樣一群人,他們以船為足,以海為家,靠潛海捕魚為生,終其一生漂泊在海上。在印尼語中,巴瑤族意為「海上之民」,他們生於大海,長於大海,最終歸祭於大海,幾乎不會踏足陸地,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關於巴瑤族的起源,環繞著這個民族的三個國家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傳說。
  • 僅剩6千人,號稱「海上吉普賽人」,無國無籍,流浪在海上
    他們主要出現在今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以潛海捕魚為生,他們沒有國籍、沒有身份、沒有屬於自己的地域,到處被各國趕著攆著,就這樣在海上流浪飄蕩,說好聽點叫流浪,說不好聽點便是「乞討」。現在的巴瑤族除了傳統捕魚以外,便是在海上以「乞討」為生,在印尼的沙巴州,每年都有大量遊客前往去看這些巴瑤族,他們說著聽不懂的語言,以表演「跳水」來博取遊客的禮物,而此次疫情的影響,許多人無法去旅遊,也就說巴瑤族的生活將受到重大影響。
  • 混得連國籍都沒有的民族,終生在海上遊牧不下陸地
    導讀:提起遊牧民族,大家都能想到馳騁草原的蒙古人,其實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在海洋遊牧的民族,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他們生活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灰色海域。他們就是巴瑤族,「巴瑤」 ,印尼語意為「海上之民」。他們把房屋建在水中,高高的木頭託起一個小木屋,這種房子被稱為高腳屋。船是相伴他們一生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除了高腳屋,他們也生活在船上,以捕魚為生。
  • 現實中的「海王」常年生活在水上的民族,可以下潛到水下70米
    「海王」這電影相信很多人都去看過了,電影中因為陸地沒了,人們只能生活在海裡,甚至進化出了腮。本以為這樣的事只是在電影中出現。沒想到現實中,還真存在一個這樣的民族。有一個被稱作巴瑤人的民族。他們的日常生活都在一條小船上,這個小船是他們的交通工具,也是他們的房子。他們在換取補給或者躲避暴風雨的時候也會上岸,但與他們在水中生活的時間相比,就小巫見大巫了。他們都是天生的遊泳能手與潛水員。不用任何工具,他們居然可以下潛到水下70米的地方,用他們自製的標槍捕獵魚。巴瑤人能夠下潛到這麼深的地方,不收水壓影響。
  • 尋訪巴瑤族,最後的海上吉普賽人
    他們可以不帶任何設備即可潛入深海20至30米深出捕魚。為了減少下潛時壓力帶來的痛苦,他們從小就會故意刺穿骨膜。高腳木屋,海上吉普賽人的家。本文攝影均為 黎瑾 圖潛水的間歇,我們的船停靠在馬布島旁邊的海上,懶洋洋地飄著。午間的陽光很強烈,讓人睜不開眼,海水如玻璃般透亮。
  • 風土誌|尋訪巴瑤族,最後的海上吉普賽人
    高腳木屋,海上吉普賽人的家。久尋不獲之後,這些人怕回國受到懲罰,便切斷了跟陸地的因緣,世世代代流放在海洋中。   自9世紀起,菲律賓的棉蘭老島就有關於巴瑤族的記載。根據生活的海域,巴瑤族有多個分支,語言和信仰也有所不同。他們時常用捕獲的魚蝦跟島嶼上的住民進行交易,但不屬於任何國家。很多人終生不曾踏足陸地,生老病死都在遼闊的海洋。
  • 為潛水進化出了更大的脾臟,這個民族依然難以適應現代社會
    船屋和高腳木屋,將巴瑤族人禁錮在了海上。又因為是無國籍人士,他們沒有任何形式的身份證件,也無法在陸地上長久居留。「巴瑤」在當地語言有「海上之民」的意思,而巴瑤族也會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和以篷車為家在陸地上流浪的吉普賽人相似,巴瑤族人則以木製船屋為家在海上四處漂泊。
  • 沒有國籍,不能上岸,最後的海上民族,竟然生活在這片海上仙境
    巴瑤人是一個沒有祖國、沒有國籍的民族,他們是海上吉普賽民族,大海就是他們的家園,傳統的巴瑤人一生都不會上岸或在陸地上停留很長時間,他們徒手潛水在海底行走,以損傷耳膜和腎臟為代價。生活上離海岸遠些的水域的巴瑤人,許多年前的巴瑤人就睡在船上,船就是他們的家。
  • 這個民族為什麼不能上岸,永遠在海上漂流?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世界上還有一些民族,他們沒有國籍每天都在流浪,在不同的國家徘徊著,被大眾所組織熟知的流浪民族是吉普賽民族,其實在海上,也有一個民族每天過著在海上流浪的生活,他們又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這個民族就是巴瑤族。
  • 10907米!「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新華社瀋陽6月8日電(記者王瑩 包昱涵)「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我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 蛟龍號深潛7020米 創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
    昨天一清早,海上下起了瓢潑大雨,風力6級,給蛟龍號布放過程帶來了嚴峻挑戰。不過據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劉峰介紹,蛟龍號還是經受住了大風大浪的考驗。從早上5點發布第一個命令,5點29分下潛,最終,9點07分蛟龍號潛水器將坐底深度穩定在7020米。隨後,蛟龍號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浩瀚深海中展開作業,照相、攝像、布放標誌物,對水體和生物進行取樣。
  • 憋氣下潛70米 東南亞巴瑤人"呼吸控制力"咋這麼強
    東南亞的巴瑤人潛水能力出眾,在全世界範圍內他們都算是技術高超的潛水員。2015年夏季,梅麗莎·拉多前往東南亞想親眼看看巴瑤人的憋氣能力。她還記得和Pai Bayubu一起潛水的場景:Pai Bayubu本來已經潛得相當深了,這時Pai Bayubu看到自己下方9到12米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蛤,然後他就又往下潛了下去。他就待在水深處指著那隻蛤!
  • 【科技日報】下潛10027米,記錄地球心跳
    下潛10027米,作業600個小時,接到指令後地震儀以每秒0.8米速度、歷時4個小時成功返回海面。  隨著56臺儀器回收完畢,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國家。  「九五」之前,我國海底探測技術幾乎空白。20年後,國產地震儀不僅實現了萬米突破,還記錄到地球深處的心跳。這臺只有17英寸的地震儀是一種什麼設備?
  • 鯨下潛2000米都沒事,為什麼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壓扁?
    但有一個問題可能縈繞在各位讀者的腦海,這些深海魚肉非常細膩,柔嫩幾乎可以捏出水來,但它們卻能在千米深海底自由的生活,而人類製造的鋼鐵潛水艇,很少有能下潛到千米深水下的!為什麼魚不會被海水壓扁,潛水艇卻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