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陸地的國家,一輩子都在海上,以捕魚為生能下潛30米甚至更深!
這個國家不僅在於沒有陸地一直生活生活在海上,而且在於他們是世界上唯一沒有國籍的人,他們一輩子都在海上漂泊。面對這種情況,他們將在許多方面受到限制,但對他們自己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因為他們在海上總是那麼獨立和自由,他們以捕魚為生能下潛30米甚至更深!
對於生活在陸地上的大部分人來說,巴瑤族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他們在船上出生,在船上生活,以海中的魚類和貝類為食物,死了之後也埋葬在海裡。在印尼語中,巴瑤是海上之民的意思。這個民族的人民很少會踏足陸地,他們習慣了在海中的生活。巴瑤族世代在公海上生存,他們沒有固定的國籍,也沒有固定的家園,他們不受任何一個國家的保護,所有巴瑤族的孩子生下來就是流浪者。
巴瑤族人以淺海捕魚為生,也因此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是公認的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相傳,在很久以前,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公主在一次洪災中被衝走了,這位公主的父親非常寵愛她,於是其父親就派出了大量人馬去尋找她,並且還下了死命令,如果找不到公主這群人也就不用回來了。後來,這群人由於始終找不到公主,於是就生活在了海上,並且成為了巴瑤族人的祖先。這則傳說是有關巴瑤族人起源的,但它的真實性還是有待考究的,畢竟傳說終究是傳說。
應該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過巴瑤族,也不知道它們的故事。其實,這是一個很小的民族,可能總共只有6000人左右。他們大多生活於今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其中之間的海域之上,常年生活在海中,以潛水捕魚為生,可能是因為早已習慣在海上的生活了吧,即使周圍國家都禁止巴瑤族人上岸生活,他們依舊在海上生存了下來。
巴瑤族還有族內部統一的語言,但是除了巴瑤族人,沒有一個人能聽懂他們的語言,這也是他們長期與周邊國家與民族脫離聯繫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幾乎無法進行有效溝通,另外還有一點,他們也同時不受周邊國家的歡迎。巴瑤族人的食物就只有海鮮了,海裡的魚類,貝類等海生動物,偶爾也會而且,可能由於生存需要,巴瑤族人都十分擅長遊泳和捕魚,一般小孩子還沒學會走路便能自由在海中遊泳了,八歲左右都能獨自潛水捕魚了,而且準確率極高。
巴瑤族人都是自由潛泳的高手,能無任何設備的情況下,潛到水下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探海魚,尋找珍珠以及海參。海參不僅是巴瑤族的美食,也是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巴瑤族向外界兜售的珍品。潛水時,他們都會佩戴鑲著玻璃鏡片手工雕刻的木質護眼鏡,手持利用船上廢舊材料改制的魚叉。
他們這樣極限的身體條件並非天生,為了適應海底高壓,巴瑤族小孩從小就被刺破耳膜,所以很多巴瑤人的聽力都有問題。刺破耳鼓膜後,鼻子和耳朵會流血,暈眩和疼痛將持續一周,他們需要在床上一動不動地休息幾個月。經過了這個特別的階段,潛水時就不再痛苦,他們也可以去更深的地方捕獵。這就像是童話世界裡的美人魚不惜以聲音為祭品換取雙腿,巴瑤族人為了更好地適應海洋,選擇了放棄聽力。美人魚最後獲得了陪伴王子的機會,而現實世界中的巴瑤人獲得了更多的食物和自由的生活。
越來越多的人呼籲要保護巴瑤人以及他們的文化。但是對於巴瑤人來說,捕魚不僅僅是一種貿易,水不僅僅是一種資源。他們身份的核心是他們與海洋的關係。想要保護他們,不僅要保護他們本身,也需要保護好他們賴以生活的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