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害怕孤獨時,到底在害怕什麼?

2020-07-30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孤獨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內心自成世界的一種獨處,是一種完整的狀態。內心孤獨的人都是思想者,他們的思想自由自在,隨時飄忽到所關注的事情上。

心理學表明,人類是群居動物,對於群體產生很強烈的依賴性。

如若一個人落單了,他會感到很沒有安全感,心理的依賴沒有得到滿足,這種感受就是孤獨的體現。

電影《孤獨》就講述了生活在精神病院裡,患有心理疾病的兒童們的生活。

當我們害怕孤獨時,到底在害怕什麼?

他們終日被抑鬱、自閉、狂躁等各種精神疾病所折磨著,他們被高高的鐵絲網封閉在圍牆內,當他們病發的時候會不停地用頭撞牆,即使牆上鋪著厚厚的海綿,沒有多麼重的聲響,但是那種感受還是會令人感到無法忍受。

其實影片想要告訴我們真正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孤獨感。

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Krishnamurti)認為:

人們讀書、娛樂、交友、戀愛、結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動、興趣、愛好、權力與金錢欲望都是為了將自己的心分散開來,讓自己有事可做,不至於有時間感到孤獨。

怕自己無事可幹而感覺到孤獨,怕由孤獨感引發莫名的焦慮、恐慌與不安。

我們為什麼如此害怕孤獨呢?

當我們害怕孤獨時,到底在害怕什麼?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孤獨?

因為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好似動物要分群居和獨居一樣,群居動物會害怕孤獨,獨居動物喜歡孤獨。

例如猴群中的猴子們害怕被趕出群體,甘願屈辱受辱,當猴王老了,新的猴王取代它後,對老猴王最嚴厲的懲罰就是群起而攻之將它趕出族群。

當它離開族群的時候,其實離死亡也就不遠了,因為孤獨對於它們來說是種莫大的痛苦。

人類也是這樣,追求社會認同,放棄個性,這些都是我們天生的屬性所決定的。

早在五十年前,有兩位探險家做過一個關於孤獨的實驗,他們在與世隔絕的黑暗洞穴中分別生活了88天和126天。

當實驗結束他們走出洞穴的時候,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徹底失去時間意識,睡眠周期延長到了三十小時,精神狀態也十分不穩定。

當我們害怕孤獨時,到底在害怕什麼?

造成這一系列的原因是孤獨。

試想一下,在一個黑暗的地方獨自一人生活高達三四個月,不能與人交流也沒有陽光,如果只是幾天也許還能忍受,但是幾個月的時間,這就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情。

出來後的他們很可能會患上關於孤獨的心理問題,也不利於心理健康發展。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指出,一個人沒有朋友就好比吸菸一樣有害。據研究發現孤獨與一種凝血蛋白水平的高低存在關聯,這種蛋白有造成心臟病和中風的可能性。

孤獨帶來的副作用非常大,遠遠不止心理上的不良效應,孤獨能夠改變大腦的生理過程,從而徹底摧毀一個人。

即使是很孤傲的人,崇尚於與眾不同,喜歡獨處,這樣的人也無法接受真正意義上的孤獨。可見,孤獨是多麼的可怕。

當我們害怕孤獨時,到底在害怕什麼?

我們害怕的孤獨,其實是害怕獨處的感受。

由於群體社會的影響,獨處的心理狀態會受到影響,導致一系列的焦慮、惶恐、不安等等,這樣的趨勢是不利於心理健康發展的,而且會愈來愈糟糕。

所以人們很害怕孤獨,害怕孤獨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如果不能擺脫孤獨,就嘗試接受吧

孤獨帶來的並不都是不良效果,科學家們提出過一個理論,個體大腦中的孤獨感正好是人類進化的動力。

孤獨帶來的心理和生理的折磨,驅使著我們去尋找同伴,追求社會同化,形成社會群體。這種行為使人類產生了團結友愛、分工協作的社會結構。

這種社會結構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孤獨感的威脅下形成的,正是孤獨感奠定了人類在物種進化上的地位。

當我們害怕孤獨時,到底在害怕什麼?

孤獨感是無法戰勝的,最好的方式是感知其存在,並願意接受,與其共存。

就像《孤島餘生》中湯姆·漢克斯那樣的人,一個人被迫流落在孤島上,那種孤獨的恐懼感無路可逃,當他選擇接納孤獨感時,他變得無所不能。

孤獨是一種存在,不要去逃避,而是選擇接受它。

孤獨有時候也很美麗,如果不能擺脫它,那就用心去體會孤獨帶來的好處,這樣就不會再害怕孤獨了。

- The End -

作者 | 翩鴻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相關焦點

  • 當我們一個人生活時,如何不害怕孤獨
    是啊,人都害怕孤獨。我們可能都有過燦爛快樂的生活,身邊有著親朋好友和深愛的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但可能某一天,突然發生了一些變故以後,不得已地開始了自己獨自生活,便開始害怕起這種即將孤獨的感覺。——馬爾克斯既然孤獨已朝著我們走來,那麼我們要做的不是害怕和抵抗,而是去正視孤獨。孤獨,是專注一件事的最好機會因為害怕的心理,其實每個人的不幸都是自己臆想出來的,所以若是害怕孤獨,那就試著想辦法去改變。
  • 人害怕的不是「孤獨」,而是孤獨時遇到的「真實的自己」
    因為在上面也提到了,我也在孤獨的時候感受到了一些東西。而在這裡我之所以如此表達,是想傳遞「有人說『愛是包容』,有人說『愛是付出』,也有人說『愛是尊重』,但其實『愛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們從未問過『愛』本身,一直都只是我們憑藉自己的理解給它貼上了『我們覺得對』的標籤」這樣的意思。是的,孤獨本身是什麼,又能帶來什麼,我們鮮少去思考這樣的問題。
  • 我不害怕深夜的墳墓,我唯獨害怕孤獨
    孤獨:是寂寞,是獨處,是脆弱;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孤獨的一面,都經歷過孤獨;孤獨我認為是一種情緒,是和人類喜怒哀樂一樣的,是我們內心世界情感的表達。一般而言,產生孤獨的主要因素是因為我們突然感受不到了心靈的寄託,沒有了心靈的依靠;我們感受不到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任何事。哪怕你明明在自己的身邊,可是總是感到全世界就只剩下了自己。沒有人理解,沒有人傾述,沒有人擁抱。
  • 一個人害怕孤獨,兩個人害怕相處,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這些人害怕一個人時的孤獨,也恐懼兩個人時的相處。但方法總比困難多,每個人經過不斷地調整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種方式。孤獨的本質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內心深處沒有精神支撐的人往往害怕孤獨。這些人一個人的時候往往容易胡思亂想,容易使自己陷入自己製造的黑暗漩渦中。這些人在心理上是無法直視自己的,因此,這些人怕自己獨處時的空虛與孤獨。
  • 我們不是害怕孤獨,只是沒有獨處的勇氣
    年輕時,她痛恨孤獨,需要無時無刻不被人包圍;而之後她卻承受了長久的孤獨;最終,孤獨反而成了她的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已經對孤獨習以為常了。因為有了她們,我就有了安全感,不害怕未知的環境和未知的陌生人。年輕的時候,就像《我餘生的第一天》中的瑪麗,害怕孤獨,總需要身邊有人陪著。結婚之前是閨蜜,結婚之後是老公。本來以為有了老公以後,會一直有人陪伴,不在有孤獨感。但現實卻啪啪打臉了:婚後生活的孤獨感更強烈。即便是兩個人結婚組建了家庭,也不能把兩個人的關係形容成冰融化在了水裡。我們依然是獨立的個體。
  • 害怕孤獨的人,都有這個特點
    所以孤獨的人,當你找他聊天的時候,如果他覺得沒必要,他就會給你表現出他更忙。我的一個異性朋友就是這樣的人,他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一線城市的985高校讀的,這樣的人對於我來說就是學神一樣的存在。他平時都很忙,忙到十幾天甚至一個月都聯繫不上他,我問他到底在忙什麼?他說學業上的事。
  • 父母老了,最害怕的卻不是孤獨…
    作者 | 月月
  • 周國平:我天性不宜交際,但從不害怕孤獨
    你,害怕孤獨嗎?在這個世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善言辭,不喜歡參加任何大型聚會,對於當眾講話更是害怕,朋友很少,只希望每天能夠宅在家裡,一個人做著喜歡的事:看書、看電影、逗貓。我有個朋友,她不喜歡安靜,無論是在做什麼,總喜歡有聲音來陪伴,下班後大多是在刷抖音,她跟我說她一個人在家時,總喜歡打開電視,但是又不看,只是覺得電視裡有聲音就顯得沒那麼孤單,看書也總是看一分鐘就受不了,以至於買來的書都落滿了灰。另一種人則屬於主動孤獨,他們以獨處為享受,不喜歡交際,比如周國平就是這樣。
  • 不要害怕孤獨,要對熱愛不遺餘力
    我刷著微博,無意之間看到張嘉佳發微博說:「不要害怕孤獨,要對熱愛不遺餘力。」我想對於孤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沒有陪伴孤身一人是孤獨,身處人群為別人所不理解也是孤獨。重要的是在孤獨的過程中你是否還熱愛你所堅持的東西。1、在高中的時候,我上的是全市最差的高中,到了那個學校就註定了和大學沒有緣分,很多人都隨波逐流的玩耍無所事事,可是W卻一直在堅持學習。
  • 社交恐懼症,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如何戰勝它
    他們用虛擬社交緩解社交恐懼,由此產生了一種現象:線上熱鬧非凡,下線安靜孤獨。網上的社交真的能緩解線下的社交恐懼嗎?個人覺得不僅不能緩解社交恐懼,反而會加社交恐懼,更加依賴虛擬社交。比如釣魚時,有些人害怕蚯蚓,不敢用蚯蚓當餌。選擇用魚料替代蚯蚓當餌。再也不會使用蚯蚓當餌了。
  • 害怕孤獨卻總是孤身一人的星座
    文/小柒來啦 孤獨是每個人都會遭遇的時候,有的人雖然看上去身邊有很多人在陪伴,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孤獨的,而有的人身邊沒有什麼朋友的陪伴,但是他們的內心卻很充實。
  • 我不害怕孤獨,但我不能沒有你
    前段時間,我無意中看到過這樣一條微博,上面寫到:「我不害怕孤獨,但我不能沒有你」。或許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只是覺得很有哲理,但是,對我而言,卻感同身受!那是一個我永遠都忘不了的夏天。我和你,因為一起發傳單,最終在一起。
  • 孤獨的你,為什麼害怕與他人「近距離接觸」?請離開舒適區
    在外人看來,他們就好像鹿一樣,總是小心翼翼,但不曉得他們在害怕什麼,當試探著靠近他們時,稍有風吹草動他們便驚慌躲閃。這也是六型人格最顯著的特徵。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六型人格的影子。比如說,我們進入到了一部擁擠的電梯裡,這時候我們會感到不舒服,想趕緊逃離。
  • 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踏出第一步!
    「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踏出第一步」,這是《綠皮書》中託尼對博士說的一句話,也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臺詞。即使是像我這樣僅僅只聽說過美國有過一段極度其實黑人的歷史,也能從電影中感受到這個時期的歧視有多的匪夷所思。
  • 偽單身主義者真孤獨?其實只是害怕感情的失敗
    偽單身主義者真孤獨?其實只是害怕感情的失敗前一段時間,蔣勁夫家暴的新聞一出來,我們的辦公室炸了。連一向自稱是單身主義的一群人都加入了討論。男的說:我要是有這樣的老婆,哪裡會捨得打她,何況還打的這麼狠。到了晚上孤身一人,卻又哭死在撫慰孤獨的文章裡。其實這些都是假單身真孤獨。他們在害怕,一邊害怕著自己越來越老,一邊發愁著另一半遲遲未到。他們面對的壓力很大,父母朋友同事甚至於社會。回家相親慢慢已經變成一種段子了,但是他們在笑的同時,心裡應該也會略過一絲悲哀吧。朋友一個個結婚,看都看麻木了,當結婚的朋友開始抱怨婚後種種矛盾,他們就沾沾自喜,我單身是多麼明智。
  • 不愛也不放手的星座,不是因為捨不得,而是害怕孤獨
    在愛情中,有些人不愛就會馬上放手,就算再不舍,也不會有所猶豫,而有些人不愛也會佔著不分手,其實,他們對這段感情已經沒有什麼眷戀了,倒不是因為捨不得而下不了放手的決心,而是害怕分手後獨自一人,他們無法忍受孤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不愛也不放手的星座,不是因為捨不得,而是害怕孤獨。
  • 我不害怕孤獨,因為已經習慣了孤獨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誰在我身邊,而是我懂你這三個字,我不害怕孤獨,因為慢慢的就習慣了孤獨。懷孕的時候一個人在家,因為嫁得遠誰也不認識,我只能一個人孤獨著,生完孩子我一個人帶,他在另一個臥室玩電腦到深夜,哄了小寶睡覺,等孩子都搞定了,熱下飯,默默的吃掉,一天的事情結束,看看手機八卦,陪小寶睡覺,不去關注孩子爸的任何事,只當不存在,不管他說什麼,做什麼,心情都不會再起伏,只要孩子好,我就好,這樣挺好。
  • 焦慮的背後:你到底在害怕什麼?
    那人們到底都在焦慮些什麼,焦慮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那些生命中曾經的重大失落讓人害怕磨難,害怕意外,害怕分離,害怕無法生存……而恐懼的背後有一個內在語言這樣詮釋著自我:我沒有能力應對困難和變化,或者,我無法承受失落和創傷,再不然就是:我不信任我能安全度過任何的生命危機、我無法接受並冷靜面對變化和無常……而這樣的內在語言,其實是緣於我們頭腦中對於事物表面印象的固化,大多數人會對事物有個片面的「好」與「壞」的判斷,比如我們會認為升職是榮耀
  • 害怕一個人的孤獨,更怕兩個人的離別
    害怕一個人的孤獨,更怕兩個人的離別一、很喜歡下雨。喜歡站在雨裡,淋溼自己。這樣,就算哭乾眼淚,也沒人知道。四、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只要一聽到別人說永遠和一輩子時我就會想笑。五、放得下就不孤獨,站得遠些就清楚,不幻想就沒感觸,不期待就不在乎。六、想想光頭強,想想灰太狼,在想想湯姆貓,我有什麼理由不堅強。七、有生之年,一起去看看這個美麗易碎的世界。
  • 《習慣逃避》:你到底在害怕什麼?
    什麼是防禦機制呢?心理學家唐納德·梅爾澤對此有一句通俗而又簡短的解釋:「一切防禦機制,都是我們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為什麼總是逃避一些事情,也許你可以從《習慣逃避:你在害怕什麼》這本書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