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背後:你到底在害怕什麼?

2020-09-26 鹿森日記

1、 人們都在焦慮些什麼呢?


這世上,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自己的焦慮,總總不同的焦慮構成了不同煩惱的來源。


那人們到底都在焦慮些什麼,焦慮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一對空巢的老年夫妻,除了焦慮於彼此的身體素質外,還要分出心來焦慮於在異地工作的兒女,為他們擔驚受怕,一方面害怕兒女生活不如意,另一方面害怕自己身體不好,害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成為兒女的負擔……


一個大學教師焦慮於高中生的女兒學習壓力過大,導致掉頭髮嚴重,而她又無力處理女兒的焦慮——女兒的焦慮正是她多年來的價值觀傳遞造成的結果:她認為當下的世界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人若不優秀、不想方設法把別人踩在腳底下就會受欺負、就會無法爭奪到更好的資源、就無法過上相對較好的生活……她深陷對女兒身心健康的焦慮中,同時又深陷女兒將來可能無法優秀的焦慮中……


另一對父母焦慮於兒子近期的離家出走,長期以來,兒子不與父親對話,對愛控制的母親也懷有非常多的憤怒,他寧願住到同學家裡,也不願意回家,因為他在家中感受不到尊嚴、獨立和自由……


一位中考生焦慮於自己當下的成績,擔憂自己無法考上好的高中,也覺得自己非常無能,為什麼總是考不到好一點的成績?似乎一直以來的無價值感像浪潮一樣衝擊過來,即使父母一直在替她寬心也沒有用。


還有,戀人擔心因自己不夠出色而失去所愛的焦慮、打工族擔心公司裁員失去工作的焦慮……林林總總的焦慮背後,有著的是同樣的根源:不安全感引發的恐懼在作怪。


通常,人們希望自己能對周圍的一切進行掌控,希望享有一切順心如意的生活:父母愛自己、孩子能聽自己的話好好長大、工作不但輕鬆而且福利不薄、工作環境好了還想要同事們都很友善……最基本的是:自己生活得非常安全,衣食無憂、前途無憂、世界一片光明……


這是人對於現實生活的理想投射。可惜,地球並不是天堂,人們並不能生活得事事如意,當事情不能如己所願、如己所料的時候,人們就會感到安全感缺失,恐懼和焦慮頓時油然而生……


2、 焦慮背後的秘密


仔細分析,不難得知,焦慮的背後是恐懼心理作怪:我們害怕失去已有的一切,包括我們已然擁有的物質、情感、人際關係、穩定的生活狀態……失去這些,似乎會使人感覺到一種無法「活下去」的壓力和對不熟悉的未知世界的無盡想像、無盡恐懼……



這恐怕多少和我們曾經經歷過的一些生命體驗相關:那些生命中曾經的重大失落讓人害怕磨難,害怕意外,害怕分離,害怕無法生存……而恐懼的背後有一個內在語言這樣詮釋著自我:我沒有能力應對困難和變化,或者,我無法承受失落和創傷,再不然就是:我不信任我能安全度過任何的生命危機、我無法接受並冷靜面對變化和無常……


而這樣的內在語言,其實是緣於我們頭腦中對於事物表面印象的固化,大多數人會對事物有個片面的「好」與「壞」的判斷,比如我們會認為升職是榮耀、丟了工作是恥辱;孩子成績好是優秀、成績差是學渣;有固定工作是安全的,沒有固定工作是漂泊的;結婚是好事,離婚是壞事……


種種刻板的固化的教條的世界觀充斥了我們的頭腦,導致我們本能地歡迎一些事,拒絕另一些事,但事實上呢,在人生劇本的演繹中,並沒有一定的金科玉律,也並沒有固定的一定的好壞,我們對人生往往缺乏整體觀系統觀,而只是著眼於非常碎片化片段化的浮光掠影。


3、 過度固定刻板的觀念是焦慮的根源


《列子》中有一個故事,講到春秋戰國時宋國有一戶非常講仁義的人家,家裡三代都是堅持不懈地行仁義之舉。


有一次,家裡的黑牛忽然生了小白牛出來,這家的主人感到很奇怪,就去問孔子,孔子說這是吉祥的,讓他不用擔憂。結果,一年不到,他的眼睛無緣無故瞎了。不久,黑牛又生了小白牛,他便叫兒子去問孔子這事的原因,兒子說:「前次問過了,孔子說吉祥,而你卻失明了,還要去問他嗎?」


他父親答道:「聖人說的話可能先是相反的,後來才能得到驗證,這件事還不知會怎樣,再去問一問吧。」他的兒子只好又去問孔子,孔子還是認為這事「吉祥」,教其子去祭天。兒子回家覆命,父親說:「照孔子所說的去做吧。」結果,再過了一年,這家兒子的眼睛也無故瞎了。


不久楚國來攻打宋國,把整個城圍了起來,城裡的民眾斷了糧食,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而當時,要求所有的男人都要去服兵役作戰,死傷的兵非常之多,但這家人因為父子都是瞎子,便被免於服役,未上戰場。


這個故事便告訴人們,有的時候,什麼是吉祥如意、什麼是好事、壞事,並沒有一律、一定的概念,眼睛瞎了,短時間內看是件壞事,但長遠看來,卻給人生免於了更大的災難。由於我們無法預見未來,對於好事壞事的定義難免顯得有些短視而眼光短淺。


其實,有的人升職之後不幾年就被查出了貪汙,因為他有了更大的職權,有了貪的可能;有人丟了工作感到很悲哀,但是不幾年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事業發展良好;有的孩子成績很優秀,但是上大學後自殺了,有的調皮搗蛋的成績差的孩子反而在成人之後有了良好的建樹,令從前的老師同學刮目相看……


最勵志的是那些沒手沒腳的殘疾人,本來按大家的邏輯,這樣的人應該一生艱難,但無手無腳的尼克 胡哲卻活出了自己的風採,甚至影響了無數肢體健全的人去積極生活……


因此,若是稍稍具有一點理性,我們就該知道:所謂我們以為的一些看來堅固的觀點,比如所謂「弱肉強食」,並非是這個世界結結實實的存在,不然像尼克 胡哲那樣的無手無腳人,哪裡能有所謂的生存權!可是他不但連年演講鼓舞他人,而且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他的自信光輝閃耀,照亮了無數有手有腳人的內心世界。


還有的人有非常固定的「優秀」觀,認為某一種人是可以稱之為優秀的,但卻沒有看到人的生存樣態、人的品質是多樣化的,而不像有些人把優秀這個詞固定為某種刻板的概念,好像對於學生來說,好成績才是優秀;對於成人來說,有錢、有事業才算優秀,但事實上,世界不是如此單一的,人們生存的方式方法千姿百態,人生道路的呈現也是千姿百態……


所以,但凡我們多費一點腦子,多觀察一下這個世界和他人的生活,就知道,我們腦中那固定的、單一的概念是我們焦慮的根本來源,如果我們不是擁有那麼多非常固定的觀念,我們怎會如此焦慮!如果我們能夠靈活接受變化無常的人生,時時處處培養自己形成開闊的、廣大的世界觀,也許我們的煩惱和焦慮都會相應減少許多。


四、打破焦慮的首要是消除比較心理和罪惡感


當我們有了許多的標準和定義來衡量及看待自己和他人之時,我們的恐懼與焦慮也就無處不在了。



人之所以怕窮,不但是因為覺得「窮」不安全,更重要的是,人人都有一個「窮是丟臉的」這樣的觀念,即人一旦在某事上加上一種罪惡感,那件事就會尤其變得難以忍受。


從前,一些高潔的君子仕大夫,就不以「窮」為恥,因此許多仕君子遭貶或卸官以後,都面臨著生活的困窘,但他們並不以窮為恥,反而品味清貧,感受清貧,歌頌清貧。


現代人的流行世界觀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不但一些人會有「我窮我有罪」的信條,甚至大多數人還可能會有「我不優秀我有罪」、我做不好事我有罪……


總而言之,在現代人類狹窄的世界觀裡,許多罪惡感根本是自找的:被人比下去丟臉有罪,別人瞧不起自己也是自己的罪……人人都害怕自己沒有價值感和存在感,要拼命尋找東西填補和證明自己,但事實上,人如何看待自己,遠比別人如何看待他更為重要;事實上,當一個人容許自己有那麼一點不優秀、不上進、不富裕時,反而他會是更加身心健全的、甚至是更有動力積極生活的那一類人。



人人在人生旅途中都可能會面臨表面上的困境,更有意義的是,我們面對和處理困境時的方式和心態。當明白到這一點後,也許人們的焦慮感會大大減輕,不安全感其實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麼不安全,我們所焦慮的東西也常常是空花水月般的虛幻。


沒有了罪疚感的負擔,沒有了過度教條化的觀念,沒有了處處與人攀比的心理,人還有什麼可焦慮的呢?又有什麼可不安全的呢?


即使處在監獄那樣的環境中,也有人能發揮出人本來的能動性,將自己的處境演繹成一出自我磨鍊的絕佳競技場。



朱自清身患嚴重的胃潰瘍,仍拒絕美國救濟糧,終致胃穿孔亡故——在有氣節的人身上,這世上就沒有什麼所謂的「不安全」,哪怕自己死去,也守住了自己要守並該守的東西,而信念的力量可戰勝一切所謂的不安全感,可讓心百鍊成鋼,臨危不懼。

相關焦點

  • 情緒管理2(焦慮的背後是恐懼與害怕)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14天—情緒管理2(焦慮的背後是恐懼與害怕)【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聽課筆記:當今社會節奏發展很快,當人的生活節奏跟不上社會節奏時就會產生焦慮。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焦慮。為什麼會有焦慮?
  • 「販賣焦慮」這四個字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到底是什麼人在販賣焦慮也是偶然間才看到了「販賣焦慮」這個名詞,也就是那個時候,讓我想思考一下這四個字背後的藏著什麼。焦慮,大體可以理解為一種情緒,一種對未來的擔憂,一種對現狀不滿但又不知道怎麼辦的狀態,可是你知道嗎,焦慮是一種心理病症,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引起心跳過速,顫抖等生理反應,恐懼症、現實解體和人格解體等精神的反應。
  • 焦慮症狀的背後,到底在提示我們什麼 | 森田治強迫
    1每天晚上都在這裡陪伴你,這裡是最療愈人心的強迫症自愈電臺,我是心理諮詢師木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是「焦慮症狀的背後,到底在提示我們什麼」。強迫症往往來源於我們內心的焦慮,而這種焦慮的指向特別容易固著在某一個特定的方面,也就是我們所講的症狀。比如一位視線強迫的患者,因為在學習時總是要求自己不看周圍的人,可無論他怎麼努力都能無意間看到周圍的人在幹什麼。於是他總是在每次上課時緊張的不得了,導致課也上不下去。
  • 你到底在焦慮什麼?
    我搖頭,沒時間,太多事情了,焦慮得很。她反問一句,你在焦慮什麼?是啊,我在焦慮什麼?我不過是覺得事情太多,什麼都沒幹,什麼都沒個結果。 統計顯示,95%以上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經濟的高速增長,物質水平的提高確實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住得比以前寬敞,吃得比以前好,比起50、60年代,現在的生活條件不知道好多少倍,那我們還在焦慮什麼?
  • 和你分離時,娃到底在焦慮什麼?
    焦慮並不是多罕見的問題,因為大約百分之三十的人會受到焦慮的影響。你此刻閱讀這篇文章時,所處的空間或許就有一個人正充滿焦慮。你在煩惱些什麼呢?當這個人離開自己時,孩子就會產生「分離焦慮」,但他們焦慮的到底是什麼呢?
  • 《習慣逃避》:你到底在害怕什麼?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為什麼總是逃避一些事情,也許你可以從《習慣逃避:你在害怕什麼》這本書裡找到答案。《習慣逃避:你在害怕什麼》的作者是資深心理諮詢師李國翠,她是知乎大V,她寫的這本《習慣逃避:你在害怕什麼》,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認識自己,面對自己。那麼,這本書的可讀性都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強迫症來訪者,你到底在害怕什麼?|強迫症案例分享
    寫在前面:這是一個發生在諮詢室裡的故事。
  • 不要再害怕焦慮了!有研究證實,焦慮最怕你做這些事!
    你有出現過焦慮嗎?我多麼希望你的回答是「從來沒有」。但是大部分人的回答卻是「有出現過,無時無刻都在焦慮」。中學生要為各種考試而感到焦慮,退休的父母為自己子女的婚姻狀況憂心忡忡,逐漸步入到中年的你,也將陷入到中年危機帶來的焦慮……但是,有的時候,我們越是感覺到焦慮,生活就會越糟亂。平時有沒做想過,我們究竟為什麼焦慮?怎麼樣能擺脫焦慮呢?
  • 天不怕地不怕的天蠍座,到底害怕什麼?
    天蠍座最怕不安善變的愛情,善變的感情使他們不安 天蠍座最怕不安善變的愛情,這樣的愛情天蠍座寧可不要,天蠍座是很理智冷靜的星座,他們害怕激情浪漫過後什麼都沒有留下,他們害怕沒有結果的愛情。
  • 媽媽,你為什麼這麼焦慮?背後的真相是這樣的
    原來她也曾著急,焦慮,她也曾不知所措,不過幸運的是,她挺過來了。沒有想到外表大大咧咧的她內心是非常的敏感的,她害怕別人說她,指責她,更害怕自己做不好,她說她不明白,有些時候明明自己是對的,但為什麼最後導火索卻是自己?
  • 你能讀懂的神經科學:焦慮背後的故事
    編者按:焦慮是當代都市生活中的一種常態。然而我們了解焦慮的機制嗎?當我們在焦慮時,到底是什麼樣的神經迴路在工作,我們又想要些什麼?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文章裡講解了焦慮產生的兩套系統,以及分開對症的方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本文的原文作者是Scott H.
  • 別讓焦慮毀了你的人生
    無論這種焦慮是什麼,它都會永久的存在於我們身上,認識並管理焦慮,適應每一種焦慮所產生的價值,不讓焦慮毀滅生活。(1)接受焦慮是一種人的基本情緒,從焦慮情緒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手段。我常會問來訪者,如果你所焦慮的事情發生,最壞的結果是什麼。當對方把最壞的結果說出來時,其實也就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相反,還能在最壞的結果發生之前找到可以處理和解決的方法。人太容易被不確定的結果所迷惑,一旦確定,內心的秩序感恢復如初,焦慮本身變成自我的一部分。
  • 被焦慮摧殘的你,到底該如何走出焦慮的圈套?
    然而在看似瀟灑的背後,卻隱藏著實實在在的焦慮。熬夜、失眠、禿頭……頭髮一掉一大把,髮際線越來越高.....焦慮的情緒被無限放大,充斥著整個社會的角角落落。被焦慮摧殘的你,到底該如何走出焦慮的圈套!所以不用過分擔心,一起來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焦慮的情況,如果你有以下的表現,那你可能要重視了,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引發焦慮症。
  • 每個入園焦慮的小孩,內心都在害怕一件事焦慮父母需及時補上這樣一課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我都想放棄送他去幼兒園,真的太折騰了!」還有的很無奈:「孩子看起來不哭不鬧,可是三天兩頭身體生毛病,究竟是怎麼了?」「入園」這個事,一時間變成了一個「照妖鏡」,背後總能映射出各種各樣的家庭狀態,或者家庭關係問題。一般而言,孩子入園一周到一個月,入園哭鬧問題就會減少很多。
  • 情感:如果你避免引起焦慮的事情,你會教你的大腦更害怕
    你是傾向於害怕還是焦慮?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並適當地處理它。恐懼和焦慮就像綁架者一樣,俘虜你,讓你從充實,自由的生活中恢復過來。如果不加以控制,對生活的束縛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好消息是,你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來面對你的恐懼,實際上重新連接你的大腦。你可以成為一個不那麼焦慮的人。理解你的大腦如何對嚇唬你的事物作出反應,以及如何改變你的習慣行為來幫助你的大腦減少焦慮是關鍵。
  • 焦慮背後的秘密,你有快樂厭食症嗎
    生活中碰到過從焦慮到抑鬱的朋友,前期本來只是焦慮症狀,因為沒有化解這種情緒的能力,導致家人對她的焦慮特別照顧,朋友也很理解她。久而久之,她慢慢享受因焦慮而帶來的這種好處,因為她可以有理由什麼都不管,還有家人的呵護。 這就是焦慮背後隱藏的秘密利益。但當人們在次極收穫中,就更難從情緒習慣中脫離出來,因為不想下意識的錯過這種好處。 這位朋友最終也從焦慮走向了抑鬱。想要拋開次級收穫,改正情緒習慣,是需要勇氣的。
  • 是什麼使你焦慮與不安?今天一次說清楚
    近日,發表在《NeuroImage(神經影像學)》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首次確定了從恐懼演變到焦慮的腦神經相關聯繫。恐懼就是我們焦慮和不安的源頭。那麼,我們恐懼和害怕什麼呢?
  • 是什麼使你焦慮與不安?今天一次說清楚!
    近日,發表在《NeuroImage(神經影像學)》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首次確定了從恐懼演變到焦慮的腦神經相關聯繫。(來自中國生物技術網)隨著來自社會環境與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源於恐懼而導致的壓力反應,會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持續性不適,最終導致焦慮,抑鬱等情緒的產生。恐懼就是我們焦慮和不安的源頭。那麼,我們恐懼和害怕什麼呢?
  • 在這個焦慮的時代,你是如何對抗焦慮的?
    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一刻:比如你在夜深人靜時思考自己的未來,覺得很迷茫時會感到焦慮;比如你即將要在幾十人面前公開演講,你擔心自己的表現,會焦慮;再比如你要做一個重要的決定,可又不知道兩個決定到底哪個更好,你也會焦慮。
  • 兩分鐘讓你不再焦慮!不再害怕死亡
    你不是害怕死,就是不是害怕生老病死那種死,你是害怕意外死。焦慮3.從最開始的認知有小症狀,就比如你看到,有人被磚頭砸到了,然後你就會去佐證你的這個認知,你就會讓自己在這個閉環越走越深,越來越嚴重。為什麼呢?你想,你15年的學習生涯,就是最多是在家裡待一兩個月,然後突然你要待半年,你這個就模式改變了。然後在這個閉環裡就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