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北上廣深的年輕人已經和你不一樣了》
《工作多年真的沒有友情了麼》
《家庭壓力的重擔之下,年輕人該何去何從》
這些標題的文章相信大家也在某些地方都看到過,雖然文內很多描述很現實,但是看完以後就是感到滿滿的負能量,似乎生活都沒有希望了,巴不得明天太陽不升起世界末日了才好。
到底是什麼人在販賣焦慮
也是偶然間才看到了「販賣焦慮」這個名詞,也就是那個時候,讓我想思考一下這四個字背後的藏著什麼。
焦慮,大體可以理解為一種情緒,一種對未來的擔憂,一種對現狀不滿但又不知道怎麼辦的狀態,可是你知道嗎,焦慮是一種心理病症,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引起心跳過速,顫抖等生理反應,恐懼症、現實解體和人格解體等精神的反應。
把販賣和焦慮結合起來,就是專門生產那種壓抑,暴虐,悲傷的內容的人,當然不排除一部分人只是想在網絡這個互相陌生的地方宣洩自己,那另一部分人,就是帶有目的性的生產,這種人,就是跟我一樣的,寫手。
沒錯,我們的工作本質是一樣的,就是創作大眾喜歡看的內容,通過文字組裝成的武器戳中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那個地方,以期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只不過大部分人只是組裝了一根棍棒,稍微碰一下,販賣焦慮的人,則是組裝了一把利劍,能戳多深戳多深,恨不得血流不止。
販賣焦慮這種行為背後隱藏的,是巨大的利益
大概在16年吧,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接觸到自媒體這個圈子,自己搞了個網店,在家裡經營著,晚上我把電腦屏幕分成兩半,一半接單,一半給媽媽看電視劇,後來我發現媽媽不看電視了,總是在手機上滑動著,那個時候我知道我媽在看一個叫快手的軟體,上面有很多人拍短視頻,就像朋友圈裡看到的小視頻一樣,不過製作好了一些,有字幕了。
媽媽看快手看的上癮,經常一刷就是幾個小時,以前晚上很早就睡的,現在有時候比我睡得還晚,我挺好奇,這上面到底是什麼這麼好看,看了一段時間,發現就是教怎麼做菜,怎麼養花,跳廣場舞之類的東西,我更不理解我媽為什麼能看得這麼入迷了。
再後來我接觸到了自媒體這個圈子,那是17年的年底,我被驚訝到了,我得知竟然有人創立一家公司專門和那些短視頻平臺合作,招募視頻拍手,從中間抽取差價,這個比例同城能達到50%-60%之多,他們叫做MCN。
18年3月份的時候,關停了好久的微視突然宣布要復活了,於是微視開始跟MCN合作採買視頻,當時說,只要通過MCN入駐平臺,無論你視頻拍成什麼樣,只要你拍了,一條就是200塊,MCN給視頻作者80塊,當時圈子裡有個段子:「上什麼班啊,來拍微視啊,拍一個月在深圳買房了。」
再之後到18年10月份,很多MCN已經不滿足於只做內容支持了,之前的內容紅利讓MCN賺得盆滿缽豐,現在要自己轉型做自己的IP了,MCN意識到了,內容紅利馬上就要消失,自己只要做出自己的IP,帶來的利潤遠非內容支持的分成可比,於是老闆大手一揮,公司開始擴招,演員,攝像,後期,文案,策劃一應俱全。
不過自己做IP並不是那麼好做的,盤子就那麼大,大大小小的MCN多如牛毛,沒有經驗的內容團隊只能在各種方向上試,一條路沒有成效就換一條,原創不行就模仿,視頻不行就先圖文,總之就是十八般武藝全上,最後還真讓他們摸索出來了一條路,就是寫故事,寫悲傷到底的故事,故事的套路都是一樣的,「我聽同事說……」「最近好久沒聯繫的朋友突然聯繫我……」「有一次跟一個合作的很好的夥伴聊天……」,主人公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方式講述著一個個悲傷的故事,悲傷到感覺天都塌了下來。
內容團隊真的收穫到了很多粉絲,普普通通的小編在後臺宛若人生導師一樣回復著一條條留言,隨著粉絲的增長,不出所料的有很多廣告業務找了過來,以粉絲數結算,一個粉絲三分錢,一個50W份的帳號,一條廣告就是15000,而這樣的帳號,MCN有多少,數的清麼。
曾經我也很喜歡刷抖音,刷微博,不過現在當我再看到這些,看到那一條條通過收集我興趣標籤精準的推送給我的視頻,那一條條精心製作團隊運作的視頻,那一對為了粉絲扮演的父女,那個笑起來很暖心的女孩,那個街上跳舞很好看的舞團,那個野外做美食一句臺詞都沒有的小哥,我看到的不是視頻,我看到的,是視頻背後那一個個殫精竭慮的團隊,平心而論,他們挺辛苦的,但是視頻就沒有意思了,換句流行的話:「這樣的視頻沒有靈魂。」
逃不開的我們,該怎麼面對這個世界
我們是真的逃不開的人,跟人聯繫要用手機,吃飯要用手機,坐公交地鐵要用手機,打車要用手機,只要睜開眼,你就得用手機,只要用手機,那這些無孔不入的內容,怎麼樣都能想方設法讓你看到,貢獻出自己的流量,去大山裡麼,5G時代快來了,大山裡估計也沒什麼希望了。
我跟女朋友聊起這些的時候,她說,我們為什麼要逃?她是個很樂觀的人,樂觀到我有時候覺得她腦子好像有點問題,不過她這個反問,確實我回答不上,是啊,我們為什麼要逃開呢。
《追龍》裡,跛豪那句話其實挺有味道的:「生我不能控制,死我不能控制,但是這生死之間,我能控制,我能走我想要走的路。」,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販賣焦慮這件事,一棍子打死總是不理智的,做自媒體的要賺錢養家,販賣焦慮者的背後,是跟文中一樣的壓力。
或者更多的,是對這個人生看淡一些,這世上,有人活的好,有人活的差,總不能看見比人過得比自己好就否定了自己的一切吧,更多的,是要問問自己,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想要什麼都可以,甚至可以是,我想要錢,我想要房子,我想要環遊世界這種直白的東西,沒問題,人都有想要的東西,也有人想要自由,想要種豆南山下,想要輕輕鬆鬆,沒問題,這是個人的選擇,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你這樣不對。
問明白想要的東西,就去做就好了,現在缺什麼,就去找,就去搞,就去想方設法弄來,周圍的人不理解,那就去說服他們,就去大聲的告訴他們,我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我有權力,選擇我自己的人生。
什麼焦慮不焦慮的,我想要,所以我去做了,這就是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