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狀的背後,到底在提示我們什麼 | 森田治強迫

2020-11-07 強迫症諮詢師木木

1

每天晚上都在這裡陪伴你,這裡是最療愈人心的強迫症自愈電臺,我是心理諮詢師木木。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是「焦慮症狀的背後,到底在提示我們什麼」。

強迫症往往來源於我們內心的焦慮,而這種焦慮的指向特別容易固著在某一個特定的方面,也就是我們所講的症狀。

比如一位視線強迫的患者,因為在學習時總是要求自己不看周圍的人,可無論他怎麼努力都能無意間看到周圍的人在幹什麼。

於是他總是在每次上課時緊張的不得了,導致課也上不下去。



朋友們可能並不理解,為什麼這個人會患上這樣的症狀呢?這跟他的學習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這背後的原因還是這位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導致的。

因為給自己設定較高的目標,而擔心自己無法達到,內心自然產生了焦慮。

典型的焦慮是所謂的漂浮焦慮或無名焦慮。實際上,明確地把自己的心情描述為沒有對象和內容的恐懼,這種病人很少見。

這是由於人們不能容忍自己的心情或者痛苦沒有對象和內容,他們必須給自己提供某種內容。

這樣一來,焦慮便附著在各種偶然事件上,似乎有了現實的內容。


2

所以,這位學生學習壓力越大,他擔心的事情就會越困擾自己,症狀也就會越發地加重,影響自己的學習。


焦慮了,恐懼了,也別急著消滅這些情緒,而是先反思下最近這段時間自己的精神狀態是否是在逼自己完成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或者承擔了本不該屬於自己的那份壓力。


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生的欲望越強大,死的恐懼也就越強烈」。



如果找到了內在的原因,這個時候應該適當地調整自己的預期,降低自己的標準,可以緩解自己的焦慮和強迫症狀。

同時,對於強迫症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效率的情況,也應該選擇忍受這種痛苦感,繼續堅持做該做的事。

而不是和自己這些固著的症狀對抗,那樣只能使自己越發地陷入其中,強化症狀和壞情緒。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森田療法」可以治癒強迫症 |森田治強迫
    今天要跟大家探討的話題是「為什麼是森田療法?」強迫症有多頑固,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甚至有的朋友已經因此而放棄了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把自己封閉在了陰暗狹小的空間裡,想:「乾脆孤獨終老算了。」強迫症患者往往還不被周圍的親人和朋友理解,他們要麼就說「強迫症患者是神經病」,要麼就是不理解到底這種痛苦是什麼,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助患者。
  • 強迫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 森田治強迫
    大家都知道,我本人一直倡導治療強迫症的療法是森田療法。要學會森田療法,運用森田療法,通過學習和實踐作者原著來達到這個目的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所以從本篇文章開始,我將為大家系統介紹和解讀森田正馬先生的三部原著,通過知識點的講解分析,使大家能更好地去理解理論和實踐理論。今天要從第一本著作《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精神生活的康復》這本書講起。首先,我們要弄清的問題是——強迫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 克服強迫洗滌的關鍵是什麼 | 森田治強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婷婷變得喜歡呆在廁所裡不停地洗東西,而且洗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家裡的水費日益見長,這可愁壞了婷婷媽媽。她仔細觀察了一下婷婷的洗滌行為,才驚訝地發現,婷婷過度洗滌的行為已經達到了病態。一天,婷婷的背包沾上了油漬,於是就拿到廁所的水池裡清洗。由於是廁所的水池,婷婷覺得有點兒髒。
  • 「我這樣到底是不是強迫症?」| 森田治強迫
    但是客觀上講,都無法稱為真正的強迫症,反倒是他們在追問,不斷地去追問這個到底是不是強迫症,心裡的那種焦慮和擔心更像是強迫症。其實,強迫症的核心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就是內心的衝突。如果我只是做了,而不會為某件事去懊惱後悔,那麼這根本就不會演變為強迫。我們試想一下,醫生做手術前也要洗很多遍手,他們為什麼沒有變成強迫症?因為他們不會產生心理衝突和矛盾,這是和強迫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而強迫症病人恰恰會思考為什麼我會洗那麼多遍手?
  • 我這樣到底是不是強迫症 | 森田治強迫
    1我經常在貼吧裡看到一些朋友問:「我這種行為到底算不算是強迫症呢?什麼樣的行為才能確認就是呢?」其實,我仔細看了這些朋友的留言,大多像是有反覆檢查門窗啊,反覆去思考一件事情,還有就是怕髒等等。但是客觀上講,都無法稱為真正的強迫症,反倒是他們在不斷地去追問:「這個到底是不是強迫症?」
  • 走出強迫抑鬱,森田療法5句話不得不知
    森田正馬先生用自己的經歷總結出一套實用且非常容易理解的方法「森田療法」幫助無數人走出神經症,為了探討森田療法的有效性,我國一家機構對森田療法治癒率做過一次統計,統計中63位患者進行採樣(強迫23例,焦慮18例,
  • 強迫症:本我和超我的衝突,森田療法幫你減輕痛苦
    有些事情不去做,就像有什麼事沒有完成,渾身都難受,坐立不安。強迫症最典型的特點就是伴隨焦慮、抑鬱、恐懼、狂躁等現象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就是患者大腦中產生的沒有用處卻不可自拔的想法。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認為強迫症是由於患者的防禦機制不能處理強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慮,當本我的情慾和攻擊本能與超我的自我控制和調節發生矛盾時,自我如果不能用理性機制來調節它們的衝突以及由衝突所引起的焦慮時,就會出現強迫症狀。這個有點難理解,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 要想擺脫強迫症,就必須懂得這個道理 | 森田治強迫
    如果說必須要找一個形容強迫症痛苦的例子的話,我認為「左手掰右手」的例子是最合適不過了。我們試想一個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掰手腕,到底哪只手贏了會對自己有利呢?其實哪只手贏了都對於手的主人沒什麼好處,僅僅是自娛自樂罷了,這裡面損耗最大的是主人自己。
  • 一例強迫症康復者對森田療法的深層理解(建議收藏)
    你不是什麼病人,你只是一個普通人!放下頭腦中一切虛構的東西,行動起來,做當下該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漸漸恢復好轉起來。8. 接納自己的強迫症狀,因為大部分的強迫症患者往往都具備一個相同點:缺乏安全感!如果把「強迫症」當做一個人,當作一個你想千方百計擺脫而又擺脫不了的人。
  • 強迫症的不治而治
    強迫症的不治而治,或稱放棄治療。我們這裡講的是不是要放棄治療呢?是這裡的不治是針對症狀,就是我們之前講的強迫。不治的是這個,就是不安的觀念和伴隨的焦慮情緒,順其自然,也是順的這部分自然。所以說,強迫症到底需不需要治療?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強迫症肯定是需要治療的。我們要明白,不去消除症狀,不去對抗。所以這個這裡面的不治呢,是這個意思。而不是說我們就不治療強迫症了。
  • 怎麼應對焦慮與強迫症
    想要戰勝強迫症,克服焦慮這一關是非常關鍵的,森田療法講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意思是說當焦慮來的時候,我們不去管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那麼這些焦慮自然就會在我們做事情的過程中消失。道理很簡單,但很多患者朋友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常常是舉步為艱的。這裡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的阻礙,一是不明白為什麼不去管焦慮,焦慮就會自然消失。
  • 強迫症是什麼 出現這些現象要謹防強迫症
    強迫症是什麼?很多的人在做事情的事情都會有強迫症但是不影響生活,但是有些人的強迫症已經是非常的嚴重。強迫症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困擾。到底什麼是強迫症呢?強迫症的表現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強迫症吧。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來源於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近年來統計數據提示強迫症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有研究顯示普通人群中強迫症的終身患病率為1%~2%,約2/3的患者在25歲前發病。
  • 強迫症的為所當為與化解
    就像有的強迫症的朋友說,我一直都在生活,都在做事,但還是沒有走出來。這就說明一個他可能做那些事,還是為了治病,這就是森田講的精神交互作用,其實始終是在強化他的那些強迫觀念。可能他也沒帶著擺脫強迫的目的,因為畢竟上學工作,都還是有很多事情或者壓力。
  • 【森田療法】青少年強迫症成因及主要表現
    強迫表現主要有:    1、思維強迫,對一些問題反覆糾結,循環思考,有些是對過去經歷的事情反覆回憶,有些是對將來未發生的事情反覆預演,強迫思維伴隨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循環出現,越是考試等重要事件臨近,強迫思維越是發作頻繁。
  • 強迫症治療
    患者明明知道自己反覆在做或想的事毫無意義,卻停不下來,控制不了,而且越要控制,就越會感到焦慮、痛苦。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職場壓力的不斷增加,強迫症的發病率愈來愈高。發病的人群也涉及各類人群,強迫症的影響愈發明顯。強迫症的表現多樣,但按照其症狀的形式,一般分強迫觀念、強迫行為、強迫意向和強迫情緒四類。
  • 順應自己的情緒情感 | 森田治強迫
    這種焦慮的感受讓他想起高中的那段時光,很害怕自己又陷入到當年的那種狀態中去,所以想盡各種辦法企圖消除焦慮情緒,企圖從焦慮的狀態中走出來。因為無暇顧及生活裡其他的事,無暇去關注那些美好的事物,生活越來越單調、緊張,最終發展成了抑鬱。
  • 強迫症的若干問題
    強迫症的治療包括:森田療法、認知療法等。焦慮是這組障礙中的核心表現,但強迫觀念與強迫行為較其他焦慮障礙,有特徵性表現。如較廣泛性焦慮,強迫症狀有明確的內容;較社交恐懼症,強迫者並不迴避,而是始終面對。內容和面對在強迫症的運行機制上起到了作用。
  • 從一個作家啼笑皆非的日常生活,自檢我們有沒有強迫症
    直到後來,我接觸到了精神心理學,我才知道她那是強迫症。強迫症歸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會產生極大的困擾,嚴重者甚至會失去自我生活的能力。期間,患者雖然極力抵抗自己毫無意義的重複行為,但在抵抗之中帶來的卻是無窮無盡的痛苦和焦慮。
  • 2020年鄭老師開年強迫症社交恐懼焦慮 方向認知衝突心理講座
    這是強迫症經常犯的一個誤區。還有一些背後的認知系統和信念系統的偏差,最常見的,比如像過度完美主義。普通人身上也有的東西,他們可能就認為是不正常的。可能就會覺得別人沒有,只有他有。總是想把它趕盡殺絕。總是想等這個毛病好了再去生活。其實沒有那一天的,所以要破除背後的完美主義。對症狀對這些重新認識。修正錯誤的信念系統和認知系統。這個才是康復非常重要的一點。
  • 不要沒事說自己強迫症,真正的強迫症越想擺脫越痛苦
    文/老K只要說到強迫症,很多人可能就會聯想到自己要把書籍擺放整齊,床上不能有雜物等等。但真正的強迫症卻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且非常痛苦。什麼是強迫症?作為心理學來看,有強迫的人多數是完美主義,並且早年有過心理創傷,強迫的本質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是為了防禦焦慮。但錯誤的運用這樣的強迫來緩解焦慮只是低級的防禦,成人之後不僅不能幫助自己解決焦慮,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如何緩解強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