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分鐘讓你不再焦慮!不再害怕死亡

2020-08-28 boycott77

1. 你不是害怕死,就是不是害怕生老病死那種死,你是害怕意外死。


焦慮


3. 畫一個圈,上面是生理,右邊是認知,下面是情緒,左邊是行為。從最開始的認知有小症狀,就比如你看到,有人被磚頭砸到了,然後你就會去佐證你的這個認知,你就會讓自己在這個閉環越走越深,越來越嚴重。為什麼呢?你想,你15年的學習生涯,就是最多是在家裡待一兩個月,然後突然你要待半年,你這個就模式改變了。然後在這個閉環裡就出不去了。比如以前你胸悶一下,你可能就會想,我跑了步,我胸悶了,然後這個事就過了,然後突然有一天你發現這個時間持續了挺久,你就去看,啊,我是不是得病了呀,是不是肺上有毛病,然後就越想越嚴重,然後閉環越滾越大,就以為自己是不是得肺炎了。這個時候,你必須要想辦法藉助外力來打破這個閉環,讓這個閉環越滾越小,然後就會逐漸好起來,而剛才講的四個(生理認知情緒行為)任意一個減弱,都會讓其他的減弱,你要找到適合你自己的辦法,做你自己的諮詢師。

4. 問題在於這個認知的災難化,你要想改變這個,就可以從你的行為,你最開始,高考的時候,那個時候因為來了成都,出去旅行就得到了改變。現在你每天定點的出去走動,也讓你的症狀有所改善,說明目前看來行為改變對你是有幫助的,你以後再碰到你就會知道該怎麼弄了,就不會再手足無措這些了。

5. 你害怕意外這個是因為抓不住結果。其實害怕的本質就是,你掌控不了它,就會對未知的一種害怕。你不怕考試,是因為你知道你這麼做,你肯定能拿個80或者你自己滿意的分數。(其實考試同樣也是未知的東西,你不害怕,就是你知道你能掌握它)那麼對於意外也同樣可以採取這種方式。你知道你肯定不會發生的,所以你就不害怕,你掌握的住這個結果,你就不會害怕了。

6. 脫敏會讓你麻木,對於死亡麻木,然後就沒有感覺,就不再會想它了嘛,就像你排斥抗拒這個想法,其實就是再反向的增強這個想法的意識,其實你越排斥,你就越會這麼想。每件事都如此。

7. 擔心害怕跟童年的創傷一定是有關係的,你小時候就擔心什麼,然後沒發生,但是留在了你的潛意識中,然後在某個特定的節點就會顯露出來,有的諮詢師會帶你回到過去去治癒那段創傷,然後就會改善你的現在,其實就是治療根本。

8. 可以定點健個身或者跑個步,或者做個兼職什麼的,改變一下自己。

9. 每個人都有不好的情緒,這是很正常的,而只有影響你的社會能力(和人交往,交談,正常生活)才需要做心理諮詢。

10.做自己的諮詢師,指的是,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懂自己,你自己和自己過了20多年,而之所以要去諮詢,就是因為諮詢師他懂得一些理論的知識,然後你主動的去學到這些知識後,你就會更懂自己,更加知道怎麼去治療調控自己。

11.一個人生理健康可以通過提高身體免疫力來調養,而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增加心理能量來調養,所謂心理能量,指的就是,當你在路上遇到一個坑一個坎,你知道你可以跳過去,你可以邁過去,甚至可以拿個杆飛過去,當你面對困難時,你可以勇敢的去面對,你有信心與能力去面對。人生上的困難也是如此(e.p.當你想到一些事情災難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就會知道,啊,原來是自己誇大災難,把問題災難化,事情遠沒有這麼糟糕,你就會知道怎麼樣去認識,然後去調解)這!就是心理能量!

相關焦點

  • 外媒深度解析5種噩夢含義 讓你不再害怕做夢
    【環球網綜合報導】在一天的疲勞之後,只想要睡上美美的一覺,可是卻做了一個又一個噩夢,因為害怕你再也不敢閉上眼睛……美國雜誌《時尚》深度解析,讓你從此正確看待噩夢,不再害怕!1 失足你一定有因夢到自己從高處墜落而驚醒的時候,事實上,這種「失重感」並不能算上是噩夢,只是人體肌肉的不自主反應。雖然這種噩夢很常見,但是沒有人能決定晚上會夢到什麼。通常來說,晚上睡眠的好壞與你的狀態相關:壓力、咖啡因、藥物、激素等都是影響你睡眠的因素。2 考試你是否會夢到馬上考試卻沒有複習、上課遲到?
  • 心理學家:焦慮不要怕,牢記這5種方法,焦慮將不再困擾你
    你的焦慮讓你過分痛苦了,那就試著用以下的5種方法,將焦慮轉化為動力,讓它推動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很多人認為,焦慮已經是既抑鬱之後,又一遍布人們生活的心理感冒。焦慮的可怕源於它的無影無蹤,它好像隨時都圍繞在我們的周邊,會因為發生在身邊的某些事,某個心理變化,而爆發出來。
  • 不再害怕失敗
    我覺得我,從前是多麼害怕失敗,現在,我覺得失敗一點都不可怕了。人生經歷的失敗太多了。從前沒考上好學校是失敗,婚姻受挫是失敗,做生意虧了本是失敗,夫妻相處不好是失敗……老實說,回首過往,我真的沒成功過。我只是成功地把生活過得一塌糊塗了……今天我不再害怕失敗,不是我今天已經成功了。失敗的壓力何曾離開過我們呢!
  • 【心理健康】心理學家:焦慮不要怕,牢記這5種方法,焦慮將不再困擾你
    你的焦慮讓你過分痛苦了,那就試著用以下的5種方法,將焦慮轉化為動力,讓它推動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很多人認為,焦慮已經是既抑鬱之後,又一遍布人們生活的心理感冒。為了讓大家能夠有效緩解焦慮帶來的痛苦,不再害怕焦慮心理,知名心理學家總結了5種戰勝焦慮的方法,幫助大家阻止焦慮帶來的困擾:
  • 5種方法讓我們不再焦慮
    焦慮是繼抑鬱之後,又一遍布人們的心理感冒,焦慮的可怕就在於它看不見摸不著,好像隨時都縈繞在我們周邊,會因為身邊發生某些事,某個心理變化,某個人的出現而爆發出來。經過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焦慮代表著我們的在乎,因為在乎才會觸動到我們焦慮的神經,我們才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內心最在乎的是什麼。雖然焦慮是唯一能夠幫我們判斷自己是否在乎什麼,但是焦慮的會給人帶來很多痛苦。
  • 孩子做事魯莽,也許是焦慮作祟,這三招可以讓孩子不再焦慮
    >還有一類孩子之所以做事魯莽,就是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害怕失敗了。但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疑惑,該怎樣才能夠讓孩子做事的時候不再焦慮呢?其實方式也是非常簡單的。如何讓孩子做事不再焦慮3.讓孩子有紮實的基本功還有一種方式也可以使得孩子在做事的時候不再變得焦慮
  • 呆萌醫生出診記,讓孩子不再害怕「白大褂」,不再害怕打針吃藥
    安東醫生是給動物們看病的醫生,他的溫柔、耐心和善良讓孩子們在忍俊不禁中減輕對打針吃藥的牴觸感,讓孩子了解醫生是在幫助生病的人,並不是可怕的存在,讓孩子不再害怕「白大褂」。可愛的動物形象和憨態可掬、親切暖人的安東醫生,讓孩子不再討厭看病的場面,反而是興趣盎然。家長順勢引導孩子,我們也要像這些小動物們一樣,生病了就勇敢地去看醫生,不再害怕打針吃藥。
  • 了解了「恐懼」,你將不再害怕
    我在害怕什麼?我為什麼要害怕?我該怎麼做才能不恐懼?去洞察它,去了解它,你才不會害怕它。你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是不是這樣子的?什麼是恐懼?恐懼是一種情緒,一種能量,是我們在面對潛在/正在發生的危險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應激反應。恐懼是如何產生的?
  • 我為什麼不再焦慮了——會思考、通透了
    根源在於自己太經常焦慮,杞人憂天過多,尤其很多焦慮壓根是無須有的焦慮,比如早上上班時走在路上,我可能記不清楚我有沒有反鎖門,我一定會返回去查看;去銀行取錢,我其實很仔細的把卡收好放進包裡,但我一定還會在半路再去查看一下;看到同事,很容易在大腦中默默的自然而然的評頭論足一番,看到同事獲得獎項,內心總會慌亂,莫名的焦慮。焦慮的狀態很不好,心無法平和,無法理性思考和平靜工作。
  • 孩子的死亡焦慮來自分離焦慮
    線上「團體諮詢」教育小組--精華知識點節選(二)我害怕媽媽死掉。關鍵詞:死亡焦慮 分離焦慮當孩子內心開始對死亡感到焦慮,會對媽媽說:「你會死嗎?」「你死掉會不會忘了我?」,這類對死亡焦慮的話經常會掛在嘴邊反覆的問,行為舉止可能更黏人了。這個現象說明孩子開始長大了,因為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在五歲之前,他是沒有對死亡的概念的,他內心最擔憂的是跟媽媽分開,這個叫做「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嬰兒跟母親之間會產生的焦慮體驗。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哭鬧,或是不安。
  • 死亡焦慮的8種健康應對技巧
    但是,有時通常的應對方法會造成生存焦慮,並從我們的生活質量中竊取。為了保持心理上的安寧,有必要建立一個焦慮緩衝系統以防止死亡焦慮(Routledge&Vess,2019; Juhl,2019)。 1.創造意義。
  • 害怕失敗的人,一定要讀一下泰戈爾的語錄,會讓你不再害怕失敗!
    不害怕失敗的人,恐怕是家裡有餘錢,或是富二代,那創業起來,失敗了,也無所謂,還可以重頭再來。對於家裡沒有餘錢,靠借貸創業的人,誰不怕失敗呢?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會問了,是什麼樣的語錄,會讓一個人讀完後不再害怕失敗呢?在沒有讀泰戈爾的語錄前,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這樣一句鼓勵的話,「失敗是成功之母。」
  • 濟群法師:人類為何害怕死亡 學佛讓你不再迷惘
    人們之所以害怕死亡,原因就是將這個身體當作是我,以為身體敗壞就意味著「我」的毀滅。其實,色身只是生命延續過程中的一個朝不保夕的片斷,一種不斷改變的形式,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從哲學定義來說,「我」代表著生命的本質,是永恆且不可分割的。但身體只是由眾多元素構成,剎那剎那處於新陳代謝中,處於發展變化中。
  • 每天10分鐘,CNN聽讀營,讓你不再缺素材!
    也許你:對枯燥的英語學習不太感興趣?!聽力、口語練習起來好累?!寫作的時候腦海裡一點素材都沒有?!如果你經常有以上OS,那麼……歡迎來到火箭「CNN聽讀營」!我們將採用CNN10和The Daily Show的視頻素材,讓你在歡聲笑語中學到點什麼!
  • 孩子厭學在家我不再焦慮:與其整天害怕擔憂,不如真實去接納
    一個偶然的機會,這位媽媽認識了親子溝通教練:壹心大哥,並毅然加入他主導的『親子溝通學習圈』努力學習好奇對話技術,不斷嘗試運用,屢次溝通受阻,一次次失望後,媽媽的內在自我反而更加堅強,愈加平靜,不再時常有以前縈繞心頭的害怕、焦慮、自責的感覺!
  • 「快到預產期了,我好焦慮啊」,了解這些分娩知識,讓你不再害怕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眼看著肚子一點點變大,預產期一天天臨近,媽媽們對那一天的到來是又期待又害怕。都說未知的才是恐懼的。今天,就帶準媽媽了解分娩全過程,提前做好心理預期,緩解焦慮,幫準媽媽建立自信,順利度過分娩。分娩前的徵兆有哪些?● 破水破水,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羊水破了」。
  • 7分鐘鍛鍊APP讓你不再逃避運動
    首頁 > 產品 > 關鍵詞 > 健身最新資訊 > 正文 7分鐘鍛鍊APP讓你不再逃避運動
  • 總是焦慮怎麼辦?做到這三點,保證你不再焦慮
    五分鐘法則雖然這條建議已經被人講過一千遍了,但我還是想拿出來強調第一千零一遍。因為這個方法,實在太太太太重要了!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要想一想,我們為什麼會焦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在前一天給自己制定了套相當完整的明日計劃,什麼「早上六點起床」,「背單詞半小時」,「早飯後學習視頻剪輯兩小時」,「下午健身一小時」,「健身之後寫作兩小時」balabala.....總之就是滿滿當當的。
  • 「終於鼓起勇氣,不再害怕回家」
    1994年7月2日,父親張國恆在幫鄰居農活時,因引水灌溉糾紛,被同村人張某樊用殺豬刀捅傷休剋死亡,當時尚未成年的張某樊翌日潛逃外地,銷聲匿跡。慘案發生後,家裡熱鬧不再。張玲麗的母親在1996年返家途中遇車禍身亡。後來,張玲麗和姐姐張阿麗決定「接棒」為父追兇,輾轉廣東、新疆、江西等十多地,邊做民工擺地攤發傳單,邊尋找張某樊的下落。
  • 《習慣陷阱》:4個步驟,讓你不再害怕,過上你想要的人生
    當你長大成人時,看到同事們都在發言,你只是在一旁傾聽。當同事問:「你剛才為什麼不發表看法?」你回答:「我怕自己說錯話。」就這樣,你因為害怕,錯過了很多機會。事後想起,你也曾後悔,可是你又無能為力,就這樣繼續生活著。那你有沒有想過,當下一次遇到害怕的事情,不再掉入害怕的陷阱,讓自己鼓起勇氣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