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恐懼」,你將不再害怕

2020-09-24 公羽日月

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恐懼」。

說起恐懼,我相信肯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真是一種糟糕的感覺,如影隨形,我們都想逃避它,卻怎麼也沒辦法「消除」它,鬱悶。

我剛剛用了「逃避」和「消除」這兩個詞,這就是我們面對恐懼時,絕大多數人心中所想的,因為逃避恐懼是我們人類最強烈的本能之一,我們都曾不斷嘗試想把「恐懼」去消除掉,去控制住。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你需要有這個認知:恐懼是無法被消除的,你也不要嘗試去控制你的恐懼,因為恐懼同樣無法被控制。

那你該怎麼做呢?

我給你的方法是:你只能去「了解」它。在此,「了解」是關鍵詞,只有了解了,才能給你帶來改變。

恐懼

為什麼恐懼沒辦法「消除」和「控制」?因為恐懼本身包含了能量,而能量是無法被消除的,它只能改變形態,換一種形式存在。這一點你必須知道,否則你常常會做錯事情。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或印象?當你恐懼的時候,你自身會產生一種非常大的能量,這種能量和憤怒時候產生的是一樣的。

舉例1:

夜跑,你感覺有個人一直在跟著你,你感到了恐懼,想把他甩開,這時的你可以跑得非常快,而且這段過程你還感覺不到累,這在平時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就是恐懼給你帶來的能量。

同樣,回想一下,憤怒是不是也一樣,當你憤怒的時候,你敢對任何人大喊大叫,敢做一些你平時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這就是憤怒給你帶來的能量。

恐懼和憤怒是同一種能量的兩面。憤怒是帶有侵略性的能量,憤怒時你會感到自己充滿能量,氣場強大;恐懼是非侵略性的能量,恐懼時其實你同樣充滿能量,只是因為此時的你氣場非常微弱,被你忽略而已。恐懼是負面狀態的憤怒,憤怒是正面狀態的恐懼。

憤怒

不要嘗試去「消除」恐懼,你越想這麼做,你越容易把事情搞複雜,你只需要去了解恐懼,恐懼是什麼?它如何產生的?我在害怕什麼?我為什麼要害怕?我該怎麼做才能不恐懼?去洞察它,去了解它,你才不會害怕它。

你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是不是這樣子的?

什麼是恐懼?

恐懼是一種情緒,一種能量,是我們在面對潛在/正在發生的危險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應激反應。

恐懼是如何產生的?

  • 恐懼產生於「自己對危險的聯想」,恐懼並不真正存在,它只存在於你的想像之中。(比如:恐高)
  • 欲望產生恐懼。(比如:貪汙)

未知和無法掌控也會帶來恐懼(比如:怕黑,裁員)。不熟悉、不熟練也會產生恐懼(比如:臨時上臺演講)。但如果你仔細體會一下,基本都能歸屬到想像和欲望之中。

舉例2:

你乘坐飛機,飛行過程中,飛機遇到氣流就會出現顛簸,此時你很容易就會產生恐懼,大腦中出現的就是飛機墜毀的景象,越想越怕,不自覺就會繃緊身子,雙手緊緊抓住座椅,不出意外,還會出一身冷汗。

此時的你是不是想像了一場空難,你對「生」的「欲望」讓你產生了無比的恐懼。

以前的我自己就是這樣子的,後來我就自己去「了解」飛機,「了解」飛行的相關知識,也和「飛行員」、「空姐」請教,慢慢「了解」到飛機飛行事實上是非常非常安全的,「顛簸」也是非常正常的,完全不用感到恐懼,記得那個飛行員跟我說過這麼一句話:「你在去飛機場的路上比乘坐飛機危險多了,那時候你會恐懼嗎?」

現在的我,已經能夠坦然乘坐飛機,坦然接受顛簸了。

舉例3:

有的人特別不喜歡狗,害怕與狗接觸,當你走在路上時,如果路邊突然出現一條惡狗朝你大聲吼叫,你一定會感到非常「恐懼」的,害怕它撲上來咬你一口,就忍不住趕緊跑,遠離這條惡狗。

是不是這時候你想像了一個被惡狗「咬傷」後的場景,想到血淋淋的傷口,想到狂犬病,想到要去打狂犬疫苗,你對「安全、健康」的「欲望」讓你產生了無比的恐懼。

以前的我自己也是這樣子的,後來我就去「了解」和學習「路遇惡狗要咬人,如何自救?」以備未來遇上同樣場景,我能夠正確應對,順利脫險。

現在的我,想到這樣的場景,心中已經不再害怕,因為我知道如果遇上,我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去對付它,確保自己的安全。

你也要知道,恐懼並非都是不好的,適當的恐懼可以幫助你趨利避害,因為恐懼,你會更加謹慎,從而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舉例4:

國慶節快到了,你計劃帶家人去自駕遊,考慮到國慶假期人多、車多、路程遙遠,你會擔心自己或者別人由於長時間堵車導致疲勞駕駛,車禍風險會顯著提高,為降低出行風險,你決定更改交通方式「自駕遊」→「高鐵+當地租車」。

但如果你會對平常人都不怕的事物感到恐懼,而且恐懼體驗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都遠遠超出正常可接受的範圍時,則會給你帶來困擾。此時,我給你們的建議是:

  1. 理解恐懼概念,清楚恐懼是如何產生的。
  2. 梳理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讓你感到「恐懼」的事項,請把它們記錄下來,保存為「恐懼清單」。
  3. 把經常困擾你的,或你不想要的「恐懼」項標出來。
  4. 通過學習和找專業人員諮詢,「了解」你的恐懼項,消除你的未知,嘗試去練習和熟悉它,減少心中的欲望,不要再去無中生有的想像它。

最後,我再強調一下,恐懼是不會被消除的,也不會無緣無故消失的,如果憑你自己的現實情況確實無法克服,還有一招可以用,那就是「底線思維」:

  • 思考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 當最壞結果發生時,你能接受嗎?你的應對措施是什麼?從心理和應對方案兩方面都提前準備好。

然後,你就一切正常,向更好方向全力以赴去努力,去改變,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樣的話,你就不用再害怕了,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了,結果一定比你預想最壞的要好,相信我。

底線思維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有時你會莫名其妙的害怕,其實那是恐懼心理在作怪
    許多時候,也不知道為了什麼就會有莫名其妙的害怕,有時我們在人多的場合就會感覺到不安全,對很簡單的事情也很難作出選擇,擔心和異性接觸,彼此都是相愛,但到後來卻是給對方造成傷害,其實這些正是恐懼在我們內心作怪,恐懼它源自我們每個人的童年,可又控制著我們的現在,生活和工作等方面都能出現這些陰影,的確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 有社交恐懼,緊張害怕,可以進來了解一下
    如果你有社交恐懼,緊張害怕,這裡可以幫助你! 1,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老是會覺得別人的一舉一動是在針對你,一聲咳嗽也是針對你,一個眼神也是針對你,自己腦袋裡面忍不住去想很多,各種雜念在你腦袋裡面亂串壓制不住。2,有話不敢說,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不知道說些什麼,一句話冒到嘴巴突然又不敢說了,猶豫半天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 「媽媽我害怕」,如何應對兒童恐懼?大部分兒童恐懼都是階段性的
    有時候,孩子的害怕和恐懼讓人難以捉摸,比如:明明以前很喜歡的東西突然變得害怕起來,又或者害怕衣服上的洞、雨傘、衝水馬桶等莫名其妙的東西。 這些其實都很正常,害怕和恐懼是孩子正常發育的一部分,每個孩子在童年時期都或多或少,以不同方式經歷過害怕和恐懼,它主要和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有關。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家長用這兩個字安慰,只會讓他將恐懼擴大
    然而,很多人會發現,當他們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或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之後,童年的恐懼對象依然沒有離開自己,甚至成為他們依舊十分害怕的源頭。父母安慰孩子的一句簡簡單單的「不怕」,真的能讓他們因此而不再害怕了嗎?
  • 不要讓孩子的害怕演變為恐懼,鼓勵孩子大膽需要方法
    要讓孩子知道害怕的感覺是可以被接受的,很多孩子並不是天生膽小,而是從小被大人貼上了膽小的標籤,他們看到會飛會爬的蟲子之所以會尖叫可能是因為好奇,想要仔細觀察和了解,一旦被父母斥責膽小,他們就會把蟲子歸類為令人害怕的事物。孩子在黑暗的房間中睡不著,又哭又鬧對父母說害怕,有可能是渴望得到家長的撫摸和安慰。
  • 「媽媽,我害怕!」幾招教你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昨天下午帶女兒去做入託體檢,一路上她念念叨叨:「媽媽,你能不能保證不給我打針?」「媽媽,我自己去體檢,你們在外面等我。」「媽媽,體檢是不是測身高體重就好了?」她來回矛盾的話語,其實是在掩飾著內心對去醫院的恐懼和害怕。我抱著她,一遍又一遍地回答她的問題,也一遍又一遍地與她提前講解體檢的流程。儘管這個體檢流程我們預演了不下百遍,到了醫院門口,女兒還是慫了。
  • 剛入職,上班恐懼,害怕領導,怕做不好工作,怎麼辦?
    但是上班恐懼,害怕見到領導,怕做不好工作,長此以往下去肯定對職場生涯是不利的。那麼要怎麼辦呢?首先需要理解自己為什麼產生這種心理。原因是剛入職,所以恐懼上班,害怕領導,怕做不好工作。那麼為什麼剛入職就感到恐懼和害怕呢?
  • 「還是會害怕失去你」| 被遺棄的恐懼與客體恆常性
    它通常以兩種形式現身——害怕失去自我和對被伴侶拋棄的恐懼。 如果我們早期的生活環境不夠穩定,或者兒時的主要監護人未能盡到他們作為照料者的責任,那麼在之後的人際關係中,我們便會害怕自己會被拋棄;相對地,如果雙親是控制型的父母,或者成長於一個家庭成員之間過分親密、個人邊界模糊的環境中,我們就會擔心如果太靠近人群,自己會被淹沒,失去自我感或自主性。
  • 害怕到尖叫 揭秘3-6歲寶寶恐懼真相
    很多3-6歲的孩子會出現恐懼的心理現象,孩子3歲恐懼的現象尤其明顯。很多情況下,父母都會認為孩子這種「恐懼」是膽小,會責備孩子不夠堅強、大膽,甚至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的心理發展出現了異常。準確來說,這種「膽小」心理其實是寶寶的「恐懼」心理,它反而是孩子的心理在正常向前發展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要了解恐懼情緒產生的原因。
  • 寶寶害怕聲音,家長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寶寶害怕聲音,家長該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1、 耐心陪伴消除恐懼當幼兒感覺害怕時,家長多陪陪寶寶,做好安撫。可馨育兒說,若幼兒入睡時害怕,家長可能床邊上陪著Ta,並講一些小故事、唱唱歌、讓寶寶輕鬆、甜美的進入夢想。
  • 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5-6歲的孩子,怕自己受傷,怕失去爸爸媽媽,更怕爸爸媽媽死亡或者離婚,還是會害怕鬼,這時候害怕鬼和妖怪的恐懼達到頂峰,害怕獨自睡覺。「為什麼孩子會害怕這些?」其實爸爸媽媽媽應該感到高興,這是因為孩子有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力爆發,讓他們害怕這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害怕自己假想出來的事物。隨著孩子的成長,接觸的事物多了,便能了解更多的事物,以及事物的因果關係,比如敲一下桌子,桌子會響,所以聽到桌子響後,就不會再害怕。
  • 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5-6歲的孩子,怕自己受傷,怕失去爸爸媽媽,更怕爸爸媽媽死亡或者離婚,還是會害怕鬼,這時候害怕鬼和妖怪的恐懼達到頂峰,害怕獨自睡覺。隨著孩子的成長,接觸的事物多了,便能了解更多的事物,以及事物的因果關係,比如敲一下桌子,桌子會響,所以聽到桌子響後,就不會再害怕。熟悉了一些不認識的形象,了解到這種形象的名字,可能就不會再把它當做怪物。這些生活常識,可以逐漸幫孩子克服掉恐懼。因為孩子的害怕更多的是來源於未知。
  • 你真的了解社交恐懼嗎?
    他害怕被別人嘲笑,被別人不理,害怕空氣突然安靜。有的時候那種害怕特別的真實,真實到會有生理反應,比如說心跳加速、手腳發抖。第一個階段:恐懼社恐的人,他們會先入為主,覺得自己表現不夠好,然後越恐懼越緊張,越緊張越恐懼,於是他們產生了我乾脆不去或者是逃走的念頭,但是這樣的念頭就會讓他非常的自責和內疚,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窩囊廢,然後發自內心的鄙視自己。
  • 2個小方法,克服孩子內心的恐懼和害怕
    孩子一個人在家寫作業的或者晚上一個人上洗手間的時候,他總是跟你說:「媽媽,我好害怕,你能陪我一起嗎?」看到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很苦惱和困惑。孩子都這麼大了,為什麼還會害怕這些小事了,就不能勇敢一點嗎?過往,我們沒有深度思考這個問題,通常對孩子說「這有什麼好害怕的,不就是自己去上個衛生間嗎,有什麼大不了的!」當聽到媽媽這樣的回覆後,孩子的內心是委屈難受的,日後他會更加的害怕和恐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的內心總是充滿了擔心和恐懼呢?
  • 解除「害怕與恐懼」魔咒,培養勇敢智慧孩子
    「害怕失敗與恐懼」魔咒的前言孩子害怕的背後 害怕與恐懼失敗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考試後又擔心考試成績不佳 ,導致長期失眠,甚至恐懼考試的到來; 其實以上孩子的不同的年齡階段的情緒與行為障礙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擔心 「焦慮失敗「導致的」害怕與恐懼」,甚至長期以往形成了固化的情緒與行為障礙。
  • 「媽媽,我好害怕!」如何幫0-7歲孩子克服恐懼?
    在被驚嚇過一兩次之後,寶寶會將那些不愉快的感覺(「太大聲!太刺耳了!」)與某個具體的地方聯繫起來。他們甚至在進入嘈雜的餐廳或公共廁所之前,就開始感到害怕。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體驗讓他們害怕的事情,一步步幫助孩子打敗恐懼情緒。假設這時有一條狗跑了過來,你的孩子很害怕。這時你可以抱起孩子,先安慰安慰他,但是要在原地待個一兩分鐘不要離開。你可以和孩子談論狗狗,問問狗的主人:「這隻狗狗是不是很溫順呀?我們可以和它打招呼嗎?」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如何幫他克服恐懼,父母的回答很關鍵
    可是,當你說「不要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句話真的能讓孩子不再害怕嗎?他委屈地哭喊道:「你每次都說不要怕,你以為你這樣說了我就不害怕了嗎?我就是害怕啊!我怕那些蟲蟲鑽到我耳朵裡,鼻子裡,嘴巴裡可怎麼辦啊?你們大人跑得快,蟲蟲也不敢欺負你們,你們當然不害怕。可是我這麼小,我怕我躲不開啊,你從來就沒有關心過我的心情!」
  • 兒童心理學:家長如何幫你的孩子克服恐懼和日常害怕的東西
    你的孩子害怕如果被狗咬了,我們要詢問他真實想法,因為孩子們可能會對將要發生的事情抱有相當不切實際的想法,覺得狗撲過來就是「會死會失去一條腿」。你的工作就是溫和地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試著這樣說:「哦,如果你認為狗會咬掉你的腿,難怪你會害怕!」一定要試著弄清楚你的孩子到底在害怕什麼。
  • 演講恐懼、社交恐懼?10個控制焦慮和恐懼的有效方法
    1.想清楚控制焦慮和恐懼的意義。也許你想克服演講恐懼,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也許你想緩解社交恐懼,得到好的親密關係。寫下你想戰勝焦慮的原因。或者,寫下,為什麼你願意忍受不舒服,寧願選擇面對焦慮和恐懼。(因為戰勝焦慮和恐懼,首先要面對恐懼和焦慮。)
  • 一想到社交就很恐懼和焦慮?解決這十條症狀,你不再害怕社交
    通常,這種特殊症狀的根源在於害怕被審判,自我懷疑和思考過度。這會導致你的身體像其他症狀一樣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你說話的聲音,導致顫抖。如果你想解決此症狀,請嘗試以下操作:儘可能定期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讓自己的身體適應處於緊張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