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時你會莫名其妙的害怕,其實那是恐懼心理在作怪

2020-12-12 5分鐘心理

許多時候,也不知道為了什麼就會有莫名其妙的害怕,有時我們在人多的場合就會感覺到不安全,對很簡單的事情也很難作出選擇,擔心和異性接觸,彼此都是相愛,但到後來卻是給對方造成傷害,其實這些正是恐懼在我們內心作怪,恐懼它源自我們每個人的童年,可又控制著我們的現在,生活和工作等方面都能出現這些陰影,的確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的心靈創傷是形成神經官能症的主因」。

現實的恐懼屬於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在劫難逃,它以不同的形式顯現,從我們出生直到死亡,恐懼隨時出現在我們的思維中。從遠古之始,人類就在不斷嘗試,藉由各種巫術、宗教與科學,思索、克服、減緩、戰勝或是約束恐懼相應的對策。

在民眾智慧相對落後的時代,就有人尋求神靈的庇護,有人委身愛人求取寄託,而科學家在研究大自然的規律,宗教家及修行者也只能禁慾苦行,思想家從哲學思維中探尋所謂的真相,但都沒能成功地驅除恐懼這一現象的存在。

因為前人的不懈努力,如今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比較能夠容忍恐懼,有為者把它轉化為一種促進自我成長的沃土。無憂無懼,快樂而又平安地度過一生,這顯然是大家都曾做過的美夢。

但是,只要你活在人世間你就無法不憂不懼,我們的依賴心理、終將一死的認知,都反映在其中。我們只能試著培養抗衡的力量:勇氣、信任、知識、權力、希望、屈從、信仰以及愛。只有這些才有可能幫助我們接納恐懼,分析研究恐懼,以頑強不屈的精神與恐懼奮戰。當然人不可能完全擺脫恐懼這種現象,所以,那些允諾釋放我們心中恐懼的各種方法,與人類的存在背道而馳,只會讓我們想像中的期盼落空,所以對於那些玄奧的諾言我們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絕對不要輕信。

既然恐懼是我們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時時刻刻盤踞我們的意識思維當中,每當我們內心或所處外在環境產生變化的時候,恐懼就迅即滲透到我們的意識中。通常我們想趕它出去、避開它時,多少也有一些對付恐懼的技巧或方法,排擠它,使它麻痺,跳過去或者否認它的存在。然而,恐懼始終潛伏在我們意識當中,如同死亡從來沒有因為我們不去想它就會自動隱退一樣。

各個民族的文化有著不同特色,國家的不同發展程度也有高低之分,人當然也如此,每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所形成的思維都不盡相同,但就是恐懼他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在我們實施了許多的方法、採取了某些措施抵抗恐懼之後,那些造成我們心中憂懼的事物,有沒有因此改變呢?肯定是有的,比如,電閃雷鳴的天氣已不再使我們感到害怕了,日食與月食成為大家觀賞的自然現象,人們不再以為日月星辰將永遠消失,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現在這個年代我們害怕的東西以古人不一樣,我們現在畏懼的是病毒,是不可治癒的癌症、愛滋病、非洲伊波拉病毒,因為這些極有可能置我們於死地,我們同樣害怕天災人禍、年華衰老和寂寞、孤獨。

千百年來,在應對恐懼的方法上並沒有什麼推陳出新,古人有巫師作法犧牲獻祭來驅趕恐懼,現代社會驅趕恐懼則改由醫藥來扮演重要角色,恐懼始終都存在著。而不同的心理治療也是現代驅趕恐懼的一種方法,是處理恐懼情緒最有影響力的新穎策略,心理治療以漸進的方式,著重分析恐懼的心理,挖掘個人早年的成長背景中導致恐懼的因素,研究個人與家庭以及社會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培養我們與恐懼對峙的方法與能力。

這裡就會出現一個重大問題,人類依仗的科技文明發展的進步徵服世界,舊有的恐懼雖然被驅除滅絕,卻又衍生出另類而又繁雜的恐懼,不僅讓我們體感到恐懼依然與我們如影隨形,而很多治療和方法卻無濟於事。

似乎是變種新型的恐懼不斷侵擾著現代人的生活,在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埋伏著越來越多的恐懼因素,處處與我們作對,我們很懼怕心靈被撕裂的感覺,想像一下濫用核能而導致洩漏會有什麼後果,想一想濫用權力侵犯生命常態的景象。

人類在這這個世界上所犯的錯就像無數把尖刀,缺少愛與順服,孳生徵服自然、操控生命的權力欲望,在這種狀況及環境下,恐懼因此應運而生,於是我們任憑擺布,性靈空虛。以前的人面對自然災害時一籌莫展,畏懼魔鬼與神靈的懲罰,今天我們害怕的對象卻是我們自己,人類是進步了,但是,進步同時也是一種退步,因為它是我們形成了新的恐懼。

害怕的心理與我們密不可分,雖然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每個人心理變化而產生的反應不同,所體驗到的憂懼卻又都不一樣,怕死、怕付情感以及其他抽象或想像中的東西。恐懼所展現的形式獨一無二,就和一個人如何去愛、如何去死一樣,各有獨到特色。經歷相對比較特殊的人,所體驗到的恐懼也與一般人不是相同的,專屬於個人的恐懼和生活條件、與生俱來的性情,以及環境有很密切的關係,這些涉及我們自幼成長過程中的經歷。

如果,我們用「無畏」的態度來觀察恐懼,可以發現它的雙重面孔,因為心懷畏懼,我們積極活躍迎戰,因為害怕不已,我們麻痺癱瘓。每當危機當頭的時候,恐懼往往是一個信號或警告,激勵我們勇敢地面對它,對付它,打敗它。我們接收到害怕的信息,用堅定的意志克服恐懼,這樣可以讓我們在鍛鍊中成長,歷史思維更加成熟,如果我們避開恐懼,不正面應對,會讓我們所有的行為停滯不前,沒有勇敢的去應對,也就無法戰勝恐懼,你就如同長不大的小孩一樣。

相關焦點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為什麼人會有這種恐懼情緒呢?身陷恐懼情緒中的時候又該怎樣擺脫呢?可以試試以下心理調節的方法。克服恐懼心理最重要的是,清楚恐懼的來源。有的人在考試前會恐懼,因為不知道考試的內容,害怕考試的結果不如意,因為無法掌控結果,所以會感到恐懼。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些來源於不可預知風險的恐懼感,會在人類豐富想像力的助推下,呈幾何級數的增長。這就是人為什麼恐懼的主要原因。
  • 心理學:徹底緩解你的內心恐懼,有4種方法,很多人都不知道
    正如小時候我們怕火燙傷,我們不會靠近火,怕電,也會懂得如何避免被電擊。但是生活中有些恐懼效應已經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無論是害怕社交,還是過度減肥,當我們被恐懼給控制住的時候,往往帶來無盡的煩惱。今天和大家分享下,心理學4種效應如何幫助我們徹底緩解內心恐懼。
  •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懼心理?
    其實,這是孩子害怕恐懼的心理作怪。   聽見牙鑽「吱吱」地在牙齒上來回磨動的聲音,很多孩子的確很恐慌,有的孩子在牙椅上坐立不安,極其不配合,家長常常要好說歹說,最後甚至要發脾氣。其實,這是孩子害怕恐懼的心理作怪。看牙醫就是一個習慣問題,看得少、不了解也是產生恐懼心理的因素之一。
  • 兒童心理學:家長如何幫你的孩子克服恐懼和日常害怕的東西
    家長說以為孩子是個適應力很強的孩子,以為她的恐懼會在幾天後消失,但沒想到竟然越來越嚴重。孩子們可能會對針頭、狗、黑暗以及更多的東西產生恐懼,這很正常,但一定要科學處理,這個時候心理學家來支招幫你克服孩子的心理問題。
  •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很多心理追求也在變化,出現心理問題的逐漸增多,其實面對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恐懼心理,恐懼行為本身是正常的
  • 心理學:人為什麼會莫名其妙的傷心
    ,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因為哭,所以悲傷;因為動手打,所以生氣;因為發抖,所以害怕。關於這個問題,也有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比如有一天你在街上見到一個朋友,你向他打招呼,他並未回應你,你如果認為是他故意不理你,你會很生氣,而如果你認為他是沒見到你,你就不會這麼生氣,心情也很平靜。
  • 孩子總是說害怕,理解孩子恐懼情緒的產生,發現心理成長的意義
    孩子總會對一些事情產生莫名的恐懼,只是我們成年人不理解,為什麼在我們覺得理所當然司空見慣的事情上,孩子也會出現莫名其妙的恐懼。比如,對陌生人的恐懼和,對洗衣機或馬桶發出聲音的恐懼,還有的孩子看到可愛的小狗,也會覺得害怕。想讓孩子遠離這些恐懼感,我們就需要了解孩子恐懼心理的產生。
  • 心理學分析:為什麼你會突然害怕乘坐飛機?
    如果某人未形成自動調整恐懼心理的能力,就會一直保持警惕,直到引起這種感覺的應激激素消失。由於執行功能在受到警告時無法正常工作,他就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做。這種執行能力的缺失會使人們陷入可怕的恐懼噩夢,當遇到危險處境時,身體會變得僵硬,無法動彈,意味著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無法快速逃離現場,只能陷入緊張和恐慌之中。
  • 心理學: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三種自然解決的方法
    恐懼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在造成了個人的痛苦與焦慮的同時,還使人們失去了許多的成功希望,之中負面聯動效應讓人陷入一個周而復始的怪圈子中。當你可以更注重實際的挑戰上時就可以很明顯地改善這種情況,比如每天做一件讓自己曾經感覺到害怕而遲遲未做的事,你會發現你就在克服自己的恐懼。
  • 你是不是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有時恐懼,甚至偏執?
    奶奶那您能夠幫我拿著這個蘋果嗎?那麼前面提到的這個有趣的故事呢,反映的正是小男孩的那點小心思,禁不住讓我們會心一笑。比如說清醒地意識到,帶著心裡有色眼鏡看世界,我們看到的不是客觀世界,只是我們心理的主觀世界。那麼,用許又新教授的話來說。我們總是帶著一定的情感和價值觀去看世界史世界染上了主觀的色彩。
  • 心理學是藏在你心底裡的調皮鬼嗎
    心理學是什麼?從專業的角度講,心理學就是研究行為和心理過程的科學。額,聽起來可能似懂非懂,其實啊,心理學相當調皮呢,我舉個慄子啊。為什麼在多年之後,你仍能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想起小學坐你旁邊的那個漂亮小女孩的名字?
  • 恐懼心理學:真正的勇敢是承認自己的恐懼,並選擇去面對
    《恐懼心理學》是一本心理勵志文叢的書籍,告訴我們戰勝恐懼的最好方法,就是正視它、直面它、挑戰它。它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猙獰可怖,你可以學會與危險和平共處,直至化解它們。恐懼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
  • 孩子獨自聽恐龍故事膽子變小,減輕恐懼害怕心理,父母應該看看
    ,覺得無所謂的事情,害怕得要命,比如怕見到陌生人,怕當眾講話,怕和別人打招呼……不少家長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可以順其自然,孩子長大了就會好的,而且即使孩子長大了,然而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在童年時期的社交恐懼,若沒得到很好的解決,在成年以後就可能會形成嚴重的社交心理問題,尤其是孩子的恐懼畏縮,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更容易形成很不正常的心理,
  • 牛市來了,怎麼用心理學面對「害怕與害怕錯過」的糾結?
    誰都害怕過,那害怕到底是什麼呢?首先,害怕不是心理異常,不是病,不需要心理疏導和治療。《實用心理異常診斷矯正手冊》中也沒有關於害怕的治療方法。看看新華字典對害怕的解釋:「遇到困難、危險,心中不安或發慌。」所以害怕是會引起兩個情緒反應,一個是不安的焦慮情緒,一個是恐慌情緒。
  • 害怕去醫院怎麼辦?別慌!心理專家揭秘這6點,幫你消除恐懼心理,簡單...
    審閱者: 楊雪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如果你恐懼醫生和各類檢查將不利於進行預防性醫療保健。在多蘿西(Dorothea Lack)還是一個小女孩時,她曾經躲在醫生的桌子底下,試圖逃避疫苗注射,然而醫生毫不妥協,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給她注射疫苗。此事件使得多蘿西對醫生心存恐懼,這種恐懼一直伴隨著她直至成年。
  • 超準心理測試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內心最深的恐懼
    也許你會說哪裡詭異了?>其實她真正恐懼的是——無助感,在她的潛意識裡,害怕自己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工具,它能繞開你的自我防禦,直達你內心深處,揭開你的潛意識,發現你最隱蔽的內心恐懼,那就是圖片投射。簡單來說,當你作為觀眾去解讀一幅圖畫時,反映的是你的內心世界,你的潛意識也被呈現。榮格曾說: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改寫了。
  • 失眠的絕世秘方,疑病焦慮與抑鬱情緒,心理訓練技術助你恢復健康
    也去醫院找精神科Doctor開過安眠Pills,由於害怕安眠Pills有副作用,每次實在熬不住了才會吃安眠Pills,擔心安眠Pills對會產生依賴性戒不掉,但是真的承受不住失眠的痛苦,每次都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吃安眠Pills,可是轉眼一盒都快吃沒了;也找老中醫開把過脈,開了調理肝鬱氣滯中成Pills,受不了中成Pills的苦味,最後也放棄了,其實試過的秘方
  • 如何消除害怕面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克服自卑,不要被心魔打敗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都害怕和陌生人接觸。面對陌生人他們不知道如何開口、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比如,在聚會上我們想不到有什麼幽默或是言之有物的話可說;在求職面試時拼命地想給人好印象,卻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完整。這其實是一種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其實是自卑的一種表現。
  • 恐懼:心理問題的根源
    ,而這場戰鬥其實也就是於我們恐懼的戰鬥。例如,強迫性的洗滌行為,其實因對疾病的恐懼,害怕自己被傳染。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對恐懼源的一種迴避罷了,但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症狀。所以針對典型強迫的治療強調的是面對,去面對真正令你恐懼的源泉,而非採取迴避的策略。
  • 假如體檢查出有大病,告訴他:心理恐懼更讓人害怕
    很多人體檢報告中都有不好的消息,作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變量,心理彈性的研究在心理適應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心理彈性通常指個體面對創傷、悲劇、逆境、威脅時能夠表現出良好的適應過程,降低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的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