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心理投射
我們經常聽到這個詞,那麼作為我們心理防禦機制的投射是什麼樣的呢?首先呢,我們先來解釋一下投射。投射顧名思義,就是指向外界投出自己內心的情感與想法。狹義的投射是作為心理防禦機制的一種。雄心教授在心理治療基礎一書中寫道,把本人不願承認的情感意圖和觀點錯誤地歸於別人。這種防禦機制就叫做投射。如果借用蘇東坡和佛印和尚的故事來說明的話,就是心中有佛。看到佛也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心中有什麼就會看見什麼。只不過投射所投出的是自己不喜歡不接受,不敢面對的想法與情感。或者呢,也可以說是掩耳盜鈴。此地無銀三百兩。而我們說投射也可以分為兩類,分別是健康的投射和不健康的投射。作為健康投射,就是我們知道自己在投射。
02小故事
一個小男孩拿著蘋果在吃,而這個時候呢,他又想要跟同伴一起玩耍。看到旁邊坐著一位老奶奶,然後呢,就有禮貌地問。說老奶奶您還有牙齒嗎?奶奶回答說,牙齒早就掉光了。於是呢,小男孩愉快的請求幫助。奶奶那您能夠幫我拿著這個蘋果嗎?那麼前面提到的這個有趣的故事呢,反映的正是小男孩的那點小心思,禁不住讓我們會心一笑。
比如說清醒地意識到,帶著心裡有色眼鏡看世界,我們看到的不是客觀世界,只是我們心理的主觀世界。那麼,用許又新教授的話來說。我們總是帶著一定的情感和價值觀去看世界史世界染上了主觀的色彩。就好比說我們發脾氣,我們不高興,這沒問題很正常。但是要知道這是自己正在投射價值觀和情緒就好。
由此,健康投射具有建設性甚至創造性,增添生活情趣,可以促進我們的人際關係。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不健康的投射甚至是病態的投射。那麼這種投射就是當事人並不知道或者不承認自己在投射。認為世界就是主觀看到的那樣投射不具有建設性,還妨礙和破壞了人際關係。比方說,當我們討厭別人囉嗦,乃至於自私,小氣,做事,以自我為中心。甚至一無是處的時候,恰恰印證的是自己這樣也會出現這些問題,只不過是投射給了別人。
人的天性容易看到別人有問題,卻經常看不到自己的錯誤。我們就用心理學當中的投射來解釋生活當中常見的三類問題。
03推諉
第一個常見問題是推諉。那麼,推諉扯皮呢,是我們生活當中常見的現象。就是把自認為不好的態度應是在給別人頭上委過於人撇清自己就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現。那麼最典型的是投射自卑和自私心理的。自卑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但是正因為投射作用,他卻經常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其實,這就是自卑的投射。
而那些愛說別人自私自利的人呢,有時候恰好是自己很自私的投射。
04恐懼
第二種常見問題是恐懼。比方說一名高中學生,他從害怕見到老師,同學都不能夠看見陌生人,最後只能夠暫時休學回家,只有和家人在一起,他才能感覺到不害怕。那麼經過了解,我們發現這名高中生的頭腦當中,會忍不住出現罵人的話語,唯恐被別人知道。但是他強行壓抑又壓不住。怎麼這便是有了強迫症狀。這名高中生的心理也清楚,自己是不應該害怕老師同學的,但是事到臨頭,他又感到非常的恐懼。那麼,在心理學上投射機制的解釋是,這樣的顯然這個恐懼是來自於自己大腦的投射根源則是對自己情慾的過分壓抑,那麼越是壓抑厲害,反而反抗越厲害,強烈的恐懼就會變成無法躲避,於是投射給外面的別人,這樣的則會使得客觀的別人與環境成為了可怕的,也就容易應對的多。因為可以迴避。
05偏執性人格特質
那麼,第三種常見問題則是偏執性人格特質。這種人的警惕性強,習慣挑刺對別人的批評非常的敏感,最擅長使用投射機制,認為別人才是如此。那麼,困擾偏執者的兩件事就是信任和親密,這就提醒我們要對於這類人尤其小心。一旦我們偶爾說錯話,就要立即真誠道歉,絕不可文過飾非。其實關於投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的心理現象。可以說,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就是他內心的一種投射。健康的投射不必擔心,比如說心情好的時候,風含情水含笑,花兒在微笑。
那麼關鍵就是我們要去察覺不健康乃至病態的投射。
06應對措施和建議
而對於不健康的投射,我們在這裡提出幾點應對措施和建議。第一要保持察覺心態,知道自己在投射。這不僅是我們對待投射的態度,也是我們學習心理根本目的所在。我們註定無法克服和超越很多人性的弱點,但是可以有自知之明。第二,更是真實的人性,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其實,自卑,自私,自負者原本都是價值判斷,屬於貼標籤。合理審視自我是非常有必要的。叔本華曾經說過。欲望乃人之本身消除欲望的,也就消除了人自身。
由此,我們要多參與一些活動,轉換多個角色,在與人相處當中察覺我們的意識流,審視自己的想法,理解自己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別人。總之呢,深入理解投射這種心理防禦機制的心理表現,你才能夠和自己與別人進行深入的交流,從而有效且妥善處理各種心理困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