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心理問題的根源

2020-10-10 心理諮詢師Ray


恐懼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恐懼表現為:神經高度緊張,內心充滿害怕,注意力無法集中,腦子一片空白,不能正常判斷及控制自己的舉止,容易變得衝動。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戰鬥,而這場戰鬥其實也就是於我們恐懼的戰鬥。不要怨恨恐懼或生活,因為這是能使我們變得更完美的方式。


焦慮:預支的恐懼


焦慮是一種對未來的擔憂,即對沒有發生的事情的恐懼。這種想像中的「災難」還沒有發生,但我們卻預支了恐懼,即焦慮。正常的焦慮是一種信號,這種信號提醒我們為沒有發生的危機做好準備,但當我們把某種危機擴大的時候,預期的恐懼也就會隨之擴大。而問題其實不是出在被擴大化的焦慮,而是根源在我們擴大化了危機。



當焦慮來的時候我們只知道緊張,卻不知道為什麼不安。這是焦慮帶給我們的恐懼——不確定。

不確定

人們總是憎恨不確定的東西,它讓我們無法掌控,因此容易陷入無力和不安。Frieda Fromm-Reichman指出:「當人類了解到他們不能主宰自己、人類的知覺和行為受到非理性力量的控制時,焦慮就產生了。」所以,我們創造了科學和宗教對種種現象做出解釋,通過找到一種解釋讓我們能夠控制不能理解的現象。

例如,

當我們陷入情緒的低谷無法走出來時,從精神科醫生那裡得到了一個診斷:你得了抑鬱症。

雖然這不是個令人開心的消息,但內心卻似乎暫時獲得了穩定感,並且這個結果同時給人指出了一個明確的治療方向,這又讓人在黑暗中看到一束希望之光。

所以對於焦慮的治療我們的重點應放在如何降低焦慮本身,找到它們,並重新的評估它們,在那時候,焦慮也會離我們而去。


強迫:逃避恐懼的方式


強迫來源於恐懼,因為強迫行為正是降低我們恐懼的一種方式,而思維陷入強迫正是我們對某種思維的恐懼。


保定市世紀陽光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心理專家李軍旗教授表示強迫是一種內心的強烈衝突,普通大眾的克服主要是採用壓抑的方式,很難真正解決。真正要解決通過專業的心理諮詢方式,探討和修通背後的衝突的原因。

強迫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典型強迫,另外一種是非典型強迫。典型強迫的行為,我們都很熟悉,比如,反覆的洗手、反覆的檢查、反覆的核對、及強迫思維等等。


例如,強迫性的洗滌行為,其實因對疾病的恐懼,害怕自己被傳染。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對恐懼源的一種迴避罷了,但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症狀。所以針對典型強迫的治療強調的是面對,去面對真正令你恐懼的源泉,而非採取迴避的策略。



非典型強迫根源其實依然是恐懼,因為正常被一些人當成不正常的,我們對於某種正常感受的恐懼,而努力迴避及擺脫,才使我們陷入了強迫之中。例如,可以看見鼻尖是很正常,吞咽也很正常,但是當我們把這種正常的行為定義為不正常的時候,我們就會刻意的關注和阻止吞咽,當然結果也自然陷入強迫。


對於這種不典型強迫的治療,關鍵在於把原本正常的行為或感覺還原,不要把它當成敵人或異類來對待,這樣我們才可以放下防衛,也就是放棄強迫。從這點上來說,強迫並不是一種症狀,或者說這種「症狀」只不過是迴避恐懼的一種手段而已。



抑鬱:深藏的恐懼


談到抑鬱,我們很難和恐懼聯繫在一起,但其實當患者深處抑鬱之中的時候,表面上是情緒低落和興趣喪失,這一切的來源卻是深深的恐懼。抑鬱的人往往會用無價值、失敗、不可愛、不快樂來形容自己和自己的狀態,但是這些對自己的評價正是來源於害怕自己失敗、害怕被拋棄、害怕別人的排斥、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自己沒有達到自己或別人的標準、害怕自己永遠無法體會到快樂。


正是因為恐懼這些,所以在這一切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或剛剛受到挫折的時候,很多人就會放棄嘗試,而放棄只會使我們退縮,而退縮又會加深我們對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的評價的肯定。這樣我們在「自我實現預言」下就真的成為了一個徹底的失敗者。



擺脫抑鬱的關鍵在於戰勝我們內心中的恐懼。害怕失敗、拒絕、被別人拋棄麼?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這時,需要做的不是聽令於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是我要去嘗試,雖然曾經我失敗過,但是也許是給自己定的標準過高,才沒有享受成功的喜悅。所以大膽的堅持那些你認為自己無法達到的目標(當然如果目標過高,我們需要降低成功的標準,比如,只有考到第一名我才是個成功的人),大膽嘗試曾經讓你望而卻步的情景,大膽面對曾經你不能逾越的恐懼。


抑鬱是複雜的,不僅僅有恐懼,還會有自我挫敗,有時雖然我們表現的還不錯,本來我們應該快樂,但是正是這種自我挫敗使我們把成功當成失敗,把美好看成陰暗。而一旦我們落入這種自我挫敗、恐懼的漩渦中時,我們的情緒又會陷入低谷,進而喪失了繼續戰鬥的勇氣和力量,而我們又會因為低落的情緒而陷入更深的自我挫敗及恐懼之中。



所以當我們處於抑鬱狀態之中的時候,不要因為抑鬱而更加抑鬱,抑鬱只是一個信號,它在告訴我們是時候行動了,找到內心中的恐懼,然後去面對它並戰勝它。


當生活被恐懼所限時,仔細觀察你到底害怕什麼。不能描繪並面對恐懼,你將永遠沒有破解方法。每當有人談起他的恐懼時,作為諮詢師應該讓這個人詳細描述他的恐懼,因而處理時我們面對的不是某個模糊的概念。人們經常害怕的事有死亡、失業或離婚等。但我要弄清這些事對不同的人意味著什麼,認清所害怕之事時,就會意識到自己並不是無能為力,是能做出改變的。




長按♥一鍵關注

相關焦點

  •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很多心理追求也在變化,出現心理問題的逐漸增多,其實面對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恐懼心理,恐懼行為本身是正常的
  • 疫情恐懼心理的解決,恐慌心理的預防
    最近疫情比較嚴峻,很多人隨著確診人數越來越多,從開始的不在意到現在已經有些恐懼心理了,幸虧防控比較及時而沒有發展成社會恐慌。這次我們討論下恐懼、恐慌心理的關係和預防解決方式。 心理問題主要靠通法、理法、別法三種方式解決,通法理法屬於大眾通用類型方法
  • 恐懼的根源是什麼
    ,人恐懼的根源是什麼。其實,在遠古時代,恐懼=生存。什麼意思呢,在原始人的時代裡,你越是敏感,越是受到恐懼的影響,則意味著你的生存能力強。因為害怕,恐懼這個情緒,是由神經荷爾蒙機制所形塑,是遠古人類面對致命威脅,為了作出反應,並且能夠存活下來而進化出來的機制。
  • 孩子的問題是家長恐懼的開花
    孩子的問題是家長恐懼的開花天醫貴人 2017-03-21喚醒沉睡的心靈李梅心理諮詢師:透過孩子,喚醒了父母需要被愛的部分
  • 小孩「社交恐懼」並非心理疾病,根源在家長,試試「系統脫敏法」
    然而,社交是每個人成長必須要經歷的,社交恐懼若任由發展,必將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很多消極影響。如果孩子不喜歡社交,那就有必要找一找背後的原因,針對性地幫孩子解決問題。為何孩子恐懼社交?事實上,很多時候孩子不喜歡社交,問題多數出在父母和家庭上。那麼,這些背後的原因,又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 心理問題,根源是自己,解決靠自己
    處於青春逆反期,加上高考備考壓力大,學習吃力,孩子有抑鬱焦慮情緒其實是再正常不過得事情了,但是只要去醫院做心理諮詢在孩子治療期間,我拼命回顧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企圖在家長的身上尋找原因,都說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
  • 恐懼與心理疾病的關係
    這些恐懼會轉換為壓力或者緊張,如果這個狀態長期不變,人就會患得心理疾病。例如你所居住的城市面臨著一次洪水,這洪水有可能對你所在的社區產生影響,你就會恐懼,你的房子是否保得住,如果你的財產在自然滅害中受到很大的損失,心理就會產生壓力與緊張,這些問題是心理疾病的先決條件。
  • 心理暗傷修復5(如何破解緊張、恐懼、害怕的心理?)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23天—心理暗傷修復5(如何破解緊張、恐懼、害怕的心理?)【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聽課筆記:在事件發生之前,感知自己心跳的加快,並問自己:為什麼會心跳加快?為什麼緊張?為什麼害怕?為什麼恐懼?在擔心什麼?
  • 一招制敵,教你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根源又在哪裡?中國人一出生就開始與考試打交道,就拿考試來舉例子。往往考試前,那些擔心自己考不好的學生,成績一般都是中等偏下,很少能得到自己的理想成績。我們來分析下原因!雖然看似認真的在複習,但是,由於擔心,恐懼考試,無法集中精神,複習的效果事倍功半。同時,恐懼會在心理上加深所害怕事物的印象,從而造成學習效果的進一步下降。所以,時常會有學生說自己考試前的記憶力很糟糕,一遍一遍的看書,就是什麼也記不住。擔驚受怕好幾天,終於來到了考試。擔心發展到了巔峰,做選擇的時候猶豫不決,填空的時候瞻前顧後。四個選項,看哪個都眼熟。
  • 原生家庭的心理陰影,是造成你情緒問題的根源
    但是,很多事情卻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走,父母有自己需要面對的狀況和問題。當父母在自己的世界裡焦頭爛額時,孩子也就難以顧及了,很多時候家庭的不幸就開始在孩子身上發生作用,甚至造成一些終身的疾病。在很多的諮詢案例中,我們發現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童年造成的心理陰影,可以延續於他成年。
  •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自於認知發展的過程,家長正確引導很重要
    從心理學角度看,恐懼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之一,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心理現象。恐懼心理的表現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廣泛存在的。比如,有的孩子害怕拍照、有的怕黑、有的怕某種動物,「害怕」源自於孩子對新事物接受的過程,這也是孩子認知建立的過程。
  • 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特徵、產生根源和自我...
    當今的人們,表面上是友好和溫情,表面下卻是距離和冷漠,以及大量難以捉摸的懷疑與敵意,多數人都感到孤立、無助和恐懼,超負荷工作及名存實亡婚姻的壓力,導致了人們心理危機重重,所經受的失敗挫折空前加重,無論是貧者還是富者都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的一些心理保健知識,有利於化解心中潛在的巨大隱患,保持良好的心態。
  • 從煩惱根源上徹底解決一切心理問題,獲得快樂、健康、幸福!
    從煩惱根源上徹底解決一切心理問題,獲得快樂、健康、幸福!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8-18收錄於話題#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149個作者簡介: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
  • 煩根源上徹底解決一切心理問題,獲得煩快樂、健康、幸福!
    煩根源上徹底解決一切心理問題,獲得煩快樂、健康、幸福!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8-18收錄於話題#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149個作者簡介: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
  • (原創)一個方法教你擺脫恐懼心理,避免掉進問題的旋渦
    01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每個人也都避免不了會遇到問題。一些簡單的小問題我們自然能夠解決,但是有些問題就像旋渦一樣,不是你一下子就能夠解決了的。掉進旋渦之中,你不但沒辦法解決問題,自己也會變得暈頭轉向,找不到方向和出路,從問題當中脫離不出來。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緊盯住問題後,自身會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 孩子開始有恐懼心理,聰明的家長,懂得抓住這個機會
    孩子很小的時候可能什麼都不怕,但是隨著慢慢長大,就會開始有恐懼心理。而大多數家長這個時候都會對他們進行安慰,但這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害怕的問題。1、在知道孩子有害怕的東西時,要了解根源並以此為出發點解決問題家長在生活中遇到孩子突然改變的態度,不要立刻責備,也不要一味安慰,而是應該進行溝通了解其中的原因。在知道原因之後,就應該針對這個原因做出措施,避免孩子二次受影響。
  • 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小編認為只有敢於承認自己的弱點,才能對症下藥真正去克服自己的不足與恐懼。認識恐懼的危害            恐懼是個人心理、精神感受到緊張、壓迫的一種情感狀態,以至於人們總是本能的選擇去躲藏、逃避恐懼「對象」。
  • 運用系統脫敏療法消除恐懼心理初探
    恐懼心理的存在是對法 輪功痴迷者實現成功挽救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障礙。在痴迷法 輪功以後,習練者不斷被所謂的「掉層次」、「惡報」、「淘汰」、「銷毀」、「形神全滅」等信息暗示,對李 洪志產生極度畏懼,直至將其「神化」而頂禮膜拜,在內心深處不敢有絲毫的冒犯,思維方式變得十分簡單。因此,消除法 輪功痴迷者的恐懼心理,幫他們去掉帶在頭上的緊箍咒,就成了挽救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 焦慮、恐懼、悲哀、抑鬱、絕望,這些心理問題比疾病本身更可怕
    除了癌細胞,心理問題正成為扼殺腫瘤患者生命的一個重要因素。腫瘤患者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腫瘤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為9個方面:對醫療費用的擔心、工作被迫停止、對癌症本身的恐懼腫瘤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 抑鬱症、精神分裂等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與根治之道
    其次,我想告訴大家,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無論什麼類型,無論自認為多麼嚴重,無論身心症狀多麼複雜,都不過僅僅是一種外在表現而已,也就是說僅僅是症狀,是結果,但並無實質病變。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為什麼難治癒?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當事人並沒有真正搞清楚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本質、真相和根源。如果找到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無論問題輕重,無論情況多麼複雜而又與眾不同,任何問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