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很多心理追求也在變化,出現心理問題的逐漸增多,其實面對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恐懼心理,恐懼行為本身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續時間過長,或影響過大,讓你的身心遭到危害那就不正常了。那麼,我們要怎樣遠離恐懼呢?
影響人們心理狀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氣、季節、工作、考試……是不是又感覺到不順心、沮喪、悲觀甚至憤怒……種種負面情緒,是不是有些人因此認為自己距離抑鬱症、焦慮症越來越近。別害怕、別緊張,在現代社會,「心理亞健康」現象在大多數人身上都會出現。
1.強者敢於直面自己恐懼:每個人都有恐懼
所以面對恐懼,首先是我們的態度,我們需要允許自己不完美,允許自己說害怕,然後要做到的是認真的分析努力的改善,究其根本就能妥善解決。
恐懼本身並不可怕,而且我們始終不願面對的心理才最可怕,當恐懼不再是蒙著面紗的暗黑者,當它赤裸裸的出現在你的面前,你還會害怕嗎?所以說,恐懼人人都有,厲害的人敢於面對它,所以才會徵服恐懼。
2.多嘗試與學習,我們就發現恐懼沒什麼大不了:
治療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用行動去戰勝它,從心理學上來說,這就是曝光效應。你越害怕一件事,你越做,就會發現,沒有你想像那麼恐怖。
你害怕當眾發言,那就一定要多嘗試,你害怕同別人講話那自然要廣交朋友。與恐懼宣戰,了解它,分析它,試圖破解它,你就能看見光明。恐懼並不可怕,最需要改變的就是你的內心,當你堅定的認為它能解決,從而向心中的恐懼宣戰時,你就贏了。
如果負面情緒長期存在心理障礙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如果長期持續的心理問題得不到適當的調適,容易導致嚴重的精神疾病,產生嚴重的後果。人群中最常出現焦慮障礙和抑鬱障礙,如達不到目標和不能克服障礙時出現的緊張不安、心煩意亂、憂心忡忡;碰上一點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點緊張的心理壓力,便會慌張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可能影響工作任務,這些情緒障礙常伴隨身體不適感,如胸悶、心悸、頭暈、出汗、口乾、失眠等。
有時還有些人會出現情緒持續低落,鬱鬱寡歡,悲觀厭世,自我評價降低,做事猶豫不決,不願與人交往,腦子反應慢,總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自罪自責,常感覺不幸、苦悶、無助、無望,總感到活著沒有意思,甚至嚴重時有自殺的想法及行為等等。
當感覺自己處於這種情況時,同樣不要恐慌,更不要輕易相信網上、朋友圈中流傳的各種「神奇的方法」,及時尋求正規治療,可明顯緩解這些症狀,並減少以後的復發率。
圖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