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2020-12-12 騰訊網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很多心理追求也在變化,出現心理問題的逐漸增多,其實面對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恐懼心理,恐懼行為本身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續時間過長,或影響過大,讓你的身心遭到危害那就不正常了。那麼,我們要怎樣遠離恐懼呢?

影響人們心理狀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氣、季節、工作、考試……是不是又感覺到不順心、沮喪、悲觀甚至憤怒……種種負面情緒,是不是有些人因此認為自己距離抑鬱症、焦慮症越來越近。別害怕、別緊張,在現代社會,「心理亞健康」現象在大多數人身上都會出現。

1.強者敢於直面自己恐懼:每個人都有恐懼

所以面對恐懼,首先是我們的態度,我們需要允許自己不完美,允許自己說害怕,然後要做到的是認真的分析努力的改善,究其根本就能妥善解決。

恐懼本身並不可怕,而且我們始終不願面對的心理才最可怕,當恐懼不再是蒙著面紗的暗黑者,當它赤裸裸的出現在你的面前,你還會害怕嗎?所以說,恐懼人人都有,厲害的人敢於面對它,所以才會徵服恐懼。

2.多嘗試與學習,我們就發現恐懼沒什麼大不了:

治療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用行動去戰勝它,從心理學上來說,這就是曝光效應。你越害怕一件事,你越做,就會發現,沒有你想像那麼恐怖。

你害怕當眾發言,那就一定要多嘗試,你害怕同別人講話那自然要廣交朋友。與恐懼宣戰,了解它,分析它,試圖破解它,你就能看見光明。恐懼並不可怕,最需要改變的就是你的內心,當你堅定的認為它能解決,從而向心中的恐懼宣戰時,你就贏了。

如果負面情緒長期存在心理障礙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如果長期持續的心理問題得不到適當的調適,容易導致嚴重的精神疾病,產生嚴重的後果。人群中最常出現焦慮障礙和抑鬱障礙,如達不到目標和不能克服障礙時出現的緊張不安、心煩意亂、憂心忡忡;碰上一點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點緊張的心理壓力,便會慌張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可能影響工作任務,這些情緒障礙常伴隨身體不適感,如胸悶、心悸、頭暈、出汗、口乾、失眠等。

有時還有些人會出現情緒持續低落,鬱鬱寡歡,悲觀厭世,自我評價降低,做事猶豫不決,不願與人交往,腦子反應慢,總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自罪自責,常感覺不幸、苦悶、無助、無望,總感到活著沒有意思,甚至嚴重時有自殺的想法及行為等等。

當感覺自己處於這種情況時,同樣不要恐慌,更不要輕易相信網上、朋友圈中流傳的各種「神奇的方法」,及時尋求正規治療,可明顯緩解這些症狀,並減少以後的復發率。

圖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焦慮、恐懼、悲哀、抑鬱、絕望,這些心理問題比疾病本身更可怕
    除了癌細胞,心理問題正成為扼殺腫瘤患者生命的一個重要因素。腫瘤患者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腫瘤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為9個方面:對醫療費用的擔心、工作被迫停止、對癌症本身的恐懼腫瘤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 美國校園槍擊案引人深思:心理問題比槍枝更可怕
    但是,真正需要人們引起高度重視與關注的,是如何發現人的異常心理問題。應該看到,心理問題的危害性更甚於槍枝問題。因為,對於心理問題嚴重的人來說,即使沒有槍,他也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中國這類案件並不少見。
  • 原創:試析家貓的心理問題
    試析家貓的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不僅存在於人類,其實動物身上同樣存在,如果你細心且懂得一些心理學知識,你就會發現動物身上的心理問題。開始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後來分析得出,這隻貓是被人用塑膠袋裝著扔到公園,它之所以喜歡鑽塑膠袋,是因為它依戀他出生時候的熟悉環境,它企圖回到那個環境,但如果你提著塑膠袋走,就會喚起它被遺棄的可怕回憶,它就會反抗。
  • 疫情恐懼心理的解決,恐慌心理的預防
    最近疫情比較嚴峻,很多人隨著確診人數越來越多,從開始的不在意到現在已經有些恐懼心理了,幸虧防控比較及時而沒有發展成社會恐慌。這次我們討論下恐懼、恐慌心理的關係和預防解決方式。恐慌是恐懼心理的延伸,可控的威脅是恐懼,不可控的威脅就會帶來恐慌。所以防止恐慌,就要消除恐懼心理,再解決威脅。 如佛家講的,修象法是為了修無為法,如果執著於象法就失去了根本。寺廟裡有很多規矩,誦經吃齋、打坐參禪等等,而且大的寺廟管理還非常嚴格。但如果整天吃齋沒有慈悲心,誦經不明真義,打坐參禪戒不掉貪嗔痴、出家後見美女還是起色心,那就是捨本逐末了。
  • 孩子有問題不可怕,可怕是我們站在孩子對面,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每個人都會碰到問題,因為生活是充滿坎坷的,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更是如此。我們不是完美的媽媽,同時孩子更不是完美的孩子,問題和情緒是永遠避免不了的。這些真實發生的故事很深刻地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要趁早解決,否則就會越積越厚,很難再去引導和調整,更讓我明白養育孩子的問題每一個父母都會碰到,但是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嗎?等著問題把我們打垮嗎?當我們碰到孩子問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處理呢?
  • 恐懼:心理問題的根源
    正常的焦慮是一種信號,這種信號提醒我們為沒有發生的危機做好準備,但當我們把某種危機擴大的時候,預期的恐懼也就會隨之擴大。而問題其實不是出在被擴大化的焦慮,而是根源在我們擴大化了危機。強迫:逃避恐懼的方式強迫來源於恐懼,因為強迫行為正是降低我們恐懼的一種方式,而思維陷入強迫正是我們對某種思維的恐懼。保定市世紀陽光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心理專家李軍旗教授表示強迫是一種內心的強烈衝突,普通大眾的克服主要是採用壓抑的方式,很難真正解決。
  • 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恥感」和「自我汙名化」
    媒體容易粗暴地將一些行為歸因於當事人的精神與心理問題,而忽視背後更錯綜複雜的因素。大眾也容易對精神與心理類問題以偏概全。最可怕之處在於,無論那猜疑、嫌棄、不信任的目光是來自他人還是自己的內心,對精神和心理問題的歧視、偏見與汙名,都會阻礙我們直面問題,使我們被傷害的更久。
  • 老司機也會翻車,心理健康問題到底有多可怕
    現在的情況還不明朗,網上的一些說法認為是司機心理上出現問題,因影響較大, 個人暫不評論,今天主要是順著心理問題這個話題幫朋友們整理一下,心理健康問題到底多可怕。各類情緒堆積,久而久之,轉為心理問題現在各類刑事案件中,涉及心理健康因素導致的有很多。這裡有一個比較著名的心理問題案件,小丑連環殺人案。
  • 心理問題是否是「三觀」出了問題?
    西方心理學,把人的心理問題歸因客觀環境和人的潛意識。而中國本土心理學,把人的心理問題歸因自己的思想問題。因此,中西方心理治療的側重點不同。2016年,我在全國經典心理治療論壇(第九次全國心理衛生學術大會),與等九位心理學大咖同臺對話兩個小時,爭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我相信,不遠的將來,心理界一定會把人的心理問題列為思想問題進行研究和治療。
  • 「媽媽,我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這三招比說「別怕」管用
    對於孩子所害怕的事物,父母都喜聞樂見,並不理解孩子的恐懼,但是我們不能以成年人的視角去衡量孩子的行為,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認知,從而會做出不同的行為。那麼恐懼心理對於人的成長是好是壞呢?對於成年人而言,有恐懼心理才會克制自己的行為,這個社會的秩序才會穩定,如果是一些限制自身發展的恐懼,一旦戰勝了,則有助於進步。而對於孩子,有一定的恐懼心理,其實是對於自我的保護,更能保障到自身的安全,在從這方面來說恐懼心理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 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小編認為只有敢於承認自己的弱點,才能對症下藥真正去克服自己的不足與恐懼。認識恐懼的危害            恐懼是個人心理、精神感受到緊張、壓迫的一種情感狀態,以至於人們總是本能的選擇去躲藏、逃避恐懼「對象」。
  • 家長學會這幾招,幫助孩子擺脫恐懼心理
    當人面對一個黑暗的山洞想要伸手去探索時,內心會有一種對未知情況的恐懼心理,孩子怕黑也是如此,孩子處身於黑暗中時,他的內心也有這種心理,因為對黑暗的不理解不確定,往往會出現害怕的心理。雖然怕黑是人們的正常心理反應,但是有的孩子對黑暗的恐懼感特別明顯而有些孩子卻相對較輕。為什麼有的孩子會特別怕黑呢?
  • 孩子為何會產生恐懼心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兒童心理>幼兒心理>正文孩子為何會產生恐懼心理 2011-03-26 02:12 來源:新浪親子
  • 心理諮詢案例:留學生心理問題
    案例類型:‍留學生心理諮詢技術:‍認知行為療法案例簡述:通過諮詢不斷地展開,來訪者意識到自己特別害怕衝突,當衝突發生時,她會特別恐懼關係的斷裂,因此急於解決衝突。而自己解決衝突的方式就像大法官,判斷對與錯,特別理智化,從而忽視了衝突中的人的感受與想法。同時來訪者也看到當面對他人受傷體驗時,自己會感覺特別無力,而後會不得不去做些什麼來試圖讓對方感覺好一點。
  • 「心理搬家」給孩子造成心理問題
    >本文所指搬家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搬家,而至因為搬家導致心理問題上的這期間如果照顧得不好,孩子就很容易患上心理問題。舉個例子,一位專家在講座中層講過美國一個韓裔的大學生,打死了三十多個師生。他先是在宿舍槍殺了一男一女,後又在教室裡殺了三十多師生。期間該生曾去郵局寄過郵件,後來由於其他宿舍裡聽到槍聲關緊了房門沒法進入,這個行兇者就自殺了。美國為此專門成立的一個調查組,並把調查的報告全部公布。
  • (原創)一個方法教你擺脫恐懼心理,避免掉進問題的旋渦
    01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每個人也都避免不了會遇到問題。一些簡單的小問題我們自然能夠解決,但是有些問題就像旋渦一樣,不是你一下子就能夠解決了的。掉進旋渦之中,你不但沒辦法解決問題,自己也會變得暈頭轉向,找不到方向和出路,從問題當中脫離不出來。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緊盯住問題後,自身會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 如何做好心理護理方法?
    心理護理是指對病人的護理過程中,運用心理學方法,以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使病人達到 身心康復的一項工作。在心理護理之前,前先要通過語言溝通及觀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徵,往往此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有些病人的態度比較開朗,而有些卻比較孤獨、懦弱。所以可通過此方式預見病人對疾病所持有的態度和將會採取的行動,為治療提供心理基礎。
  • 青少年會出現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家長不要煩惱,看這裡
    疫情原因孩子們大半年都沒上學,現在疫情好點了,孩子們又放暑假了,大半年沒去上學,很多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尤其是青少年,讓家長們很頭疼,卻又沒有辦法,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關係,對青少年度過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過度指責,甚至辱罵,這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還有就是要了解青少年心理問題,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 身體疾病=心理問題?15種身體疾病背後的心理意義
    身體疾病=心理問題?15種身體疾病背後的心理意義疾病代表的心理意義都有哪些?大多數疾病都有其心理象徵意義。很多時候,軀體疾病是心理衝突得不到有效解決在身體上的體現。,在生活一成不變時我們恐懼,在生活發生變化時我們也恐懼。
  • 到底是果子狸可怕,還是人更可怕?
    這種環境,出現野生果子狸,甚至一窩,並不奇怪。即便是在綠化帶裡。在大城市,比較有年月的綠化帶裡,有時候也能發現刺蝟之類的野生動物。環境改善的結果,不必大驚小怪,甚至值得欣喜。然而,居民竟然「嚇壞了」,報了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