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來了,怎麼用心理學面對「害怕與害怕錯過」的糾結?

2020-08-21 小餛飩的跑步與閱讀

經歷過2015年股市大起大落的人都有過這種體會,賣還是繼續按兵不動,「害怕與害怕錯過」的情緒像一對連體嬰兒,共生共存。

沒有做過股票的,也經歷過在面臨人生重要選擇時,產生這種糾結情緒。只是股票市場的即時盈利和即時虧損,讓這種害怕和害怕錯過的情緒無限放大了,站到了C位。

誰都害怕過,那害怕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害怕不是心理異常,不是病,不需要心理疏導和治療。《實用心理異常診斷矯正手冊》中也沒有關於害怕的治療方法。

看看新華字典對害怕的解釋:「遇到困難、危險,心中不安或發慌。」所以害怕是會引起兩個情緒反應,一個是不安的焦慮情緒,一個是恐慌情緒。

如果只是焦慮,在《實用心理異常診斷矯正手冊》中有「期待性焦慮」這個心理問題的定義及治療方法。

「期待性焦慮」就是擔心即將發生的事件會出現最壞的結局,時刻等待不幸的到來所表現出來的消極心態。一般矯正消極心態就是增加自信心,調整期望值,最後是要避免自尊心過強。

將矯正方法運用到股市就是正確看待預期值,比如調整到10%,15%,20%這樣的盈利或虧損目標。至於自信心,就用一般化處理,在股票市場除了巴菲特是股神,其餘的都是普通人,既然誰都一樣,就不要有過強的自尊心。

如果害怕引起的是恐慌,就比較麻煩了,期待性焦慮至少有方向,是害怕出現差的結果。恐慌是無指向性的,既害怕失敗,也害怕錯過。正因為沒有方向,也沒法矯正。

那恐慌是什麼呢?

在英國一位做過10年戲劇導演的情緒史學家寫的《心情詞典》記載: panic恐慌,這個詞來自希臘神話裡的牧神潘

牧神潘

希臘神話的故事講的是:一群旅行者走到一片荒涼的無人之地,突然感到莫名的恐懼,後來他們才意識到自己遇上了這片區域兇惡的主宰者潘,他會偽裝成樹或石頭出現,當地信奉它的民眾會為他舉行大型的祭祀儀式。漸漸恐慌就表示一種沒由來的恐慌感,也可以形容一種被集體性的非理性驅使的不受控的感覺。

運用到股市就是恐懼感是會蔓延的情緒,成為集體情緒,表現形式就是股票價格的上漲與下跌。大家糾結來糾結去,賣吧害怕明天會繼續漲,買吧怕明天開始跌了。

如何面對股市糾結情緒,用什麼方法克服或者矯正呢?

「股票市場波動印證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事件的反應,是數百萬人對這些事件將會如何影響他們的未來的認識,換句話說,最重要的是,股票市場是由人組成的。」

-伯納德巴魯克

股市裡的心理學,就是研究一群人的心理。

在喬納森·邁爾斯寫的《股市心理學》是向恐懼、貪婪、市場的非理性宣戰。在拉斯特維德的《金融心理學》中講述了關於看不見的手,股票背後的心理現象和原理。

在《窮查理寶典》中都有提到這些概念,只是更直接的化為3個行動力。

01行動力:不做

  • 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不做,其實這個很難,人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會有認知盲區。
  • 只要知道會死在哪裡的不做,就是列出自己的犯錯集,比如不遵守5%,10%賣出的規定。

02行動力.:該做

對該做的事情發起熟練的跨學科的攻擊,就是拼命學習補缺補漏。

03行動力:什麼時間做:過三關後,發起行動

第一關雙規分析,對落在能力圈的事用理性分析,哪些因素影響了股票;潛意識分析,我的理解就是直覺分析心理分析。

第二關是檢查清單,在正式行動之前,用清單檢查思考過程,是否有遺漏。這就像旅行出發前檢查自己哪些帶了哪些沒帶。

第三關,就是人類的誤判心理學。書裡提到的人類,按我的理解就是你常常誤判的的心理學,這個是需要平時積累,每錯一次記錄一次。

這3個行動力的過程,就是正確面對預期值的過程,也是把原本不確定,模糊的事情,逐步清晰化的過程。

害怕的起因是不安。事情分析後、清晰化了,不安的情緒就會減弱,糾結就會變得不那麼糾結,慢慢地就不糾結了。

相關焦點

  • 勇敢,是承認自己會害怕,依然選擇面對
    勇敢,是承認自己的恐懼,依然選擇面對作為即將晉升的新手媽媽,說實話,自己並沒有準備好,對於生產過程的恐懼,對於能否照顧好寶寶的擔憂,對於從二人世界變成三人小家庭的未知變化,說不害怕,不擔心才是自欺欺人。雖然家人和愛人一直堅定地告訴我要勇敢,我們也常常聽到各種為母則剛的動人故事。但是我想說會害怕又怎樣?
  • 心理學知道答案:越害怕的事越去做,害怕就會消失,別不信
    在心理學上,有個這樣的現象:如果我們有意地避重就輕,去做比我們盡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這樣容易導致不幸。我們因為害怕和恐懼而逃避那些與能力相當的事情,從而也就失去了各種機會和可能性。 很多窮人之所以窮,並非能力不行,而是緣於內心的恐懼,不敢挑戰未知的事情。
  • 「大媽」入場了,就問你害怕不害怕?
    「大媽們」要入場了,我好害怕呀!這兩天,狂人周圍有不少朋友都開始問如何買幣,能不能教我怎麼上車,同時,昨天文章的閱讀量以及比特幣鏈上活躍地址數均創出了近兩年多的新高,表明死屍們正在復活,這種情緒的轉變,讓狂人嗅到了極大的風險。
  • 孩子害怕,家長別再用「不怕」來敷衍了!
    所有人都一樣,內心裡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比如有的人害怕晚上獨自走路,有的人害怕雷聲,甚至有的人害怕氣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對於害怕更加敏感。當孩子對家長表達自己的害怕時,家長不要再泛泛的使用「別怕」來敷衍孩子了,若再加上不當的措施,孩子日後將會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孩子表達害怕時,家長不如先想想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因為什麼害怕。
  • 《害怕也沒關係》:孩子害怕別再說孩子膽小,允許害怕才會變強大
    作為寶媽,發現寶寶總是怕黑,怕陌生人,怕狗……,有的媽媽就會說:「你怎麼這麼膽小啊?」弄得寶寶更不知所措,《害怕也沒關係》這本繪本適合寶媽和寶寶一起讀,原來害怕是一件如此原始而自然的事情。它告訴寶寶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才有這樣的困擾,所有人都會有害怕的情緒,男孩子如何面對害怕呢?是面對還是假裝不怕?遇到害怕的事情應該怎麼辦呢?怎樣才能緩解害怕的情緒呢?這本繪本都做了一一解答。
  • 別害怕,別害怕
    這個場景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模仿著阿米爾汗安慰自己的玻璃心,並且一定是用印式英語,說著「A li’s well.」 當然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等我真正需要安慰自己的心靈時,才發現這句「all is well」並不起作用,莫非土生土長的中國心無法接受到外語傳達的情感嗎?
  • 一招心理學,用1個數字治癒你的糾結症!做決定不後悔!
    自古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卻經常站在十字路口糾結,該如何抉擇。我們之所以會害怕,會猶豫。是因為選擇不僅存在於現在,它還基於過去,影響未來。最可怕的是,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有可能對未來造成未知的影響。正是因為這種未知性、不確定性,我們可能會對我們好不容易做出的選擇感到後悔。
  • 心理學科普:為什麼我們不會害怕親人的屍體?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人們害怕死亡,因此害怕那些與死亡有關的東西,例如骷髏、棺材、花圈、靈堂以及屍體等等。這些東西是恐怖片的重要元素,在無數個夜晚喚起了人們對死亡深深的恐懼。人們對死的恐懼是深入靈魂的,對生的渴望是浸入骨髓的。
  • 人生的出路有時候在冒險一搏,時機的錯過,在擔心和害怕之中
    這是林語堂先生的一句名言,然而,往往有很多人的人生,被困在自己的擔心和害怕之中,不敢去冒險一搏,眼看著時機被別人抓住,從自己身邊錯過。我有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同事,我經常聽到他嘆息他的當年,沒能隨同學一起南下,從而讓自己錯過了時代的大潮,同學早已成為擁有幾家公司的大老闆,而自己還在這收益不高的國營企業耗著。
  • 害怕口吃怎麼辦?
    吃友:你不是說,預感來了,我們不要理他,它只是好心跟我們提個醒——以前我在這個場合曾發生過丟人現眼的口吃叫你面對,帶著緊張去說話,並非叫你不注意說話的安全(發生口吃),就如開車前害怕(生怕害怕發生事故),這並非叫你不顧交通安全開車,而是叫你應該帶著恐懼去開車,但開車的時候要牢記它的忠告——小心危險,因此你開車過程中要注意道路交通的安全,小心翼翼駕駛。說話也同樣如此。
  • 都說「牛市買指數基金」 到底該怎麼買?
    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牛市裡也有一些買基金的規律。例如「牛市買老不買新」,因為新基金還沒建倉,或者倉位不高;老基金因為倉位較高,所以反彈起來更猛。還有「牛市買指數基金」,因為牛市裡主動型基金跑不贏指數,不信的話你可以看看自己持有的基金,基本跑不贏滬深300、上證50或者創業板指數。那麼指數基金該怎麼選,是all in還是選擇定投?
  • 「害怕考試」背後的秘密
    我們先來分析一個案例,體會一下「害怕考試』背後的秘密。(為避免在校學生對號入座,案例選自多年前,並且隱去了真實姓名,只為揭開「害怕考試」的情緒面紗,為在校學生實現自我剖析提供一點思路,能正確的掌控考試,而不是讓考試掌控了自己)。
  • 心理學:等人到中年就會懂,真正不害怕離婚的女人,只有這一種
    本文是《女性課堂:婚姻心理學》專欄,通過專欄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婚姻情感知識,解決婚姻和情感發展中遇到的困擾。通過案例的剖析、婚姻心理學知識的分享,讓我們女人更懂男人的心理和婚姻的真諦。從底層上改變思維模式,從而為走向幸福的婚姻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 為什麼人會害怕呢?
    ​​回想一下,在什麼情況下會害怕呢?本期話題「為什麼人會害怕呢?」害怕來自心理的恐懼,是人面對自己的無知的恐懼,但是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本身就是有知的開始。人的有知使人認識到事物的可怕性,但是恐懼卻是來自人們對事物的無知。所以說害怕來自有知和無知。
  • 害怕繪本裡怪獸的孩子
    「別怕,你怎麼那麼膽小,那是故事裡的,不是真的,它們在書裡面是出不來的。」雖然我每次都這麼安慰孩子,但卻沒起到任何作用。說多了,自己也很煩躁,但是一直也沒想到應對的辦法。自從聽了龍老師講的課後,我發現了自己的做法不對,首先安慰孩子的方式不對,其次否定了孩子的害怕情緒,有時孩子問得多了自己還煩躁容易發脾氣,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害怕就是害怕,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不應該拒絕,而應選擇接納。
  • 當我們害怕孤獨時,到底在害怕什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孤獨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內心自成世界的一種獨處,是一種完整的狀態。內心孤獨的人都是思想者,他們的思想自由自在,隨時飄忽到所關注的事情上。心理學表明,人類是群居動物,對於群體產生很強烈的依賴性。
  • 害怕受傷的不是你,是你那得不到滿足的「內在小孩」
    明明前一天都還看到萌萌在朋友圈開開心心秀恩愛,怎麼這還沒過24小時,就發了這麼喪的朋友圈呢。 細問之下,原來是討論結婚事宜的過程中兩個人有了分歧,大吵之後男生丟下一句:「我再也受不了你了。」之後摔門而出,就消失在了她的世界中。 她一邊哭一邊說。其中有一段話戳痛了我。
  • SAT閱讀|見準丈母娘的時候,會害怕什麼?
    「請不要用這次求婚的不得體來評判我的候選資格。」請注意這裡的unseemliness意思是「不得體」「不恰當」,unseemly adj.&adv. 也是這個意思;proposal除了「提議」之外,可以表示「求婚」。從這裡看,是不是也可以說Akira害怕準丈母娘覺得自己提親的方式不得體,進而害怕她不承認自己?
  • 有社交恐懼,緊張害怕,可以進來了解一下
    如果你有社交恐懼,緊張害怕,這裡可以幫助你! 1,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老是會覺得別人的一舉一動是在針對你,一聲咳嗽也是針對你,一個眼神也是針對你,自己腦袋裡面忍不住去想很多,各種雜念在你腦袋裡面亂串壓制不住。2,有話不敢說,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不知道說些什麼,一句話冒到嘴巴突然又不敢說了,猶豫半天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 男人離不開你的信號:主動、害怕、折騰
    畢竟,陷入真愛的女人,總會覺得怎麼都不夠。 但其實,想要判斷一個男人的心很簡單,因為對於男人來說,愛了就是一輩子,他絕對不會藏匿自己的情感。 所以,你要懂得識別男人離不開你的信號:主動、害怕、折騰。 譚雨的男朋友從她大學畢業起,就一直陪伴在她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