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家長該知道的:孩子害怕,家長別再用「別怕」敷衍了
所有人都一樣,內心裡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比如有的人害怕晚上獨自走路,有的人害怕雷聲,甚至有的人害怕氣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對於害怕更加敏感。當孩子對家長表達自己的害怕時,家長不要再泛泛的使用「別怕」來敷衍孩子了,若再加上不當的措施,孩子日後將會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
孩子晚上做噩夢害怕?競是這個原因!家長別再用「別怕」敷衍了
最近閨蜜的女兒樂樂不太好,晚上睡覺的時候總說夢到有狗狗咬她,睡覺的時候又哭又鬧,白天就困得不行,家裡怎麼哄她說「別怕」都不好,甚至帶她去醫院精神科做了CT,結果孩子很正常,迷信的奶奶請了神婆婆,可是還是不見好轉,最後我們建議她帶孩子去找個心理諮詢師給孩子去看看,結果這一招果然有效,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
「媽媽,我害怕」家長別再一句「別怕」敷衍,消除不了孩子的恐懼
朋友家的小圓圓今年5歲了,也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是個特別靦腆又害羞的小姑涼,有次給他講完故事,準備睡覺的時,忽然做起來對媽媽說,「媽媽,我害怕,我怕有小怪物來吃我」媽媽說,「別拍,怎麼會怪獸,那些都是假的,有什麼好怕的,趕緊睡覺。」
-
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
導讀: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別再用「你真棒」敷衍孩子
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鼓勵和讚美是「常客」。大多數家長在誇孩子的時候總會說「真棒」或者「真厲害」,卻沒有發現這樣的話語空洞且沒有意義,孩子聽了也會覺得大人是在敷衍ta,時間久了不但不會對孩子起到鼓勵作用,還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
別再用舊套路了,鼓勵孩子別再敷衍,這樣的有效誇獎才有作用
舊的敷衍套路已經不適用了上周末去大姑家,正好表姐帶著小外甥也回了娘家。小外甥六歲剛上一年級,從幼兒園起就開始學畫畫。由於大姑家沒什麼東西給他玩,一個人發了一會呆後,就開始要紙和筆畫畫。可只畫了一會兒,外甥就沒了耐心,又開始纏著外婆陪他玩。大姑要忙家務沒空陪,便走過去拿著他剛畫好的畫用誇張的語氣說:你畫得真棒,趕緊再畫一張給外婆看看吧!
-
家長早飯不要再「糊弄」孩子,別再敷衍寶寶成長,孩子嫌棄的早餐
家長早飯不要再「糊弄」孩子,別再敷衍寶寶成長鬧鬧從小吃飯就是非常挑食,媽媽在鬧鬧的飲食上其實還真的沒少下功夫,小時候就變著花樣給鬧鬧做,鬧鬧也是三天兩頭的好好吃和乾脆不吃的極端表現。家長們要學會搭配,可以再配上一些穀物麵包吐司
-
孩子害怕昆蟲怎麼辦,作為家長如何幫孩子消除恐懼
文|親子早教派 文章原創,歡迎個人收藏轉發分享害怕昆蟲的孩子,見到蟲子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媽媽,蟲子,我怕!」相信好多家長都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小派曾經也是一個很害怕蟲子的小朋友,經過一番引導,後來再遇到昆蟲,他已經很淡定了。
-
《害怕也沒關係》:孩子害怕別再說孩子膽小,允許害怕才會變強大
一、用談心的方式舉例,來解讀害怕開篇,作者用溫柔的話語,把孩子害怕時的感覺描述出來。就像醫生看病,談病情表現一樣。原來大家都有過害怕的感覺啊。下雨了,雷公公打雷了,轟隆隆,風婆婆在鼓風,閃電布滿天空。小朋友害怕了,心兒也撲通撲通。天黑了,屋內靜悄悄,屋外的黑影是什麼?一個人胡思亂想,做夢都害怕,捂著耳朵,尖叫起來:「啊,好可怕」。
-
孩子遇到困難不怕,就怕家長用錯方法,別再錯下去了
引導孩子用積極的態度,客觀冷靜的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顯得懵然不知,更多的時候增加了孩子的負面情緒。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畢竟孩子的成長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鼓勵孩子及時找出失敗的癥結所在,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才能讓孩子用實際的行動解決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的解決能力。
-
再忙也別敷衍孩子:父母的及時回應,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
我趕緊抱緊她,親吻她,安撫她,再三保證「媽媽是最愛你的。」她才罷休,不再生我的氣。晚上她睡覺後,想起她說的話,我開始反思自己:「今年上半年沒上學,我倆整天日夜相對。我對她說的最多的話好像就是別煩我,自己玩去。
-
「新型冷暴力」正侵蝕著孩子,家長別再敷衍了事找藉口
養孩子,不僅經濟上投入巨大,還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 很多父母在生孩子之前,抱有許多幻想,覺得孩子可愛,以後自己一定會花很多時間精力陪在孩子身邊,一分一秒都不會錯過。但是當自己生了孩子後,又嫌帶孩子太累,孩子大點會跑會說話了,又嫌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來,「十萬個為什麼」永遠問個不停,不僅要追著孩子跑,大腦也一刻不能放鬆,徹底剝奪了自己的自由空間。
-
小孩子都害怕什麼?家長們可別覺得不可思議,多數和孩子心理有關
很多父母都會覺得自己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什麼危險的行為都能做得出來,徒手抓蟲、高空跳躍、甚至會把任何東西都放進嘴裡嘗一嘗味道。這些行為普遍的那個家長覺得孩子膽子大,但其實孩子都是十分膽小的,而且他們害怕的事情非常多。但是他們害怕的東西往往讓人摸不著頭腦,會讓父母們十分費解,不知道為什麼會害怕這類東西?
-
誇孩子別再用「你真棒」,用這三個方式誇!孩子越誇越聰明
孩子的成長需要足夠的動力,而家長的誇讚則是最好的能量飲料。很多家長是不吝惜對孩子的誇讚的。但是,他們誇獎孩子的時候卻是太過敷衍了。「你真棒」,「你做的不錯」,這類的話語實在是太過敷衍了,這雖然能讓孩子很開心,但卻沒辦法給孩子更大的動力。
-
"媽媽,我怕",面對膽小的孩子,一句"不怕"就能消除惶恐嗎?
面對膽小的孩子,一句&34;完全不能消除孩子的惶恐面對膽小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潛意識地告訴孩子&34;,但為什麼不怕卻沒有給孩子講清楚,以至於他們在得到家長簡單的不怕回應後,除了感覺到被忽略的簡單回應之外,對害怕的視線會越來越擴大化。
-
「性」教育宜早不宜遲,別總是用「孩子還小」來搪塞敷衍
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應該什麼時候開始,這是一個尷尬的問題,爸爸媽媽時常不知道怎樣去回答,但絕對不是敷衍就能解決的。當孩子在問你:「我是從哪裡來的」或是總是喜歡對著異性身體看時,爸爸媽媽就要明白孩子已經進入了性別敏感期。在孩子提出關於從哪裡來和性別時,爸爸媽媽不要一味敷衍,只會加深孩子的好奇心。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家長用這兩個字安慰,只會讓他將恐懼擴大
害怕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現象,它廣泛的存在於所有人的身上,不僅僅是成年人,更在孩童心理上有著巨大的表現。當一個孩子對父母說,「媽媽/爸爸,我害怕」時,大多數父母都會回答孩子「不怕」。然而,很多人會發現,當他們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或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之後,童年的恐懼對象依然沒有離開自己,甚至成為他們依舊十分害怕的源頭。父母安慰孩子的一句簡簡單單的「不怕」,真的能讓他們因此而不再害怕了嗎?
-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不再用「別怕」,簡單三步來處理
誰知道小青看到恐龍的靠近,非常的害怕,連忙躲在媽媽的身後。「恐龍先生」想要摸摸小青的頭,誰知道這個動作讓小青直接哭了出來,崩潰了。劉小姐連忙安撫孩子:「別怕別怕!恐龍先生想和你玩!這是假的,不用害怕!」雖然小青的情緒暫時過去了,但是當小青再次看到恐龍的形象時,他開始逃避、躲避、哭鬧。劉小姐多次嘗試開導孩子,但還是沒有多大的用處。
-
孩子太膽小,經常有恐懼心理?別在孩子面前露出害怕的情緒
而一個家庭中,女兒和媽媽相處的時間是比較多的,媽媽因為曾經也是一個小女生,遇到害怕的東西也容易表露出情緒,女兒見得多了,可能就會受到媽媽情緒的影響,也害怕起那個東西來。在這方面我有一個血淋淋的例子,那就是我的姑媽和表姐。我姑媽很害怕成團的頭髮,看到成團的頭髮就會頭皮發麻的那種,在我表姐成長的過程中應該沒少在她面前表露出害怕頭髮的情緒。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膽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可能怕蟲子、怕打雷,或者是怕黑。當孩子對我們說&34;時,家長的做法如果欠妥,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