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該知道的:孩子害怕,家長別再用「別怕」敷衍了

2020-08-28 咘咘愛健康

所有人都一樣,內心裡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比如有的人害怕晚上獨自走路,有的人害怕雷聲,甚至有的人害怕氣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對於害怕更加敏感。

當孩子對家長表達自己的害怕時,家長不要再泛泛的使用「別怕」來敷衍孩子了,若再加上不當的措施,孩子日後將會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一、孩子為何會害怕

孩子表達害怕時,家長不如先想想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因為什麼害怕。

1.本身膽子小

有的孩子可能天生膽子就小,那麼當他見到陌生人時,便會因為害怕而躲在家長後面。聽到身邊有些奇怪的聲音時,也會害怕。

2.孩子產生了心理陰影

孩子在大部分情況下對事物產生恐懼,是因為之前有過不好的體驗,給他產生了心理陰影。舉個例子,朋友家的孩子妙妙不肯好好刷牙時,家長便會說「鏡子裡有怪物,你要不好好刷牙,怪物就把你帶走了」之類的云云,自此,妙妙便對鏡子產生了陰影,一直不敢面對鏡子。



3.父母情緒感染孩子

家長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比如說家長膽子較小,遇到事情驚嚇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孩子也變得越老越膽小。

家長有時都會恐懼,更何況是孩子了,怎麼能因為這些指責孩子呢?

二、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1.尊重理解孩子「害怕」情緒

小編有個朋友,小時候不小心掉進了水裡,自此對水產生了陰影,當和爸爸談起這件事時,爸爸總說:「這有什麼好怕的,我看是你怯弱而已,多去練練自己的膽子。」父母對孩子的這番言語,不僅沒有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反而變本加厲,孩子越來越排斥水,更產生牴觸心理。

因此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恐懼」要持與理解的態度。恐懼是一種正常的負面情緒,若家長經常指責孩子害怕,只會加深孩子的情緒,不如換一種方式,溝通理解,那麼孩子也會有信心去克服自己的恐懼。



2.別害怕,父母永遠在你身邊

孩子在害怕的時候,父母要做的最重要事情就是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而一句單單的「別怕」是遠遠不夠的,在這時,家長對孩子說一聲:「沒事,有爸媽在旁邊陪著你呢」,拉近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同時減輕孩子的恐懼感。

3.同孩子溝通,因何恐懼

待孩子平復心情後,家長就可以同孩子進行溝通,慢慢詢問孩子,了解孩子因何而恐懼,比如:「寶寶能和爸爸媽媽說說是什麼東西讓你那麼害怕呢?」,等尋找到孩子恐懼的來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害怕。



4.陪伴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小編的孩子本來膽子挺大,但某次下樓梯時,看到角落有個陰影形狀怪異,便害怕著趕快走過。在拐角處,一不小心磕到了嘴巴,從此以後,只要看到影子便會害怕。每天晚上,我都會準點陪在孩子身邊,同他一起玩遊戲,特別是關於猜影子的遊戲,有小鳥、花朵等等,慢慢的,孩子消除了自身的的恐懼,再也不會懼怕影子了。

正確理解孩子的恐懼並引導他走出陰影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消除害怕心理。家長的陪伴非常重要,不要再對孩子說「別怕」了。

相關焦點

  • 孩子害怕,家長別再用「不怕」來敷衍了!
    所有人都一樣,內心裡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比如有的人害怕晚上獨自走路,有的人害怕雷聲,甚至有的人害怕氣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對於害怕更加敏感。當孩子對家長表達自己的害怕時,家長不要再泛泛的使用「別怕」來敷衍孩子了,若再加上不當的措施,孩子日後將會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孩子表達害怕時,家長不如先想想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因為什麼害怕。
  • 孩子晚上做噩夢害怕?競是這個原因!家長別再用「別怕」敷衍了
    最近閨蜜的女兒樂樂不太好,晚上睡覺的時候總說夢到有狗狗咬她,睡覺的時候又哭又鬧,白天就困得不行,家裡怎麼哄她說「別怕」都不好,甚至帶她去醫院精神科做了CT,結果孩子很正常,迷信的奶奶請了神婆婆,可是還是不見好轉,最後我們建議她帶孩子去找個心理諮詢師給孩子去看看,結果這一招果然有效,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 「媽媽,我害怕」家長別再一句「別怕」敷衍,消除不了孩子的恐懼
    朋友家的小圓圓今年5歲了,也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是個特別靦腆又害羞的小姑涼,有次給他講完故事,準備睡覺的時,忽然做起來對媽媽說,「媽媽,我害怕,我怕有小怪物來吃我」媽媽說,「別拍,怎麼會怪獸,那些都是假的,有什麼好怕的,趕緊睡覺。」
  • 孩子害怕而尋求安慰時,家長別只會說「別怕」,不妨嘗試這樣做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識都還處於成長階段,所以經常出現恐懼或者害怕這樣的心理,是屬於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而家長們在面對孩子這樣的情緒時,不是對孩子說一句簡單的「別怕」就可以了,更應該學會用科學的方式巧妙地幫助孩子消除這些恐懼心理。
  • 當孩子說怕黑時,媽媽別只知道說「別怕」,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害怕
    如今做了媽媽,我家孩子也是比較怕黑。想想當年爸媽的做法,我覺得自己不能再重蹈覆轍。最近孩子也總會和我說:「媽媽我怕黑!」但多數家長並沒有把孩子怕黑,這件事情當一回事,當孩子反覆提及怕黑,有部分家長也只是簡單的回應,別怕!這並不能減少孩子的恐懼感。家長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也不重視自己害怕的問題,只可能讓孩子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這樣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怪。
  •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應對兒童恐懼重在「尋規律」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前段時間,開心果媽媽的一位好友跟我抱怨:「我們家棗兒都2歲多了,連個兔子都不敢摸!看書、看動畫片的時候,對很多動物都很害怕。去遊樂場玩,很多項目都不敢玩。有一次煮了一條甲魚,孩子竟然嚇哭了!跟他說了多少次別怕,但就是不管用,我該如何引導?」
  • 面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不再用「別怕」,簡單三步來處理
    誰知道小青看到恐龍的靠近,非常的害怕,連忙躲在媽媽的身後。「恐龍先生」想要摸摸小青的頭,誰知道這個動作讓小青直接哭了出來,崩潰了。劉小姐連忙安撫孩子:「別怕別怕!恐龍先生想和你玩!這是假的,不用害怕!」雖然小青的情緒暫時過去了,但是當小青再次看到恐龍的形象時,他開始逃避、躲避、哭鬧。劉小姐多次嘗試開導孩子,但還是沒有多大的用處。
  • 家長早飯不要再「糊弄」孩子,別再敷衍寶寶成長,孩子嫌棄的早餐
    「糊弄」孩子,別再敷衍寶寶成長鬧鬧從小吃飯就是非常挑食,媽媽在鬧鬧的飲食上其實還真的沒少下功夫,小時候就變著花樣給鬧鬧做,鬧鬧也是三天兩頭的好好吃和乾脆不吃的極端表現。「糊弄早餐」,還不如不給娃吃很多家長有的因為工作,早早就得出門,往往顧不上孩子,自己的早餐也是隨便應付一口。
  • 孩子說「我不敢」時,家長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只會說「別怕」了
    很多時候,孩子想要做一些沒做過的事,但是卻總是說「我不敢」,家長們一般都會安慰孩子說「別怕」,可是這樣說之後,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敢嘗試呢?那麼作為家長,該怎麼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儘量擺脫恐懼呢?1、不要只會說「別怕」孩子一個人睡的時候,對家長說「不敢、害怕」,是在表達自己的恐懼,這個時候孩子是想要你安撫他。如果你只說「沒事,這沒什麼好怕的」,是沒什麼用的,這樣的一句話還不如給孩子一個陪伴他的玩偶要有用,你可以告訴他「小熊會幫你趕跑壞蛋的。」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膽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可能怕蟲子、怕打雷,或者是怕黑。當孩子對我們說&34;時,家長的做法如果欠妥,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01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這句話對一些人來說是有激勵作用,可並不適合用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如果處理不好,孩子加劇孩子的恐懼感。所以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選擇合理的回應方式。
  • 為什麼越說「別怕」,孩子越害怕?
    「別怕,這裡一點都不高嘛!」在大人眼裡,孩子很多的「害怕」顯得有些稚嫩,甚至有點無語。即便遇上你認為確實容易讓孩子害怕的場景,你可能也會故作輕鬆地說出「別怕」。但孩子能和你一樣放輕鬆嗎?並不見得。畢竟,你的保護是有期限的,倘若有天孩子不在你的羽翼下,他該何去何從?上述3種做法都是不妥當的。如何應對孩子的恐懼?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恐懼從何而來。孩子為什麼會害怕?我們要理解,害怕是一種本能。
  • 安慰膽小的孩子,家長說「別怕」是下策,這樣做才是上上策
    文|好孕姐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大方,遇到事情能夠保護自己。但是,有的孩子實在是膽小,經不起事兒,一遇到事情就說「我怕」。面對這種情況,多數家長都會安慰孩子說「別怕」,但是有的時候家長會發現,這套說辭根本不見效,孩子該怕還是怕。
  • 「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家長別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大
    孩子總有不聽話的時候,這時父母總會覺得很心累。於是,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會在孩子"任性"的時候用情緒威脅控制他們,比如說"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可是,這種做法到底合不合理呢?
  • 「新型冷暴力」正侵蝕著孩子,家長別再敷衍了事找藉口
    這些辦法看似「穩」住了孩子,也給自己騰出時間做自己的事了,但實際上,隱藏著巨大的危害。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多數時間在學校度過,回家或者周末讓他自己做自己的事,看看動畫片放鬆一下有何不可,大人也要做大人的事,孩子總要長大總要獨立嘛,不能纏著大人。可是你知道麼?即使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上學了,但他還是需要父母關心,用愛去溫暖的孩子啊。
  • 用「警察叔叔」恐嚇娃,是在把孩子推向危險,家長們別再這樣做
    孩子一邊吃著冰激凌一邊不慌不忙地說:「我會原地等著媽媽。」露露又繼續追問孩子:「如果有壞人要帶你離開,你應該向誰求救?」寶寶一時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媽媽,眨巴著大眼睛看著露露。最可怕的是在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本應該可以幫助孩子的警察會讓孩子望而卻步,家長這麼做只會把孩子置於更大的危險之中。
  • 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
    導讀: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說「我害怕」,家長別只說「不怕」,這樣做有益孩子心理健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別再用舊套路了,鼓勵孩子別再敷衍,這樣的有效誇獎才有作用
    很多家長深知否定式教育行不通,於是就反其道而行,採用&34;,然而在具體的操作手法上,卻用力過猛,以至於孩子被濫誇慣了,普通的套路不再起效果,所以很多孩子最終還是要被毀掉。舊的敷衍套路已經不適用了上周末去大姑家,正好表姐帶著小外甥也回了娘家。小外甥六歲剛上一年級,從幼兒園起就開始學畫畫。由於大姑家沒什麼東西給他玩,一個人發了一會呆後,就開始要紙和筆畫畫。可只畫了一會兒,外甥就沒了耐心,又開始纏著外婆陪他玩。大姑要忙家務沒空陪,便走過去拿著他剛畫好的畫用誇張的語氣說:你畫得真棒,趕緊再畫一張給外婆看看吧!
  • 別再用「你真棒」敷衍孩子
    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鼓勵和讚美是「常客」。大多數家長在誇孩子的時候總會說「真棒」或者「真厲害」,卻沒有發現這樣的話語空洞且沒有意義,孩子聽了也會覺得大人是在敷衍ta,時間久了不但不會對孩子起到鼓勵作用,還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 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網友:難道家長不是人嗎?​
    昨天看到一個熱搜詞條,問題是,視頻內容是熱播劇《白色月光》的片段,劇中張一目睹了丈夫出軌女兒的幼兒園老師,開車載女兒的途中,孩子一直在哭,張一從溫柔的說:「笑笑你別哭了好嗎?」再到情緒爆發喊出「笑笑你別哭了」,然後崩潰大哭,哭完發現女兒被嚇到了,趕緊拉著女兒的手道歉,讓女兒別怕,只是跟她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