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害怕」家長別再一句「別怕」敷衍,消除不了孩子的恐懼

2020-12-23 騰訊網

朋友家的小圓圓今年5歲了,也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是個特別靦腆又害羞的小姑涼,有次給他講完故事,準備睡覺的時,忽然做起來對媽媽說,「媽媽,我害怕,我怕有小怪物來吃我」媽媽說,「別拍,怎麼會怪獸,那些都是假的,有什麼好怕的,趕緊睡覺。」

可過好長一段時間,媽媽過來看看小圓圓有沒有睡著的時候,發現她居然在被窩裡瑟瑟發抖,媽媽趕緊抱抱圓圓說,「不要怕了,怪獸已經走,我們一起睡覺好不好。」圓圓說,「好啊!」

孩子恐懼的背後 孩子為什麼會害怕

簡單來說,在孩子6歲之前,經常習慣性的把世界想像的不夠真實,大人看的是樹,小孩看到是可能是個精靈,大人看到是一條魚,小孩看到可能是個美人魚,這種虛擬的心理在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分不清哪個現實哪個是真實。

1、 孩子本身就膽小

有的孩子本來就性格就很敏感,膽子比較小,像我兒子培訓班的小同學就是,本來媽媽給他報了英語課挺好的,但沒上兩節課就不樂意去了,最後沒辦法只能把課停掉了。

2、 對某件事情有陰影

像我兒子之前經常特別喜歡看奧特曼,看到恐怖的場景就會跑到我壞裡,我說那不要看了,兒子還說不行,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抱著我不放,說電視裡的奧特曼的怪獸會不會跑出來抓我啊。這正因為白天看了電視劇,所以晚上才有這樣的聯想。

3、 父母一驚一乍

經常會有這樣的脆弱的有敏感心思的家長,孩子一遇到什麼事情,就會一驚一乍的,長的恐懼情緒,很容易影響到孩子,也會讓我們的孩子變得膽小。

作為父母內心一定要足夠的強大,不能一遇到事情就亂發脾氣,沒有自控力。家長要從根源去幫助孩子脫離害怕。

孩子恐懼感到害怕的時候,家長不能怎麼做?

1、 不要隨意在外人面說孩子的短處

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比別人更優秀,特別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總讓孩子表演這個表演那個。

就像上次端午節回家,小姑子非要她閨女在長輩面前背唐詩,小侄女估計是有點緊張,背到一半就不會了,小姑子有點不高興了說,怎麼會忘記呢,在家裡不是背的好好的嗎,一到人前就不記得了,真的太笨了。

其實每個家長都要想想,孩子那麼小,本來心裡就害怕當心自己做的不好,可家長還總是把自己短處到處說,看起來好像是激勵孩子,其實無形中傷害孩子,總是把自己的孩子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2、 沒有耐心解答孩子的問題

每個人都會好奇,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童年時期,對個小花都會對視半天,有的父母會嫌孩子很煩,隨便的三言兩語就打發了孩子,漸漸的,孩子就會感受父母態度很冷淡。

等他到了青春期,就不會再和父母分享他的事情了,也讓他對新事物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有父母對孩子的問題也不求證,不管對錯就隨便回答孩子的問題,還在流信以為真了,把錯誤的答案記在了心理。

3、 父母經常的發脾氣

孩子就像個蠟筆小新,經常會做一些惡作劇,這時候上班回來的父母,對於孩子的頑皮的行為就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哄大叫,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話,確實會讓孩子很害怕。

孩子對情緒是非常敏感的,像我兒子班上有個小同學,就是脾氣很大的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也會胡亂打人,後來有次看見他爸爸接他,在路上說話很大聲,才知道孩子之所以脾氣大和父母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面對孩子的「害怕」,家長可以怎麼做

1、 不要經常說「不要怕」

就像我那個朋友說:「別怕,有沒好怕的啊」家長一句「別怕」硬生生地將孩子向求助的手,

給推向了窗外,把孩子一個人留在恐怖的腦洞世界,感受著無限黑暗帶給恐懼,他可能會看到你看不到東西。

父母這時候沒有及時答覆孩子的話,孩子會覺得家長不重視他,對他說的話無所謂,那麼在孩子就會對家長是失望,甚至是無助。

2、 沒有和孩子共情,關注他的情緒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勇敢,遇到事情不要困難,但孩子真的遇到什麼害怕的時候。

首選家長要了解孩子怕什麼,站在孩子的立場,一點點的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始末,比如你可以他:「寶寶,你是今天遇到什麼事情嗎?」或者問「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爸爸媽媽都會留在你身邊。」這樣孩子才不會感到自己是孤立無援的。

3、 給孩子做一些簡單的科普,告訴他們幻想世界的東西是和現實世界不一樣的

可以告訴還在妖魔鬼怪是電視上才有的東西,真實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本來就不存在的怎麼會有呢,我們生活在真實世界,你是不會受到傷害的。

必要的時候經常給孩子讀書,讓孩子通過繪本的情節,把現實世界和假想得世界分開。

恐懼源於孩子對未知事物的不了解。

家長要找時機給孩子講,天為什麼會黑,因為地球每一天會自轉,像我兒子之前對怪獸很恐怖的時候,我就每天給他講講DK《百科全書》裡面有將近1000多種的基礎科普小知識,從太空到動物,從植物到地質等等,所有生活中能涉及到知識都有。

從現在開始,當孩子在和我們說「害怕」的時候,請父母不要輕易的拒絕孩子,你可以給孩子一個滿滿的擁抱和親吻,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安全的,在父母身邊是安全的,在家裡是安全的,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就可以解決孩子的害怕的根源。

相關焦點

  • 做家長該知道的:孩子害怕,家長別再用「別怕」敷衍了
    所有人都一樣,內心裡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比如有的人害怕晚上獨自走路,有的人害怕雷聲,甚至有的人害怕氣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對於害怕更加敏感。當孩子對家長表達自己的害怕時,家長不要再泛泛的使用「別怕」來敷衍孩子了,若再加上不當的措施,孩子日後將會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 孩子害怕,家長別再用「不怕」來敷衍了!
    所有人都一樣,內心裡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比如有的人害怕晚上獨自走路,有的人害怕雷聲,甚至有的人害怕氣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對於害怕更加敏感。當孩子對家長表達自己的害怕時,家長不要再泛泛的使用「別怕」來敷衍孩子了,若再加上不當的措施,孩子日後將會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孩子表達害怕時,家長不如先想想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因為什麼害怕。
  • 孩子晚上做噩夢害怕?競是這個原因!家長別再用「別怕」敷衍了
    最近閨蜜的女兒樂樂不太好,晚上睡覺的時候總說夢到有狗狗咬她,睡覺的時候又哭又鬧,白天就困得不行,家裡怎麼哄她說「別怕」都不好,甚至帶她去醫院精神科做了CT,結果孩子很正常,迷信的奶奶請了神婆婆,可是還是不見好轉,最後我們建議她帶孩子去找個心理諮詢師給孩子去看看,結果這一招果然有效,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 「媽媽,我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這三招比說「別怕」管用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會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我怕」,孩子害怕的東西有很多,漸漸暗沉的天色、轟鳴的雷聲、龐大的動物、陌生的人臉,都會讓孩子躲在媽媽的背後,拽住衣角,說一句「我怕」。
  •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應對兒童恐懼重在「尋規律」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孩子:「媽媽,我害怕!」媽媽:「別怕!」這樣的對話場景,相信很多家庭中都會出現。「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前段時間,開心果媽媽的一位好友跟我抱怨:「我們家棗兒都2歲多了,連個兔子都不敢摸!看書、看動畫片的時候,對很多動物都很害怕。去遊樂場玩,很多項目都不敢玩。有一次煮了一條甲魚,孩子竟然嚇哭了!跟他說了多少次別怕,但就是不管用,我該如何引導?」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膽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可能怕蟲子、怕打雷,或者是怕黑。當孩子對我們說「媽媽我害怕」時,家長的做法如果欠妥,可能會傷害到孩子。01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膽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可能怕蟲子、怕打雷,或者是怕黑。當孩子對我們說&34;時,家長的做法如果欠妥,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 寶寶害怕聲音,家長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文/可馨育兒案例1:寶媽帶著寶寶去商場,看到一個手指玩偶,寶寶拿在手裡玩得非常很起勁,售貨員阿姨說,「寶寶,你把手放進去看看」,奶奶馬上接了一句,「哎喲,裡面有小老鼠,怕怕!」。結果,寶寶很快把玩偶扔在了地上,害怕的抱住媽媽的腿。
  • 孩子害怕而尋求安慰時,家長別只會說「別怕」,不妨嘗試這樣做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識都還處於成長階段,所以經常出現恐懼或者害怕這樣的心理,是屬於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而家長們在面對孩子這樣的情緒時,不是對孩子說一句簡單的「別怕」就可以了,更應該學會用科學的方式巧妙地幫助孩子消除這些恐懼心理。
  • "媽媽,我怕",面對膽小的孩子,一句"不怕"就能消除惶恐嗎?
    害怕,這是屬於人心的一種恐懼,可以說恐懼之心人皆有之,也是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種情緒,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害怕的東西,大人如此、小孩子也不例外,作為大人有的時候要礙於面子而隱藏自己的恐懼和害怕,但孩子不會如此,害怕的時候不僅會說出來、叫出來,還會通過哭聲去將自己的害怕表現出現。
  • 當孩子說怕黑時,媽媽別只知道說「別怕」,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害怕
    可並沒讓我怕黑的情況有任何好轉。直到成年了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還是不敢晚上一個人呆著。如今做了媽媽,我家孩子也是比較怕黑。想想當年爸媽的做法,我覺得自己不能再重蹈覆轍。最近孩子也總會和我說:「媽媽我怕黑!」
  • 孩子害怕昆蟲怎麼辦,作為家長如何幫孩子消除恐懼
    文|親子早教派 文章原創,歡迎個人收藏轉發分享害怕昆蟲的孩子,見到蟲子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媽媽,蟲子,我怕!」相信好多家長都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很難想像,曾經的他,一見到蜜蜂,就狂奔過來,緊張地把頭埋進我的懷裡,非常恐懼。
  • 孩子膽小,經常說自己害怕,只是一句不怕就能消除恐懼嗎
    小時候,我特別害怕黑暗。每次上床睡覺,我都會鑽進媽媽的懷裡尋找溫暖。每次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很害怕」,她總是用燈光回答「我不怕」,然後他就睡著了,留下一個黑暗而寂靜的夜晚。在害怕黑暗的年代,我沒有擺脫恐懼。相反,我在寂靜的黑暗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夜晚。長大後,即使我成家、生子,我也經常有在睡夢中打開夜燈的習慣,因為一個安靜的夜晚讓我感到害怕和孤獨,晚上甚至睡不著覺。
  • 為什麼越說「別怕」,孩子越害怕?
    它又不咬人!」「別怕,這裡一點都不高嘛!」在大人眼裡,孩子很多的「害怕」顯得有些稚嫩,甚至有點無語。即便遇上你認為確實容易讓孩子害怕的場景,你可能也會故作輕鬆地說出「別怕」。但孩子能和你一樣放輕鬆嗎?並不見得。
  • 「媽媽,我害怕!」幾招教你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昨天下午帶女兒去做入託體檢,一路上她念念叨叨:「媽媽,你能不能保證不給我打針?」「媽媽,我自己去體檢,你們在外面等我。」「媽媽,體檢是不是測身高體重就好了?」她來回矛盾的話語,其實是在掩飾著內心對去醫院的恐懼和害怕。我抱著她,一遍又一遍地回答她的問題,也一遍又一遍地與她提前講解體檢的流程。儘管這個體檢流程我們預演了不下百遍,到了醫院門口,女兒還是慫了。
  •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怕黑,5種辦法,消除孩子的恐懼
    我家寶寶小時候很發黑,房間裡可以不開燈的時候,不怎麼進房間,從樓上向樓下跑的時候,樓道裡沒有燈,他也不敢出來。晚上一個人睡覺的時候不允許關在屋裡黑黑的,總是很害怕。我試過很多辦法,可是孩子就是害怕,不知道跟他說多少次,他就聽不進去。有一天晚上關燈以後躺在床上,我陪孩子說話。他一下子就把胳膊輪過來搭在我的脖子上,摟著我說;「媽媽,我怕我怕」。
  • 當孩子害怕蟑螂時,高情商媽媽這樣回答,消除恐懼還提升情商
    1、當孩子說「怕蟑螂」時,高情商媽媽的應對方式晚上洗完澡,六歲女兒可可說:媽媽我想下去客廳(我們是複式房子,房間在樓上,客廳在樓下)看會電視。我說可以。可可說:但我不敢自己下去,媽媽你陪我去可以嗎?小孩:媽媽我怕蟑螂媽媽:蟑螂有什麼好怕的?膽子這麼小,長大後能幹什麼?!這個傳統處理方式,錯誤在於:一是在孩子恐懼時沒有給予心理支持和共情;二是不能引導孩子分析、解決問題,只會給予打擊。
  •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恐懼時,父母的回答很重要,不要敷衍
    朋友家的孩子叫小小,是一個特別怕黑的小男孩兒,沒有開燈的屋子他自己一個人不敢進,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開著一盞夜燈。爸爸媽媽安慰了他很多次,不要害怕黑夜,沒有什麼可怕的,但是小小仍然沒有越過心理障礙。小小說已經走了,之後小小就感覺不到害怕,他就自己安安穩穩的睡著了。所以小孩子因為怕黑而產生恐懼心理並不會因為家長說不要害怕沒有什麼可怕的就消失不見,反而他們因為爸爸媽媽不能夠理解他們的心情,會更加的害怕,所以家長如果要消除孩子的恐懼,就要首先理解孩子的心裡所想,然後用巧妙的辦法和孩子一起戰勝恐懼。
  •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如何幫他克服恐懼,父母的回答很關鍵
    他委屈地哭喊道:「你每次都說不要怕,你以為你這樣說了我就不害怕了嗎?我就是害怕啊!我怕那些蟲蟲鑽到我耳朵裡,鼻子裡,嘴巴裡可怎麼辦啊?你們大人跑得快,蟲蟲也不敢欺負你們,你們當然不害怕。可是我這麼小,我怕我躲不開啊,你從來就沒有關心過我的心情!」
  • 孩子說「我不敢」時,家長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只會說「別怕」了
    很多時候,孩子想要做一些沒做過的事,但是卻總是說「我不敢」,家長們一般都會安慰孩子說「別怕」,可是這樣說之後,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敢嘗試呢?1、不要只會說「別怕」孩子一個人睡的時候,對家長說「不敢、害怕」,是在表達自己的恐懼,這個時候孩子是想要你安撫他。如果你只說「沒事,這沒什麼好怕的」,是沒什麼用的,這樣的一句話還不如給孩子一個陪伴他的玩偶要有用,你可以告訴他「小熊會幫你趕跑壞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