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情緒(九):焦慮——心仿佛被無形的大石壓住,坐立難安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
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一刻:
比如你在夜深人靜時思考自己的未來,覺得很迷茫時會感到焦慮;
比如你即將要在幾十人面前公開演講,你擔心自己的表現,會焦慮;
再比如你要做一個重要的決定,可又不知道兩個決定到底哪個更好,你也會焦慮。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
焦慮是個體由於達不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致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內疚感增加,所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性的情緒狀態。
焦慮也是一種複合情緒,它包括了緊張、不安、焦急、憂慮、擔心、恐懼等。
很多人有時候分不清焦慮和恐懼,其實區分它們很簡單:
比如:
有人害怕蛇,有人害怕密閉的空間,這都是具體明確的對象的,但焦慮是沒有的,你就是莫名的心慌,而且很多時候你明明知道自己不該那麼緊張,還是控制不住。
焦慮雖然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不那麼好的體驗,比如手心出汗、坐立難安等等,但是它也有它的積極意義:
我們可以通過焦慮覺察到自己現在所面臨的困境或局限性,然後去化解它、超越它。
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適當的焦慮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集中精力,提高做事效率,如果你考試時一點都不焦慮,那可能會由於過度放鬆而犯一些低級的錯誤。
我想除了因為焦慮所帶來的種種生理反應之外,更重要的是,焦慮產生時,我們的全部注意力都會放在那個讓我們感到威脅的事物上,你的心仿佛被無形的大石壓住,除了把這件事解決,否則你就不得喘息,這當然令人不快了。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會更容易焦慮,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焦慮的分類,焦慮一般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狀態性焦慮,一個是特質性焦慮。
所謂狀態性焦慮指的是針對某種情境或對某個特定事物所產生的焦慮情緒。
比如你有考試焦慮,那你是在每次考試前會焦慮,但是考試過去了,這種焦慮情緒就會隨之消失。它是一種可變的、短暫性的焦慮。
而特質性焦慮屬於人格特徵的焦慮,意思是具有特質性焦慮的人對不同的情境都會表現出焦慮情緒。
他在考試前會焦慮,在人多的時候會焦慮,別人跟他說話他焦慮,所有人都不跟他說話他也焦慮。因此特質性焦慮的人往往會更容易焦慮。
導致這一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他從小感受到的家庭氛圍,如果他的父母也是遇事就容易慌亂的性格,那他可能會被潛移默化的影響到;
或者他的父母對他有過多的幹涉和保護,讓他缺乏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那他在遇到問題時也容易因為無助和深感自己的無能而焦慮。
除此之外,也與他個人的認知有關。
比如有的人不能忍受不確定性,他的計劃一旦被變動就會感到焦慮,還有的人總是想很多,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他卻想的很複雜很嚴重,導致自己變得焦慮。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你想諮詢更多問題可以直接私信我【諮詢】。
本文由檸檬心理課堂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