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慮嗎?
據非官方調查數據顯示,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這其中包括我自己,我很焦慮,每天都在為不同的事情焦慮。
在我焦慮最嚴重的時候,大把大把地掉頭髮,一整晚都睡不著,輾轉反側,腦子裡像是有一個永動機,不停地旋轉,怎麼都停不下來。
我甚至一度以為自己快要得抑鬱症了。
於是我開始焦慮得了抑鬱症之後會怎麼樣?
會自殺嗎?會在什麼時間自殺?會選擇什麼樣的方式自殺……
越想越覺得恐怖,於是我決定擺脫這種焦慮。
我看過關於焦慮的書籍,也在網上查詢如何擺脫焦慮?
有一本書的作者說:焦慮其實是一種情緒狀態,特徵包含了憂慮、緊張和不安。我們大部分人所焦慮的事情都是一些未知的的、還未發生的事情。
比如:在開始做某些事情之前,總是想很多;
對自己的某些表現總是做出負面評價或者自我否定;
擔心會發生更糟糕的情況;
……
其實具有焦慮的情緒並不可怕,有一些人天生就很容易焦慮,有時候焦慮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反思,它能幫助我們尋找潛在的威脅。
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也第一次讓我有信心去擺脫焦慮。
在擺脫焦慮的道路上,我嘗試了很多方法,參加活動、旅行、寫日記、看書、練瑜伽、畫畫……但並不是每一種方法對我都有用。
參加活動,與人交流
說實話,我是一個不太喜歡參加聚會的人,特別是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那樣會讓我無所適從。
當我強迫自己去參加一場聚會(天知道我有多麼地不想去參加)後,我才明白千萬不要強迫自己去做某些你不願意去嘗試的事情。
在那次活動之後我更焦慮了。
與身邊人相比,我好像一無所有,一無是處,有深深地挫敗感。
當他們知道我最近很焦慮的時候,都安慰我說:不要想太多,要開心一些,不要擔心,不要有壓力……
這些看似安慰的話,給我的心理壓力又加了一個砝碼。我在他們的眼裡看到憐憫與嘆息,好像我真是一個病入膏肓、心理有毛病的人。
旅行
旅行真的是一個克服焦慮比較好的辦法,每當我出去旅行時,就會忘記焦慮是什麼?但這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
當旅行結束後,那種焦慮的感覺又會重新回來。
甚至旅行還沒有結束,我就開始焦慮。
為給家人買什麼禮物而焦慮,為家人會不會喜歡我買的禮物而焦慮……
看書
對我來說用看書來擺脫焦慮,其實和用旅行來擺脫焦慮是一樣的效果。
我本身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打開書本以及到合上書本的時間段,確實沒有焦慮的感覺。
遇到喜歡的故事和場景,還會讓我很開心。
但是當合上書本或者一個故事結束後,從故事中回到現實生活中,我還是會焦慮,為想到的第一件事情而焦慮,為看書浪費了做其他事情的時間而焦慮。甚至還會為故事裡的人物焦慮。
練瑜伽、冥想
最近幾年,我一直都有健身的習慣,我在一個連鎖健身房辦了會員卡,只要有時間就會上一下瑜伽課,或者做一起其他的有氧運動。
只不過時間不固定,有時候一周一次,有時候一周兩次,當然,也有一兩個月都沒有一次的時候。
也有人推薦我用KEEP 這個APP,說是在家也可以練瑜伽,雖然我下載了這個軟體,卻很少使用。
其實運動這件事,也是需要有人陪伴和督促的。
很多時候,我寧願把時間用來胡思亂想都不會用來運動。因為很多焦慮的時候,我根本不想做任何運動。
人生來就有惰性!這一點上,我非常認同。
我接觸冥想比瑜伽要早很多,相比練習瑜伽,我也更喜歡冥想。
但是當我焦慮的時候,我很難去集中精力去冥想。
在我不焦慮的時候,練瑜伽和冥想,對於我來說,只會讓我的身體狀態更好一點,讓我心情更平和一點。
在對於對抗焦慮這件事情上,還是效果甚微。
我看到網上有人說,寫日記對於擺脫焦慮很有幫助,我在文具店買了一個非常好看,非常喜歡,又非常昂貴的筆記本用來寫日記。
我把每天焦慮的事情,焦慮時的感覺都寫下來。
在寫了一段時間之後,對我來說確實有一些效果,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我並不是一個喜歡寫字的人,所以並不是每一次寫日記都是順利的。
有時候焦慮感比較強烈時,會寫著寫著就會出現撕日記本和摔筆的行為。
一次偶然機會,我接觸到了思維導圖。
這是一個很簡單,也很喜歡的一個工具,我開始試著用畫思維導圖的方式來代替寫日記。
在畫完第一張思維導圖之後,我發現這比單純寫日記有效果多了。
首先,它不需要寫很多的字。其次,我隨時隨地都可以畫,無論在家還是在辦公室,無論在電腦上還是在廢紙上,我都能很快地整理自己焦慮的情緒。
最主要的是,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我慢慢轉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
而這種轉變讓我對生活有了反思,也能為潛在的問題尋找一些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