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創造力的女僕。——T. S. 艾略特
最近跟別人聊天的時候,無論是準備入學的青少年,還是已經退休在家的長者,更別提正在職場拼搏廝殺的中年人,好像每個人都在提到「焦慮」這個詞。焦慮確實是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漫延的一種情緒,但這種大範圍的提及,或許多少跟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脫不了關係。
我無意去販賣焦慮,為這種業已存在的情緒推波助瀾。事實上,在我看來,焦慮是一種十分健康的情緒反應,如果能夠讀懂它,並且利用由此而來的「力量」,你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
最近跟閨蜜M聊天。整整一個下午,她說了很多關於她跟丈夫相處的點滴,包括認識的過程,期間的衝突,也說到最近跟丈夫的關係有緩和的跡象,也說到一些甜蜜的細節。她說的東西很零散,我也沒弄明白她主要想表達什麼,於是就靜靜地聽著。
一個多月後,我們又見了面。這一次,她跟我說,她要跟她丈夫離婚了。雖然我一直知道他跟丈夫之間的相處有一些問題,但從上次我們聊天的內容來看,我也很訝異她怎麼忽然間有了這樣一個轉變。
她說對這段婚姻的不滿由來已久,只是由於疫情的原因,夫妻兩人經常困在一個屋子裡面,這加重了她的焦慮。上次跟我的聊天,包括自己最近以來的反思,讓她看清楚了很多事情,也終於痛下了決心。而且這一次,不光是心裡想想,口上說說,她已經跟丈夫攤了牌,邁出了第一步。順帶地,她還提到了,自己正在策劃著心心念念已久的美容工作室。
作為朋友,我們都替她改變的決心感到高興。
新冠疫情確實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軌跡。有些人,終於從不如意的婚姻生活中解脫;也有些人,終於把自己策劃已久的創業計劃放到了加速跑道上。
我有一個朋友F,自從研究生畢業以後換了幾家公司。每一次換工作,都是因為自己的理念跟公司不一致。這位朋友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他經常會在常規的項目操作上有一些新的點子。而公司對他的要求,卻只是按照慣常的做法,或者是老闆的要求去做一些重複性的工作。在多次溝通嘗試無效以後,他不得已離開加入下一家公司。
我們也曾經聊到關於創業的問題。考慮到很多風險的因素,他一直猶豫不決。今年初的時候,我給他做了一次職業規劃,看到自己做出來的商業畫布,我能感受到他的興奮和躍躍欲試。
後來,新冠疫情就來了。疫情對公司的業務造成了一定的打擊,朋友跟老闆提了一些關於業務調整的建議,但沒有受到重視。他自己也在所負責的項目上做了一些嘗試和努力,但在中途還是被停止了。這個事情讓他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終於向公司提出了辭職。
很多人不理解:今年的就業市場不景氣,這個時候辭職,你膽子也太大了吧?可是在朋友看來,這個並不是他在衝動之下做的決定:他的情緒一直在提醒著他,而年初做的那份商業畫布也讓他更清晰了自己的目標,疫情只不過是加速了他的行動而已。
以上兩個故事都是關於改變的,這兩個故事也暗含了貝克哈德變革公式的三個要素:對現狀的不滿、對未來的願景、第一步實踐。他們的關係是:
對現狀的不滿 × 對未來的願景 × 第一步實踐 > 變革阻力
(簡寫:D × V × FS > R)
在情緒圖譜中,焦慮是一種十分有張力的情緒,它是由你的期望狀態與現狀之間的差距帶來的。現狀與自己的期望落差越大,焦慮感也會越強烈。而當這種不滿的感受累積到某個程度,可能就是去推動改變實現的契機。在上面的兩個例子中,閨蜜M和朋友F在改變之前都在經歷著十分強烈的情緒體驗,這種內心的召喚無時不在提醒著他們:要做改變。
在諮詢的過程中,我接觸的非常多的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但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像閨蜜M和朋友F一樣,探索願景,讓目標從模糊到逐漸清晰,從懷疑到變得堅定,這可能是一個十分煎熬的過程。因為你要去忍受內心的不舒適感,而且你還看不到前方的出路在哪裡。除了焦慮以外,你可能還要經歷很多其他次生情緒:憤怒、挫敗、失望、自我懷疑……每一次經歷情緒風暴之後,都可能會把你帶到一個新的地方,一個離你的願景更近的地方。
開始的第一步總是最困難的。我們可能用了很長時間在糾結對錯,非常精心地策劃每一個步驟的細節,還會告訴自己很多不去馬上行動的理由。拖延症似乎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通病。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放大了對未知的恐懼,有時候則是因為害怕面對失敗的可能性。就像我的朋友F,他擔心的可能是風險;閨蜜M,她害怕面對的可能是失去多年伴侶的陣痛。然而很多時候,行動可能正是治療焦慮的良藥。
尊敬的埃德加 · 沙因教授(Edgar H. Schein)在他的著作《企業文化生存與變革指南》中提到,對變革的阻抗來自於學習焦慮,包括失去已經擁有的東西、短期內能力不足、離開熟悉的環境等。他也提到,創建一個美好的願景以及實踐-指導-反饋的試錯過程,這些加強心理安全感的方式對降低學習焦慮十分重要。
在對抗焦慮和促成改變方面,個人與組織似乎有著共通之處。
疫情似乎是一個危機,但也隱含機遇;焦慮會帶來不安,但也是創造力的開端。臨到的際遇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差別之處只是你如何去看待它。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
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