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焦慮的應對策略

2021-02-13 心理探索者

曾經有一名剛進高一的新生向秋梅諮詢關於考試焦慮的問題:她因中考的不如意而常常憂慮自己在未來的高考中會考不好,導致常常胡思亂想,難以投入學習狀態。

 

焦慮,不是簡單的情緒問題,而是人的三大基本情感之一,帶有很強的原始本能自行運行特徵。不是你明白了焦慮的原因,或者別人勸勸你,就可以輕易擺脫的。那什麼是考試焦慮?

 

一、定義

 

考試焦慮是學生在面對考試時產生的特殊心理反應,它是在應試情景的刺激下,受學生的認知、評價和人格特點影響而產生的,以對考試成敗的擔憂和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徵的心理反應狀態。

 

考試是一種人為設置的以競爭為核心特徵的濃縮的、動態的艱難場景。造成學生為此焦慮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考試很艱難,而是更加因為考試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老師、家長、同學和社會往往會根據學生考試的分數來評價他的學習能力和人生價值,甚至會在某種程度上左右學生今後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

 

二、影響

 

考試焦慮是分等級的。

 

正常的考試焦慮是一種健康的現實情感,它是由於學生對考試的目標設置較高、考試內容繁多、準備時間短、情緒欠佳、考試的重要性等多因素造成的。正常的焦慮,如果不超出適度的範圍,會刺激應試者調節自己的身心狀態以更好的迎接考試。

 

而高度的考試焦慮會導致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維遲鈍、概括能力喪失、反應遲緩、猶豫不決、大腦空白,常常發生「舌尖現象」:明明會的,就在嘴邊,可就是想不起來,猶如斷路一般。甚至是在考前就會侵入人的身體,形成疾病,例如很多中小學生在考前表現出來的頭疼、胃痛、發燒等症狀,往往都是因為考試焦慮等心理問題引發的在關鍵時刻的掉鏈子。

 

更可怕的是由於考試焦慮引發的考試失敗,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秋梅身邊就有這樣的案例:她平時學習非常優秀,也十分用功,可是凡是遇到重大考試,從未成功過。

 

那造成考試焦慮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三、原因

 

一是社會現實的影響。本來作為檢驗專業化水平的考試的意義被扭曲的過於社會化了。我們的社會過於現實,幾乎每個圈子裡的人,只要關注孩子的學習,都會關注他們的考試,而關注考試,最重要的就是關注分數。尤其是高考,在很大程度上與一個人今後的學識、品味、社會地位及收入水平的緊密相關,它的功利化意義很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學生的考試焦慮。尤其社會對「權勢」的看重,「權勢在社會上是一筆資本」(《戰爭與和平》第17頁,【俄】列夫·託爾斯泰著,劉遼逸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7月北京第1版),沒有順利通過重大考試的人,在當今社會,挺難擁有權勢的。

 

二是人格發展問題。如果人格發展不健康、不完善,就隱含著很多潛在的衝突或危險,隨時都能激活內心的恐懼,導致自戀受挫。畢竟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赤裸裸的展現,對於那些人格中存在自戀、自卑、喜歡逃避現實等諸多不健康因素的學生來說,考試無疑會引發重大的焦慮。

 

三是關係問題。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親子關係問題。很多有嚴重考試焦慮問題的學生,都有著超強的良心譴責或內疚心理,他們大多超載著父母對其重大的現實期望,或者是承載著父母的生活焦慮去參加考試。其次,是師生關係。如老師過分看重學習成績,甚至是嚴格懲罰考得不好的學生,這也容易引發學生的考試焦慮。第三,是同學競爭關係。這關係到個人的自尊和自戀等問題,引發考試焦慮在所難免。

 

如何應對嚴重的考試焦慮問題呢?

 

四、應對

 

1.正視考試焦慮。面對考試焦慮,正視它、接納它、承認它,遠比掩飾它、拒絕它、否認它和壓制它要好得多。逃避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越是掩飾考試焦慮,考試焦慮對你的影響就越強烈。

 

如何正視呢?

 

一個具體的方法就是用筆和專門的本子記錄下自己的考試焦慮:記錄自己當時的身體反應、心理感受、心中所思所想,記錄多次以後,可以嘗試著自己或者求助心理老師幫忙分析考試焦慮形成的原因,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可以增進對自己心理的了解,而這個了解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與考試焦慮和解的過程。也許,在今後的考試中,焦慮依然存在,但它的破壞性影響會逐漸減弱,甚至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這個方法的關鍵是:勇敢面對。難點在於:克服逃避的慣常心理。在這個社會中,許多人表現得仿佛很努力,其實都是在逃避人生,這需要我們每個人自警:「有的追求功名,有的留戀賭場,有的編纂法律,有的沉溺女色,有的萬物喪失,有的跑馬走狗,有的混跡政界,有的打獵取樂,有的嗜酒成癖,還有的從事國務活動。」(《戰爭與和平》第609頁)從根源上講,他們都在逃避赤裸裸的殘酷的生活本質。而「考試焦慮」對於不少學生來說,就是學校生活赤裸裸的殘酷的本質。

 

日本著名的已故心理治療師森田正馬發明的「森田療法」就是教導我們要正視問題的真相,「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到網上了解一下這個療法,對於改善和治療考試焦慮非常管用。

 

2.專注於目標本身。人的專注力在同一時間內只能集中到一個點上。你要麼專注於對目標的全心全意、全身心投入的追求,要麼就是沉溺於對目標成敗的斤斤計較、患得患失。這其中的不同,僅僅在於:一個將精力投入到拼搏的過程;另一個將精力耗費在對結果的分析。沒有好的過程,哪來好的結果?

 

我們知道,拿破崙以少尉的身份當上的法國的皇帝。他是怎樣做到的?

 

拿破崙,「當他進行工作,一步步向他的目標走去的時候,他是自由的,他心目中除了自己的目標再沒有別的,所以他達到了目標。」(《戰爭與和平》第31頁)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拿破崙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考慮目標實現了會怎樣、目標失敗了會怎樣,他只是在全身心的追求他的目標而已。

 

3.承認人格的多樣性。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是千差萬別的,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看法往往是不同的。雖然導致考試焦慮的原因很多,但同學之間的比較和競爭,往往是一個關鍵的因素。但從本質上講,競爭卻是人格健康程度和完善程度之間的競爭。人格的健康程度和完善程度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卻有個重要的前提:「承認每個人都能以各自的觀點,思想、感受和觀察事物;承認不能用語言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戰爭與和平》第1230頁

 

4.發展個人興趣。一個人的興趣越抽象,他的精神自由度就越大,相應的,他的(考試)焦慮水平就越低。這是什麼意思呢?

 

舉兩個例子說明。第一例,有兩個男同學,他們的興趣愛好都是踢足球。但是,其中,一個同學他享受足球本身帶來的藝術和快感,而另一個同學非常在意足球比賽的比分和勝負,你認為,哪個同學會更焦慮?

 

第二例,有兩個同學都很喜歡讀書。其中,一個能將自己沉浸到書的精神世界中,享受其中的樂趣;而另一個同學讀書是為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你認為,哪個同學會更焦慮呢?

 

5.紮實用功,摒棄僥倖。俗話說,手中有糧,遇事不慌;藝高人膽大。其中的道理,我想,就不用多說了。

 

2021年1月23日1130至1210,1300至1415於家

 

 

附:家庭會議0043摘要

 

時間:20210117晚上1945至1955

 

地點:HOME

 

出席: MEI   WM  WW  ATAO

 

主持:MEI

 

紀要:

 

1.討論WM生病期間禁食的問題;

 

ⅰ不能吃:糖果、海鮮、巧克力、餅乾、牛肉;能吃:青菜、排骨、果凍、山楂片;

ⅱ如何做到?WM說做不到!決議:讓MEI幫忙先收著。

 

2.討論WW明天期末考試的問題;

 

ⅰ今晚準備好考試物品;ⅱ明早6點45分起床。

 

 

(END)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考試焦慮應對指南
    本文來源於簡單心理原文標題:願你們合上筆蓋的那一刻,有著戰士收刀入鞘的驕傲|考試焦慮應對指南 通常,在考試前,我們多少都會有點緊張。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有時這種緊張情緒會強烈到讓我們難以集中注意力,無法正常發揮,這也是很多學生所擔心的。
  • 中高考在即,如何應對考試焦慮
    其實焦慮不全是壞事,一點點的緊張可以幫助人取得最佳表現。但是,過分緊張會干擾到大腦運作,影響考試成績,這就是考試焦慮。​其他一些類似考試的場合,如比賽、表演、演講、重要工作會議等 ,也會有類似考試焦慮的情況發生。⭐️ 運動員在大型比賽前變得非常焦慮。在比賽中被壓力淹沒,以至於動作變形發生失誤。
  • 考試焦慮應對攻略:3招搞定孩子們的考試焦慮
    我們的緊張是擔心,孩子們感受到的,是考試焦慮。在心理學上,考試焦慮是指:「是在一定的應試情境激發下,受個體評價能力、人格特徵及其身心因素所制約的,以擔憂為基本特徵,以防禦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不同的情緒反應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根據心理學研究,孩子們產生考試焦慮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1.
  • 如何有效應對考試焦慮?
    小王的患了考試焦慮症,如果不及時調整的話,高考成績將會受到很大影響。一、什麼是考試焦慮?考試焦慮是指因為考試壓力而引起的考生以過分擔心、憂慮、緊張、不安、恐懼、失眠、出汗等為特點的不穩定的一種心理狀態。發生在應對考試的時期或者情景中,當事考生能夠體會到內在或外在的衝突對自己的影響,症狀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或工作、生活。
  • 高三黨的四大糾結及應對策略
    糾結一:考不好怎麼辦考試焦慮主要體現在對考分的過分看重,說到底是對自己未來前途的焦慮。只有減輕心理與學習負擔,才能減輕學習上和精神上的壓力。應對策略:制定成績目標要適合自己的學業水平,不要好高騖遠。每次考前做好知識準備,調整好心態。對未來充滿信心,做好當前的事情,不胡思亂想。
  • 考試焦慮最有效最燒腦的應對
    什麼是考試焦慮症?考試焦慮症是發生在考前或考中的焦慮症候群。長期焦慮會出現睡眠質量差,難以入睡,或易醒。食慾下降,免疫力降低,還附帶軀體症狀,如腸胃炎,腹瀉等。考試時導致考生注意力渙散,思維卡殼與激越,有時大腦一片空白,會做的題做不出來,有的會嚴重影響考生水平的發揮。導致考試焦慮焦慮的原因有哪些?  通常有以下原因:1、學生過於看重高考。2、對考試目標期待過高,自信又不足。
  • 學齡期孩子的恐懼和焦慮轉化為身體症狀的家長應對策略
    學齡期孩子的恐懼和焦慮轉化為身體症狀的家長應對策略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像學齡前的孩子一樣,學齡期孩子的恐懼和焦慮也會轉化為身體症狀,例如胃痛或頭痛。應對策略:
  • 入學即考試,考試周來了,如何應對考前焦慮
    有些大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某些科目的考試,伴隨而來的就是焦慮的情緒,那麼說明你已經遇到了沒好好複習的需要承擔的後果了,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焦慮情緒的應對方式有哪些?如果你這次的焦慮是因為考試,不要陷入此景的糾結和對抗中,這只會讓你情緒和成績變得更糟糕。
  • 考試焦慮,焦慮的究竟是父母還是孩子?
    考試焦慮症,其實並不是醫學上的病症,而是一種針對考試的焦慮狀態。原本考試就會讓人感到壓力,而今年的疫情,無疑在壓力之上又多了幾分人心惶惶和焦慮。每年一到考試月,不論家長還是學生,都會明顯感覺到了各種糟糕的情緒,不停的擔心,容易心慌手心冒冷汗,甚至還會睡不著吃不好...這種對於考試的焦慮情緒到底是什麼?家長和孩子,到底是誰在焦慮?焦慮了又該怎麼辦呢?
  • 《戰勝考試焦慮》:讓考生冷靜、自信、專注地應對考試
    前記:本文適用於希望在考試中正常發揮的考生。因為考試焦慮,我的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最終的成績都比平時低了百十來分,導致平時成績優異的我,在幾次重要的考試中都和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直到讀了《戰勝考試焦慮》這本書,我才對考試焦慮有了系統的認識,而且掌握了應對考試焦慮的具體方法。
  • 如何應對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是考生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希望考好又怕考砸的心理狀態,這種對考試結果無法預知的處境使考試本身成了一種威脅性刺激,於是產生的緊張焦慮反應。
  • 如何緩解孩子的考試焦慮?心理專家提出實用方法,應對焦慮與壓力
    孩子上小學後,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有的孩子應付自如,有的卻將考試視同洪水猛獸,憂心忡忡,父母百般安慰,也無濟於事。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緩解考試焦慮呢?臺北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陳品皓先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解析,並提出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方法。
  • 以及應對的策略
    應激(壓力)是指當個體必須應對或適應環境時出現的身心狀態。當我們需要調整自己或適應環境時就會出現這種狀態。工作負擔、婚姻問題和經濟困難等不愉快的事情會很自然地使人感到壓力。但同樣的,外出旅遊、體育運動、新的工作、登山和約會等愉快的事情也會使人感到壓力。
  • 【教育雜談】淺析中學生考試焦慮以及幹預策略
    長期、持續的焦慮就會引發諸多問題,嚴重時甚至會成為個體自殺的直接誘因。自上世紀 80 年代後,外國學者對考試焦慮的研究就進入深化和成熟階段。相對比我國,有關考試焦慮的研究基本始於 80 年代。1990 年,鄭日昌教授、陳永勝教授出版了《考試焦慮的診斷與治療》一書,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而又相對完整的研究考試焦慮的著作。
  • 資訊|如何應對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是考生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希望考好又怕考砸的心理狀態,這種對考試結果無法預知的處境使考試本身成了一種威脅性刺激,於是產生的緊張焦慮反應。
  • 考試面試:結構化小組面試的應對策略
    結構化小組面試是近兩年國考稅務系統出現的一種新型面試形式,許多備考面試的同學已經了解了結構化小組的作答規則,但是關於這種面試形式的應對策略還是不甚清楚。因此,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加從容和高效的應對稅務系統的面試,中公教育專家總結出了以下經驗方法,希望同學們能夠活學活用,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 又是中考緊張時,考試焦慮莫迴避,積極應對有方法
    適度的焦慮對學習和應對考試是有益的,可以促進我們更好的學習,提高思考能力和反應能力。焦慮是我們進化來的一種本能,沒有焦慮不行,可是過度焦慮又會影響大腦正常功能的發揮。我們的祖先生活在叢林中,他們要面對很多生存威脅,諸如大黑熊、劍齒虎、狼等猛獸,於是就慢慢進化出一種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也叫應激反應,當我們處於應激狀態時,就會出現警醒、警覺等身心反應,這種反應就是焦慮。
  • 考試小貼士 | 如何應對考試焦慮?
    Sarason考試焦慮量表,由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系的著名臨床心理學家Sarason教授於1978年編制完成,是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考試焦慮量表之一。對每個項目,被試者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答「是」或「否」。1.當一次重大考試要來臨時,我總是在想別人比我聰明得多。
  • 【教師篇】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成因及應對策略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小班新入園孩子中,分離焦慮持續一周的佔15%,持續兩周的佔65%,持續三周以上的佔20%,由此可見,幼兒的分離焦慮問題比較普遍,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不同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是不同的。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上,也反映在焦慮情緒表達的方式上。
  • 臨近中考/高考,孩子備考焦慮,家長如何應對?
    ……種種擔憂湧上心頭,從而產生情緒上的焦慮緊張害怕等。所以,我們需要正確認識焦慮情緒心理研究表明,在面對重大考試,80%的學生都會存在焦慮緊張的情緒。這是人們面對環境刺激時出現的正常情緒反應,適當的焦慮會刺激一個人去努力,提高他的學習效率,有利於一個人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