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開學後的語文學習,家長朋友們都會抓得比較緊。一周內的學習狀態整體都是比較好的,家長們的積極性加上學生們要表現的心情,這一周的語文學習相對比較輕鬆。而且大部分家長在聽寫生字詞、語文預習、朗讀課文等學習環節上的督促和輔導也做得比較好。既然都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為什麼小島老師還是要說一說關於開學後的語文學習相關事宜呢?因為大部分家長最多把關注學習的心情和輔導工作保持2周左右的時間,從第三周開始,家長們的耐心就漸漸失去了。焦慮的家長會持續焦慮,佛系的家長看得更淡然。
我們老師強調在開學後,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抓好的是基礎學習和學習習慣,家長們往往在態度上認可,但是在實際執行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助孩子學習。開學後的這段時光,孩子學習的勁頭十足,家長還擔心什麼呢?讓孩子們好好表現就可以了,好不容易送到學校去,終於有老師來給家長分擔輔導學習的工作了,家長就可以不用管了嗎?顯然,這樣對學習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和學霸們有差距,只求自己多進步,開學後的語文學習該怎麼學?小島老師想分享3點建議,家長照著這3點來輔導,抓好學習習慣,打好語文學習基礎。
1、認真寫好作業的意義
開學後,我們家長和學生,其實都有明顯的一個感觸:學習好的學生,始終保持著優秀的學習品質。學習不好的,多少有了進步,開學後的學習態度還是端正。有的同學原地踏步,基本沒有提高空間。家長著急,老師嚴格,只有學生是無所謂的一個狀態。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基本很無奈,希望把孩子交給學校後,家長可以輕鬆一點,由老師分擔教育責任。但是,語文學習是一門積累性學科,你消耗掉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習的差距上,會讓你和優秀的同學之間越來越遠,無論你怎麼追趕,都是一個落後的狀態。
家長在輔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這一點,不管孩子的學習狀態是積極還是懶散,都需要把作業寫好。開學後不能認真對待作業,何談去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強者始終優化的是閱讀能力、書寫能力、寫作能力、理解能力,而家長連簡單的作業都無法輔導學生完成的話,可能在孩子的語文學習道路上,就得走一些彎路了。家長每天檢查一下語文作業,糾正孩子的書寫錯誤,讓孩子通過寫作業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這是家長在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把握的一個方向和原則,明確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才能從最基礎的作業環節抓好基礎。
2、閱讀需要選好書,精讀是方向
很多家長在開學後來問老師,如何給孩子做好閱讀,希望學校多開設一些語文閱讀課,畢竟孩子在暑假沒有好好看書,也不愛閱讀。家長的訴求非常直接,也讓老師覺得有一點無奈。不愛閱讀,沒有培養好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不是在暑假和開學能夠培養起來的。語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家長如果不能督促孩子閱讀,引導孩子看書,培養閱讀興趣,光靠語文老師的一兩節閱讀課,很難去積累大量的文學常識和知識面拓展。
開學後我們依然要以培養閱讀習慣為目標,家長要朝著這個方向,去引導孩子精讀。開學後語文需要學習新的課文,還有其他學科的學習任務,閱讀對學生們來說,是沒有長時間閱讀的一個狀態。開學後的閱讀一定要以精讀為主,內容素材、閱讀選擇,都不要多。保持好閱讀的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之餘有一個閱讀的行為,把文字看進去,理解好,這是家長的輔導方向。趁著開學的學習任務還不是很多,把閱讀習慣建立好,語文學習還是離不開閱讀的培養與練習。
3、熟悉課文和背誦,提高聽講的效率
開學後不少語文老師都強調了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預習是一個輔導方向,還有如何鞏固生字詞,聽寫的方法。那麼家長還需要做什麼呢?在小島老師看來,輔導孩子熟悉課文和背誦課文,是為第二天的聽講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朗讀和背誦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這兩個環節一旦缺失,孩子在課堂上的聽講效率就會非常低。抓好習慣打好基礎的輔導目標,其實就在開學後的這1個月,家長幫助學生調整好學習的節奏,投入到開學後的學習過程中,適應了新學期的語文學習後,也就不需要消耗什麼輔導精力了。
家長在開學後,照著這3個方向來輔導:認真寫作業、閱讀選好書、熟悉課文和背誦,就是從基礎習慣和學習態度上,幫助孩子來儘快適應新學期的角色。升入了高一年級的同學,你們需要面對的是比上學期做的更好的挑戰,進步和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法。家長在輔導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什麼疑問,都可以給我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