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工作,都是圍繞一根絲來做文章。以旗袍為載體,去更好地呈現絲綢的價值。」這是「旗藝」品牌的創始人黃秋停的創業初衷。眼前的黃秋停,是一位戴著細框眼鏡,文質彬彬,極富江南文人氣質的85後創業青年,在旗袍小鎮的店鋪裡,他講述著自己與絲綢的故事。
創業致富,實現「一根絲」的夢想
「如果把盛澤的歷史比作一條河,那麼這條長河裡流淌的便是絲綢文化。」盛澤是吳江絲綢產業的一張名片,而絲綢產業作為歷史留給吳江的千年產業,是新時代吳江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動力與源泉,也是吳江走向全面小康的重要機遇。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盛澤人,黃秋停從小便對養蠶種桑十分熟悉。畢業之後,他在一家絲綢企業工作了4年,這段經歷讓他真正愛上了絲綢,並且對絲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2011年,黃秋停開了淘寶網店,主要銷售真絲伴手禮和家紡產品等。但是,由於原材料價格上升和利潤空間有限,黃秋停決定註冊自己的公司,「因為只有自己做品牌才能擁有自己的定價權」。
黃秋停說:「當時盛澤做旗袍的人十分稀少,而絲綢面料結合刺繡等傳統工藝才可以將旗袍之美呈現到極致。以旗袍為載體,也可以更好地展現盛澤絲綢文化的獨特魅力。」於是,2013年吳江首家集設計、研發、生產、 銷售於一體的定製化旗袍公司——新旗藝絲綢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位於旗袍小鎮的「旗藝」店鋪 攝影:毛儷蒙
「我們做旗袍是想要表達很多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東西。」新旗藝在這個行業中屬於新秀,所以黃秋停十分重視差異化,始終堅持原創和改良旗袍,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在他眼裡,新旗藝需弘揚匠人精神,以傳承傳統工藝為基礎,在創業歷程中他曾奔波於各大旗袍生產市場,學習旗袍製作的傳統工藝,將其與現代工藝相結合。此外,他非常重視旗袍的文化內涵,將其視為盛澤傳統文化的載體。2017年,新旗藝僅僅用半年的時間,推出了以《留痕》為主題的58款新品服裝,28套盤扣畫和掛件以及各種伴手禮。當時,他們的團隊走訪了盛澤72條古弄堂,記錄了諸多弄堂文化元素,並將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故事與痕跡運用到旗袍的圖案設計上。有一款旗袍的圖案便源於弄堂裡瓦當上的蝙蝠花型,盤扣圖案源於馬頭牆的形態,黑灰白色系融合了那段粉牆黛瓦的家鄉記憶。黃秋停希望通過旗袍去挽留家鄉盛澤最美好的弄堂故事,以此表達對古老傳統文化的敬仰。
黃秋停展示《留痕》主題的文創產品 攝影:毛儷蒙
在黃秋停的心目中,新旗藝也是一門藝術。他認為旗袍本身是一種非常傳統的華服,適合現代人穿著旗袍的場合併不多,而且部分傳統旗袍不符合現代人審美,因此他堅持做「改良」旗袍,在創新中做到傳統與時尚兼具。在配色上,他突破傳統旗袍的配色,大膽地採用了中國紅與白色、綠色、灰色等顏色搭配,凸顯時尚元素,用符合現代審美的風格去進行創新式旗袍改良。
黃秋停展示新款改良旗袍 攝影:臣昕月
在第二屆中國華服設計大賽中,新旗藝的《夜泊楓橋》現代華服作品榮獲金獎。該作品以蘇州文化元素為主題,結合現代工藝和花型設計,其中一件長袍採用現代風格的荷葉袖、立體貼花和金桂造型的耳環,在展現秀美婉約的江南元素的同時,不失現代時尚與典雅氣質。
創業11年,「桑尚·旗藝」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黃秋停以「一根絲」為起點,從一個小作坊出發,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的「絲綢之路」。
延伸業態,融合時尚新元素
近年來,吳江以絲綢產業為根基,大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2015年,中國旗袍會與吳江太湖新城決定一同以盛家厙的老街文化復興為基礎,打造集產業、旅遊、文化於一體的「中國旗袍第一鎮」——旗袍小鎮,開啟新型的文化傳承之旅,構建吳江特色「絲綢之路」。
2018年,黃秋停的新旗藝正式入駐旗袍小鎮,成為小鎮的一張靚麗名片。旗袍小鎮位於太湖新城盛家厙老街,自2017年投入運營以來便吸引了梁素雲華服、吉祥齋、上久楷等重量級品牌入駐。此外,旗袍小鎮積極鼓勵年輕人創業,提供創新創業的扶持,為優秀產品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吸引眾多年輕的設計師入駐小鎮,促進平臺和入駐品牌的聯動發展。
黃秋停說:「旗袍小鎮是一種新業態,這些年在入駐商戶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每年小鎮都會組織商戶之間進行交流,以此帶動銷售,還會組織商戶參與各類文藝交流活動,例如每年的蘇博會、中國華服設計大賽等。」
旗袍小鎮亮相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 圖源:旗袍小鎮官網
在新旗藝的旁邊,黃秋停創辦的另一個品牌「桑尚」的實體店正處於裝修階段。旗袍小鎮為「桑尚」提供了從線上店鋪走向實體體驗店的寶貴機會和良好發展環境,黃秋停表示未來「桑尚」會組織手工培訓活動,讓遊客在體驗桑蠶工藝的過程中,更好地感悟盛澤絲綢文化。「我的兩個品牌『桑尚』和『旗藝』緊緊挨著,就像一對姐妹花一樣。」 黃秋停希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能為品牌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他對自己的品牌在旗袍小鎮的未來發展十分自信並且充滿了期待。
除了華服品牌,旗袍小鎮在2018年引入了諸多文化品牌,如止間書店、玉空間、朱炳仁銅等,在2019年推出了小鎮的文創產品。這些舉措為小鎮增加文化內涵的同時,也賦予了一份時尚元素。
此外,旗袍小鎮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利用「夜經濟」尋找旅遊經濟發展新途徑。在2020年暑期的每個夜晚,旗袍小鎮都燈火通明,璀璨明亮。旨在呈現時尚與傳統融合的劇目「旗玉記」首先點亮了今年夏季的旗袍小鎮,在7月中旬首秀之後,「旗玉記」每周末晚都會在玉空間上演,玉空間則是集藝術空間、茶空間、素食餐廳、文創商店於一體的生活體驗空間,以多元化形式實現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
與此同時,旗袍小鎮成為「姑蘇八點半·繁華吳江夜」夜間經濟活動的舉辦地點,設置用於觀看體育賽事的大熒幕,各類攤位遍布小鎮,一片繁華,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體驗小鎮獨特的夜生活。
旗袍小鎮夜間經濟活動的各種攤位 攝影:臣昕月
開啟特色文化傳承,精神物質雙豐收
在小鎮的大門口,78歲的沈世根和他的夫人正在拍攝小鎮風光。沈世根夫婦居住在離旗袍小鎮不遠的公寓,幾乎每周都要到小鎮裡遊玩1次。他們說,兩三年前小鎮裡只有幾家商鋪,而且主要是高級定製的旗袍店,一般的遊客都不會去購買。現在,除了旗袍店,還有美食店、書店、電影院、生活用品店等各種商鋪,小鎮確實越來越接地氣,也更加熱鬧了。
作為吳江盛澤人,曾經在本地絲綢工廠工作的沈世根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絲綢文化的傳承而感到無比的欣慰。而旗袍小鎮對盛澤古街的重建與還原也讓吳江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能真正喚起人們對過去那段樸實的記憶,讓他再次品味家鄉的「味道」。
沈先生所拍照的景點正是著名的登雲橋和望月亭,拍照之後他也在一邊仔細觀看景點的歷史文化介紹。旗袍小鎮依託垂虹橋和盛家厙的歷史資源,憑藉獨特的水鄉古鎮風情設計,將歷史傳統文化融於旅遊體驗中。放眼旗袍小鎮的發展歷程,如何融合過去與未來是小鎮開啟特色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命題,在這一點上旗袍小鎮做出了出色的示範。
沈世根夫婦觀看景點的歷史故事介紹 攝影:臣昕月
自2017年開業以來,旗袍小鎮已獲得「江蘇省第二批旅遊風情小鎮創建單位」「第三批吳江區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江蘇省紡織服裝行業特色小鎮」「2017年蘇州市全域旅遊優選項目」「2017蘇州市十大民心工程入圍獎」等諸多榮譽。
在網絡宣傳上,旗袍小鎮自開業以來建立了官方微信、微博、小鎮客戶端、微電影等多種宣傳渠道,全面傳播旗袍文化,為特色小鎮的發展助力。2019年是旗袍小鎮開業兩周年,在這一特殊節點上,旗袍小鎮以「剛好遇見你」為主題,策劃推出一系列主題活動。
旗袍小鎮兩周年主題活動現場 圖源:旗袍小鎮官網
吳江依託中國旗袍會的優質資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發揮絲綢產業優勢,打造新型特色小鎮,擦亮吳江的文化名片,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此外,伴隨著文化旅遊的繁榮發展,吳江絲綢產業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拓展業務渠道,提升產業層次,也迎來了屬於它的春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這一方江南水土之上,匠人的堅守、商人的創新與政府的扶持一同蓄力,共同構建屬於「絲綢之府」吳江的「絲綢之路」。相信在未來,旗袍小鎮的燈光定會繼續照亮身後的那條絲綢文化長河,同時也點亮吳江人心中所憧憬的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圖景。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臣昕月 毛儷蒙 孫宇坤 仲昱潔
指導老師:鄒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