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後青雲風向:文化歷史火熱,職場教育低迷。問:跨領域行嗎?

2020-12-17 進擊的文山

我覺得我們有必要來說說(吐槽)最近的青雲文。

其實大家可能都發現了,想通過頭條變現,有個問題不得不面對,那就是有些領域要被打壓,比如最近的職場和情感,可謂是慘不忍睹,有時候一天一篇都沒有。

有時候你花費諾大心思打磨一個選題,花了巨大精力去寫一篇文章,最後發現閱讀量也沒有,青雲獎也沒有,粉絲也沒有。(心塞)

對於我們想要變現的作者來說,這樣一個三無產品對積極性的打擊是非常之大的,所以在打磨自己的選題之前,我覺得大家還是可以先考慮一下,打算寫什麼領域的文章,這個可能比打磨一個好選題,還要更有利於我們實現變現。

我簡單分析了下從6.22號改版到7.1號以來,幾大主流領域(職場教育、影音娛樂、旅遊美食、生活健康、文化歷史、體育釣魚)的獲獎情況。

咱們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可以看到,咱們職場領域的青雲文在柱狀圖中幾乎不可見,好幾天都是為0,,不為0的一天還包括了育兒文在裡面,因為頭條將職場乾貨、個人成長、育兒教育放在一起統計的。這足以說明職場領域是有多低迷。

我大概統計了下,每天獲獎的青雲總量在110到200不等,如果我們將最火的文化歷史領域,和體育釣魚,與最低的是職場教育(職場乾貨、育兒文)、影音娛樂進行對比。

從這一張折線圖我們可以看出:

前兩者幾乎一直居高不下,除了6.27號周六以外,從來沒有少過20篇,最好的時候文化歷史領域甚至突破了100篇,而職場領域一直墊底,某天一篇都沒有也是常態,影音娛樂要稍微好一點,偶爾突破20篇。

如果我們把這9天以來的青雲數量做一個平均值,你會發現職場教育已經成了最冷門的創作領域。

9天以來,職場教育領域的篇數沒超過5篇,而最火熱的歷史文化領域,平均數接近30篇,整整差了6倍。這給咱想要想在頭條上變現的作者,尤其是職場教育領域的新星創作者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有人可能想問,你說這麼多是不是想讓我們轉領域?

是的,其實就難易程度而言,如果有能力跳出低迷領域,在火熱的領域紮根,我建議你考慮跨領域。

那如果寫不來其他領域的文章怎麼辦呢?

也可以繼續在本領域帶著,只不過競爭更劇烈罷了,你需要更稀缺的選題,更吸引人的標題。變現方式也要學著多樣化,除了寫青雲文,咱們也可以嘗試爆文充流量。

總之,咱們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

你要先明白現在的頭條內容發展趨勢,其次選定一個方向後就耐著性子搞,堅持下去,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相關焦點

  • 香港大學提倡跨領域學習,著重介紹文理學士課程
    未來社會更需要T型人才,在至少一個領域深入,同時在各個相關領域博學,能跨學科思考,解決複雜問題,既是專家,又是全才。那麼,香港大學正是以這一教學理念來進行跨領域教育,使畢業生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具備比較廣泛的一般性知識修養,同時在專業知識上具有較深的理解能力和見解。
  • 拓展語言學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新領域
    原題:拓展語言學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新領域——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作者/供圖為深入探討語言學在跨學科、跨文化研究方面的新課題,2020年11月14日至15日,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 從「青雲壹號」出發,平步「青雲路」
    浦江飯店(現為中國證券博物館),照片來源:上海虹口官網170多年來,虹口經過廣東人、寧波人、美國人、猶太人、日本人和國內外其他各地人口的遷徙建設,留下了大量的名人故居、工業舊址、優秀歷史建築、石庫門民居等文化遺存,而「青雲壹號」所在的地方,更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 七麥數據NextWorld2020峰會大咖齊聚 共享行業增長新風向
    然而,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刻,新的概念、新的產業、新的業態被催生,網紅IP打造、淘系流量、視頻號操盤逐漸被提及,直播電商、在線教育等領域持續發力引爆增長。如今,我們迫切需要一場巔峰對話,盤點2020增長經驗,探尋企業增長新機遇。
  • 青雲譜區:明清建築+書香魅力 打造詩意「文化客廳」
    青雲譜區:明清建築+書香魅力 打造詩意「文化客廳」 2021-01-07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名單公布,折射出怎樣的產業發展風向?
    為了加快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在11月6日舉行的2019年產業互聯與數字經濟大會暨第二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發展大會上,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19年國家級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透過這份榜單評選以及入圍企業的發展特徵,也讓我們對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情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 「青雲田野寫作獎」在順德啟動 15位學者與藝術實踐者進行珠三角...
    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和藝術實踐者一起,先從廣義上來探討田野的歷史、概念與方法,再聚焦於龍舟調研的「田野」故事,用話語、分析和藝術創作接近、反思、理解田野,並以此構建一個多元、豐富、相互碰撞的空間。在分享會現場,「青雲田野寫作獎」也宣布正式啟動。
  • 【第158期 姜飛教授】「後學」的解構與建構——從《跨文化傳播的後殖民語境》談起
    本次學術午餐會的主講嘉賓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姜飛教授,講座主題為《「後學」的解構與建構——從跨文化傳播的後殖民語境談起》。胡翼青教授主持本次講座,並向姜飛教授贈送了第一至第四季博士之家學術午餐會文集,來自院內外的眾多師生聆聽了此次講座。
  • 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成立 將跨領域開展兒童教育應用
    中國兒童中心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12月10日在北京成立。研究院將搭建平臺,匯聚專家資源和社會資源,多學科、跨領域開展兒童人工智慧教育應用和實踐研究。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電 (郭超凱)中國兒童中心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討會10日在北京舉行。研究院將搭建平臺,匯聚專家資源和社會資源,多學科、跨領域開展兒童人工智慧教育應用和實踐研究。
  • 青雲QingCloud公開課即將開講 首期帶你深入理解Docker原理
    作為目前最火熱的輕量級容器技術,Docker有著非常多令人稱道的功能,如Docker的鏡像管理。然而,Docker在網絡層面一直比較薄弱,如何讓Docker滿足更高的網絡需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深入學習Docker的網絡知識則是必然的途徑。
  • 跨文化傳播語境下中國新西部電影傳播思路探析
    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跨文化傳播的應用空間愈加廣泛,中國新西部電影延續了傳統西部電影的發展,曾經也有過驕人的成績,但是近幾年卻處於低迷的態勢,在國內外電影市場的影響力都比較小。中國西部電影,有的專業著作上也稱作「中國西部片」,「是一種以中國大西北獨特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積澱和豐厚的人文意蘊為底色的中國電影類型片。」
  • 劉鷹:跨文化意識,英語學習中繞不過的雷區
    我們將處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交往的過程稱為「跨文化交流」。在學習外語時,語言背後所蘊含的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和差異會讓學習者感到「陌生」,從而影響學習熱情與效率,這正是缺乏「跨文化意識」的體現。三好教師聯盟「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與個人成長」系列講座第五期邀請到了多維明聚教育研究院院長——劉鷹老師,與廣大老師們分享了自己通過多年總結出的「英語老師的跨文化意識與交流能力培養」的實操方法論。本文我們將劉鷹老師與老師們的Q&A進行了精編,分享給大家。
  • 「築夢計劃」藝術作品創作大賽暨「青雲杯」文化交流會成功舉辦!
    ,湖北省青年聯合會秘書處主任吳勇先生,共青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委員會張豔芸女士,武當山八仙觀玄光道長,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四川大學客座教授江澄格先生,原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戴汝潛先生,湖北省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秘書長蔣曉兮先生,全國藝術特長生等級測評湖北省辦公室評審委員會副主任、第五屆「青雲杯」系列活動評審委員會委員趙克強先生,全球話語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藝術特長生等級測評湖北省辦公室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周金聲先生
  • 【青蘋果動態】香港跨世紀科學領域研發YY直播培訓
    蒙特梭利教育科學文化領域博大精深,自然方面包含自然科學(聲、光、電、磁、力)、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等,而人文方面又包含地理、歷史、音樂、美術等。作為蒙氏老師,深入的教學、教研、研發 是必不可少的。今天,香港跨世紀國際教育集團帶領全國加盟園精英老師開啟了為期2天的科學文化領域研發培訓。
  • 跨領域融合:教育電子產品的轉型之路
    跨領域融合:教育電子產品的轉型之路 作者:楊晨 發布時間:
  • 風速風向傳感器在氣象領域中的應用
    說的是人們在風杆上繫上布帛或長條旗用來測定風向;到東漢時,張衡發明了相風銅鳥,不僅能測風向,還能觀測較大的風。在氣象領域,對多種自然現象的觀察是通過氣象站來完成的,主要用於測量氣溫、相對溼度、光照度、雨量、風速、風向、氣壓等氣象要素,對於風速風向的監測,就依靠風速風向傳感器來解決。
  • 天舟文化:遊戲企穩教育轉型 科技領域布局「突破」
    原標題:天舟文化:遊戲企穩教育轉型 科技領域布局「突破」   4月24日晚,天舟文化
  • 話說陳村 | 沉迷誅仙少年青雲門千年糾葛?來陳村探秘青雲中學的前世今生!
    ▲青雲兒童教養院復原圖,陳大展繪在戰火中為祖國花朵撐起一片天空,當年的小小學童長大後成為了工程師、經濟學家、企業家、慈善家、大學教授等,比如慈善家李偉強先生、企業家譚炳文先生如今的青雲校友會會長就是兒教院的第一期學生李偉強,廣東省「慈善之星」、傑出企業家、公司董事長的頭銜下是鄉賢的質樸,他以「建立事業,幫助別人」為座右銘,倡導成立了「青雲中學教育基金會」,興學育才、回報母校、造福鄉梓,高舉青雲精神的旗幟。
  • 校長大學堂丨魯子問:英文名著整本書閱讀,學校跨文化素養發展的一種可能!
    魯子問:博士、教授、博導,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專家組成員、教育部首批國培專家、中國民族師範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明師國際教育研究院院長。目前我國主要是通過英語學科去發展跨文化素養的,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他的學科,如歷史學科中的世界史,地理學科中的世界地理,道德與法制或者政治這個學科中的其他的政治心態的認知等,來去發展學生的跨文化認知。
  • 【跨文化專題】做好跨文化傳播,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從本質上來說屬於文化範疇, 因為它是建立在歷史文化概念基礎之上的。文化把歷史、現實和未來串聯在一起,既將中國推向世界,又將沿線國家連接在一起。可以說,文化是「一帶一路」 建設的靈魂,只有文化發展走在前列,才能更好地推動沿線國家的建設,更好地開展國家間的交流與合作。